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心得10月份产生购车计划买给老婆开,电动车:海豚,黑猫,江淮,几何,宾果都有试驾过,但是10万以内的电车不带电池制冷,不能持续跑高速,后面看燃油车五菱,广汽,江淮,都看过但是综合性价比还是选择了小泽。 用车体验:刚开始不敢用力加油门,有的陡坡上桥都感觉吃力,因为异地买车当天就上高速返程,有可能是新车不敢踩到底,感觉动力不是很充足,经过一个月俩次高速基本上每天小泽都在工作中,1.5的小泽动力还是蛮不错的(130还是比较轻松的),led大灯还是挺亮的,没有失望。 目前自己加装了发动机护板,内饰灯(强烈推荐),倒车灯换不换没有什么意思,倒车影像晚上白光和黄光没区别,购买了车衣还没用过,车门防踢垫,前排座椅防踢垫,中控垫,后备箱储物隔板,黑标肯定是必备的,静电释放器(被人拽走了)。 关于小泽的缺点:1.音响第一次进入车里用蓝牙放歌的时候真的听的不舒服(有可能因为我还有一辆车音响是Bose)但是一个月的磨合感觉还是可以的,有可能习惯了。 2.异响这个对于强迫症的来人说是个大问题,左边或者来说左后哒哒哒的响,有时候会响有时候不会。但是最近挺频繁的。 3.最近热车的时候汽油味会很重很重,怠速要很久才能稳定。有可能天冷的原因。 本人驾龄10年,小泽属于我第三辆车,总体对于它的评价是非常不错。推荐购买 图1 第一天带着俩位小朋友提车 图2 是车管所上牌。
#爱车的换季保养寒露已过,天气逐渐转凉,从寒露开始会出现降雨减少,天气偏干燥,昼夜温差较大的变化,季节更替,已转入深秋,北方地区其实会提前入冬,所以这时候人的体感就会明显感觉到些许寒意,需要添衣加被注意保暖了,不光人如此,我们的爱车在使用同时也要注意季节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日常的一些细节事项还是需要注意。 1.胎压及时检查调整 咱们的凡尔赛没有胎压显示只有胎压功能,不能实时的监控显示每个轮胎的胎压值,胎压报警功能据使用效果来看也不是很好用,随着气温降低,因为热胀冷缩的缘故胎压就会越低,也许在夏天用车还感觉不到差异,但是进入气温较低的秋冬季就会发现轮胎瘪了许多,过低的胎压就不适合跑高速了,因为高速运转会让低气压轮胎出现驻波效应,轮胎局部橡胶会出现异常磨损和高温,爆胎的概率会大幅提升,同时过低的胎压还会加速缩短轮胎使用寿命,会异常磨损到胎肩等位置;气压过低的时候会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两侧的接触面加大,磨损程度也会增加。重点是接触面的加大还会加大轮胎滚动阻力,这会直接提升车辆的耗油量。所以降温之后要注意胎压的变化,咱们凡尔赛随车附带的充气泵是很实用的,可以很方便的测出实际胎压值,如果发现胎压过低,可以参考主驾驶B柱下方蓝色标签上给定的胎压范围值给轮胎及时加气。 2.注意防止静电 随着进入秋冬季,雨水逐渐减少,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出现静电的概率也会提升,大多数人对于经典的理解只是“噼里啪啦”,脱毛衣的时候感受最为深刻,不过最多也就是疼一小下。然而静电的电压其实是非常之高的,低标准也有几千伏、高则能达到几万伏,家用电的电压只是220伏哦,所以静电对于汽车来说是挺危险的,由于我们的汽车都是以金属件为主,当我们人体带有静电时去触碰汽车,很容易出现静电导致的安全事故,尤其是在加油站加油的时候,加油的时候会敞开加油口,油箱里的混合气会溢出;如果在加油口周围出现静电,此时油气浓度又过于高的话,这一瞬间就能引燃车辆,这可不是夸张的描述,因为静电在加油站导致火灾的案例有很多!所以加油机上才会有一个金属的圆球,这个圆球就是用来释放静电的,有些加油站是自助加油,新手司机必须要了解这个知识点,否则会追悔莫及。 3.及时检查更换空调滤芯 我们的爱车空调在夏季担负了夏季用车降温的重要任务,帮我们缓解了夏季的酷暑,空调经历了夏天雨季以及潮湿的梅雨季节高符合运转,空调里面已经藏污纳垢布满了灰尘,有的时候打开通风就会明显闻到难闻的异味,这个时候我就需要及时检查咱们爱车的空调滤芯做到及时更换,以做到满足冬季使用空调的舒适需求。 你的爱车在使用过程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欢迎评论区分享。
