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Gasgoo
国内汽车市场的价格大战,还在继续,且依旧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盖世汽车研究院整理的相关信息显示,截止今年4月以来,国内汽车市场上,近40个汽车品牌、130多款车型参与了价格战。
城关发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同比环比实现双增长,产销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在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多种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特点。 汽车出口强势增长 8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
中国汽车报
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2024北京车展开幕前夕,两家车企又曝出了降价的重磅消息:4月21日,特斯拉中国宣布全系车型降价1.4万元,调整后Model 3焕新版的价格只比小米SU7标准版价格高1.
车市特评V
赶在十一小长假,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公布了各自产销数据,随后车质网也公布了9月份的汽车投诉数据。根据车质网发布的最新投诉数据显示:9月份的投诉榜单前十非常集中,被丰田、比亚迪两大品牌包揽,各占据5个席位。用户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价格变动、系统升级以及一些产品本身的老问题。
星船知造
大多数分析认为:本轮汽车降价浪潮的原因是7月1日即将正式实施的排放标准“国六B”,叠加三年疫情等影响带来的库存积压——导致车企集体降价。
用户3121817312678
#记录我的2024#如果问去年一年中国汽车市场有什么关键词的话,那么价格战肯定会榜上有名,今年龙年新年伊始车企的价格战似乎又开始了,一天之内9家车企降价促销,让人不禁想问车企价格战要卷到什么时候?一、一天内9家车企降价促销?
懂车老王
悬架和拆车节目肯定还是不会停。但近期受到行业影响,以及对汽车行业的洞察,老王之前发动机序列节目近期要重启了。 【因为大家都在重回发动机主题】整理了一下思绪,发现有三大重点技术欠大家的准备补上。一个是福特的Ecoboost系列,另一个是菲亚特的Multiair这项专利,最后一个是大排量W16与V16的话题。近期大家可以期待一下这两个领域的内容。欢迎随时探讨。 另外,跟内燃机有关的还有混动,目前主流这几种混动形式,并没有一个谁好谁坏,只是根据车企的目标做的定义拆解,为了照顾更多车系、不同的质量边界、有的为了成为全产业链的供应商、更有的是为了不被供应商掣肘而进行的全领域垂直整合,需求不同。 因为各自的动力流动形式不一样。学术角度上不具备可比性,媒体角度也只能提升到某种特定角度的能耗来进行比对。由于这种针尖对麦芒的竞品对标分析还没有一个真正成熟的手段。 混动的评价也需相当长时间进行观察,但大家对哪类混动感兴趣可以留言给我,我们根据声量给大家拆解,我是老王,下期见!
懒羊羊本爱吃菜
很久没有跟大家分享最近的用车生活了,前段时间出去吃饭的时候,正好遇到邻桌在谈论刚买的新车某拉,听到他们开坛阔论之后,自己确实有很多感触,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燃油车企为了保持、争夺仅有而且还不断萎缩的市场份额,即使原先很有品牌优势的合资车企也不得不采取降价等激烈竞争手段,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我是在21年8月买的这台车,话说当时再次选择标致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因为自己作为老车主,而且当时置换还有补贴优惠,之前确实也不怎么关注汽车销量,小众不小众的也无所谓了,虽然当时标致品牌已经没有了13年左右那样的辉煌时刻,但是总觉得自己还可以再支持他一把,当然通过这几年的用车来看,虽有短板,车无完车,我可以给这个车打个8.5分,哈哈。 但是之后通过参考汽车销量榜单,个人感觉疫情过后这两年,燃油车市场竞争尤为显著,许多车企通过降价促销来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价格不断下探的压力下,燃油车企的生存空间受到了非常严重挤压,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之前很早标致就有新能源车型,像508、2008、4008等就有phev车型,但也是默默无闻,熟知的很少,我们这里在路上遇到的标致车型也基本上是老款车型,新款的标致车型非常的少,21款之后的标致车型很少见,但是相反的是遇到雪铁龙的凡尔赛车型倒是比较多,总体来说雪铁龙凡尔赛的车型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当下燃油车市场的内卷现象越发严峻,其实我相信大多数的人跟我一样,都认为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各有优缺点,即使现在新能源技术再发达,燃油车依然都是有自己存在的意义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传统燃油车企仍然需要继续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调控来应对这一挑战,要抬头看路,也要低头拉车,认清市场形势,传统车企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两条腿走路,才能保持住自己在汽车市场的一定份额和可持续发展。
SCX723
去线下看看了烈马实车,车还是很帅的。销售人员说7月后的烈马因为法规问题没有钢制前杠了???这个说法是真的还是促销手段?
