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心得不谈价格,车都是消耗品,有的人买的早自然贵一点,有的人买的晚自然送的配置多几个。 只谈喜欢和需求。 【购买的车型】天马蓝Q6 雨林 45TFSI 21寸轮毂,全部选配升级到顶(除了发动机),然后贴了悬浮车顶和叫不出色号的磨砂改色车膜 【购买动机】七座刚需,二三排放倒可以纯平;logo品牌背书较好。 【曾经横评试驾对比】飞行家、凯迪拉克XT6、沃尔沃XC90、大众揽境。 🆚飞行家:开起来比Q6更澎湃,而且加92油,但只有6座可选,且第三排小板凳和特斯拉MODEL X一样憋屈,中控屏非常小家子气,所以放弃 🆚凯迪拉克XT6:外观霸气,开着也ok,但内饰确实老气,第三排表现一般 🆚沃尔沃XC90:纯进口的品质和安全毋庸置疑,特别喜欢二排的儿童座椅设计非常合理,动力非常好,转向很轻松!可惜第三排一样表现一般,而且整个前排内饰太复古老气了,所以放弃。 🌞上汽奥迪Q6,外观内饰颜值都在线,换挡逻辑在升级变速箱程序后得到了改善,不会在低速换挡时有顿挫感了。 ❤️不说优点,接下来只说缺点 ❗️车机拉垮:得益于进口系统的封闭性,跟不上新势力的车机逻辑和开放合作,奥迪的车机一直被人吐槽,偶尔久久死机一次,经常会有卡顿现象;汽配城一个1000多元的副厂日系车机都比这个进口奥迪车机丝滑,因此 依赖和喜欢多媒体交互的车机的人不适合开。 ❗️掉冷冻液:不到一年加过一次冷冻液,小事一桩但不应该 ❗️二排空调面板误碰:概率非常大,孩子膝盖不小心碰一下就触发了;面板拨轮被膝盖顶一下就进去了,扣不出来;应该增加一个锁定二排面板的功能,防止误碰。 ❗️车漆太薄:这个不认真的人看不出,被划过的人就知道有多薄了 ❗️二排右侧关车门力度不统一:关二排右侧车门的力度不知道为什么要不另外三门大力才关得上。 ❗️二排左侧车门外板金和右侧钣金平顺度不同,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不信大家认真看看平顺度上是有瑕疵的 🌟最后说一下过去时间报过两起保险的事故 1、一次在高速路上忘记开L2辅助,犯困导致撞到隔离水泥墩,好在车身够重立马落回地面,出奇的发现除了轮毂有变形,其他包括钣金和车灯丝毫无损,感谢老天 2、被别人追尾过后杠亮条,因此原厂寄了条新的过来报价2000多,发现所谓的原厂配件其实和出厂原车配件也是有车别的(体现在更换后的缝隙上) 🌟人无完人,车无完车,大家理性看待就好,不为夸而夸、不为黑而黑;有什么对Q6感兴趣的任何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我看到第一时间会乐意解答。
全网最惨欧尚z6:此视频为真实经历!你们车有这种情况么?
