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懂车帝冬测一、换车理由。 上一个车是台09年的黄色1.4MT波罗2箱车,开了10年,跑了20万KM。基本上还是非常耐操的,从来都是当越野车开,去过四川的很多地方,甘孜阿坝海雪山草地九寨沟红原若尔盖阿坝县等等都去过。 进入2021年,一直想换个车,但是我一直都是考虑的电车,没考虑油车,因为成都对电车非常友好。不限行,停车有优惠,完美符合我的需求。 二、对比车型。不拉不踩,只说前期交过定金的是小鹏P5,元PLUS,试驾过海豚,大概3KM。 三、选择ID3的理由。 一是当初看来价格比较合理,我的预算是15万吧,那个时候ID3的价格就在区间。二是我想过要把电车开到10年或者20万KM,至少节约的汽油钱要值回车价,所以对用料、电池比较在意。 1、 三电(30%的选择权重)。我觉得三电是优点,这个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我选择ID的重要原因。 电池是宁德时代大单体的三元锂,质量毋容置疑,加上看了一个拆解电池包的视频,模组化的设计,坏了那块换那块,这个其实是我很看重的,意味着,就算有单体坏了,我可能只需要花1,2000换单体而已。 电机嘛,扁线电机,大众的做工不会相比我前面选的竞品差到哪里去。 电控吧,是英飞凌的IGBT,算是老牌佳品,我是学计算机的,对英飞凌还是有所耳闻。效率不是最高但是胜在稳定可靠。这点可以参考抖音一个拆解电控的视频,做工、电路板厚度,完爆竞品。 2、 底盘和操控(25%的选择权重)。这个必须一起说了。后置后驱五连杆,这也是我选择ID的重要因素。我开车略微激进,以前开Polo经常是拉到3000转换挡,从不知道积碳为何物。ID3的底盘非常的整,紧凑,市区行驶简直完美。后驱操控起来很方便,转弯半径很小。有一点,就是下雨天,要慢点,后驱绝对是容易打滑的。 3、 安全配置(30%的选择权重)。电车的结构一定要扎实,这点可以参考懂车帝“”的三车对比拆解视频,高强度高、超高强度钢材的使用。对电池包的保护。这些是购买电车必须要重点考虑的。 4、 内饰及其他(15%)。ID3的内饰相比国产同价位,算是比较拉胯的吧,软性内饰太少了,各种硬邦邦,和我polo有啥区别?希望厂家能改进。 四、对争议点的看法。 1. 鼓刹。能刹住的就是好刹车,这点可以看懂车帝各种测试,刹停距离完爆同价位所有车吧。不要考虑热衰减,又不是货车,电车的拖拽咋可能有衰减嘛。我在西双版纳长下坡后充电,摸鼓刹,基本不发热。多虑了。但是从美观和中国客户心理来说,大众这是败笔,绝对的! 2. 电池。811的三元锂,绝对是很多人难以释怀的。这点其实不需太担心,除非是重大车祸,概率很低,不要精神内耗。坚持浅充浅放,我觉得811三元锂能让你开到20万KM。 3. 能耗。我对能耗基本不太关心,ID3有两套空调系统,一套专门给电池用的,这点是我比较喜欢的,保护好电池,给车主快速调温,最重要。市区通勤,用完就充电呗,1KM能差2分钱不?1.7吨的车身,加上215的轮胎,2套空调系统,你觉得能和竞品一个能耗? 一点感想。
#买了国产车的你,后悔了吗20款长安锐程我cc,20年5月底上牌,目前三万公里,三年质保期内除了车机卡,偶尔异响什么的没有其他大问题,但是刚过质保就问题频发,首先是发动机故障灯常亮,来来回回查了四次,每次故障内容都不一样,没办法就试着换件,最后换了碳罐电磁阀故障消除,紧接着在发动机转速1500-2200转之间中控台内部共振异响,嗡嗡嗡的声音,特别烦人,目前没找到原因,师傅说是通病,现在那个空调出风口不会调节出风模式了,只会直吹风,下出风和前挡除雾不会出风,不管你调节哪种出风模式都是只会直吹风,这大冬天的前挡玻璃吹风除雾模式不能用太影响驾驶了,天稍微冷点或者下雨都没法开,眼前一片模糊,这工业垃圾搞的人都要崩溃,咨询了一下维修师傅,这个问题有可能 是模式电机坏了,更换模式电机还要拆解仪表台,配件不贵,工时费是配件的好几倍,换吧感觉冤大头,不换吧冬天没法开车,垃圾车,影响心情
#银河L7试驾体验这次购车准备购入一台插电混动汽车,价位在十六七万左右,看了比亚迪宋plus和银河l7,从颜值,内饰,配置,体验,l7还是屡胜一筹,虽然宋的销量很高,但……,我还特意去看了这两台车的拆解分析和对比,确实l7在内部设计用料确实更好一点,成本也会高一点。昨天特意去试驾了,真心不错,座椅很舒服,开起来很平顺,本身我开车不会大脚油门,最重要的是老婆也很喜欢,副驾的感受很满意,买车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用车环境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至于这个纯电续航,就算打个八折,对我来说完全够了,上下班,市里转一转,完全没问题,小区也有充电桩。