用户5725245223884
提问#艾8全周期探索就想问下,奇瑞车子终身质保,终身保养。到底靠谱不,售后态度咋样,维修保养的时候会不会收其他费用?是套路?还是它为了销量的不择手段,有懂得大哥分析一下?
多彩咖啡SK
之前都在炒小米被007和新款001搞得不敢发价格,然后一直围绕价格竞猜,热度始终最高,懂车帝都说从来没有一款新车上市有这么高的热度,很多人分析,说不敢出价格的其实是小米自己搞的一种营销手段。直到价格公布后小米又对竞争对手进行精准打击,也怪新001续航可能真的不咋地,不过人家利用你的弱点直接给你玩死,只能感叹一句小米的营销策略实在太强了,就问你吉利服不服
长安汽车东莞江帆店
汽车消费以及拆解回收行业迎来重磅政策利好。 日前,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本次行动方案不仅提出汽车以旧换新,还针对报废汽车的循环利用提出了具体要求。 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 * 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刺激换购需求 针对汽车消费,《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流通堵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并引导行业有序竞争。 《行动方案》要求,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推进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交互系统建设。 此外,针对金融支持,《行动方案》也提到,要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信贷额度。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是3.4亿辆,更新换代的需求和潜力很大。有专家表示,在消费领域,上一轮“以旧换新”活动属于大件耐用品普及的阶段,而本轮则从解决“有没有”升级为看重“好不好”。 据财通证券,2023年中国处于核心换购高峰期(即4-9年)的乘用车车型约有1.1亿辆,可为车市贡献较为可观的换购增量。本次汽车以旧换新的政策落地,有望刺激现有乘用车换购需求,带动销量增长。 据民生证券统计,目前中国已经实施过四轮比较大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2015年以后政策明显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刺激政策显著拉动汽车消费,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 汽车回收拆解行业迎重大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建立循环体系也是本轮“以旧换新”政策的题中之义。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需要产供销、上下游、政企民、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综合施策。本次“以旧换新”就重点提及了回收利用环节。 《行动方案》要求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支持耐用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建设逆向物流体系或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上门回收废旧消费品。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支持建设一批集中分拣处理中心。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推广上门取车服务模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总体要求”中,《行动方案》特别提到,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 汽车的报废、回收、拆解是再生资源回收的重要一环。所谓汽车拆解回收,是指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对报废机动车进行回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拆除可再利用的零部件和主要总成。在下游应用市场,回收拆解关系着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循环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不过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报废汽车拆解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不成熟。 