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心得5月16号入了一台吉利银河L6 125km PLUS。 先说选车的要求吧。 车道居中保持+车距保持:我之前常跑高速,800公里左右,之前的宝马520i 旅行版,没有L2辅助驾驶(购车时智驾尚未普及)。开完肩颈僵硬,脑袋发空,浑身难受。所以换车时第一需求就是有“车道居中保持,跟车”功能的辅助驾驶,减少长时间跑高速的精力消耗。 后车窗视野:可能是个人驾驶习惯,后车窗视野对我来说很重要。这也是放弃银河L7的唯一原因。 后排空间:之前一直开大车,没操心过后排乘坐感受。试了秦plus,后排空间压迫感很强,很难受,最终放弃。L6后排空间明显比秦好。我开车喜欢半躺着,座椅放的比较靠后,即便如此,驾驶位后排腿部空间依然足够,头顶也没压迫感。 保养周期 >10000公里:之前一直在欧洲,我的宝马保养周期是25000公里,或者2年;之前开的雷克萨斯是10000公里,或者1年。欧洲的车保养周期普遍10000公里以上。所以个人感觉10000公里以下需要保养的车发动机设计肯定有缺陷。其实第一意向是秦plus,然后是宋Pro,但考虑到5000公里左右的保养周期,我改主意了。抛开费用不讲,过短的保养里程意味着更多的精力消耗。 混动,发动机可直驱,且纯电续航 > 90公里:电机驱动时加速性,平顺性是内燃机无法比拟的,且在市区拥堵路段,电驱的经济性是远超内燃机的。作为日常通勤,我的路线约为7公里,且经常拥堵,油车的话百公里油耗要10升还多。但考虑到周末可能会开出去玩,纯电车需要优先考虑充电站,还要计划充电时间,比较耗精力,就放弃了纯电。当然,不排除工作稳定后买一个便宜的纯电车通勤。混动又分为增程和发动机直驱。增程车在电池耗尽后动力相当拉夸,所以具备直驱能力的混动是我选混动车的重要诉求之一。因为我家没有充电桩,90公里续航可以让我每周充一次电,精神消耗低。问了车行,纯电200公里的混动还没上市,所以125km是当前最适合我的选择。 经过对比,满足以上要求的车,银河L6是性价比最高的车型。(试驾了五菱星光,有很不好的体验,想了解的私聊) 再说用车感受。 优点:动力平顺,低速阶段动力强劲。(还没跑过高速)。车内空间大,和我之前的宝马5没直观差别。内饰好看。语音操作比较方便。360环影巨方便。 槽点:原车不配脚垫,需另行购买。车机有时语音操作存在不操作,不报告的情况。车机不能区分空调和通风的区别,有时需要人工介入以进行精确操作。(这些在日常中并没有什么影响) 总结一下:吉利银河L6是目前10万价位中兼顾L2辅助,360环影,直驱混动且纯电续航 > 90公里(实际续航,在本人通勤路况下),后部独立悬架中性价比最高的。 当然,作为一款10万价位的代步车,其噪音隔绝,振动隔绝与之前的宝马5确实存在差距,但该差距在日常使用场景下并不明显(除了接待排面)。 最后,所有的纯电续航均是在特定条件下标定的,不存在严格一致的情况。如同燃油车,高速非拥堵路况油耗能做到6升/100公里,但市区拥堵路段10L/100公里可能还不够。电车也一样。我的125km现实中已经跑到了95公里,能满足个人需求。内燃机发展了近100年,热效率基本到尽头了。我的宝马5,70公里/小时,也能跑1200公里(不巧高速拥堵,一路70公里开,走走停停)。如果再引入苛刻的驾驶操作,跑1300公里问题不大。但跑200公里/小时,一箱油最多跑400公里。技术进步固然可喜,但片面追求纸面数据,脱离实际环境,这就是在妖魔化技术,亵渎科学精神,愚弄大众。
#懂车帝众测提车开了快一个月了,觉得还行吧,缺陷跟一开始网上大家吐槽的一样,前排没实体按键,双闪在头顶,后排凸出的空调实体按键容易误触,其他的暂时没碰到什么问题,就是提车没几天就高速被小石子飞来击碎了玻璃,有裂纹,周围都还是小车,真是运气不好,跑高速那么多年,第一次遇到这事。 油耗现在表显是8个油这样,第一箱油加的95,等我首保之后再来详细分享油耗跟心得,现在开着跟我预想的差不多,就是胎噪声音不知道算不算大,有的说正常,有的人说不正常,我一般上车就开音乐,所以感知也不明显,总体还算满意吧
#智能驾驶进入大规模商用元年北京城区PPA,高精地图是无图比不了的,这也算百度的一个优势。 北京有很多路的路口不是“对齐”的,比如北苑路地铁站的十字路口北向南,过路口的过程中所有车都会轻微向左移动,最后向左横移半个车道到一个车道。这个过程发生在没有车道线的十字路口,早高峰挤到爆,我试过好多次,PPA非常顺畅,如果没有高精地图会发生什么?假设你车的方向控制很精准,那你会保持直线,而别人都是斜线,那你只能把旁边的车给别到,或被别人别。 这还不算,过了路口你会发现你的车骑在两个车道中间了,这样还得涉及一个修正车道过程,而车辆未必会打转向灯,因为它不觉得自己在变道,所以还会别到别的车,各种扰乱交通秩序。没有高精地图的城市智驾绝对是奇葩,宣传的天花烂坠,你自己真正开过才知道有多扯淡。 北京如果道路“不规范”,相信全国平均只能更糟糕。我老家的一条典型城市道路,双车道,到红绿灯都会变三车道,他们很多人开车都是骑着双车道中间的车道线开,这样到最后能对齐路口的车道线。在这种道路没有高精地图绝对会踩线。别迷信激光雷达了,激光雷达就头顶一个犄角,fov那么小,车多的时候激光雷达只能看到前车,去哪看车道线去,激光雷达更多意义也就是aeb,对于确定车子在哪帮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