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众测大家好,我是练习时长两年半的11代思域练习生Routing,借这次懂车帝活动,发一篇过于11代思域驾乘体验的帖子,希望大家和平讨论。 购车日期:车子是21年10月下定的,勉强算得上第一批车主,近三年的时间,我也从路上唯唯诺诺的新手司机,到骂骂咧咧嫌弃乌龟车慢的老油条。 购车原因:其实自己买车并非刚需,成都的公共交通非常便利,打车开销和自己用车差不了多少,但是自己本身是一名设计师,同样对汽车外观和文化颇感兴趣,加之之前骑电瓶车下班被违章车辆撞了一下,虽然撞的不严重,但就是那次下定了购车决心; 之所以当初选择的是思域,主要原因还是家里有一台第08年买入的八代思域,当时就觉得非常漂亮,我爸有眼光,这台车开了11年,最后于20年以3万多的价格售出,售出时时车况也非常优秀,因此对本田的外观设计和汽车耐用性还是十分认可的(其实也有点后悔我爸说换车要把这台八代思域给我我没当时没想着要)。 用车体验:先说说优点吧: 首先是外观,说实话一开始刚发布觉得并不是看得很顺眼,但是本田的车总有种魔力,看得时间越久,就越觉得顺眼,11代思域相比10代线条更加简洁,即有老派日系车扁平低矮风格的车身比例,又大量使用了横向线条突出了开阔庄严的质感,所以外观可以给9分,1分扣在尾灯上,(我更喜欢型阁的灯组轮廓)。 下面是内饰,我个人很喜欢这种简约,以实用为导向,但是并不缺乏设计构成的内饰,尤其是机械档杆深得我心,烤漆出风口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脏(毕竟那个位置也没理由经常去摸) 再说动力操控底盘,这个没的说,虽然网上的舆论都被营销号带歪了,但我还是要用腐朽的声音说:思域的操控在同级别里依然数一数二(可能不如速腾),转向精准,动力优秀,铝合金副车架底盘用料良心A级车独一档,尤其是这个转向手感深得我心,指向性十分精准,手感紧实宛如豆蔻年华的少女 最后说说安全性和配置,这个其实自己没什么体验,因为我是先定的车后看的安全测评,所以懂车帝的测评可以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全系乘员舱1500mp高强度钢,铝合金前防撞梁,这个用料至今也没几台同级别车能比,一台安全的车开在路上尤其是高速上,能给你极大的信心和安全感。 至于配置方面,日系车或者说本田一贯在舒适配置上比较抠门,虽然当时标配L2辅助驾驶,但是我买的次顶配了,只有主驾是电动调节,还没有carplay,前大灯自动转向也只有顶配才给,不过整体配置水平放在当时购车的时候在同级别中还算可以(当时国产轿车和思域对标的只有领克03、mg6和星瑞,univ、艾瑞泽8还没出)。 下面说说缺点: 首先是噪音,胎噪路噪和别的同级别车相比确实大,尤其是和日产丰田比,因此多少有些后悔没等等买混动思域(当时也没消息说一年后会有混动版本) 其次是转向机卡顿,这个算是本田通病了,不光在这代思域上有,原因是转向机嵌合的造型设计用一段时间后会把润滑油撇开,者方向盘反复打到底几次或重新上润滑油能管一段时间,虽然卡顿不严重不影响开,不过终归体验不好。 还有就是安全带顺线的环会磨损安全带表面,时间长了会导致安全带表面摩擦力增大,回弹缓慢,这个只能换或者下车用手习惯性推一下。 总之还是那句老话,车无完车,我喜欢所有好看的、有魅力的车,奈何条件有限,只能选一款自己更喜欢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当然会都开一开,品一品不同汽车的调性。 也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开了不同品牌的车就无端制造对立,和平讨论。 最后感谢懂车帝的发帖邀请,也期待懂车帝做出更优秀的汽车节目,和车圈汽车爱好者一起见证和推进汽车与汽车文化与的发展进步。