以占新能源车成本三到四成的动力电池为例,目前报废汽车龙头企业格林美的回收量仅占报废汽车总量的5%,主要是由于报废汽车来源广泛而分散,电池收集较为困难。 广发证券分析认为,在政策的拉动下,汽车回收拆解有望在2025年后形成一个千万亿元级别的产业。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放量带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启动,考虑到电池回收后其拆解价值超3万元,或将推动2030年整体市场空间超2600亿元。
帝王威震天
先说结论,品质重要。这不像衣服鞋子什么,买差点也无所谓,行车安全和舒适感很重要,粗制滥造的汽车,万一出了事故,可没地方后悔。 我买的荣威D7,感觉挺不错的,咋说也是老牌国企,不会像某些新能源品牌说没就没了。图片是另一个车主...江浙沪还是有钱啊,有了劳斯莱斯,还要再买个荣威D7开着。最后两张是我的车照片。 大家都知道新年开始,很多国产新能源车开始了价格战,3月20日,乘联会发文谈新能源价格战。据乘联会分析,前几年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一般在每年年末比上年末高4个点左右的促销增长水平。但2024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持续激烈。新能源车剧烈的降价,但由于燃油车目前的促销已经达到一定的底线,因此形成新能源独自降价蚕食燃油车市场的局面。荣威也可以适当给些新补贴嘛。 当然我对荣威还有一些建议: 首先是荣威4s店,能不能提供瓶装水?我看了几十辆车,试驾了十几种品牌,荣威是唯一一个没有瓶装水的! 其次,能不能多投放点广告,找点代言人,不能光靠老车主写帖子啊。上次那个 D7大号气球多好了,你们没把热度炒起来。现在抖音上,我图片里那个云南打歌舞,串上 D7的气球 多好的热度啊。你们宣发部门能不能给点力。 最后,在保证安全性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出D7 荣耀版 8.99就行, 1.电池砍一半, 2.喇叭少几个 3.后视镜加热去掉, 4.内饰换全塑料 5.轮胎再次一点, 6.天窗砍了, 7.后雷达砍了 8.玻璃薄一些 9.大灯换功率小便宜的 10.中控换大屏、颜色搞多点
海的那边人
【不愁不愁】 奔达 灰石250 16980元的预售价一出,摩友圈一片哀嚎,甚至有摩友已经开始退订单了,奔达飘了吗,非也? 实际上这个售价在我的预料之中,我昨天预测的价格是16999元,相差无几,当然了这是基于理性的分析做出的大致预测;大家觉得定价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超出了先前自己的心理预期,主观上受目前大环境的降价风潮所影响,情绪使然罢了。 同级别车型售价对比的话这个定价还算合理,比如异步双缸发动机的 QJ闪250 售价是17999元,相比之下奔达定价还算可以。别对比香帅JOY250就那个模仿怪,不想多评论。 还有观点是同级别街车/巡航/仿赛,理应比踏板车便宜,比如国产一线大厂,无极SR250GT、赛科龙RT2、QJ鸿250等售价均在1.6-1.8 万左右,请注意同级车单缸街车/复古/仿赛比他们便宜多少?售价普遍在1.2-1.4万左右,是不是便宜了近4000元? 双缸水冷机/V缸水冷机成本是不是要增加?大家都忽略了这一点,以单缸踏板比V型双缸街车有失偏颇了。 用料和研发成本分摊也不能忽视,首先:灰石250用的博世第十代双通道ABS还是很良心的,玩车的都知道大牌ABS和杂牌ABS的效果差距太大了,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据我之前了解的,一套博世前后ABS防抱死系统的成本价不低于2000,大家思考一下,换成杂牌ABS再降一千块你会怎么选? 其次:奔达新V缸发动机的研发成本较高,毕竟全新平台,实际表现不敢妄加论断,但是研发成本就在那里了,研发成本和高产扩缸机区别很大。当然了还有诸如全新的灯具、胶壳的开模费用可不低,这都是研发成本啊,分摊下来也不轻快。 【愁!愁!愁】 奔达摩托的质量和口碑真的一言难尽,基本上处于开发完即上市的状态!让消费者去发现问题,然后奔达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站出来说:免费更换!最后还博得了冤种消费者的一片掌声!一边流着泪反复修车,一边夸着奔达真良心!售后真好!想想真是可悲可叹!这种烂厂的做法不亚于草菅人命!你还对他感激涕零!要不是有几个出色的外形设计师,奔达摩托还玩着地平线呢。 【总结】 以上都是基于理性的分析,个人观点如有失请海涵。不管怎样奔达灰石250这波定价赚足了眼球,这已经成功了!营销手段不可谓不高明,你说他定价太高死定了,非也过两月降价2000块卖的一样好;老车主外补两千油卡,老车主又被感动的稀里哗啦,奔走相告!奔达又赚一笔功德,你说奔达死定了吗?
