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你的Dream Car从2021年11月开始计划给老婆配车,空闲了就会去看车,有考虑过电车,也去试驾了不少,但是老婆说电车开着还可以,但是她坐后排就不舒服,有点晕车,而且考虑到回丈母娘家充电不方便,就放弃了。 最近23款宝马X1身边的人一直在说可以试驾了,忍不住就带老婆去贵州店里试了,老婆看上了,确实新款X1内饰比之前要更年轻,简单试驾了一下,老婆感觉要比之前试驾的奔驰GLB要舒服。 照片是试驾随手拍的,现在的情况就是决定了购入宝马X1了,想问一下大家觉得这车怎么样,有没有订了或者最好提了的来说说心里话
#聊聊你的Dream Car想了很久,还是觉得不吐不快 去年就想买X1,但听说是要换代,所以一直是等到了新款出来 很多人说买豪华品牌入门车怎么怎么样 但其实我觉得,无非就是个个人喜好 而且之前看到一个兄弟的说法,他以前买X1,也小30落地 为了什么,一是宝马2.0T发动机 二是整车优秀的宝马调教 三是不错的空间表现 四是宝马的四驱系统 以及相比同级别优秀的驾控表现 再说这一代的X1 讲真,如果说老X1还觉得是买它就图标和空间 但新X1是真的多了很多宝马豪华品牌的底蕴加持 尺寸大了这些就不多谈,整车内饰的一个改款,豪华感的堆砌 开起来的感觉等等,都是全方位的提升 我去试驾过,跑我们重庆这边这些上山下山道的体验感更为强烈 那种弯道把控感,信心感,讲真同样的SUV,同级别的SUV真的没啥能比它好开的 我现在也是在观望一手价格,犹豫是早买早享受还是怎么 当然你可以说它现在这个价格还可以等,但不能说这一代的X1还是买了就为了装* 自己去开过就知道了
#懂车青年提车打卡提人生中的第一辆纯电车,选配多多的蔚来ET5 【选买经历】 考虑家里有充电条件,之前也开过理想One,觉得电动车驾乘体验都不错,所以想换一辆不限行的纯电小车日常通勤代步用。预算锁定在30-40万去选。这价位可选的车不多。首先排除特斯拉3和Y,原因就是内饰极简的像毛坯房,车辆做工粗糙,能接受选装外观和轮毂花钱,但接受不了花钱了依旧丑这事。特斯拉内饰功能太简单,音响也差,车机娱乐性也很有限。理想L7Max其实很不错,但由于我所在的地方增程也限行故只能放弃。宝马i3也考虑过,但价格较高,颜值一般般,且车机功能、配置、内饰样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也没有很打动我。最终锁定了蔚来的轿车,因为家里还有个SUV,所以就像选个蔚来的轿车,ET7更不错,但是超预算了,因为我不换电,也看不上什么都不选配选装的乞丐版ET7内饰和轮毂。所以最终权衡车子的颜值、车辆配置、车辆智能配备、售后服务等因素选择了蔚揽ET5。 【价格明细】 其实看到别人买的ET5,有些选择了租电方案,有些是基本上没怎么额外花钱选配,提车价格都会比我这台低不少。但由于颜值至上的原则,最后我的ET5额外选装了一些配置,蔚来销售都在说,我这台车的选配确实算少数,算选配比较多的一个订单。但钱也得花在刀刃上,简单分享下我选装的理由。 1,颜色本着能不花钱就不花钱,所以上来就基本放弃选装颜色,不花钱的这个星灰颜色实在是低调的美。搭配黑色车顶还不错。 2,9500元的20寸轮圈必须选,因为标配的那些轮圈样式实在有点下水道地漏的既视感,太丑了。那几个标配的轮圈完全就是毁了ET5车身线条的设计美感。20寸轮圈的倍耐力P0高性能轮胎确实让操控、加速、刹车的感受也更好一些。虽然续航降低,但颜值即正义,我也只是在城市通勤代步用,没里程焦虑。 3,选装超纤绒顶棚内饰6500元。标配的内饰材质实在是塑料感过分了,Napa皮看过网上报道,说材质使用一段时间会塌陷软papa的,而且选Napa要2个w,我果断放弃。最后选了浅色超纤绒顶棚|极速灰Haptex内饰,本来想选个白内饰,但是ET5没有这种内饰颜色,我最后这选择也是比较接近白内饰,本来车就不大,如果再不选个浅色车顶,会感觉有些压抑。