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大侦探
国内目前为止碰撞测试成绩较差和较好的车型,自主品牌其实整体表现好于合资品牌,比如上汽荣威、比亚迪、领克表现都远远好于像是大众、雷诺这些车型
优视汽车
汽车实测中心
哈恩说汽车
爱车E族max
最划算的合资纯电suv,从16.98万降到9.9万!还是无人问津
有意思的是,在最近一年的合资SUV销量前五名中,日系品牌车型依旧最受欢迎,那话不多说,赶紧具体来看看吧。
闫闯说车
这次横评,我们选择了10-15万元价位区间内的四款纯燃油热门车型,有当下的销冠长安CS75 PLUS,也有曾经的霸榜王者哈弗H6,有老牌的合资翘楚丰田RAV4,也有刚刚上市的传祺GS4 MAX。当昔日的对手再次相见,你觉得谁能更胜一筹?
梦白汽车
导读:日前从乘联会官方了解到,2023年1-5月份中大型SUV零售销量排行榜正式公布,1-40名!数据显示,1-5月份累计销量破万的中大型SUV只有5款,理想汽车再次包揽了冠亚军,大众途昂也是夺得季军。
小樱的南瓜车
紧凑型SUV一直很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结合上个月的销售数据来看,在该细分领域,来自一汽丰田的卡罗拉锐放表现较为抢眼,虽然销量有小幅下滑,但排名却提升了6个名次,从之前的第8名跃升至现在的第2名,单月销量达到了11017辆。
帅帅侃车
六七座合资SUV,直接半价,31万跌至15万,2.0T+8AT,舒适省油
高师傅收车
开车真快加不起油了!这5款省油合资SUV,你会考虑吗?
导读:近日获悉,2022年10月份合资SUV销量排名1-140名正式出炉!数据显示,10月份合资SUV市场整体表现惨淡,竟无一款车型突破1.7万辆,而销量破万的车型也仅有10款!
根据榜单来看,1-4月份累计销量突破5万辆的合资SUV只有特斯拉Model Y一款,本田CR-V和丰田RAV4荣放依然是稳居前三,不过较去年同期相比还是有些不太理想。
三三侃车
一口气从21万跌至16万,全系9AT,深海级静音,这些合资SUV划算,实用性强!
用户6541966201277
咱就说插混suv。 T9应该做成大5座。t10适当的加长尺寸到4米85左右做成7座。 T9卖13~15万。 T10卖15~17万。然后根据销量再优惠5000到1万。 T9和t10上市前后不超过两个月。两款车型同步销售。绝对能卖爆。 有人给我杠说t10的溜背造型7座空间很小云云。大哥,我这里都说了,t9设计成大5座,t10加长的4米85以上,设计成7座,那肯定是重新设计了的取消溜背搞大空间啊
发财阿尔瓦8u8
提问看看所谓的通用决策吧,又一次赌错了,小型燃油suv逆势上行,大众探影4月销量3000多辆,上一个月1000多,在上一个月几百辆,还不抓紧躁动起来创酷小朋友
长安马自达南阳兴业店
#交车仪式只是您享受服务的开始 #长安马自达10亿钜惠狂欢购,无套路真放价#12万合资大suv马自达
阿甘谈车
25—35万元级别4月销量排行榜:Model Y 以2.6万辆排在首位,本田CR-V,丰田荣放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当前这两款车型的终端优惠不小。 汉DM-i 1.2万辆,比迈腾多了13辆。唐DM- i 10181辆,汉EV 8630辆,虽然不是很突出,但是销量很扎实,终端毛利不错。 奥迪A4L 8497辆,终端成交价店端优惠是比较大的。探岳7829辆,算是大众系的SUV销冠了。奥迪A3 6205辆,当前的终端折扣也是不小的。
夜寞书生
自上市以来,吉利汽车旗下的中国星高端系列车型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日前,吉利汽车宣布中国星系列车型累计销量已经突破百万辆,这一成绩再次证明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强大竞争力。 作为吉利汽车旗下的高端车型,中国星系列涵盖了CMA超级架构下的多款车型,包括领克01、领克02、领克03、领克05、领克06以及星瑞、星越L等。这些车型不仅在外观设计上充满时尚感和科技感,更在动力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表现出色。其中,搭载沃尔沃Drive-E系列2.0TD发动机的车型最大功率为190马力,峰值扭矩为300牛·米,在保证强劲动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除了产品力的提升外,吉利汽车在营销和服务方面也不断创新。