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写点评没有一台车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能做到客观的了解缺点,包容缺点吗 比如我的捷达vs7,优点就是耐用抗造性价比,缺点就是配置没有那么高,花里胡哨东西少…… 对这车不屑一顾的大多数其实都并非是这正这辆车的受众,他们只需要张口随便几个字便否定了别人的选择,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普通人选车的动机, 你把这车喷得一文不值,但我却看到好多捷达VS7车友自己花功夫改装音响,改装车机,所以没有好车坏车,一辆车只是暂时反映你的经济状况,但是无论什么车都足以反应你对生活的态度。
#城市SUV有必要上四驱吗具体看车型,如果是前驱底盘的中型suv及以上尺寸,最好选上4驱。 紧凑级和小型SUV可以随意,因为车重普遍不大。 如果是中大型SUV,像途昂揽境这种,你会发现2驱的存在意义基本就是拉低售价,实际要么订不到,要么订车周期奇长无比。即便是探险者这种后驱底盘的suv,其两驱车型也不是主销配置。 前驱底盘城市SUV四驱的意义并不只是提升烂路通过性这么简单,即便是非下雪天,在碰到城市内的坡道地库,四驱都能派上用场。 前驱底盘在上坡时车辆会由于重力的分量作用导致前轮的抓地力下降,再加上SUV的重量普遍要重于同底盘的轿车,重心高,然而此时为前轮提供主要下压力的动力总成重量却和同底盘的轿车是一样的,如果碰到湿滑的环氧地坪,或者路面有灰尘浮土,这个时候上坡就会显得很挣扎。 有人会说,哪有那么夸张,两驱上不去的坡那不是要45度了,其实并没有,途昂的手册里两驱车型的建议最大爬坡度为≤30%坡度,换算成角度仅仅约合16.5度。而四驱车型的建议坡度为≤60°。且不说这个数值的严谨程度,因为这个和车辆状态,轮胎都有关系。就单从数值看,两驱和四驱通行能力的差别也可窥见一二。 早期的城市suv四驱系统由于轮间限滑能力差,且动力分配过程缓慢,对于提升通过性和操控性的意义确实不大,但现在随着科技发展,目前大量装车的瀚德的6代甚至5代四驱系统的轮间限滑及动力分配的响应时间已经大幅提高,相比于过去,可用性和耐用性已经大大增强。 城市SUV的四驱系统早已经从市区,湿滑路面堪堪可用,到现在已经可以承担轻度甚至短时中等强度的越野脱困了。 至于所谓的承载式车身抗扭刚性差这类的问题基本就是伪命题,因为但凡有点脑子的人也不会开城市SUV跑到这些地方去。 城市SUV四驱主要的问题就是轴间限滑普遍依靠多片离合器,轮间限滑普遍要靠刹车,长时间高负荷使用会出现过热导致掉四驱的情况出现,而且以刹车为主的限滑方式也存在滞后性和热衰减的问题。因此量力而行也很重要,提车之后看看手册,一般厂商都会给你标注车型的最大爬坡极限是多少。 曾看过视频,第一代途昂素车已经可以穿老掌沟到好汉坡下了,当然好汉坡肯定是上不去的,但是这种通过能力已经足以覆盖城市SUV的受众群体99%的使用情况了。 雪地就更不用说了,北方大雪天四驱和两驱基本就是回家和睡单位的区别。 但需要注意的是,四驱在雪天湿滑路面确实可以跑起来,但是停下来的能力和两驱车型可是一样的,碰到极端天气该上雪地胎还是要上。
#云逛2024北京摩展其实挺不待见北京摩博会的,一个禁摩城市搞什么玩意儿摩博会,有内功夫先把禁摩政策安排明白了吧,整个展会跟重庆摩博会比起来还是差点,唯一亮点算是长城的这个灵魂摩托了,排队的参观人可真多,车很大,看的人很多,遇见售价要20个以上了,倒是期待长城下一步会做什么摩托,先拉高品牌定位,再出一些平民能买得起的吧,目前的这个大灵魂受众群体还是太少。
#雷军直播小米SU7 Pro智驾首秀今天雷总直播实测小米SU7 pro,总体感觉这车依旧体现了小米汽车的强大。车更重,载了四个大男人,高速110速度,能耗做到13.8kwh,真的强。 刚上市就觉得pro版性价比最高,但是好多人觉得要么标准要么顶配。其实我觉得pro版续航时间最长,比标准版多了130km,同时增加了激光雷达和两颗高算力芯片总算力508tops,智驾功能已经完美了。同时,相比顶配版,我觉得四驱双电机真的有点浪费,受众群体并不大,加速太快对驾驶人还有乘坐人员的体验感受都不友好,安全隐患也比较大,所以综合来看pro版最香,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