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日记今晚夜班,闲来无事,也分享下自己的买车经历,给还在犹豫车友做一个参考: 1.选买经历 本人年龄34岁,工作7年后,解决了房子问题后,家里去年又出生了女儿后,就将购车提上日程。关注懂车帝有一两年时间,作为不懂车的小白了解车的途径基本靠车评人对一款车的评价。从最早关注66号车评上有对每个车评人的评价,大概关注了几个人,比如车评人郑刚和38号等人。最早自己喜欢的车是领克01,最信任的车评人是38号。随着关注懂车帝时间的增长,逐渐对车评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很多车评人不具有独立客观的精神,特别是38号评价凌云之后不再关注。自己关注的车型也逐渐由领克转向奇瑞星途,特别对奇瑞外界抹黑也没有反击一副云淡风轻,看淡外界评价专注于技术研发的精神所感动,逐渐对奇瑞的车多了关注。后面看到奇瑞的凌云和Omoda在CCPC的表现,以及奇瑞在国外的亮眼销售表现后,更加深化了自己对奇瑞的认识。目前国内的车评圈不够客观公正,能在国外市场证明实力的企业可能拥有更强的技术实力。星途作为奇瑞的金字塔塔尖,也相信奇瑞更加注重车的质控,之前有看过老款揽月不太喜欢内饰,新款内饰比较满意,上市后就开始试乘试驾。 另外要分享的是为什么在一线城市新能源车占据各个平台的情况下还是选择燃油车。闲时看懂车帝,看到了不少新能源车起火的视频,感觉新能源虽然是未来发展方向,但目前技术仍不成熟。作为交通工具,最重要的还是安全,驾驶感受和经济性是次要的,燃油车有上百年的使用历史,技术已非常成熟,应该用来也更省心。另外新能源车省油不省钱,从车的整个使用生命周期来看,综合来说哪个更省钱不太好讲,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燃油车,提车一月依然没有后悔选择油车。 2.价格分享 上市后开始试乘试驾,给我感觉不错。五一假期回来后开始讲价格,看重的车型是星耀4驱。虽然星睿和顶配性价比更高,想来星耀配置已经满足绝大部分日常需求,其他的配置虽好,但平时用的不太多。节省两三万可以加几年油,最终决定选择4驱星耀。经过和同城的两家4S店沟通,最后21.65落地,经过两周的等待提车。 3.提车初感受 提车后日常上下班和高速,给我的感觉是动力非常的充足。刚开始感觉车有点大,开了几天之后就习惯了。可能是我买的第一台车,之前经常在一嗨、神州租车,驾车经验不太多,加起来有五六千公里的行驶里程,但开着揽月给我的感觉不输于之前开过的任何一款,当然也可能是我没开过好车的原因。目前提车将近一月,我对揽月很满意,底盘很整,开车很稳,跑高速很有信心,动力充沛,我对车的要求不高作为代步和家人出行交通工具我很满意。 以上是我的一些分享,可能我的认知也存在一些局限和偏见,但花钱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没有后悔也算不错了。 另外分享下,其实我的购车经历只试驾了揽月一款车,有一次去看了BYD唐,最低配也要22万左右,空间局促,4驱要27万以上,筷子悬架,由于需要排队就没有试驾。 最后,感谢圈主毛大哥的推荐。
执248475213:拿海鸥最低配活力版7.38万和缤果333中配悦享7.98万的配置做个对比,啥也不说,自己看。 海鸥减配了电池液态冷却,改成了风冷。这个有一说一,确实不厚道。 缤果除了电池大丁点,车身大点,其他一无是处,被碾压的毛都不剩! 其他的,自己看。 欢迎缤果广西水军们来洗,这么多,我怕你们洗起来太辛苦了!