Luciferlee
最近9微蓝6的风吹的有点大,只需9.98万元起售,而且3月购车还送三电终身质保和商业全险,这款车究竟值不值得买呢? 别克微蓝6作为一款纯电动车型,其价格、配置和优惠政策都是考虑购买时需要综合权衡的因素。以下是对您所提问题的分析: 首先,从价格上来看,别克微蓝6的促销价格9.98万元起售确实比较吸引人,尤其是对比原价或同级别其他车型的价格。这样的价格优势可能会让一些消费者心动。 其次,关于优惠政策,别克厂家提供的三电终身质保和商业全险是额外的福利。三电终身质保意味着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这些核心部件在出现问题时可以享受厂家的免费维修或更换服务,这为消费者提供了长期的保障。商业全险则可以在车辆发生意外时减轻经济负担。这些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加了微蓝6的吸引力。 然而,在决定是否购买之前,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您需要评估别克微蓝6的性能、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舒适性以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是否符合您的需求和期望。此外,还可以参考其他车主的评价和口碑信息,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这款车的实际表现。 综上所述,别克微蓝6在价格和优惠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购买决策还需要基于您的实际需求和预算来做出。如果您对这款车的性能和表现感到满意,并且认为它符合您的预算和用车需求,那么它可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不过,在购买之前,请务必充分了解车型信息和相关政策,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自在白云w9i
有朋友@我说,某大V又嗨了,因为315点名传统豪华燃油车(宝马)。 宝马这传动轴异响问题该罚,最好重重的罚,这不是一家领先品牌应该有的表现。 至于说“汽车从业者屁都不敢放”,我只能说呵呵,恐怕他没加汽车从业者群吧? 哦,对了,工程师都不想和他聊天,忒费劲。 作为行业从业者,我整理了下工程师朋友们的想法: 多工况测试,多轮测试是为了将产品可靠性提升到满意水平。测试的主要职责是产品安全性、功能性,以及最好能保证高水平的NVH表现。 宝马这事儿是NVH问题,不排除是某些批次的零部件制造、装配工艺波动导致的质量问题,这不属于研发端的问题,更多是制造端的原因。现在宝马还在开展技术复查、分析,我们不妨再等等消息。 用纯电车没有传动轴来嘲笑宝马,这味道好像是在说,纯电车的零部件少,集成度高,所以没必要搞什么复杂测试。三电工程师听到这消息,肯定会骂街,连轴干测试容易吗,这就被你说得我们就啥都不干了?其实新势力也有不少品牌是在用高于行业标准,甚至领先同行业车企标准的手段在做研发、测试。被你这么一搅和,新势力又要被骂了。 哦,对了,纯电车没有传动轴?不知道某大V的汽车编辑招到了吗?赶快点吧,真的会闹笑话。你家四轮车子电机和轮毂之间是通过意念连接的么?
时遇7908
我是一位对比亚迪产品及服务本来就没啥期望的消费者,果不其然,本来就没啥期望的就更不应该抱有期望了。我是去年七月底八月初购买的比亚迪汉DMI2023款智享版,到目前为止期间虽然多次降价,但是可理解为促销的手段,然而新款价格降价2w,还新增了各种配置,同样的版本,半年亏损近5W,对这行为感到非常失望和极度的不满。 首先,我购买比亚迪汉DMI2023款智享版时无任何优惠,然而半年时间内不仅新增各种配置而且价格竟然降低了2w!这种突然的价格下调行为令我感到极度失望和愤怒。这不仅让我感觉到购买时受到了欺骗,也让我怀疑比亚迪的诚信和对消费者的尊重,更担忧比亚迪会不会一蹶不振进而倒闭从而影响车主的权益。 其次,从2023年8月初到现在,大半年的时间车辆无OTA,如果没有OTA那就不要再说什么终生免费OTA,这种对消费者耐心和信任的挑战简直令人无法容忍。 最后,在这降价潮中,就我所知极氪补偿老车主高阶智驾包,小鹏补偿几万,比亚迪对于这种降价增配的行为无任何反馈,车质网上的投诉被拦截,不知道是不是授意的。如果比亚迪依旧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后续购车将不在考虑该品牌,并将我的不满告诉更多的人。毕竟比亚迪的崛起是建立在老车主的支持上面的,建议要买车的还是看看其它品牌。
ttzb2008
