同级车热门评分

零跑是我的第二张车,第一张车是大学刚毕业一年的时候买的,油车,关键那时候真没钱,也没找家里要,还贷款三年?,然后从17年一直开到今年三月份,本来准备26年开年买,但是听了两次小道消息说是26年电车要购置税,加上岳父的旧车上年检拉缸没办法,直接报废,我就直接用我车过户给他领个国补他旧车报废补贴给小舅子提了一张虎8。 选车其实也经历了很多,开始看的是极狐at5,因为有娃想着零甲醛座舱,但是我考察后发现极狐的售后点真是太少了,后面就考虑看比亚迪,开始想着买个ev汉或者宋plusdmi,后面思考很久,决定还是买纯电,毕竟多个香炉多个鬼?,跑店里去定汉,路过了零跑,因为22年时候就在商超看到过零跑的展车,当时看完觉得零跑这车真是性价比之王,但是当时没有换车打算,记得那时候580尊享好像做下来不低价,可能当时这个车在我们小家三口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我们就顺便试驾了一下,结果我家女儿果断不喜欢汉了,我家老婆174身高她也觉得汉空间没有c11够用,没办法啊,书记发话了,₍₍Ϡ(੭•̀ω•́)੭✧⃛第二天就跑去下定了,从app下定到提车大概一周时间。 目前充了91.8元的电,都是停车场6毛一度的电,准备早点把充电桩搞好,3毛更香,行驶里程1079放心跑,这价格要啥自行车?。露营了一次,后备箱空间很大,我们东西很多,全装下来了,期待小零的后期表现。

一、购车背景 准备增购第三辆车,已有一油一电,主要是父母开,有家桩,预算14W-18w左右,在SUV中选择(增程或插混都行),选纯电里程稍微长一点的。 二、选车 1.8月初去看了宋L dmi、宋plus dmi。宋plus dmi毕竟没有宋L dmi平台新,而宋L dmi也是当时才出的车,用的迪子dm第五代混动系统和混动专用底盘,相比起来,宋plus dmi还是老一代的底盘,所以就只是草草试驾宋plus dmi,感觉上双宋差别不大。在试驾宋L dmi的时候,父母觉得后排不舒服,且气味较大,所以暂时把宋L dmi搁置了。 2.去看了唐dmi,质感、驾驶感跟我的老汉差不多,都是开船一般,最后排除唐dmi就是因为唐的平台太老了。 3.自己也天天看车评,也知道长安底盘不咋样,可能跟自己的老汉EV(对,就那三根筷子)差不多水平,平坦路面还好,一旦遇到起伏大的路面,拉不住车身,抛跳侧倾比较严重,B站上铁锈的23款S7深蓝坡也是个名场面,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没考虑去看深蓝。后面看了很多测评,说24款底盘有进步,就去试驾了新款S07。试驾版本是215max 华为入门纯视觉智驾的版本。平坦路面上70时速快速变道,感觉还行。我比较担心走烂路的情况,给试驾员提了一下,转头去开了炮弹坑路,开了一圈感觉比想象中要好,左右晃动感觉还可以接受(也可能是看太多车评说老款S7底盘不行之后,心理预期比较低)。后面父母又去试驾了两次,他们坐后排也觉得没那么晃,觉得还行,初步选了S07。 三、订车 半个月试驾了不同品牌5、6款车之后,父母觉得深蓝还可以,主要也是他们开,以他们意见为准,8月中旬就下定了S07 285max版本,结果APP显示要等到10月底才能提车,这样就享受不到政府补贴了(政府补贴截止到9月底)。当时看情况就等了两周多,发现285版本提车遥遥无期,迟了就无法享受到政府补贴,就找交付中心把订单改为215max版本了。改完订单第二天就匹配车了,第四天车就到了。 四、费用明细 1.购车费用: S07 215max 灰外橙内,没选轮毂 指导价169900 厂家优惠10000 门店优惠2500 保险4560 上牌费500 钥匙399 购车费用就是16.28万出头 2.国家补贴、政府补贴、置换等补贴: 国三报废车国家补贴20000,深蓝置换补贴5000,厂家补贴5000,政府补贴4000,报废车回收1800,共3.58万 3.实际购车费用: 购车费用-各种补贴=12.70万出头 五、用车体验 1.能耗表现: 截止目前开了不到1000km,父母开车比较慢,看车机上显示电耗是12.2度/百公里,油耗是5.6L/百公里。我开汉7万公里平均电耗是12.8(表显12.8,实际14左右),同样开法,经济模式,动能回收最强,我开S07是13.5-14.5之间(表显)。215max电池是31.7度,wtlc表显续航190km(wltc实际应该是165),充满之后,县城城区+限速80快速路,比较通畅的情况下,百公里13-14之间的电耗,开了130km后,还剩余45%的电量(表显剩余续航85km)。高速电耗稍高,SUV造型+风阻大,19+的电耗,没有实测高速续航能跑多少。 2.补能表现: 随车充3kw,在单位里每小时可以充9-10%左右,一天上班时间足够充满了。家充的话7kw,每小时可以充15-17%左右,4、5个小时差不多充满。没有在外面充电桩充过电,看各种测评3C的充电功率可以到90kw左右,差不多16-18分钟,可以从30%充至80%。 3.驾驶感受: 感觉中规中矩,过匝道稍微快一点,侧倾也能接受。电量低的时候地板油还是会听到增程器启动的声音,能轻微感受到增程器启动的振动,还好,增程器噪音和振动的抑制很不错,引擎盖下面和增程器上面各有一层隔音棉。车窗的话,虽然前排是双层夹胶玻璃,但毕竟是无框车门,在时速80的情况下,噪音是要比汉高一点,毕竟是SUV,风噪大一些,但是是完全能接受的,隔音降噪方面在无框车门中算表现比较好的了。 4.空间表现: 后排腿部空间优秀,且中间纯平,汉中间还有小凸起。后排头部空间也完全足够,后排两侧座椅填充物比较软,座椅阻尼感大,不滑。中间座椅稍硬,不过不长途坐人还能接受。前排空间没啥多说的,座椅舒适度也可以,有个优点就是前排手套箱下、中控下的整个台面倾斜度设计得很不错,给足了腿部伸展空间。 5.舒适性配置: 车道保持中规中矩;HUD显示效果还可以,亮度也够,晴天也看得清,导航提醒也做得可以;变道辅助、开门预警这些就不说了,还是不错;副驾是零重力座椅,要是腿托再长一点就好了;音响的话差点意思吧,虽然扬声器有14个,数量倒是多,重低音不够,人声不够清澈,略显单薄,音质跟家里雅马哈插电的小吉他音箱比较接近(稍微有点闷),算是一般吧。

