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日记🙋🏻♂️ 情况介绍 我是96年的小姐姐,毕业2.3年了,买车是因为我的家到工作单位需要倒车,公交车还涨价了二元一次,每天上班交通费都巨贵,我们这边是三线城市,交通不算堵、停车也不像大城市那么困难,纠结了许久决定还是买个车吧,毕竟也是刚需,从决定买车那刻起,考虑的事情就多了,买什么品牌的啊,买多大的啊,怎么选啊,等等……。下面我就详细说一下我选车经过以及最后为什么觉得选择cs75p。 💰费用明细 价格方面我跟我们当地的4s店用屠龙刀砍的,落地价是12.1w,就是税啊保险啊都在内了,没个地方价格都是不同的,我这边城市非常不好讲价,但是有个888终身保养不在内,一共是这些圆子,贷款4w两年免息月供1700,给赠送的太阳膜(贴的不好,有泡而且还划了玻璃),底盘装甲,脚垫,车载吸尘器,车价是符合我的预期的,但是后面又买了后备箱垫,车坐垫,贴的车膜,除味器,等等一大堆车上用品,又花了好多好多圆子,但是这东西就是消耗品,没有办法啦,总体都是可以接受的,离预期的差不多。 🧮选车对比 当时决定买车之后,就犹豫是买轿车还是suv,MPV是不考虑了,我们家庭成员不多,主要需求还是日常出行,mpv太大了不适合日常出行,最后决定还是买suv吧,这个是个人需求,我们家成员年龄偏大,SUV乘坐起来比较舒适,空间和视野也会好一点,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就各种恶补汽车知识,看汽车通病,还得计算车价,太贵买不起啊哈哈!当时看车的时候看了挺多车型的,最后在哈弗m6,哈弗大狗,荣威rx5,宋prodmi,途胜l,领克06和长安cs55p,cs75p,这几款当中徘徊,主要是合资车价格高,所以选择上大多考虑国产,这些都是试驾过的,对比了外观,配置,舒适性和价格,最终决定cs75p。 当时差点就选m6了,最后没选是因为驾驶的时候感觉方向盘贼沉,像没有助力一样,但是问4s店员,店员说有助力,反正就是试驾完胳膊酸疼就没选择。大狗地盘偏硬,过减速带的时候咯噔咯噔的,不太适合日常,比较适合越野,其他都挺好,跟需求不符吧也没选择。荣威保有量不高也没考虑。试驾宋prodmi的时候是先试乘后试驾,然后试乘的时候在后排感觉特别颠簸,有种在公交车后面坐着的感觉,非常晕车,试驾的感觉还挺好,像纯电的一样,发动机声音小起步快而且还省油,也是差点就选择的车型,最后也没考虑。没选领克和途胜主要原因是价格和贷款上没有国产车优惠力度大,其他就是领克噪音很大,保养和修理稍高点,但是科技感和起步是很快的,途胜的试驾车有异响行驶的时候叮当响,不知道是因为试驾车的原因还是都这样,然后内饰和配置也不符合女生审美,但是变速箱好,1800-2000转就自动换挡,比较省油吧,但是最后也没选。最后就在55p和75p直接选择了75,他俩各方面相差都不多,因为想空间稍大点所以选了75p。具体车型的一些体验可以私下探讨,这里就不详细写了,感兴趣的车友可以私我。 ✏️新车初体验 75p最斩我的点是舒适性和8at变速箱,以及超高性价比。没有异响,8at变速箱在驾驶上非常顺滑,几乎没有顿挫感,不猛踩油门的话正常2k转左右就能换挡,减震在市区经常能遇到的路面上基本都能很好的过滤,其次在外观和内饰上也是比较符合女生审美,两个大连屏,独特的方向盘和档把设计,主副驾驶位之间有个镂空的置物架特别好看,我买的这款在配置上一般的功能都有,例如自动启停,自动驻车,定速巡航,压线辅助,后视镜加热,无钥匙进入,远程启动,坡道辅助,胎压监测等等吧都有,我买的不是高配,高配功能更多点,这个配置就够我用就没加钱。但是长安的车型在动力和油耗上争议很大,我个人的体验是1.5t的动力配得上这个油耗,我一般城市道路是8-11不等具体看路况和驾驶习惯,高速和快速道是6-8左右,我感觉动力够用,轻踩油门就能60+,需要经常注意超速问题,总体是比较满意的。 💔爱车吐槽 当然也有我觉得不好的地方,比如胎噪是比较大的,刹车偏软,需要深踩才能驻车,然后就是我这款车发动机上没有蓝鲸的盖🐋看起来像没穿衣服比较裸露,其次动力虽然是配得上油耗的,但个人感觉还是偏高,可能也是我油脚较重,我朋友开我车的时候就比我油耗低,然后新车是有味道的需要放一放。