关注G9一年多,老款严重超预算,新款虽然减配但价格相对亲民多了,当然电池成本大幅下降和新能源赛道超卷的形势,定这个价格也正常,甚至还有下探一两万的空间,毕竟小鹏由于种种自身原因导致成本控制太差也是价格下不来的罪魁祸首。 提车已经100天了,车子整体高级感的打造和底盘超控方面还是挺满意的,微信群反馈的空调、座椅等问题也确实存在,但都不算什么大问题,个人能接受。辅助驾驶的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大大缓解了长途驾驶的疲惫。关于车的体验车友圈、论坛和微信群很多,就不多说了,主要谈谈小鹏品牌塑造和营销方面的感受。 随着年后大批新车的上市,配置越来越顶,价格越来越低。小鹏年后日子肯定不太好过,个人分析了小鹏存在的几个问题 :1. 小鹏这个名字劝退了很多准车主,起名字也是个技术活,何总的任性至少需要多花10年时间来为品牌正名,比亚迪用20年时间才让老百姓接受这个名字。小鹏的设计不差,同款车贴蔚来理想标销量至少翻倍。2.现阶段纯电续航短长途充电还是不方便,让混动增程成为家用主流,随着高速服务区充电桩不断增加以及超充的普及,纯电肯定接受度越来越好,但是纯电赛道车企谁能撑得住就难说了。3.小鹏既不巴结新车主也 不讨好老车主,G9上市权益少的可怜,首批车主主提车一个多月就开始降价。我提车10天就搞圣诞促销活动,“新用户是韭菜”“老用户不如狗”的营销策略背刺太多粉丝,直接导致小鹏的部分忠实拥趸粉转黑。4.G9改款竟然多处减配让人很不爽,毕竟是旗舰,而且很多配置并不是何总所说的低感知,做法有点太穷酸了。近期各大车企改款都是增配降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5.针对车主反馈的质量问题或缺陷,售后的服务质量一言难尽,各大售后门店的技术和服务也是良莠不齐。
秦邪1
我是被烈马拿捏了,4月份十有八九会买,所以最近特别关心烈马的各种消息。 烈马是台好车:外形吸睛,2.3T的动力也不错,越野的性能毋庸置疑。特别是加上大脚包,拆掉车顶后更是街上最靓的仔。因此好多人也就对纯种越野车自带的舒适度不足,风噪胎噪大,油耗高等“短板”变得可以忍受。 作为消费者,产品的价格必然是是否选择的关键因素。越野老炮自不必说,好多真爱早已通过平行进口的方式花了大代价拥有了自己的那匹马。国产后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价格同时也吸引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平时并不越野的朋友的关注。从喜欢但被价格劝退到有机会拥有,这真的是质的变化。 下面我从四个角度来分析一下我对国产烈马的价格区间的猜想。 1.福特游骑侠的中美价格对比。 参考游骑侠中美起步价格,如果按此为参数的话,烈马的起步价完全可以做到个十七八万。但受到刚刚投产,大量零件还需进口的成本因素制约,这个价格暂时不太可能。 2.媒体吹风的情况。 好多媒体都在把起步价往30以上吹,顶配落地50开外。包括福特纵横4s店直播时也有销售爆出30+,这大概是福特对市场的试探,真要是这么坚挺的价格,销量肯定很受影响。毕竟投资生产线的目的不是为和牧马人一个销量吧。而且江铃福特没啥降价的习惯,所以价格一定要一步到位,不能把烈马这一手好牌浪费掉。 3.与丰田LC300的市场竞争。 前几天丰田lc250爆出47-57的价格,这给了烈马价格上探的空间。与丰田相比,烈马35-50的价格看上去似乎也很合理。但作为竞争者,不排除丰田用点小手段诱惑烈马提高售价的可能。等烈马公布售价后我立马杀个回马枪,抢夺你的客户。但lc250一年3.6万辆的产能和丰田一贯的尿性,不加价就不错了。因此国产霸道的价格对烈马的价格有一定提升的影响。 4.同类产品的价格区间。 在中国卖越野车,一定绕不开坦克系列。中国越野车日渐繁荣的市场,就是坦克300靠一己之力带动起来的,坦克300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坦克系列的产品定位也更符合国人的用车需求。烈马暂时应该不会把入门版直接拿去和300竞争,烈马的价格对标的估计是400和500。日渐激烈的越野市场竞争则成为烈马价格下探的因素。 综上,我猜测烈马的起步价格在25-30之间。超出这个区间在我看来就是惊喜或者惊吓了。至于偏向25还是30,就看福特纵横对产品市场的综合考量了。希望能给出一个能被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价格,从而把烈马系列产品做的越来越好。市场做好了,以后的国产两门版,猛禽版投产的希望就越大,厂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赚钱多多,消费者也能选择到更加心仪的那款产品,良性循环。这也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写在最后:看了懂车帝好几个月了,今天第一次发帖,也是出于对烈马这款车的喜爱。局限或错误之处还望各位看官谅解。我的第一辆车是2007年买的捷达,拿到车不久就一个人开着去了西藏,青藏线进川藏线出,回到陕西就成老司机了。2010年换了尼桑奇骏,后排放倒纯平带车顶狩猎大灯的那种。先后开着去过北京,青海,云南,青岛,敦煌等地。对老伙计有感情了不舍得卖,计划着再添一个新丁。原本是想咬咬牙上X5或者GLE350的,直到看到烈马国产的消息,心底发出声音:伙计,就是你了。 附议,我准备入手的是荒地版,心理价位是裸车不超35,但以我对烈马的喜爱,40内估计都会入手。宝子们,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