例如,在营销方面,吉利汽车通过与《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热门综艺合作以及推出“银河限量版”等定制化车型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在服务方面,则推出了“4.0版本”的全新形象旗舰店以及“尊享+”服务模式等举措来提升客户体验。 此外,“中国心”2023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吉利新一代混动发动机——雷神智擎Hi•X(1.5TD)蝉联榜单。至此,“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评选活动中,吉利已斩获7次冠军! 从市场表现来看,目前日系车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丰田RAV4荣放和本田CR-V两款日系SUV纷纷跌出榜单前十名,而丰田威兰达则直接掉到了第16位,销量仅为5千多台,下滑趋势十分明显。反观我们的国产品牌却逆势上涨,除了比亚迪宋家族依然一枝独秀之外,哈弗H6和长安CS75PLUS这两款热销SUV同样表现出色,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名位置上。 由此也不难看出如今国内消费者对于国产车的认可度正在逐年提高当中去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1、技术进步: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大以及各大车企自身的努力下使得我国汽车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比如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物之一; 2、性价比高:相比于合资品牌而言同价位区间内自主品牌往往能提供更多的配置选择空间并且在做工用料上也不逊色于前者甚至还存在一些“越级”现象这也是很多理性消费者最终放弃合资而转投自主阵营的主要原因之一; 3、品牌效应:不可否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历史原因导致部分消费者对于国产车存在一定偏见认为它们只是廉价低质代名词但随着越来越多优秀产品的问世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改变看法并逐步建立起对民族品牌的信任感与自豪感。
成都锐际车友会
不知不觉中从入手到现在已经三年了,当时也想着买个BBA的低配版,但是后来觉得没必要做人还是要低调,福特非常适合,说实话有锐际陪着很安心,不用担心动力不足,只要有需要,一脚油满足我的需求,6.5万公里表显油耗7.5个,而且可以加92号,我觉得可以接受,内饰虽然没有国产品牌的那么全面,但是比日系车、德系车好多了,虽然在排行榜销量不好,但是我觉得值得推荐,20万以内四驱SUV性价比超高。
殷轲YK
今天体验了昊铂HT,这款车上市不到半年已经推出了2024款,因为从造型上就可以看出来昊铂HT是一款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新能源SUV,所以简单聊聊体验后的感受: 1.Model Y的一大传统优势就是实用的储物空间表现,具备同级领先的后备箱及前备箱,在市面上不少对标Model Y的车型里,真的在空间表现跟Y能打的几乎没有,但昊铂HT算一个,同样拥有较大的前备箱空间(同样盯着Y打造的小鹏G6就做不到),而且多了一个盖板的设计,后备箱空间表现也跟Y不相上下。 2.昊铂HT相比Y乘坐空间灵活性更高,副驾可以躺平,而且第二排座椅靠背角度也可调,可以达到半躺的坐姿,再加上更丰富的舒适配置,乘坐舒适性比Y强不少,而且主驾后侧有小桌板,副驾后侧有脚托,办公休闲两不误。 3.采用800V高压快充平台,充15分钟增加425km续航,最高续航超800km(CLTC),电耗每百公里13.1kWh,所以在补能和续航方面均超过Y,不过这次没有长距离驾驶,所以没能实测真实电耗水平。 4.