#用车心得🙋🏻♂️🙋🏻前言:6月29日,孩子正式开始放暑假。孩子在市里读小学,我和妻子工作忙,一直都是我的岳母来我们家照顾孩子,现在放暑假了,暑假期间,我的岳母要求回自己家居住,所以我们提前收拾好行李,开着我们家的朗逸🚗送岳母回家,行程距离213km,因为岳母晕车的原因,没有选择上高速,而是在国道、省道等下面路段行驶。 ⭐️🚙基本概况: 🚗【车型】:2022款朗逸plus1.5L自动舒适版 🌆【始终点】:安徽淮北市——安徽临泉县 🛞【距离】:单程213km 💁🏻♂️【装载】:3位成年人、后备箱装满 🚧【道路情况】:市区、省道、国道、省道、市区。全部为硬化道路。 ⛽️【综合油耗】:全程5.1L/100km ——————————分割线—————————— ✅💕【出发前准备】: 出发前,我自己对爱车进行了自检,具体如下: ➡第一:把车子内饰和外观擦拭刷洗干净,这样驾车出行的心情💢才会更好。 ➡️第二:轮胎🛞的气压按照标准调整好,全部调节成2.5个压。 ➡️第三:检查防冻液、玻璃水是否缺失,检查后发现防冻液正常,玻璃水缺失,及时加注了玻璃水。 ➡️第四:给车子🚗通电,查看仪表盘是否有自检警告⚠️,没有的话就是正常。 ➡️第五:加满汽油。跑长途前我最喜欢的就是把油箱加满,拒绝🙅续航焦虑!我的朗逸是1.5L自然吸气版本,加注的汽油是92号,油箱容量是51L,加满后的app显示续航可以达到860km。 当然了,像玻璃水、车载充气泵、🧯灭火器我是随车携带的,预防路上出现意外。有备无患嘛。 🚗🚙【小长途驾驶感受】 💤👀全程基本概况:早上开车,根本不堵车,除了红绿灯🚦,一路畅通,从小区行驶4km后,来到了省道,开始畅快的驾驶之旅。 全程213km,前两个小时(5:30–7:30)行驶很畅快,主要是路上人少、车少,下面的道路红绿灯🚦比较多,加上路段限速,省道基本最高速度60km/h,国道最高速度只能开80km/h,加上转弯、跟着大车行驶,平均速度也就接近60km/h。后面几个小时(7:30–10:30),路上车子🚗、人流量开始增大,特别是经过集镇的时候,堵车、红绿灯,平均速度很低,在40km/h左右。 这样下来,全程213km,行驶了4h40min。这个和高速路段是没发比的。 💢✨驾驶感受:早上前2小时开车,还是蛮舒适的,气温20多度,车窗全关闭,打开鼓风机,不用开空调,路上车子很少,可以按照路段最高限速来开,朗逸的座椅包裹性很好,加上对朗逸操作的熟悉性,开起来得心应手。全程打开发动机启停功能和autohold自动驻车,踩油门就走,踩刹车就停,过程很舒适。👣💕两小时后,我们把车停在了路过的集镇,吃点早饭,正好休息了27分钟。一句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休息好后再开车,精力瞬间满满!🚙⛽️后面几个小时的驾驶,越来越感觉到,左脚以及屁股肌肉有点酸,手臂💪以及胳膊还算可以,脖颈虽然有头枕,也感觉不太舒适,可能是平时通勤30分钟,这次合计驾驶4个多小时的缘故吧,上午开车,精力比较集中,确实不困,车子还是一如既往的稳重扎实,全程都是硬化道路,偶有减速带的颠簸外,总体很平稳。🚘🍒动力方面,没开空调的时候,动力还算很足,很轻快,路上车少也没怎么超车。2小时后,天气越来越热,开启了空调,路上车辆变多,基本上没怎么超车,都是跟随行驶,或者是被后方车辆🚗超车。朗逸的1.5L自然吸气动力确实不足,偶尔的几次超车还要把档位挂在S运动档,车子爆发力瞬间提上来了,不过发动机的转速随之也提高,发动机很响,油耗也瞬间增加,这个体验并不好,还好只是超车时才会使用。我对朗逸的选购的建议依然如此,朗逸这台车很稳很扎实,想要动力足的,一定要选择涡轮增压! ⛽️💯【油耗表现】 车子驶出市区的那一刻开始,油耗一直在下降⬇️,我们三个成人加上满满的后备箱,不开空调的状态下,观察仪表盘平均油耗是4.7L/100km,之后开空调加上到目的地的路段在临泉县城,油耗开始升上来了,最终平均油耗达到5.1L/100km。