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这车不好卖呀
#提车日记今晚夜班,闲来无事,也分享下自己的买车经历,给还在犹豫车友做一个参考: 1.选买经历 本人年龄34岁,工作7年后,解决了房子问题后,家里去年又出生了女儿后,就将购车提上日程。关注懂车帝有一两年时间,作为不懂车的小白了解车的途径基本靠车评人对一款车的评价。从最早关注66号车评上有对每个车评人的评价,大概关注了几个人,比如车评人郑刚和38号等人。最早自己喜欢的车是领克01,最信任的车评人是38号。随着关注懂车帝时间的增长,逐渐对车评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很多车评人不具有独立客观的精神,特别是38号评价凌云之后不再关注。自己关注的车型也逐渐由领克转向奇瑞星途,特别对奇瑞外界抹黑也没有反击一副云淡风轻,看淡外界评价专注于技术研发的精神所感动,逐渐对奇瑞的车多了关注。后面看到奇瑞的凌云和Omoda在CCPC的表现,以及奇瑞在国外的亮眼销售表现后,更加深化了自己对奇瑞的认识。目前国内的车评圈不够客观公正,能在国外市场证明实力的企业可能拥有更强的技术实力。星途作为奇瑞的金字塔塔尖,也相信奇瑞更加注重车的质控,之前有看过老款揽月不太喜欢内饰,新款内饰比较满意,上市后就开始试乘试驾。 另外要分享的是为什么在一线城市新能源车占据各个平台的情况下还是选择燃油车。闲时看懂车帝,看到了不少新能源车起火的视频,感觉新能源虽然是未来发展方向,但目前技术仍不成熟。作为交通工具,最重要的还是安全,驾驶感受和经济性是次要的,燃油车有上百年的使用历史,技术已非常成熟,应该用来也更省心。另外新能源车省油不省钱,从车的整个使用生命周期来看,综合来说哪个更省钱不太好讲,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燃油车,提车一月依然没有后悔选择油车。 2.价格分享 上市后开始试乘试驾,给我感觉不错。五一假期回来后开始讲价格,看重的车型是星耀4驱。虽然星睿和顶配性价比更高,想来星耀配置已经满足绝大部分日常需求,其他的配置虽好,但平时用的不太多。节省两三万可以加几年油,最终决定选择4驱星耀。经过和同城的两家4S店沟通,最后21.65落地,经过两周的等待提车。 3.提车初感受 提车后日常上下班和高速,给我的感觉是动力非常的充足。刚开始感觉车有点大,开了几天之后就习惯了。可能是我买的第一台车,之前经常在一嗨、神州租车,驾车经验不太多,加起来有五六千公里的行驶里程,但开着揽月给我的感觉不输于之前开过的任何一款,当然也可能是我没开过好车的原因。目前提车将近一月,我对揽月很满意,底盘很整,开车很稳,跑高速很有信心,动力充沛,我对车的要求不高作为代步和家人出行交通工具我很满意。 以上是我的一些分享,可能我的认知也存在一些局限和偏见,但花钱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没有后悔也算不错了。 另外分享下,其实我的购车经历只试驾了揽月一款车,有一次去看了BYD唐,最低配也要22万左右,空间局促,4驱要27万以上,筷子悬架,由于需要排队就没有试驾。 最后,感谢圈主毛大哥的推荐。
提问#国产车or合资车2023年了,为什么大多数租车平台还是以合资品牌的车型为主? 用了几年租车平台软件,从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租租车,携程租车,去哪儿租车,滴滴租车,发现大部分车型还是以合资车型为主,大部分品牌为大众、丰田、本田、雪弗兰、别克等。国产车这些年来无论三大件技术、配置、口碑都突飞猛进,如果以盈利为目的的租车公司为何不直接选择国产车型,在采购价上直接降低运营成本?比如吉利,长安,奇瑞、广汽、领克、比亚迪、宝骏等国产品牌 以下三张图是目前租车软件的大部分主流车型品牌
#最美改装效果先不给你们看,卖个关子! 绞牙上了半年不到,玩姿态最终的归宿还是气动,折腾永不停止11月18日进的厂,估计22号就出来了,我大概说一下什么是气动吧~ 【气动避震】 气动避震就是通过一套控制系统(电脑,电磁阀、打气泵、气罐、控制手柄、高度尺、压力计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来车上避震的弹簧换成了气包,通过控制气包的气压,调整车身的水平姿态,调节车身的稳定系统,一般高端车型会用到。 气动避震跟空气悬挂不同,空气悬挂系统是根据路况的不同以及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行车电脑会判断出车身高度变化,再控制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阀门,使弹簧自动压缩或伸长,从而降低或升高底盘离地间隙,以增加高速车身稳定性或复杂路况的通过性; 气动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控制气压来改变车身高低,其包括弹性橡胶气囊减震器、气压控制系统、后备箱储气罐和电子控制系统等。 