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新车主【入圈打卡】上年年底开始计划购置家庭的第一辆车,最好是20以内落地,SUV。刚开始受了老一辈的影响,先看了两田的crv,皓影,rav4,再到国产的星越L,博越L,瑞虎8PLUS,不得不感叹这几年国产车发展真的越来越好!但由于指标一直摇不下来,加上油价的持续高企,考虑到拍牌加购置税再加广州城市拥堵路况的油耗,都够给车加块大电池了,最终还得是新能源。 说到新能源,承受范围内无可避免的会先看持续销冠比亚迪的宋PLUS DMI,我身边有两三个朋友或亲戚是开这台车的,我也开过一回,都是那句:还行,省油。网上说的那些说底盘差的问题,对于我这新手来说,没感觉到,况且十几万的国产车谈驾驶感受未免太为难了,朋友们也没碰到过失速。对于我来说这车就两问题,一是太矮,我185的身高坐上去,头顶就剩那点空间,实在是有点憋屈,二是太多人开了,一条小街上至少停个四五台,我舅甚至有次停车场拿车用nfc开锁开不到以为坏了最后才发现车不是自己的一直观望了少半年,等确认改款前脸变丑了甚至还矮了,直接pass。 言归正传,三月份看到二狗DHT-phev的时候,还是有那么一丢丢惊艳到的,惊艳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丑的车。然而审美这东西就是这么奇怪,初看丑看多了又觉得有点帅(得益于坦克300同款内饰让我多刷了几遍视频),毕竟哪个"下头男"没有个越野梦,坦克300不够预算,那就来个青春版的吧。配置、空间、动力啥的也不错,唯一有点怨念的就是屁股,前脸明明怪凶的,为什么配个萌萌哒的BJ20屁股,沿用一代大狗的就挺好的啊。带着怨念到4S看过实车后,感觉也可以接受,主要是萌得够大气。试驾感受确实也不错,能感受到底盘确实是扎实的,动力在城市里也够用,车身高,越野就算了,在广州雨季水浸路段应该有优势(应该不会漏电吧),最看重的还是空间,是真的够高,坐上去还有个两拳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唯一觉得宽度可能还差那么一丢丢,按我家的标准后排三个坐满的话还是有点局促的,算是鸡蛋里挑骨头了。其实还看中了零跑C11,配置空间外观都很美丽,价格更美丽,还有两百多的续航,异响也不是不能接受,但就是怕厂家突然就跑了。 既然看好了,那就谈价格吧,不得不说长城是真的硬,四月去谈没优惠,五月车展期间去谈还是没优惠,HI-4版本公布择日上市了,还是没优惠,明明销量就这么点,无论是车展还是4S店,看的人都很多,但一谈价格就都跑了,一步不让,说是厂家控价了。原本想着等HI-4版本出来看看价格漂不漂亮再买吧,但在五月最后一个周末知道有机会拿政府区补后还是义无反顾地下了大订了,只能安慰自己这个四驱在市区也不是什么必要的,也可能是不想等了。也幸好是决定了,不然现在银河L7这价格又有得纠结了。 因为赶着拿区补,选的在途车,什么都没选配,灰外黑内,主打一个快捷和耐脏。5.27下订,6.3销售说到车了,今天验车和交尾款,就等下周提车了。真的是磨到销售都笑说长城要给比亚迪告倒闭了也没拿到一点优惠。从此开长城,做"下头男"。 好吧,其实写这么多就是想圈主拉我进个群而已。
车载娱乐:#比亚迪单档离合器# 如果比亚迪国内外区别使用高压油箱和低压油箱,是为了压缩国内成本,那混动离合器,就比亚迪一家使用单档,是它也能满足开车需要,同时也能节约成本? 比亚迪有意思的,单档离合器也是有专利的,和低压油箱一模一样的套路。而出于专利保护,其他国产品牌似乎都避开了单档离合器,而是普遍用两档和三档。 技术讲,其实是各有优势,有一点可以肯定,单档成本更低,但复杂工况下,它又肯定不如多档。在车重、电机功率、发动机效率等参数差不多的前提下,多档位DHT会比单档DMI表现出更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请教了技术专家,比亚迪的这套DMI和本田的1-Mmd,从原理上是非常接近的,两家公司都是从2007年开始布局,从2019年后开始正式实施的。 比亚迪的逻辑好像就是:只要能用,有好的也一定给消费者选价格低的,反正够用还增加利润!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排放不达标长城举报比亚迪排放不达标这件事情对于长城来说,是一个自毁前程的昏招。 这个问题最终有两个比较大可能的走向,但关键点不在这两款车有没有用高压油箱(其实比亚迪的回复基本上侧面证明了这两款车确实没有使用高压油箱): 1.长城举报属实,比亚迪这两款车没有使用高压油箱,并且这两款车确实环保不达标。 2.长城举报失实,比亚迪两款车没有使用高压油箱,但比亚迪通过某种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国家法规并没有规定必须用高压油箱,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汽油蒸汽排放达标即可) 那为什么说长城举报比亚迪这两款车环保不达标是一记昏招呢? 1.