#我与007的日常提车目前开了将近4000公里了,007的驾驶感受如同初见时依然优秀,四驱智驾满足了既要又要的要求,下面逐步分享下我开车时的各种组合适应不同的驾驶需求。 1,加速舒适+转向舒适+减震舒适+动能回收标准,这个组合下非常适合带家人出行或者刚拿驾照的朋友,动力跟燃油车2.0自吸的感觉差不多,踩下电门循序渐进的提升速度,过坑过坎很柔和,好像有块海绵在下面托住你一样,标准的动能回收松开油门踏板减速也很柔和,不会有明显的拉扯感,对于坐电车晕的人非常友好,带着家人放着轻音乐聊着天,十分的巴适😁。 2,加速标准+转向舒适+减震标准+动能回收标准,这个组合可以应付绝大多数路面,标准的加速浅踩电门提速很线性,动力来的不突兀,如果赶时间深踩的动力也非常够用,基本相当于燃油车高阶2.0T比如沃尔沃的t6或者AMG的2.0T,007的转向调教并不轻,方向盘转向是有比较强的阻尼感的不会过分灵敏,日常开车转向舒适是比较舒服的,标准的减震过坑过坎同样会比较柔和,相对于舒适来说有一定的韧性,减震回弹会更迅速利落一些,晃动会比舒适少,同样还是偏向于舒适的取向,如果习惯了007的踏板开合,这一套应该是日常90%的使用概率。 3,加速运动+转向运动+减震运动+弱动能回收,这一套组合可以说是最不省电把007性能一面展现的最淋漓尽致的组合了,适用于车少想激情一下或者跑山用,由于四驱版带了ccd减震,在调到运动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本舒适的007打了鸡血,减震明显变硬但同时还是保留了一些舒适感,过坑过坎回弹速度更快更干脆,但也不是那种邦邦硬,就像板车下面给你垫了一块布,在高速变道,转弯的时候支撑会更好,加速运动模式下是全时电四驱,抓地力比两驱的时候更强,整个车感觉是死死的贴在地面,快速过起伏路面抛跳感大大减少,完全像换了一台车,在去五指山市和琼中旅游时走盘山的公路非常稳,运动的转向比较灵活精准,可以让你在速度比较快的时候变道转向能很迅速精确的指向你想去的方向,而加速就不用说了,四驱100度电池3.5秒的官方提速(车涯包括平时有些车友的测试甚至加速低于官方的标定)绝对是人在前面跑魂在后面追,试过百公里提速,全电门下简直是头皮发麻的感觉,一点不夸张,而且是加速会越来越快,不论是007还是001,电机的特性都是中后段比前段还要快,有点像燃油车V8的感觉,不得不感叹如今科技的强大,曾经几百万的动力如今只需要十分之一的价钱就能买到,所以感激中国科技力量,为我们国产造车人致敬,短短十年,我们国产电车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实力,假以时日中国汽车会让世界震惊的同时也会改变世界车市的格局。
#辣评新车智己的L6发布了,价格多多少少也算是有很大的惊喜了,19.9万起步,给了一个75度的电池,216kw的电机,标配还有一系列的智驾系统,以及号称很智能的灵蜥底盘,即使是这样,我依旧不太看好他的销量,下面我从外因和内因简单分析一下为啥不大看好。 内因:智己这个品牌,营销及它目前的销售渠道。 品牌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智己目前出过智己L7,LS7,LS6,除了LS6最高卖到接近1万一个月,现在在一两千辆徘徊;虽然智己背靠着上汽这颗大树,但是如果销量不好的话,也可能会想飞凡一样并入到其他品牌里面,到时候整个销售以及售后都会有问题,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车时肯定会有这部分的考虑,尤其是现在电车竞争这么大,意外倒闭的太多了,花20万买个家用车的还是会考虑多一些。 销售渠道:为啥单独说下销售渠道呢,我是见过一个商场的智己店铺关闭的,其实关店来说挺正常的,但是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会让普通用户有点不放心。客观来讲,目前智己的门店也是不如其他竞争对手多的,从目前可知的资料来看(懂车帝),智己的门店大概是140家,竞争对手:特斯拉大概是300家,小鹏大概是500家门店,极氪大概是327家门店,基本上现在智己只有对手门一半的门店数量,如何去支撑智己品牌几万一个月的销量呢? 营销:说实话,如果不是上次因为和小米的碳化硅电机,在我印象中智己这个牌子的车子并没啥营销特点,除了外观长得像阿斯顿马丁外,一致强调自己的车子是运动型车,但是现在的电车基本上都会强调自己的什么底盘和运动结构,太千篇一律了,没有让用户眼前一亮的点;品牌传播力不强,门店不多,就会导致用户的认知比较少,甚至不知道这个牌子,如何能卖好一辆车呢? 外因:目前中国市场的纯电领域的竞争压力太大了,新车层出不穷,降价力度越来越夸张。 