抢先体验了昊铂地城市NDA智驾功能,昊铂采用无图方案,体验下来达到了目前行业内第一梯队水平,无论是变道、转弯、路口通行等路况都能应对,当然一定要挑毛病的话,那就是整体策略偏保守,而且由于是内测版本,没有环岛和掉头的功能,期待五月份开始推送的正式版本上会得到更全面的体验。 5.值得一提的是,昊铂HT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HUD抬头显示功能,而是将一块液晶仪表放在了尽可能接近前挡风玻璃的位置,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既不容易被方向盘遮挡,而且在不用考虑HUD显示效果和个人使用习惯差异的情况下,就做到了让驾驶员不需要大幅度转移视线就可以看到核心驾驶信息,对行车安全的帮助很大。 昊铂品牌是广汽埃安的子品牌,定位更加高端,但目前在市场上的热度和知名度并不高,这跟不少自主品牌背景的新能源品牌有些类似,在产品研发和打磨方面有较强的实力,但是营销层面和传统合资品牌看齐,与一些新势力有一定差距。 目前昊铂旗下的产品除了高高在上的百万级电动超跑SSR外,还有GT和HT两款,从产品定位和产品力来说都不错,在同级中是有一定竞争力的,但实际的销量表现肯定还远远没有达到内部的目标,所以昊铂品牌想要获得市场的认可,还得多多宣传,更多让消费者了解到自己的产品优势,这年头酒香还真怕巷子深。
哪吒L—82
从4月初就开始选车的,因为老车在9月要年检和交保险,老车是06年的丰田威驰,开起来虽然没有什么毛病,但是毕竟18年了,还是换一个,年数多,里面的织布座椅也不好打理,有股味道 这选车过程中,看过东风风神L7,长安UNI-Z,长安启源A07.A05,Q05,长安深蓝,比亚迪的秦DMI PULS,宋PRO,宋PULS,还有奇瑞的A08 合资车在选车过程中没有考虑,我自己做车零部件20年,这些年国产一点也不差,在混动和新能源这块,国产完胜合资,燃油车这里我们不讨论 以上这些车当中,插混的车,开起来驾驶很累,电门感觉与油车一样,踩下油门会有延迟,不知道是调教问题还是插混都是这个样子,刹车调教得都偏软,要用点力才能有停车的感觉 唯独哪吒这车在试驾的过程中,给到我满意的答案,电门和刹车,很跟脚,一踩就有的感觉,不延迟,驾驶起来轻松不累,减震调教得不软不硬,对路上的石沙过滤得很好,颠簸路时,车子的支撑性也好,哪吒的配置,目前同级别的车中,找不到对手,是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SUV,性价比是目前市场中最高的 除了品牌力小点外,这车找不到什么毛病,反过来想,只有品牌影响小的时候,车企才会花心思把车做好,给到客户的东西最多,当一个车企很有影响力的时候,不担心销量,给到客户的最少,一句话,打江山时舍得下血本,守江山时算成本
从小梦想LS
背景:家里的手动档老高尔夫服役12年,目前本人是ES200,也就是招黑的“公路闪电”。买的当年刚好是广州出台限牌的最后一天,刚好为店内最后一辆展车,但可惜只有手动档,时间关系只能无奈拿下,当时我还在上大二。高尔夫6作为一辆全球经典车型,也是大众图腾般的存在,在当年还算是一辆小神车,驾驶感受比较扎实,很长时间内作为家里唯一一辆车为我们全家人提供出行代步出行需求,一直兢兢业业地服役,12年过去了,车况每况愈下,一些小毛病开始出现,但都不涉及三大件,可能与发送机技术相对不先进、手动档及开得相对较少有关。我老妈一直是这辆车的实际使用者。但考虑到她年纪大了,高6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为提供更舒适的出行,决定置换。 选车之路:在买车前,本人已经关注CHR好几年了,在丰田这么多款车里面,CHR一直是很另类的存在,此前也重点观看过38号车评中心的测评,是一辆典型的精品小车,小小的车身,却有1.5吨的车重,汽油版零百却到10秒开外,底盘安全方面却很下料,但是价钱一直不是太亲民,估计和独立生产线和平台带来的高昂研发费用有关,而且还有那被妖魔化的空间实用性和后排乘坐体验,所以销量一直起不来,但用过的却都说好。因此这车从此在我心里种草,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用它替换家里的高6,只可惜前几年时机没到,实力也没到。 近期到了换车的时机,但考虑到家用,CHR的选择暂时被抛之脑后,家人也比较反对。这时,新车需要满足如下条件:预算不超过15万,车长不超过4.4米、蓝牌、可开至少10年、质量可靠、最好混合动力、最好是SUV但必须是两厢。