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精华提车作业这是本人的第十三台摩托车,也是第三辆雅马哈,目前行驶了1500km左右,参数配置我就不讲了,主要讲讲主观感受,首先这是我的第一台踏板车,颠覆我对踏板车的传统认知,操控非常灵活,轻巧,车子非常的整,通俗点就是好骑,坐高800,但是体感坐高至少830,170以下不建议购买用作通勤,我的主要用途是短途摩旅,目前跑了一趟600km的摩旅,油耗在4.5,首保前双人情况下油耗最高到5.3,所以基本上300km加油没有问题,舒适度方面这车基本上满配了,就缺一个音响,高速上行驶风挡升到最高,风噪非常小,电动风挡非常好用,就是调节方式需要进二级菜单,没有直接按键调节舒服,不过15.98的官方小贸版本基本绝版,13.98的版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车子在120以上也非常稳定,不过120以后震动变大很多,我是装了pd拉杆的,在4000转左右有非常明显的抑制震动效果,推荐人手一个。在城市通勤方面的话这车后视镜宽度太宽了,不好钻车缝,所以订了套手把镜,红绿灯起步踏板车真无敌0-60秒天秒地。车是好车,最后说说雅马哈这个品牌,这是我的第三台雅马哈了,没有一台不加价的,非常恶心,但是不加又买不到,旗舰店排队的确不加价,但是排到什么时候呢?再说说这次15.98到13.98的事情,表面上就少了一个电动风挡,但是更换这个电动风挡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基本上磨平了差价,然后还有就是又有多少人能13.98提车,北京车展上面的展车其实还是小贸版本有电动风挡的,到现在实车一辆都没有,还有以后的小贸就不是官方引进的了,区别就是少了官方的质保,最后加价虽然很恶心,但是别问加多少,因为青春又有几年。
#摩托车改装笔记摩托 我的第一辆车是98年入手的雅马哈400,因一次意外好多年谈车色变,当第一次看到哈雷Fat Boy/肥仔,是在电影《终结者2审判日》中,施瓦辛格光腚开局,靠着一句“I needyour clothes,your boots,and your motorcycle.”瞬间热血沸腾。好几年念念不忘在2020年一次朋友出国让我帮忙从西安把摩托车拉回太原,当我看见肥仔的时候一下在心里挤压好多年的那种热血立马又被激活了,当时就决定骑车回太原,500公里骑行4小时三十分钟。一回到太原我就决定这就是我要的感觉, 第一时间入手一辆20款肥仔加装了挡风,背靠,手活,脚活,后踩,边包,爆闪,亮条,俩用充电,手机支架。车衣,行车记录仪,莱茵哈特排气。下附(改装花费)。 对于这辆有着超过300kg车重的大家伙,运动性虽然不能和街车甚至跑车相比,但在美式巡航车中,新款肥仔还是有着不错的表现,在山路中的转向并没有十分沉重,反倒来的轻盈,稍微挪动重心就会改变行车方向,只不过前160mm后240mm的轮胎让你没有办法做出比较大的倾角,角度稍微大一点后轮就会把你“拽”回来,所以这也限制了你在山路中不能用太快的速度过弯,毕竟美式巡航车还是讲究范儿的。不过在一天的山路骑行中,宽厚的坐垫包裹性十分好,整个坐姿也非常舒服,所以并没有很累的感觉, 对于肥仔的骑行感受,本人觉得重机车的轰鸣,和240的大宽胎,压弯跑山感觉比街车过瘾。本人最远一次骑行3800公里,最高时速190迈。缺点挂空档和挂档声是一点小缺陷,但是在自己喜欢的路上驰骋的时候那些小缺点又可忽略了。 当一个人在山区眼中的风景划过耳中是自己机车的轰鸣声,慢下来欣赏两旁的风景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骑帅不骑快。只要心中有诗和远方,距离什么的都不是事。 肥仔入手29W改装花费挡风5000靠背5000车衣3500脚活1500手活1000排气8000边包8500爆闪210亮条80充电器150手机支架350轮胎灯50行车记录仪650。 对于怎么改需要改什么其实没有什么界定。自己喜欢什么就怎么改。