#辣评新车按照惯例每上市一款新车型都会取代老车型。再看目前秦PLUS DM-i的售价区间为7.98万-12.58万,秦L的配置和车身尺寸都比PLUS DM-i高,价格自然而然要高,但不排除保留秦PLUS DM-i,走低端路线,就像上汽大众的朗逸新锐一样,取代桑塔纳车型,做到车型整合,目的就是提高单一车型的销量,打开知名度,降低运营成本。我觉得秦L的路线与上汽大众的朗逸很像。 【车型定位】 看车展发布会,秦L主打的路线竟然是中级车,但看车身尺寸和轴距,距离中型B级车的门槛还差点距离,目前还达不到B级中型车的标准,这口号“引领中级轿车新趋势”,喊的有点过分自信了!我觉得秦L就是辆A+级轿车!细数朗逸和速腾,秦L除了车长点,也没什么区别。或许你比亚迪要自己重新定标准了,有种“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感觉。 【车型竟品】 秦L通过配置和车身尺寸升级,按目前的销量榜来看,它的竟品轩逸、速腾和朗逸要头疼了,同样的一箱油秦L能跑2000公里,轩逸和朗逸再怎么弄也没有优势,甚至配置还比竟品轩逸、速腾和朗逸高,怎么玩?秦L这是要做到A级轿车销量垄断了! 【外观】 相比秦PLUS ,秦L的外观确实好看了很多,添加了更多的“中国龙”元素,前脸日行灯的“龙须”设计更加长,伸到了装饰板处,将“秦”LOGO做到了围绕。尾灯或许就是秦L的亮点,“中国结”设计,突出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取消了一长串字母,只用了“BYD”的LOGO,或许想要表达“梦想已达成”,或许后面车型都会改成“BYD”的LOGO,毕竟年销量300万+已经做到了行业领先,不再是梦,而是梦想成真了。 【内饰】 内饰相比秦PLUS 更加豪华,整车塑料感变小了,替代成软包和皮质。中控扶手台也配上了更上档次和更有颜值的无线充电设计,但是充电功率只有15瓦,这怕不是只发热不充电吧!同时档把也用上了最新车型宋L同款的水晶档把,整个内饰一眼看上去,让轩逸、朗逸和速腾情何以堪,秦L是因有尽有! 【配置】 车展发布会称,秦L搭配DiLink 智能座舱,15.6英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100%兼容手机生态、智能上下电、NFC数字钥匙、全场景智能语音、3D全景透明影像等都是标配。还有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不过这应该是顶配才有的,标配应该没有ICC智能领航,不过这个配置已经很厉害了,在A+级车里已经是天花板存在了,前段时间上汽大众途观L pro新车型还在宣传说是“最智能的油车”,现在看看秦L或许可以把“最”去掉了。 后悬挂也升级成了四件杆独立悬挂,终于升级了,这悬挂不知被吐槽成什么样了,但从官方发布的图片来看,还是很细呀!我对比亚迪的底盘悬挂调教还是不太有信心,总觉得不如合资车,毕竟合资车的经验更丰富,尤其是德系大众车的底盘悬挂调教目前公认最好的。 【价格预测】 我预测秦L走的是朗逸路线和战略布局,而且它的竟品就是轩逸、速腾和朗逸,妥妥的A+级轿车。 从销量榜来看,目前轩逸的价格区间为7.36-15.69万元,朗逸的价格区间为7.99-12.36万元,保留秦PLUS 的低端路线7.98万元和10.58万车型,秦L的价格区间定位在8.98万起或许更有优势。 从秦L发布的5款车型来看80KM的两款车型定价在8.98万和9.98万,另外120KM的三款车型定价为10.98万元、11.98万元和12.98万元。 同时秦L和秦PLUS 两款车型做整合,划归在秦的同一类,那销量就更好看了。 【总结】 秦L属于A+级轿车,而且秦L的上市仅仅只是秦PLUS的换代升级,不存在搞了个B级车新车型。竟品目前对标的就是轩逸、速腾和朗逸,合资车的压力很大。比亚迪有天然优势,那就是自家供应商为自家供货,再说了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的库存应该有很多,急需销售出去,现在市场更多的选择了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所以磷酸铁锂的成本对于比亚迪而言几乎没有,这也是比亚迪能把价格打下来的主要原因。 10万左右的车型还得看秦L,不管是配置、车身尺寸和性价比秦L绝对是最佳选择,主打一个便宜和性价比。