提问#国产车or合资车2023年了,为什么大多数租车平台还是以合资品牌的车型为主? 用了几年租车平台软件,从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租租车,携程租车,去哪儿租车,滴滴租车,发现大部分车型还是以合资车型为主,大部分品牌为大众、丰田、本田、雪弗兰、别克等。国产车这些年来无论三大件技术、配置、口碑都突飞猛进,如果以盈利为目的的租车公司为何不直接选择国产车型,在采购价上直接降低运营成本?比如吉利,长安,奇瑞、广汽、领克、比亚迪、宝骏等国产品牌 以下三张图是目前租车软件的大部分主流车型品牌
#用车感受中规中矩吧,作为一款合资车的话,也算还可以,毕竟性价比在这边,比国产的便宜,油耗也差不多。安全舒适性也还行吧,也没有那种所谓的推背感,但是家用的话是足够的。首先谈谈为什么选这款车吧,选这款车呢,首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二三款颜值高,而且外观设计我感觉比同价的一些国产或者合资都是还算好的吧,然后最起码他给你配备了LED大灯四轮独立悬挂,比同同级合资车好了很多。 外观还是非常适合年轻人,有个黑化风格和然后如果车标换成黑色就最好了,其实1.3的好像是黑色的车标吧,外观然后那个灯的那些灯组识别度都很高,我觉得作为一台盒子车像年轻人的车,科鲁泽还是非常棒的。 内饰内饰的话没什么问题,看上去的话还是比较简洁时尚,年轻的用料的话大多数也是塑料吧,但是整体感觉比,其他一些和租车进去全部是塑料的话,道最起码他会给你配备一个电子手刹,然后有个无线充电,然后还有两个双连屏。 空间还是很大的,2640毫米的轴距,对于一台紧紧凑级轿车来说,算是可以的了,而且你坐进后排腿部空间的话很明显有很宽的,而且头顶空间也比较大,然后他的座椅的话有一个主架是上下左右吧,好像方向盘是只能上下,就是如果你做5个人的话,就完全没有什么拥拥挤啊,憋屈的那种感觉,另外后备箱的空间也是很大的,放两个行李箱还有一些,厄衣服鞋子之类的是没问题的,但是我不知道是我个人原因还是说大家都这么认为哈,后备箱没有那个,嗯一个机械式开门的一个那个按键吧,要么是到后后座后面去开,或者是到主驾的一个门上去开,还有的话他是可以通过遥控那个按键去开的。 还有一点就是这个车底盘操控还不是说太完美吧,有时候走一些可能颠簸的路段的话,车里面的车下噪音会有点有点点大,我个人感觉。 动力这块的话,家用的话算挺好的吧,但是比1.3T那个肯定是比不上,然后1.5T的话加用拉个335个人的话还是,就是在我们是在小县城的话基本上也不会做那么多了,反正家用的话我感觉还是可以的,但是我一般上坡的话我就会切到,手动挡,手动挡的话上坡的话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感觉吃力。 说说一个优缺点吧,反正我最喜欢这台车就是配置高,然后价格便宜,同等价位上性价比算是可以的啦,而且后排空间跟,跟那个后备箱空间也大,完全可以满足,就是家用的需求吧。 缺点的话就是内饰可能做的有一些不是很到位,就是车子的舒适性,比如底盘控制还有后排地中间凹起,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座椅不能放倒,我感觉这些都是一些小问题吧,大家应该都可以接受,不追求什么完美,因为毕竟性价比在这边,几万块钱的车能给的都给了一些小细节,大家也就不必在乎了。
#逸达8.99万起,你怎么看?看到圈子里不少人在讨论这个价格,里面也提到了大家比较在乎的逸动、锐程PLUS以及秦PLUS DM-i,而且不少人纠结要怎么选才最合适,虽然觉得这是常态,但是想清楚自己到底在乎什么也就够了。这个价位的车主无外乎会希望价格低点、油耗低点、配置高点、空间大点,但是这三个其实都很难全部达到,那么无法全部满足的情况下爱该如何选呢,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首先先看看长安家族这三款,咱们都以双离合最低版本作为参考: 1⃣️价格:逸动PLUS8.59万<逸达8.99万<锐程PLUS9.69万,差价不大都在4k~7k 2⃣️外观上:逸达是和UNI系列对齐的,隐藏式门把手、整体科技感会更足一点,锐程PLUS就看着更大气时尚一点,逸动PLUS个人感觉只是中规中矩 3⃣️配置上:我觉得逸动PLUS还是要良心一点,比逸达便宜了4k,但是只是少了侧安全气帘(这个有点不应该)、独坡缓降和手机蓝牙钥匙功能,中控屏小了点(不影响正常使用),但是是多了无钥匙进入并且内置了行车记录仪,以及自动大灯和贯穿式头尾灯,锐程PLUS因为贵的有点多,所以整体配置肯定是更全面的 4⃣️空间上:逸达和锐程PLUS相差无几,但确实要比逸动PLUS要大出一节,但逸动PLUS后背座椅支持比例放倒,在装载上肯定也是更有优势的 5⃣️油耗:马力即正义,自然马力越小目前看到的工信部油耗越低,但是极速却相差不大,整体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毕竟现在的车基本马力都是过剩的。 结论:所以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如果对于乘坐空间没那么大的要求,逸动PLUS其实就够用了,如果想做的更舒服那就买逸达。 为啥要把秦PLUS DM-i单独拿出来聊是因为单从价格来看确实性价比满满,而且春节回家看到我们四线城市的出租车也基本换成了秦,说明这个车确实省油而且可靠性应该还是不错的,毕竟咱们印象中出租车司机可没时间精力老往售后跑,整体配置说实话也是故意对标锐程PLUS去打的,没啥明显的短板,贵了2.9k,多了侧安全气帘、液晶仪表尺寸更大、NFC钥匙、喇叭多了俩,超声波雷达等,少了贯穿式头灯、发动机启停和备胎。唯一在车身尺寸和空间上吃了点亏,但是也看到圈子里有人说实际去试驾了,整体感受没那么好,所以如果是这个两个车之前纠结的话还是建议到店去亲自体验一下再考虑买谁。 秦的定价,说实话确实会对逸达定价产生一定的影响,从预售价11万降2万到现在这个价格起售,在之前其实是很少出现的,以后比亚迪可能每出一款车都会用相同的套路去吞噬同价位竞品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而逸达的出现跟感觉像是在内斗,在争抢的是自家其他产品摇摆不定的用户。 以上是自己的嘚吧嘚,欢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