#用车心得一、行程介绍 由于工作等原因,短时间内都无法实现自己的川藏线进、青藏线出的自驾梦,所以一直都计划着某个周末能去离成都较近的川西自驾游体验一下,买车也有快半年了,对车的各项功能和操作也算比较熟悉了,有信心能应对川西的各种路况,由于第一次去川西,且行程安排的周末两日游,所以出发前决定去达瓦更扎,因为该景点除了景区里最高点以外,其余地方海拔均不算太高,可以避免高反等症状,也比较适合初入高海拔地区的人,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天气等原因未能进达瓦更扎的景区,反而选择了另外一条旅游路线,同时也见证了不一样的风景。 人数:5人(四个大人,一个小孩) 行程:周末两日游 第一日:成都出发-高速-雅安-351国道-神木垒-达瓦更扎景区附近入住(280公里) 第二日:达瓦更扎-351国道-夹金山-熊猫大道-四姑娘山-巴朗山-都江堰-成都(350公里) 费用:合计大约1000元(过路费110元+住宿费280元+景区门票300元+油费310元) 二、驾驶感受 本次行程是40%的高速+60%的山路,星越L 2.0T的动力,不管是高速路上超车还是山路爬坡都毫无压力,感觉动力充足,都说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动力损耗会较大,但实际使用中毫无感觉,途中还翻越了海拔超4000米的夹金山和巴朗山,另外基于星越L较硬的悬架,让我在行驶盘山路的时候,过弯支撑性确实要好一点,所以说悬架硬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三、空间表现 此次行程基本算满载了,人员方面全车坐了四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子,基于2800多的轴距,车内完全没感觉到压抑,后备箱放了非常多的衣服、食物和露营装备等,被塞得满满的,装载能力也是超乎想象,我们基本都是到饭点的时间就会找个风景不错的地方停下,然后将后备箱的露营装备拿出并搭好就地进餐,美景配美食,感觉非常nice,别有一番风味。 四、油耗表现 油耗是本次行程中让我最意外的,考虑到沿途加油站较少,所以出发前在成都就把油箱加满了,当时满油的情况下表显续航636km,第一天行驶了大约280多公里,第二天行驶了大约350公里,两天加起来实际行驶了630公里左右,途中未加油,且回到成都后,油箱还剩15%的油量,整个行程的综合油耗表现仅为6.2L/百公里,途中翻越了两座海拔4000以上的两座大山,真的让我有点意外。 五、川西自驾游小知识分享 1.药物:初入高海拔的时候多少都会有点高反,所以葡萄糖、头痛粉、便携式氧气罐等都要备一点,另外从网上学习到的可以备点可乐等碳酸饮料,有高反的时候可以多喝可乐,使自己多打嗝或者放屁排气,这样高反就会减轻很多(初入高原都会有点高反,一般2-3天就会逐步适应,所以能不用氧气罐就不用) 2.衣物:高海拔地段,早晚温差较大,山上风也较大,所以厚衣服和薄衣服最好都备上 3.天气:川西的天气预报基本不准,就算有雨可能就是半山腰上,到了山上或者翻过山头也许就是大太阳,所以不能太相信天气预报 4.食物:川西路上居民较少,卖东西的地方或者饭店更少,且不一定符合你的口味,所以最好自己备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5.景区:我个人一般是不建议去景区的,川西的风景都是在路上,感觉没必要花钱去景区第一天到高海拔地区,切勿疲劳驾驶和剧烈运动,第一晚最好别洗澡,以防止高反。 六、个人感悟 这趟川西之旅算是让我见证了不一样的山川美景,随处可见的雪山、云海和穿过隧道就像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的奇妙景象,以及初入高原的那种头胀、犯晕等生理现象都是原来没有经历过的,在回来的路上内心的独白是短时间应该都不会再去了,实际上隔了一天身体恢复后,又开始计划着下一次川西之旅,以及怀念那种随处可见的雪山、云海等景色,或许这就是旅行的魅力吧,我们在乎的并不是某个终点,而是去往终点途径的沿途美景和自我放空的状态。 感谢圈主恩施宇推荐
提问最高时速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