其实从原厂变成绞牙,绞牙又变成气动(目前还没完全弄好),主要是因为原厂太软,不够低,绞牙相对来说适合激烈驾驶的朋友,我开车温柔但是又想要舒适,又想要好看,所以还是一步到位选择了3H的系统和SCC全新定制的避震,气罐方面用的是两个鱼雷罐,双AKM打气泵,正常来说可以做不同的造型,不过凡尔赛原厂泡沫即可做隐藏位置,就不花里花俏了。 优点:通过性强,姿态好看,舒适性正常来说比绞牙舒服很多,其他车型甚至比原厂更舒适。 缺点:后期维护成本较高,五年以后的小问题会比较多,应对路况特别不好的路面,颠簸可能也有点强,对安装的门店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如果要改,做好心理准备:气动的价格较高,特别是特殊车型,不常见的车型都要定制。全新的气动一套基本最低23000,好一点的是35000-38000,贵在系统和避震还有安装费。 Ps:绞牙,原厂,气动所需要的轮毂轮胎数据都是不同的,所以要确认好自己需要什么才去上,不然走了弯路都是 顺便出一套迈斯盾锻造定制20寸轮毂和台湾AGT绞牙,专车专用不需要加其他东西。 轮毂数据:8.5i,et35,跟原厂和绞牙还有短簧避震数据是齐边的。(看图4-5-6-7) 绞牙:雪铁龙凡尔赛专用,24段软硬,高低可调,6月份上车到现在。 下次活动期待可以跟各位车友见面,长期在东莞广州佛山出没哟 麻烦圈主推荐加精
#用车感受【个人背景】 本人80后,从事音乐工作,自己也算是一个十八线小歌手,目前有自己的一家琴行,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八年前刚创业的时候跟老婆一起奋斗买了人生第一辆小起亚K2,此车虽小但很给力,几年下来除了换个电瓶,换了4个轮胎其它无问题,小K为我们的家庭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八年后的今天我们考虑换车,准备夫妻携手再创一个八年。 【选车过程】 去年我们先后看了特斯拉,凯迪拉克XT4,捷豹XEL等犹豫不决。总感觉电车不耐用,二线豪华品牌降价特别厉害,二手车残值率太差。我老婆特别喜欢奔驰,但是觉得应该买不起,终于在今年7月鼓起勇气决定买奔驰。刚开始关注奔驰,喜欢奔驰C,但是30多万的价格真的压力有点大。老婆商量要不A级也行吧她也特别喜欢,所以最后还是考虑了A200。立刻联系4S店准备试驾和购车。 【爱车价格】 我们是8月初在附近城市的4S店预约的看车和试驾。我和老婆对于整车都非常满意。价格谈得也和懂车帝上车主成交价差不多,不是最低,但是自己可以接受啦。 我们购买的是2022款A200L时尚版,蓝色的外观、黑色内饰。裸车价格21.1万元,保险和购置税1.5万元,上牌费、装潢、精品0.5万元,合计落地23.1万元。 店内送2年保养、装潢包括玻璃贴膜、全车镀晶,行车记录仪带前后摄一套。 【真实感受】 一、动力操控感受 提车回来开了200多公里,整体动力感受就是一个字:很爽。这台奔驰A可能跟自己第一台K2没有可比性吧,我也没有开过更好的,所以刚开始上手觉得很舒服。虽然只有小小的1.3T,但是起步动力,油门一踩就很有劲,推背感很强。高速超车加速都特别给力,发动机的声音也十分好听,让我充满驾驶欲望。高速变道,车身动态控制得很好,很稳定。路过大桥或者经过卡车身边也不会受横风、涡流的影响。 二、空间及舒适性 车内空间不错,老婆坐在副驾驶,把座椅往后调,可以把腿伸直。后排加长了,腿部空间足够大,头部也还可以。车子隔音能力还是可以,比我的小K2强实在太多了。车内开启音乐或者车内交谈,都不会因为外界噪音受到太大干扰。真皮座椅舒适性很好,填充物很柔软,支撑性回弹性也正好,不会有坐下去就塌陷的感觉。驾驶过程中对人的包裹性也是完美的。 三、内饰和配置 奔驰A的内饰很豪华。大连屏中控显示、真皮多功能方向盘、触摸板控制、氛围灯、大天窗等应有尽有。配置方面也是很高端了,比同级别的其他车型要丰富多了。标配了主动刹车、行人保护、语音控制、智能车机系统、远程控制、定速巡航、自动头灯等功能。这车价花得是绝对超值啦。 四、油耗感受 提车那天200公里跑下来,基本都是高速路段,油耗显示8L。这段时间城市里驾驶,油耗还是8升左右,感觉新车油耗还是不太准确。一次加油400多元就可以加满,省着点跑估计可以跑一个月,还是挺节约的。 【槽点反馈】 22款顶配居然没有电动座椅,这个很尬!没有腰部支撑所以一定要配个腰拖和头枕,不然开长途肯定累,反正我在县城开感觉就是头部、腰部被掏空。如果要加装电动得拆车,很不舍得。车子的底盘特别低,我家小区的车库斜坡角度挺大,每次开下去总得慢慢的,不然会蹭到前唇。 【实用车品】 由于车里没有USB接口,只有C口,我添置了点火位置的USB充电器,门板无损安装了迎宾灯可以显示奔驰的车标,网上购买了专车专用的手机支架,自己平时好抽烟也买了烟灰缸,空调出风口那么好看必须得配一套香薰。 【总结】 奔驰A目前驾驶下来,我和老婆都特别满意,面子又足,里子又有,还求什么呢?现在购置税又那么便宜,目前行情应该是最低的了吧。喜欢小A的都可以考虑一下。 感谢奔驰A圈主天天栋栋丸子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