经过上述这些条件,很显然,只有日系车能满足,涉及到车型有锋兰达混动、CHR汽油、奕泽汽油、锐放混动、HRV、思域两厢,至于缤智逍客这种就不考虑了。结合预算和对混动的偏向,锋兰达和锐放是首先考虑,但经过对比,锋兰达混动次低配性价比最高,配置最合适,13万可以落地,因此基本上大家都觉得这是最终的选择。但是这车试驾了三次后,让我非常纠结,有TNGA加持,确实是比较好开,开着比较灵活和爽快,但是底盘质感很粗糙,比较颠,特别后排估计和后扭力梁有关。车内饰很像卡罗拉,没什么设计感。 此时目光再次回到CHR身上,但是很遗憾,多家店都没有现车或试驾车,甚至连车都不能订,混动版更是基本一车难求,只能静态体验,动态体验都是看网友评价,可以看到基本上动态上都说比锋兰达要好不少。其实也有看奕泽,只是CHR作为原生车型会优先考虑。最后在亲戚的帮助下,在一家本地的一汽丰田老店中找到了前段时间唯一一辆混动奕泽,而且是展车,于是开始进行谈判。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也知道CHR和奕泽这一代将在中国停产,现款即绝版,二手车行情可能不怎么样。但是作为梦中情车,最终还是让本人买车时出于更多感性考虑,为了圆梦或不留遗憾,最后经过几轮压价后,拿下了这辆可能是广州地区仅剩的一辆混合动力版车型。因此最后,还是选择了任性,选择了这辆可能日后会为身边人带来很多话题的车,但我应该不会后悔。 提车价格:选择车型为奕泽双擎奕行版,也就是最低配版,落地13.5万,贷款5年,计划2年后提早还清。送脚垫、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和雷达、仿皮座椅、驾驶座的电动调节,电池终身质保,还有几次免费保养等。 静态感受:前排座椅舒适性还不错,但座椅支撑性相对弱点,偏硬,中控设计实看比图片要好看,很多曲线,有设计感,而且人体工程学不错,方向盘和各个实体按键位置恰到好处,按键的手感也不错,但是储物空间少,真皮覆盖也少,方向盘手感比较。后排虽然有点“”铁窗泪”,不开阳,加上全黑内饰,有点压抑感,但实际空间不错,乘坐舒适性也不错,实际不输锋兰达。后备箱空间,可能比高尔夫还小一点… 动态感受:由于只试驾一次,且只有市区路况,因此仅作参考,后续体验多了会更新。驾驶性方面,油门轻快得恰到好处,不冲,响应很及时且加速非常线性,不愧是THS,这点绝对好评,比我ES的CVT还要线性,但是刹车脚感不稳定,一会硬一会软,妥妥是THS的祖传通病。另外这台动力总成总体很安静,可以说是静顺爽,但是发动机启机时有动静,在踏板处能感觉到震动。底盘方面,和运动的外观不同,非常柔韧,偏软,对路面不平过滤得不错,也是一个舒适的底盘。转向手感极好,低速足够轻盈 速度起来后加重得恰到好处,转向时车身很灵活,开起来爽快,操控不错。但压井盖时会有点摇摆,可能是SUV的通病吧。总体来说,这辆车比我的公路闪电更好开。 刚使用了之后,家人还是相当满意的,虽然这次是跟着自己的任性做了决定,可能更多是出于个人视角的考虑。但是作为家里第二台车,确实有更为个性的选择可能性,因此还是很庆幸自己最初做出了这个选择,在圆梦的同时,不留遗憾。
叶子集集
这是网上流传的小米第二款汽车,SUV造型,尺寸和问界M7接近,疑似命名小米SU8,以前我发表过小米汽车的命名,基本是遵循13579,246810的命名系列,如果这款SUV真的命名小米SU8,那基本可以确定,未来小米SU5,SU6也会出来。 小米真正迎来销量大爆发,应该是小米SU5 SU6系列的问世,因为根据定价,苏7目前定价21-29的区间,那SU8做为SUV,,会定在23-30的区间,或者25-35的区间都有可能,那SU5-6则定价在15-20的区间,而最走量的车型就是15万左右,或者说10-20万的区间,因此,小米汽车的爆发年,应该在2026年以后,真的是三年大变样啊!大家准备好银子吧,准备投给小米,真正的好车!
岁月肥了小蛮腰
驾龄15年,家用先后四辆车。有国产,有合资;有轿车也有SUV。对比下来,我个人更青睐骐达。原因有三:第一,车型轻巧操控性强,在拥挤的城市空间里便于泊车;第二,油耗低经济性强,在70迈定速的省道行驶情况下,油耗最低4.3;第三,动力尚可,低速加速反应一般,在高速超车有小坦克的感觉。综上所述,从油耗、购车费用、操控性等比较,骐达真是上班族的优选!
淮安車现场
4月销量排行榜解读:领克09,SUV中,月销量排名第30名,了解下
4月销量排行榜解读:领克06,SUV中,月销量排名第2名
4月销量排行榜解读:领克02,SUV中,月销量排名第94名
彬彬Lucas
#广汽丰田铂智4X上市15万级别安全纯电SUV推荐,相比自主我更推荐合资!