说几个这个价位下,主要的竞争对手:特斯拉的model3,小米的su7,极氪007,还有比亚迪系的,宋L,海豹ev,海狮07ev;车身尺寸差不多的情况下,大家都是号称是运动型车,车内空间也是大差不差到哪里去的,最后对比的就是配置和驾驶感受。但是驾驶感受目前我试驾的感觉,除了比亚迪系列不运动外,007,su7,model3的驾驶感觉都还可以,我目前还没试到智己L6,不知道它的驾驶质感如何,后期试驾了再更新感受。 再说目前营销声量比较大的智驾系统,反正智己车上的这一套系统虽说全系标配了智驾,纸面数据挺好看的,具体到真实路况能不能达到小鹏的水平另说,能不能和理想蔚来比拼一下都犹未可知,就在前两天还爆出智己LS6在停车场停车时,撞到柱子了,用户是开启的驾驶辅助系统,对此我对它的智驾水平要打一个大问号的。 加速性能几家差异并不会很大,上面说的底盘驾驶感受不一定能拼得过,目前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它的灵蜥底盘的玩法了,可以实现四轮转向。这个驾驶上起来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好感,但是单凭这一点就想把整个车的销量提升上来时有些难的。 最后简单说下购买推荐,因为标配的东西都太多了,普通用户直接买最低配的就行了,可以享受到目前厂家宣传的引以为豪的四轮转向和智驾系统。竞争太激烈了,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三百。
#辣评新车智己L6上市了,权益价格19.99万元就可以拿下Max标准版,这个版本应该是智己L6的销量主力。推出的顶配车型光年版虽然使用的是行业首个固态电池,但权益价格高达32.59万,属实没有性价比,毕竟固态电池现在的实用经验为零,是不是真如智己宣传的那样还要打个问号;虽然搭载900V超快充,但目前商业充电桩是否支持也不得而知,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桩普遍都是400V的,就连800V也是凤毛麟角,你说10几分钟就能充到400的续航,我还是持怀疑态度的;最重要的是购买新能源车大部分家庭都会用家用7KW慢充来补电,900V使用率几乎为零。所以综上,智己L6的光年版虽然体现了智己技术的优势,但实用性没有考虑到,不太符合消费者的口味。 再来说说标准版,优势很明显!能将纯电中大型轿车做到20万以内的智力还是独一家,并且标配激光雷达,就冲这一点就可以入手了。毕竟配置与长续航版、超长续航版是一样的,同样的真皮座椅、同样的卡钳、同样的超宽轮胎、同样的双层玻璃、同样的主动降噪、同样的21扬声器、同样的底盘悬挂。唯一的区别就是电池和续航,标准版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和650公里续航,但这都不是事,不会影响标准版的销量。像最近刚出的小米SU7和理想L6,27万才能做到智己L6的配置,可想而知智己L6标准版的优势有多明显!从这也能看出智己是只要销量和口碑,赔钱赚吆喝,也难怪,要不是发布会碰瓷小米SU7也不会有这么大的热度和关注度,这泼天的富贵可不要牢牢抓住! 智己L6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数字底盘,可以实现后轮转向、蟹行,也让高速行驶时有更好的底盘沉稳感。 再来说说缺点吧,首先就是车内显得“臃肿”,为什么要把内饰、门板的软包做的那么凸出?是突出你用料扎实、软包充分吗?有没有想过车内空间?这种堆料设计无非就是来掩盖车内噪声,让车内密封性更好。还有就是后备箱的空间偏小,后轮轮罩厚度过大,也是因为后轮转向的原因牺牲了储物空间。同时车内底盘高度太高,前排座椅的底部没有空间,让后排乘客的腿部伸长量变小,座椅腿粗支撑力不足。 但是小米SU7的做工和用料上不如智己L6,没有智己L6简洁,也没有智己L6的车内空间通透,更没有智己L6车内空间宽敞。 小米SU7目前来看就剩颜值高这一个优势了,但是考虑到等车时间7个月左右,目前智己L6的优势很明显。但是小米SU7有一个天然优势,那就是用户群体和车机生态系统,可以实现小米手机与小米汽车车机的物连,这也是小米SU7爆火的一个原因。但是从性价比和实用性来考虑,智己L6确实是一辆很不错的车。 其实小米毕竟是汽车制造业的初学者,在经验、售后方面还是不及智己。智己毕竟背靠上汽集团,有非常丰富的造车经验,同时还有合资品牌(大众和通用)的经验总结,就连奥迪也在与智己寻求合作,在这个背景下,智己有着更强的信任度和售后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