#小米SU7提车日记5月21日郑州首批非创始版提车,目前行驶3500公里,长途城区里程对半,只要能NOA的路段基本都开NOA,综合汇报一下选车经历和使用感受 【购买动机】 纯电/增程? 没怎么开过电车的时候感觉混动比较合适,但是有过一段电车使用体验尤其是长途体验后,其实长途的时候跑三四百公里补能一次兼顾休息刚刚好。我认为买车要么纯油要么纯电,只有一种情况考虑混动:就是购车预算有限无法购买合适续航的纯电车,且能安装家充桩。 为什么选小米? 上台车是15年购入14款520i旅行版,9年车龄真的是除了情怀啥也不剩了,决定增购电车的时候目标选择还有宝马IX40和蔚来ET5T。 选IX因为目前终端优惠十分给力,放弃的原因是感觉这车开个四五年后残值≈0,内心不太好接受。 ET5T是少有的纯电旅行车,外形漂亮质感好,放弃也是因为性价比和担心背刺。 选小米是去试驾IX的路上顺路去看了下,老婆和家里的小朋友看完全都把持不住,了解后感觉小米值得一试遂定车。 小米对比其他车配置并不特别亮眼,性价比也不算突出,但是纵观目前所有车型,小米提供的情绪价值独一无二,一方面上市前期的稀缺性让人短暂体验被围观的满足感,另一方面订单火爆让人不用太担心被背刺,开一两年换车也不会太过血亏,从4-5-6月的销售政策来看,减少必要配置的赠送相当于变相涨价。 为什么选标准版? 单说su7三个配置,我感觉性价比最高的是MAX,但是个人选择上没有为性能买单的冲动,PRO交车晚不想等,并且我认为城区自动驾驶使用场景非常有限,高架和快速路NOA使用倒是没问题,普通城市道路上路况复杂体验估计不会太好,只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完全分流的主干路用起来可以,但凡红绿灯路口过电动车和行人,这自动驾驶就比自己开还不省心,综合下来如果用车不是一线城市,不要对城区NOA抱有太高期望。 【用车体验】 续航能耗 4-5月平均气温20℃以上,目前3500公里高速和城区基本对半,动能回收100%,偶尔运动模式,高速能耗15左右,城区12左右,生涯累计13多。 补能方面 快充扎上就120的充电速度,充到70%开始掉到80左右,80-100%充满差不多要20多分钟,20-80%充满差不多30分钟。没体验过800v,但400v的感觉够用。 驾驶感受 一句话总结:目前体验到的最接近特斯拉驾驶感受的国产车。加速和电门方面是所有电车的优势,随便拉出来一款电车加速上的体验都完胜同价位油车,不过电车电门前段空大很常见,小米这方面做的不错。转向和底盘,底盘也属于偏硬但是比特斯拉处理颠簸强,转向体验不错有宝马的味道。 动能回收 回收力度可调节,我一直是单踏板,看很多车友分项能耗偏高,我感觉一方面是开的猛另一方面是动能回收使用习惯不同,很多车友不开或者开的弱回收,一开始会不习惯,但是脚法习惯之后单踏板模式很香,单踏板不但可以优化能耗表现,同时可以使减速更线性驾乘体验更加。 车机 车机流畅,我一直用的小米手机,互联互通体验绝佳,行车过程中也可以手机投屏到车机屏幕上,如果没有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完全不需要用手机支架,行车过程中通过应用投屏可以把卡片拉大到2/3屏来胜任副驾娱乐屏。 智能设备使用建议 推荐顺序小米手机/穿戴设备/遥控钥匙,小米手机可以更好的匹配和释放车机生态,体验绝佳。手表手环可以优化用车体验,解决了运动党跑步的时候手机放哪里的问题,另外开启可穿戴设备蓝牙解锁手机的功能,在大屏上解锁手机屏幕的时候不需要手势验证了,体验升级。 最没用的是遥控钥匙,他能干的手机全都能干,400块钱买个手环,700块钱买个手表不香吗。 【缺陷】 高速noa时110码开始方向盘抖动明显,左右摇摆幅度较大,我去门店整备了两次动平衡依然没有解决,开自动驾驶的时候由于是手轻轻搭在方向盘上,方向盘缺乏手掌的限位左右摆动比较明显,社区里有部分车友也反应此情况,但目前官方还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希望尽快解决。 唤起电话呼叫体验不好,这么常用的功能竟然需要打开车机的二级菜单才能进去,我不喜欢喊小爱,就想点一下就打开最近联系人。 【优化建议】 ①液晶仪表显示内容单一,样式单一,尽快OTA开放更多功能增加可玩性,NOA的时候仪表看不到能耗,没有歌曲信息,这些我感觉完全可以开放自定义。 ②OTA支持方向盘按键自定义,比较实用的功能比如一键点亮我喜欢音乐,一键返回车机主页,一键打开最近通话等。 ③建议商城里的中控屏实体按键按钮全都支持自定义,建议中控扶手上的空调实体按键支持自定义,产品经理眼里只有空调嘛?增加自定义比如:一键返回车机主页,一键最近联系人,一键点亮音乐收藏,一键打开360影像,一键自动泊车,一键保存行车记录,主驾驶座椅记忆等等 【总结】 瑕不掩瑜,su7不错,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