由于看车和订车时,都没亲眼所见所摸超纤绒内饰。只有到提车了这一刻才触摸到,觉得这项配置还是值得花钱的,手感和质感,包括视觉感受都不错, 4,外观Moon套件,4500元。出厂就是全车亚光灰,后者说钛灰色的标识,为了颜值买单。主要对自己手残癌不自信,如果自己买来贴,不如直接出厂就贴好,行驶证验车也不会找麻烦。 5,气辉橙卡钳,3500元。20寸大轮圈都选了,刹车卡钳必须带个色啊。虽然外面也有许多刹车卡钳改色的,也许还便宜,但谁也说不好这方面的法规后续会不会天天马路上检查,出厂就带色,合规合法,行驶证照片一致。而且原厂的喷漆工艺,比第三方改色的工艺肯定好。 6,Nomi Mate2.0,选这,纯属为了好玩,因为nomi的那些周边小帽子很好玩很个性。 7,适享套装9500元,这个必须得选啊,方向盘加热、座椅通风、香薰空调,都是只要开车就无时无刻会用上的功能。 【提车初感受】 蔚来是合肥单独的生产线,产能ok的,但由于我这个订单需求比较个性化,在途和现车都匹配不到,只能下单等了。回顾了一下3.18锁订,4.16交付提车。销售说了,一个月内肯定能交付。我也当锻炼下自己,万一以后有机会买纯新的911,那订车一等就是多半年甚至更久,车不一定能买得起,但等车的耐心得先锻炼起来。 简单提炼说下初步使用感受。 非常满意的地方:加速性能,动力很棒,四驱也很安稳不打滑;刹车+多花钱来的倍耐力P0轮胎,刹车效果满意。虽然不像ET7是双层隔音玻璃,但整体的行驶噪音还不错。这品牌售后服务还没体会过,但已花了1580¥买了无忧服务,上门补胎都可,看各种描述应该是售后不错。操控性能也是没的说,开过一些性能车,这车的操控真的很不错,懂车帝金港实测的数据表现也是可以见得。 最不满意的地方:车机功能,车机菜单交互设计。车机的菜单界面,车机的功能,这方面的设计真的不太用户思维。这方面最直接的体会就是大家去店里感受下理想的车机界面和功能,再对比下蔚来的,就会有很直观的感受。如果对比来看,蔚来的车机也就勉强59分,少那1分不及格是因为我觉得但凡它用心抄抄作业,也不至于这么差劲。而且后续OTA升级也比理想频次低,之所以我和理想比,因为我曾经也是理想的车主。倒车影像方面的功能,包括清晰度,都比理想L系的车差远了。车机流畅度,虽然体感不卡,但感觉偶尔也会有一丝丝卡顿,但不会高频出现。车机里那些应用app图标,不能自定义排序很崩溃。手机app段的车控和一些远程功能,做的看似酷炫,但实际没有理想手机app上那些功能交互做的好。还有就是这个车坐姿确实偏高。
#我眼中的MG 7 📒等车日记 前言 前面基本把MG7的三大件都水了一波,如果有更新的石锤数据我会在篇章底下评论修正数据,现在来水一下MG7在黑标会上所谓"遥遥领先同行"的其他配置,名爵真的没有宣传或者总是没有宣传到位,以下我会分几次去点评一下,总体来说的确是有料或者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配置一览(按兴趣度排序,后面有会追加): 1)VGT可变截面涡轮 2)AR-HUD 3)可能的辅助驾驶相关 4)E-LSD电子限滑差速器 5)mCDC智能可调电控系统 6)NVH 1)VGT可变截面涡轮 序 在黑标会上其实是没有介绍发动机的直到921的解析会上,相关数据发动机篇也有交代过;对于这款蓝芯三代发动机的动力、扭矩和油耗这些数据令我惊讶以外发动机居然还搭配了VGT可变截面涡轮; 在全球不断对汽车排放严格控制的背景下,发动机主要进气方式从自然吸气逐渐被小排量涡轮增压所取代,涡轮增压其实是一个性价比也是一个无奈的手段,说白了其实都是欧标国标惹的祸,导致可见缩缸缩马力; 而使用涡轮增压的方案,其实是会伴随着一些问题- - -涡轮迟滞,这是由于涡轮结构设计以及驱动方法所天生存在的问题,各家厂商只能够通过后天不断优化涡轮设计使得涡轮增压迟滞问题尽可能减少,但实际上是无法做到彻底消除(电控涡轮除外,这个常规12V电压的燃油车搞不动,48V混动应该能搞上这个,嘻嘻很可惜现在这个现状,混动版本是遥遥无期,增加成本估计也省不了几个油省不回成本) 