#提车日记一、买车的缘由 去年买的东风电动车,买车的动机是由于生了2胎出去远点的地方不方便,老婆一直想要买个车,这个车开了11个月10000公里,由于驾乘舒适性和空间的问题今年我一意孤行想换个空间相对大点的车。 二、选车过程 1.由于生二胎的关系老婆在家带娃经济上少了点收入,所以根据自己目前经济能力将购车目标定价在10万块左右。 2.车型的选择,考虑到出行的经济性最开始就排除了纯油车,由于第一次自己买的车不到一年就卖掉这次多参考家里人的意见,老婆和丈母娘是想我买个可以加油的,所以油混和插电混动是最先考虑的。 第一辆去看的油混车型是卡罗拉双擎,当时走进4s店没有一个销售主动过来跟我说话,让我心理上有点不舒服,找了个销售后试坐了一下感觉驾驶位太窄(我开的花冠过去我感觉驾驶空间比这个大)我就走了,本来要试驾也放弃了,直接pass掉。 第二辆是考虑了秦PLUS dmi冠军版,有在直播间联系过销售,最后由于距离偏远了点没去。 第三辆是埃安Y,最初想买的车型就是埃安Y,因为它的空间够大还有没有自燃的情况出现,这辆车我前后驾驶过两次,底盘给我的感觉就是一般,走平整的水泥路面感觉底盘硬,中控台前面一块巨大的平台都可以摆套茶具上去喝功夫茶了,最后不想买的原因是配置 太低,低配连360都没有,座椅还是布的,可以说简配到极致吧。 第四辆是几何E,考虑这个就是看中续航扎实和价格便宜,试驾了下感觉驾驶空间小,毕竟是定位比海豚小的车,还有就是座椅巨硬。 三落地费用 最后决定去深圳买的23款自由版海豚,6月份只有官方优惠5800,办理了比亚迪官方24期分期贷款落免息很香,+保险6100落地总价11万6,后面置换补贴和购车补贴领到后用的价格就是10万6吧。 四.驾驶感受 1.动力方面,自由版动力我觉得够用,在市区国道和平时穿梭村道都是用的Eco模式,等红绿灯都是第一个冲出去70起步甩开一众油车,跑快速路和高速则切换到SPORT模式,搭配高动能回馈,松电门就能帮忙减速,提高驾驶信心。 2.底盘感受,海豚相较于之前开过的小电车或者家里的丰田3大妈偏软,过一些有点起伏的路面会有坐船的感觉,但是也有好处过减速带感觉颠簸减小了,这是最大的有点吧,还有8月份从东莞回家走的高速经过一段水泥铺装路面,会有车屁股一翘一翘的感觉挺让人不舒服,如果是沥青路面则不会,总的来说这地盘感受还是很一般。 3.驾驶安全感受,开过或者试驾过海豚的都知道这车的A柱特别宽大,大到可以藏一辆摩托车,经常路口拐弯的时候被从盲区闯红灯突然出现的电鸡或者摩托车吓一跳,大家拐弯都要特别小心没买的也要考虑自己能否接受这个缺点(不过这个也是一个优点就是安全,看过海豚被对面的车砸过的视频车主只是受轻伤这也是我接受这A柱的唯一原因了),另外这车拐弯是时总感觉拐弯半径很大,总要往前开一段才放心,可能是由于车轴距大还有后视镜看不到路肩,总怕轮毂压到路肩上。 五.静态体验 本人身高176体重140左右,每次进入海豚驾驶位都不会感觉拥挤,后排的空间也不错,坐两个小孩和大人没有问题,我坐在后排离膝盖离前面座座椅还有一拳半,有一点要吐槽就是后排中间座椅偏硬硌屁股,后备箱感觉就偏小了,不过放两个行李箱还可以,勉强够用,总的来说海豚的空间还算优秀。 六.车辆问题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刹车时踏板抖动,提车时就发现,销售忽悠我磨合一星期可能会好,当时我不信,现在大半年了也没好,首保去售后反馈也是跟我扯皮说不会,8月份跑了趟高速发现定速巡航时候踏板脚放上去严重抖得厉害,这时候我感觉刹车是跟着底盘一起振动的。 七.使用体验 1.车辆解锁,车辆有NFC和APP远程和蓝牙解锁,出行都带手机就好,现在钥匙放在家里吃灰。 2.远程启动,这个功能在广东特别适合,夏天时间长,出门或者下班先提前10分钟开空调进去不会太热。 3.智能化,我的小迪有点耳聋叫小迪没反应,给他改了个名字聋子每次反而随叫随应。不过小迪还是有点智障,功能都只能控制车里里面原有的东西,像第三方音乐软件或者导航软件无法用语音操作,智能化体验大打折扣,也没报希望能以后有改善,车机能稳定就行了。 4.经济性,目前在家有充电桩,报了南方电网,谷电从20%到充满只需要10块钱,平时买个菜都开着车出去了,6月底提车到12月初已经跑了1万公里,总感觉跑多才不亏。还是在家能充电的买纯电适合点。 5.续航,这个天气跑可以一比一,夏天跑高速开空调续航打6折。 6.充电体验,家充6到7小时充满,快充的话充满要一个小时,短途跑个3到4百公里的长途海豚还是可以胜任。 7.其他费用,提车当天在4s合作贴膜店被忽悠贴了680的膜。自由版必备的记录仪,换了大视野的一对反光镜,这3样对于自由版海豚必备。 8.目前升级过一次,升级后弄啥变化。 请海豚圈主+精
提问#比亚迪回应秦PLUS DM-i降价坐标福建泉州,想入手秦plus DM-i55km改版去4s店谈到裸车优惠万,贷款5年首付百分之20,全部弄好9.38,返5000的返点,还有操作空间吗?听说12月31号之前提车可以申请政府补贴最高8000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