基于长城本身新能源销量不及比亚迪的事实,这种举报势必让普通消费者觉得长城急眼了。给人一种做事情比不过别人,通过手段挤兑别人的感觉。给普通消费者一种长城新能源车确实不如比亚迪的感觉(实际上我挺看好长城的DHT PHEV和HI4混动技术的,就是个人感受销售服务体验不好,价格太死板两方面是硬伤) 2.对于国家而言,比亚迪是新能源赛道好不容易跑出来的一匹黑马,基本代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指望比亚迪攻占外国车企市场份额的意向。这个时候长城举报比亚迪,势必会使相关部门左右为难。维护比亚迪的话,还要不要法律?不维护比亚迪的话,比亚迪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大规模召回,损伤元气之后,指望谁去挑战外面的车企?这就好像一个部队共同面对敌人的时候,突然起了内讧,这种局面非常不利于统一战线。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来,长城格局小到家了。 3.比亚迪的两款车,已经上市销售了巨额数量了,此时长城举报比亚迪,那说明国内法规的监督上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当初是如何通过检测的?倒查追溯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牵涉的面有多广可想而知。 4.长城发布通告的时间,特意选在了宋pro dmi冠军版发布会当日,这一点很耐人寻味,有种刻意碰瓷的感觉 5.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高压油箱低压油箱一般都分不清楚的,而且环保标准普通人也无法直接感受的。这个并不是普通消费者关注的点,而是国家相关部门关注的点。 6.长城只讲比亚迪这两款车没有使用高压油箱(应该确实属实),但其实并不能确定比亚迪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网上流传的比亚迪针对这个问题的专利截图,自己比亚迪车辆使用说明上面提到的针对这个问题,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会自动启动发动机给油箱降压的方法等等。一旦最终确定比亚迪确实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长城就会丢了面子又失了里子。 综上所述,这件事情对长城没有任何好处,对个人消费者也没有明显的好处。纯粹是损人不利己的昏招。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排放不达标看到举报文件后,感叹长城好勇。简单说一下结论: 1. 情况是真的,这俩车我都拆过,很震惊。 2. 怀疑是真的,要达标必须要用高压,甚至部分合资企业还上了电控电动主动吸附系统,确保不能超标。 3. 监管部门很难收场,因为多家自主品牌技术中心都进行了市场车辆的逆向排放测试,CD模式测试确实过不了。长城举报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这个问题是行业内已经是一个普遍的质疑了。 4. 中国的法规严,监管弱,对自主品牌相对宽松的灰色地带,被长城这次举报给掀桌子了。 有啥直接后果: 1. 把监管部门给怼墙角了。查出来有问题,车企的召回方案大概率是巨资,再追溯当时是怎么过的监管测试,简单来说就是掀桌子了。查不出来有问题,那更有问题。 2. 油耗、排放、有害物质检查,监管部门的灰色地带一直是个黑洞,尤其是对自主品牌。但是过去车企一般来说就是看破不说破,一般很少有举报的。 本次举报扩大化后,又是一场腥风血雨。为什么? 1. 市场竞争条件下,比亚迪的突然崛起,宣传过度完美后遭到的反噬。比亚迪目前在三电系统产业链带来的产品大概整体phev驱动系统6000-10000的成本优势别人学不来,但是其他的部分还是过去的比亚迪。很多自主品牌的传统技术人员对比亚迪并不认可。缺点接受标准、供应链级别、材料选择、防锈工艺、有害物质使用控制等等,这个还是国产自主品牌的一般水平,但是被消费市场传播推到国货之光、国内第一销量,然后所有人都要自主品牌学比亚迪,其实好多自主企业是闷一口血的。尤其是一些花了很多钱,硬件全体系对标合资企业甚至按照欧盟标准已经可以大量出口海外的,非常不服气这个结果。所以长城抓住了油箱这个东西,打了一记闷棍。 2. 比亚迪目前其实也在适应这个国内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地位,其实也在研究今年年中开始也要换上高压油箱,而且发动机的很多关键零件开始寻找新的供应商,以确保量大了之后质量能支撑住。长城这记闷棍的时间点也掐的很好。 最后,行业密切关注下一步,随着自主品牌的提升回归市场主流,在法规方面的灰色地带应当尽快消除并承担相关的企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