AutoBiBiBi
15万元的合资纯电中型SUV香不香
骑着蚂蚁追哈士奇
吸引了整个汽车圈关注度的雷军,在3900万网友的注视下翻车了。 一切只因为雷布斯在直播中说,小米su7车队依然在测试,要跑到15万20万公里,跑完整个生命周期。 网友们一下就炸了。 一是小米Su7的全生命周期竟然只有15到20万公里,也就是对于许多一年开四五万公里的重度用车者而言甚至开不到四年。二是车都卖了上万台了,测试竟然还没有做完。 小米汽车官方很快给出了回应,但显然不足以打消全部质疑。我完全不相信第二条小米su7没有做完测试就上市。但对于第一条,除非雷军的语文不及格,否则从字面上来理解,他就是全生命周期只有15-20万公里的意思。 对一款卖价高达30万的汽车而言,这未免太儿戏了。 而小米汽车近来又曝出不少问题。 5月7日,福建厦门车主温先生驾驶刚提的小米SU7汽车,刚行驶39公里就趴了窝。尽管小米立马退款退车的公关方式值得称道,但公众对小米质量的担忧却无法打消。 5月8日晚,湖南耒阳的李先生开着刚买一个月的小米SU7,在停车过程中,疑似刹车突然失灵。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5月13日回应称,故障是系统软件误识别所致,已对此“小概率事件”进行修复,并请用户不必惊慌。问题是,谁能承受这样的“小概率事件”? 近日,广东佛山的聂先生又爆料, 其提车不到1个月的小米SU7两次在高速路上智驾失灵,无法行驶。最终也只能退车。 种种事故,加上雷布斯此次的言论综合来看,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些互联网新贵们对“造车”这件事缺乏应有的敬畏。 纯电车的产品不是那么好做的。 众所周知,所有的纯电产品在发布的时候,都会对标特斯拉。同时,大家也都会拿出很多诸如续航里程、零百加速等指标表达对特斯拉一次又一次的“吊打”。 这就给了很多人一个错觉,以为特斯拉领先的只有FSD,其他方面不过如此。而FSD又没有进入中国,所以只要我们卷起来,就能轻松超越。 事实上,特斯拉领先于所有同行的根本,不在于续航或者加速,甚至不在FSD。 特斯拉最大的优势,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早早布局带来的时间优势和巨大销量带来的数据优势,才是特斯拉最高的护城河。因为时间和销量的领先,特斯拉所收集的涵盖设计、研发、制造、使用的各种数据反馈,以及根据这些数据反馈所产生的技术微调、迭代和更新,为他带来了首屈一指的产品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才是最难追赶的。 小米的小毛病不断,余承东的遥遥领先,体现出来的是整个造车新势力对汽车制造行业的不够敬畏,也是对整个汽车产品逻辑的挑战。但这种挑战很难说是成立的。 因为汽车行业有两个底层属性是不可撼动的。 一个是汽车归根结底都是通勤工具,行驶品质远高于任何其他功能——包括各种花里胡哨的大触屏。二是汽车是耐久消费品,不是一年一换的手机,稳定性的权重远高于其他任何特性。 背离这两点,无论小米也好大米也好,都不可能真正成功。 丰田并不是动力最强的,也不是内饰最奢华的,更不是品牌逼格最高的。丰田成为世界第一车企,靠的是无可比拟的稳定性。卡罗拉永远是被人嘲笑的马路三大妈,任何一台车都可以号称让他吃自己的尾气。但卡罗拉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5000万辆。去年卖得最好的中国车企比亚迪全年销量300万辆,要累计超过这一款车,也得17年。 造车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百米赛跑。 与喧嚣的雷军相比,这几个月的李想就低调得多,但他一开口就是重磅炸弹。 5月20日,李想宣布今年不会推出纯电SUV产品。这与年初计划推出四款纯电车型的激进计划大相径庭。 如果说雷军翻车体现的是纯电的产品不那么好做了,那么理想宣布推迟电车投放则意味着:纯电车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理想暂缓推出纯电车型,是因为担心战线拉的太长拖垮自己。收缩战线硬刚问界,将增程市场的主动权牢牢站稳,是李想思索之后做出的选择。 纯电车的确是比增程式更残酷的市场。 按同类对比,增程式的主要竞争对手只有问界一家,而理想是先行者。无论市场认知还是商业模式,理想都有底气。 而纯电车的竞争对手更多,且理想变成了追赶者。蔚来、小鹏、智己、极氪等品牌都已经在纯电市场布下重兵。 理想不但要面临他们的竞争,还要面临自身产品的竞争。纯电车最大的问题就是续航焦虑。同样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既然选择理想,为什么不选择增程呢? 事实上,不要说理想,问界的纯电产品,一样卖得不行。 最关键的是,进入纯电市场,理想还将直接面对所有纯电玩家都不得不面对的对手:特斯拉。 为了和特斯拉竞争,蔚来提供了几乎武装到牙齿的的服务体系和行业内独一份的换电体验,小鹏提供了国内领先的智能驾驶,极氪提供了行业内没人做的小众猎装车,小米提供了一名山寨马斯克。 理想能提供什么? 一片用来反击黑暗的光明吗? 雷军的翻车和理想的断电都说明了,纯电市场远比他们想象的困难。再结合2024年前四个月纯电市场增长率只有10.6%,远远低于新能源的平均增速,纯电赛道已经抢先进入残酷的淘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