我对这个油耗表现很满意,因为全程213km,油价是7.5元/L,全程的燃油费是:213km*5.1L/100km*7.5元/L=81.4725元,平均每公里0.3825元,燃油经济性还算不错。 ⚠️🙋🏻♂️【小长途驾驶小建议】 1️⃣跑长途前一定要把车子检查一遍,从胎压、玻璃水、防冻液、车辆停电仪表盘自检等等。 2️⃣拒绝疲劳驾驶,可以买一点功能饮料🥤提神,2小时左右休息一下。 3️⃣走下面道路,一是远离大货车,要么拉远距离,要么超过去;二是远离路上的电动二轮、三轮车,他们开车比较随意,可以最大安全距离避让和超越。 4️⃣条件允许✅的话,建议上高速公路🛣️,下面道路总体感觉较累。 最后感谢圈主推荐加精。
#今年你多大,开什么车【品牌型号】2021款奔驰E300L改款立标豪华版 【上牌时间】2021-2月 【车型排量】2.0T(258匹马力) 【行驶里程】5万公里 【亮点配置】9档手自一体/柏林之声/座椅加热记忆功能/电动尾门/后排电动调节记忆座椅/后窗电动遮阳帘/主动刹车安全/360环影/定速巡航/电动调节方向盘/驾驶模式切换/无线充电/自动泊车入位/发动机启停技术/大灯清洗/上坡辅助/分段式电动天窗/无钥匙启动/无钥匙进入/多功能方向盘/换挡拨片/电动调节座椅/座椅加热/后排杯架/道路救援呼叫/车载蓝牙/CarPlay/自动头灯/车内环境氛围灯/折叠后视镜/感应雨刷 现价43米转让
#聊聊你眼中的问界M5透过电池包掉落浅谈赛力斯汽车拧紧工艺技术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成都一新能源汽车疑似行驶中电池包掉落的新闻,让我联想到汽车在装配过程中拧紧工艺及装备对车辆安全的重要性。 一辆汽车通常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这些零部件一般通过螺栓连接、铆钉连接、卡扣连接、胶粘连接等诸多连接方式,其中80%整车装配量主要为螺栓连接。 螺栓大小不一,规格各异,功能不尽相同,除需保证整车连接质量外,也需保证用户安全,确保功能可靠,部分还能起到美饰外观作用。 小小螺栓却如此重要,那么在整车装配过程中该如何保证连接质量呢? 这便涉及到组装过程中关键的工艺技术——拧紧工艺。严谨的拧紧工艺设计需确保拧紧设备高精度,拧紧过程稳定可控,确保拧紧数据合格。 高精度拧紧设备 在整车装配过程中会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拧紧工具,因不同工具的精度会直接影响装配后螺栓的稳定性,通常会按照装配安全等级选用对应精度的拧紧工具。比如涉及安全与功能的拧紧点位,会使用精度等级为5%的电动传感器式拧紧工具;对于装饰类的一般拧紧点位则会使用精度等级为10%的离合器式拧紧工具。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所有的关键力矩都是采用精度等级为5%的电动传感器式拧紧工具。 智能的拧紧控制系统 除了高精度的拧紧工具还需要有先进的拧紧系统来保证每个关键螺栓都能够按照工艺设计的策略完成,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通过提前在MOM系统配置好车辆拧紧的主数据,当车辆进入作业工位时,MOM系统根据配置好的拧紧主数据给拧紧控制器下发对应的拧紧控制程序号,拧紧控制器自动调取与之对应的拧紧程序进行拧紧作业,当车辆即将出工位时,如果有未完成的拧紧和不合格点位将自动触发产线停线,防止流出本工位。极大的预防漏拧和错拧的问题发生。并且所有拧紧过程及拧紧结果数据都会上传到后台服务器进行保存,方便进行质量追溯。保障每辆车的每一颗螺栓都100%合格,确保整车的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