#智己L6将于今日正式上市智己L6正式上市,上市权益价19.99万元~32.59 济南汽车网讯(2024年5月13日,上海)今日,上汽集团十年磨一剑的天花板级智能黑科技王炸,“超级智能轿车”智己L6正式上市。智己L6大量集成“灵蜥数字底盘”、“未来智舱”等跨代际首创科技,以旦用难回的全场景智能出行体验,引领中大型新能源轿车的技术变革迈入新境界。 同时,智己L6“入门即高配”,开市场先河全系配备大量行业顶尖科技配置,用最醒目的方式,将科技驱动产品核心竞争力,高高立起。全系配备科技含金量最高的六大王炸配置,包括灵蜥数字底盘、智慧四轮转向系统、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NVIDIA DRIVE Orin X芯片、高通骁龙8295芯片、ISC智慧灯语系统等,将迅速带动新赛道的新品配置趋势,堪称“新代际6大金配标杆”。 科技第一竞争力,跨代际升维汽车核心价值 从用户价值看,智己L6率先搭载首创科技“灵蜥数字底盘”,重新定义汽车运动的物理极限,跨代际升维汽车产品的价值底座:驾控体验。它以算法为核心,第一次为汽车装上数字化集控运动性能的“超级小脑”,联控联调L6越级配置的超高品质底盘硬件,让车辆在各种路况中获得极致灵活、舒适和安全体验。 例如,“灵蜥数字底盘”第一次将百万豪车选配的“智慧四轮转向系统”全系配备给智己L6,让其近5米长的车身实现比肩小型车大众Polo的驾驶灵活性,既能双向双车道调头一把过,又新增“蟹行”能力应对侧方泊车等难点场景,狭窄地库还可一键极限出库,最大程度避免车辆剐蹭现象,轻松潇洒且从容。 “灵蜥数字底盘”同样科技赋能驾乘舒适性的飞跃。它基于智能感应、算法预判路况,联控联调“智慧四轮转向系统”、“毫秒级全路况电控动态阻尼调节系统”、“全场景智慧空气悬架”等转向、底盘高性能组件;在此基础上大量开发前所未有的创新功能;如,ICS云台制动,在多场景刹停中,让车身几乎不点头,无眩晕。云台车身控制,上下匝道的大角度弯道中高速行驶,高效抑制车身侧倾,既给驾驶者以信心,又避免后排乘客被甩来甩去,打造出乎意料的舒适质感。 “灵蜥数字底盘”对行车安全的跨代际升维,最具价值。它以数字科技,赋予车辆守护生命安全的超能力。例如,有了“灵蜥数字底盘”,智己L6高速紧急避险的响应时间更短、避障距离更小;日常驾驶中,当车辆驶过单侧积雪、积水等两侧轮胎附着力极不均衡的路面时,相比于传统车身稳定系统能减少约80%车辆跑偏,无微不至守护行车安全。 未来智舱旦用难回,领跑高阶体验真方向 智己L6的开创体验,不止于此;“未来智舱”的创新场景就像一座亟待探索的宝藏,从重磅升级的高阶智驾,到新颖多元的休闲娱乐功能,再到最靓眼的移动社交方式;让用户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全场景智能的出行体验。 独特的“全画幅数字驾舱屏”布局,为智舱体验的未来走向,奠定核心;既能一屏尽显驾驶和路况信息,又能创新集成“雨夜模式”、“全域数字视野补盲”、“一键AI代驾”等高阶功能,聚焦解决确定性驾驶场景痛点,让驾驶更轻松。高阶智驾能力,智己L6同样出色,全系具备去高精地图城市NOA能力;目前,IM AD去高精地图城市NOA已启动公测,预计将于第三季度量产,年内开通全国。 “未来智舱”用AI大模型开发休闲娱乐的前瞻性体验,填补了智能休闲的场景空白。其中,年轻用户最期待的是,让每段驾车旅程都是一次City Walk的City Drive城市漫行功能,实时甄选推送珍宝美食、热门景点、文化地标,让用户边开边逛,探索城市魅力,近距离感知城市温度。L6第一次将汽车打造成年轻用户分享自我的“社交移动装备”,全新多视角Carlog+“高光时刻”捕捉旅途美景,一键剪辑分享出行大片Vlog。还有像“ISC智慧灯语系统”这样的巧思功能,让年轻用户最有排面的方式,出街即是“最靓的科技仔”。 入门即拉满顶尖配置,大厂优势一锤定音市场标杆 更多尖端的首创科技,更多创造性的智能场景,更多行业顶尖“标配”,如智慧四轮转向系统、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等……都全系配备于包括入门级版本的智己L6,大幅拉高新赛道的价值门槛。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智己L6五大版本配置,在20万元级横空出世!