冲着车的外观买的,配置比同级别的海狮07ev差了点还是选了宋lev,配置是够用,主要城区驾驶,有智驾无智驾影响不大,(当然还是有更好),价格已经优惠了挺多,没想到还是被背刺了(置换补贴加码了),这让老用户以后还怎么敢下手比亚迪,续航中规中矩还可以,现在这个季节9折以上是能到的,冬天的话估计打6-7折算好的了,充电速度也还好,剩余30%-40%去快充一个小时以内是能充满的,整体是比较满意的,像大家经常说的低频共振没有感觉,天窗隔热也还可以,夏天不过还是建议大家选购一款遮阳帘装上吧,毕竟物理隔热还是更有用的。动力反正够用吧,提速没想象中快也够用。 总结:如果你是14-15万以下买的话还是可以的,不然还是建议等改款,等加上电动遮阳帘、e平台快充、hud、电机提升、冰箱、怀档、等一系列现在这个价位车标配的东西以后再入手也不晚

加装了科技包,多了四个超声波雷达,两个毫米波雷达和一个行车记录仪,有自动泊车,轨迹倒车和遥控车的功能,盲区监测的雷达探测范围、响应比较灵敏: 1. 透明底盘的清晰度高,能够清晰显示路面状况,特别是在夜间或低光照条件下。 2.盲区监测有行人或摩托车靠近50公分左右时或报警,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3. 盲区监测反应灵敏,打变道或转向灯时,能够及时提醒驾驶员侧后方的车辆,减少变道风险。 4. 系统操作简便,界面直观,驾驶员容易上手。 5. 在越野或通过坑洼路段时,透明底盘帮助驾驶员避开障碍物,保护底盘。 6. 盲区监测在高速行驶时表现稳定,减少了因视线盲区导致的事故。高速行驶比较稳定,但在高速积水路段要小心,会出现漂移现象。

真的是听了一句话,7天以后提了一辆零跑c11。之前看过很多电车,各种品牌,只是看看,并没有购买欲望,家里两个车,一个23万公里,一个14万公里了,想换,但是囊中羞涩,便宜的不想换,贵的觉得不到时候,就一直搁置了,去年听说7万左右能提别克微蓝6,还去ssss看过车,后来不了了之。 去参加了一个会议,朋友一句无心之语,说是开着宝马来开会,实际想开电车来,去年买的C11,我问了一下,多钱提的,他说就付了2万提回来了,每个月还2000多。 我每个月油钱不到2000也差不多,顿时上心了,想起微信里有零跑的销售,就问了一下,巧合的是我存的是领跑,不是零跑,就问了报价,第二天去看车试车,后来知道我还有另一个销售的微信,它的微信是零跑,所以错过了,第三天下定,选的580尊享现车,因为正巧开发区有消费券,就延后2天抢了卷提的车。从想买到提车1个周时间,充电桩是大约1个月左右按上的,之前都是用快充,一公里合3曼,不便宜,按上充电桩以后1毛左右,充满电跑420左右实际的。47天跑了4500公里,每天都跑,没别的,真香!

【最不满意】 底盘差、避震太软、操控不是特别好,下雨天高速前备箱会进水。 【提车价格】 厂家金融没优惠,但银行贷优惠力度极大,加上置换补贴和贴息能谈到16个多落地,送的东西也非常多。 【空间表现】 家用非常合适,毕竟中型大五座了。 【续航能耗】 城区百公里15度左右吧,高速百公里16度以上,当然全程空调,不算省电。 【辅助驾驶】 不是特别好用,也不算很难用,再怎么样也只是辅助罢了,不过识别的算是挺精准,ADS SE再怎么样也没有ADS3.0好用,加上车机反应慢,会卡顿。 【智能座舱】 座椅挺软,晒太阳的情况下座椅也不是很烫,我选的前排双零重力,没事躺着看看剧啥的还是不错的,后排角度刚刚好,坐着就想睡觉。 【充电时间】 差不多八十度电池,外面的120v快充0-100差不多要个一个半小时,家充32v的一小时7度电差不多九小时左右,当然这是建立在环境温度合适,电流稳定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