涡轮迟滞 简单来说,涡轮迟滞就是我们一脚油门下去涡轮压力达到最大的时间差,所需的时间越长迟滞越明显,比如我们日常行驶中,踩油门到车子蹦出去都得等上个一两秒以上(宝马好的应该能干到1.5秒左右,其他一般都是2.5秒左右,看到网友实测EA211甚至有3.7秒以上),有些车友肯定也经历过的一种情况就是: 轻踩它不走,重踩它窜天,就是这个原因 那么应对这种情况,经过全球工程师的努力研究下,有那么几种减缓甚至消除的办法:1)电控涡轮 2)空气增压 3)VGT可变截面涡轮,这次只挑VGT说说 VGT的由来 很多人听到VGT可能就是联想到保时捷911,豪车上的好东西;严格意义上说VGT其实是由保时捷研发的(也有资料显示是早在保时捷之前研发出并商业运用了,历史问题这个不细究,按你们的了解算),霍尼韦尔设计制造的(现在有可能是博格华纳, 这个得问保时捷老粉),部分技术共享给奥迪和大众,沃尔沃也有类似的技术,沃尔沃称之为VNT; VGT最初是保时捷拿来增加动力性能各种刷新纽北赛道的圈速,但VGT也是一种减缓涡轮迟滞问题的方案 VGT的运作原理 在了解VGT的运作原理前先来了解下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推动涡轮,经过一系列硬件传动,将空气增压进入气缸;发动机转速越大废气越多,传动输送空气就越大,那么随之发动机的功率就这么上来了 VGT是在原本的涡轮壳体内部、叶片的外围增设了一圈可变角度的导流叶片。这一圈导流叶片固定在壳体上,内部是空心带有插销,而插销固定在一个环状的圆盘上,圆盘相对于壳体可以稍微偏转一定的角度。通过电动的机构驱动圆盘偏转,插销移动,就可以带动导流叶片改变角度,而叶片之间的流道间隙就会变化,从而调整涡轮中的一个A/R值 如图所示,在发动机低转速下,这个导流叶片打开角度就小,A/R值变小,而废气通过涡轮的速度就变快了;等转速上来以后,导流叶片打开角度变大,A/R值也变大,虽然废气通过涡轮的速度就变慢了,但是废气流量变大了,最终发动机功率正向增大;这样就减缓了原来在低转速时,涡轮进气少导致的迟滞时长 B站也有视频,可以更直观了解它的运行过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J41127tM/?vd_source=68001a2e53ba07eb2f12add6290f93fc VGT能减缓多少的涡轮迟滞时间 目前暂时没有找到相关资料证明能减缓至什么程度,据MG7发动机的资料上描述,MG7是比原来快了30%,体感上是不是能做到1秒内呢这个暂时无从得知,等试驾车测评或者我买到实车吧; VGT为什么没有大量商用? 它本身的原理就决定了硬件要和涡轮一样承受超过1000摄氏度的排气温度,对材料和机构的耐热性、稳定性要求极高,从消费者经济角度考虑这就不是一般车会配备 最后 总结VGT是一个有益而无害的配置,它最终是提升了驾驶人的体验,我猜测大概率是使用博格华纳的方案; 2022年同期公开宣布搭载VGT的车企或者发动机有: 大众EA211-EVO2 1.5t发动机(知道自己涡轮延迟大了吧,不过EVO1已经有VGT)、长城哈弗H6、北汽魔方 所以MG7啊赶紧上市吧!不然这个VGT就算不上特别优势只是行业常见配置了
提问#座椅的自我修养有车友改座椅通风了吗?用的什么方案?效果怎么样? 特斯拉的座椅科技布很闷,坐标江苏,同样是没有座椅通风,我宝马在空调制冷明显不如Y的情况下后背腿部不算闷,Y开了几天,每次都是提前预约开空调降温,坐上去开20分钟蛋蛋就湿了。一开始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在喊要特斯拉加座椅通风,我驾龄10年来,三辆车都没通风也不会难受,现在买Y体验到了。 其他地方还是很香的,单踏板适应了一天已经离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