官方指导价:21.99万元~34.59万元,这是上汽集团All in全球优势资源、破局赛道的最强音。 在此之上还有优惠,将诚意拉满,“掀屋顶”式“上市权益价”震撼全场,为“超级爆品”扣上最令人瞩目的一环: 智己L6 Max标准版,19.99万元; 智己L6 Max长续航版,23.99万元; 智己L6 Max超长续航版,25.59万元; 智己L6 Max超强性能版,28.59万元; 智己L6 Max光年版,32.59万元。 科技“大跨代”、定价“掀屋顶”、体验“绝对颠覆认知”……领跑全赛道的“黑科技王炸”智己L6,绝对
#提车日记提车一个月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丝滑。在买拾月之前,我的家里面已经有了一台油车,并且是手动挡,众所周知手动挡+油车意味着挂挡操作很麻烦,其次有发动机的轰鸣和振动,所以当我6号下午在4s店完成上户开着拾月回家的时候,真的感觉太丝滑啦,油门响应非常快、没有震动、行驶噪音很小,感觉真的是太棒啦。当天晚上我就开着拾月去了竹文化公园的充电站给他进行了第一次充电。说实话,在这之前我都不知道怎样给电动汽车充电。同样的,在这之前我对于汽车的快充并没有概念,所以当我们看到小拾月半个小时就从20%多充到80%的时候,我都惊呆了,从此我就爱上了这种给车子充电的感觉,从那以后,不管走到哪里去办事,只要是有充电桩,我就会顺便给小拾月充电,然后不一会儿就会充满,这感觉太棒啦。同时由于家里人的工作需要,我们每天通勤的距离大概在70公里左右,之前开油车的时候平均油耗在6毛一公里,加上平时的出行,每个月的油费都在1200元左右,这一个月开拾月以来,一共冲了19次点,花了200多块钱,相比之前的油费,真的是省了大钱了。总的来说,这一个月以来的感受主要就是丝滑、省钱、喜欢充电。然后拾月还有一个让我很喜欢的功能,就是他支持carlife,这可真的是太酷啦,我之前的油车车机不支持carlife和carplay,用起来很不方便,现在用上carlife之后,连接车机之后就可以直接导航、放音乐,最最关键的是,carlife前两天更新以后,支持播放网易云音乐啦,这些对我最重要的导航和音乐拾月都给我了,酷的很。充电的话,我一直以来都是用的戎州驿充这个小程序对应的网点充电,这样方便统计自己每月的充电消费,并且他的网点也非常多,离我家比较近的公元π、公司附近、市区的其他很多地方都有网点,充电非常方便,而且充电时间也刚刚好,充上电后,玩会儿手机、休息一会儿基本上就充得差不多了,或者下车去逛会儿超市、吃个饭,也能基本充满,真的是太方便了,而且那种看着拾月的电量充一个比较低的值充到比较高的值的感觉真的很治愈、很解压。最近我这几天我对于拾月的关注都在电耗这个事情上面,因为前两天元旦,去老家来回跑了两趟,都是高速,时速基本山在90km/小时,有时候直接干到100多,所以电耗慢慢就上去了,从一开始9.5kwh/100km的电耗直接干到了12.6左右,主要是因为持续高转速的运转、又开热风空调、油门也踩的比较猛,所以元旦过后我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降低电耗上面,我每天早点起床,上下班都把速度保持在最佳的60左右,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终于把电耗降到了9.2,这下我都要慢慢开车啦,因为当电耗在10左右的时候,充满电基本上能准确的跑300公里,但是如果暴力驾驶或高速驾驶导致油耗过高,那满电肯定是跑不了300公里的,今后我开拾月的原则就是,保持60km/h匀速行驶,这是最舒适、最经济的速度。拾月是我的第一台电车,也是我的家庭的交通方式从油车进入电动化第一步,自从开上拾月后,我明白,我今后再也不会买油车了,我的下一辆车,肯定也是插混或电车,极有可能就是昆仑的插混版本。为什么我下一辆车还愿意选择凯翼,一方面是预算原因,另一方面,凯翼是我们宜宾人自己造的车,虽然品牌认可度稍微低一些,但是如果我们自己人都不支持,凯翼又怎么会有走出去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