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车怎么选sf90 v8十三电机,插电混动,油耗只有6.1。二手价格 高于新车 缺点:为了减重,后备箱没有液压杆 (冷知识:全网公里数最高的sf90来自于童锦程) §法拉利F8 分为 Tributo硬顶版和 Spider敞篷版 会法拉利FF 宾尼法利纳设计的一款车。1951-2008年将近60 年期间,宾尼法利纳与法拉利合作了无数经典车型,著名的En20,FF 就是其中之一。 F12 berlinetta 前置后驱V12,只有2013款,所以没有其他车型 那么出名,非常不保值的一款 California T gt的外观,超跑的心脏,2门4座。 三法拉利 458 它的前代采用AMT 变速箱,高转丝滑,低速拉 胯。所以458开始采用了双离合,中置v8自然吸 气,一众车迷心中的dream car,也使得这辆车一度成为租赁神车。 会法拉利 488 458 488 F8,这三辆可以理解成祖孙三代。 Portofino 关注度比较小的一辆车,两门四座,换代车型 目前在售车型 会法拉利296 2024.1.1不同配置涨价 25.7-30w,算上购置税,至高涨幅不到40W。不过这辆车6缸发动机也成为 不少网友的槽点 会法拉利Roma 最便宜的法拉利,也有人吐槽他是最丑的法拉利,你怎么看? 会法拉利 purosangue 法拉利曾说,永远不做SUV,所以推出了这款 FUV车型。
#马自达行也,行还是不行?一、个人情况介绍 老车是别克君威,9年跑了9.8w公里吧,毛病太多了节温器、、水壶、回水管、水泵漏冷却液、各种原因漏漏,隔三差五就得去修理店交个三五百,修的我都头大了,几次准备换车,都给自己否订了,最后决定换车的原因是:总感觉变速箱有问题,顿挫严重,动力不行,一个涡轮车型开启来像自吸车,油耗还那么高,再征得老婆的意见后——换车! 二、购车预算 购车预算在14-20w的,想着老车也是这价位的车,没准备往低的买, 三、选车过程 没买车之前挺对马自达cx-50、大众途观L、本田crv、皓影、丰田的荣放、威兰达都有去下功夫了解。看来看去,综合对比发动机、变速箱,还是选择马自达cx-50,因为老车就是涡轮增压,估计最后也是涡轮增压问题导致的动力不行,开起来像自吸车。之前网上查过,好多这款车型是涡轮通病,之前修怕了,现在想省心了,对比双离合、cvt变速箱还是马自达的AT好,自吸发动机+AT变速箱刚好马自达都满足,所以决定了还是马自达。还有就是马自达没有颗粒捕捉器吧,反正看网上说有这东西不好,容易堵。刚好马自达纯燃油的又没有。 四、价格方面 3.16之前最优惠了解c-50 2.5智行算上置换补贴19.5w能落地,感觉还是高了,刚好抖音看到3.16不是之后官降1w嘛,然后销售打来电话地方政府放优惠卷满15w能减4000,算好18.1能落地,顿时就心动了,然后再磨了下,最终啥费用不再岀,谈好只给17.9打包加落地。送氛围灯、脚垫、记录仪、金钞、玻璃膜。 五、购车攻略 已经决定买这车,就是啥事后换,啥时候入手的问题,懂车帝留电话,抖音车商留电话,那段时间陌生号码一堆打来,就这样了解行情的 六、用车体验 1.外观感受:前脸挺好看的,看着挺帅,侧面、后尾部还行吧 2.配置感受:比我之前的君威好太多了,可能没接触过L2智能辅助驾驶吧,真是太香了,以前的高速同样的路程,感觉好慢,现在开始L2后感觉只要一半的实践就到了一样,可能是新车的原因吧。媒体操作按钮设计挺合理,就是车机不咋地,都不能安装软件,好多音乐软件可以破解不收费的不能安装。 3.内饰感受:内饰感觉不值这个价,于这个价位不相符。 4.空间感受:可能我跟老婆个子不高,后排留有很大空间,女儿随意折腾。 5.动力加速:都说这2.5动力不行,我觉得很好呀,随踩随有,高速超车也能超,可能每个人开车习惯不同吧。对于我来说这动力完全足够。不过开这车没以前的别克君威有激情,这车高速自然而然的就随大部队匀速走,之前的别克看见一群车,也是自然而然总是在超车,不一会就是第一个了。不知道啥原因。 6.操控方面:感觉这车方向盘不稳,我老婆也说,老是左右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车就这样,还是四轮定位的问题,或者是电子助力和液压助力的区别。首保去4s查一下吧 7.油耗方面:油耗挺满意吧高速清零后6.3-6.4市区按一公里一个红绿灯8.7左右吧,毕竟是SUV,比我的别克君威好太多了。 8.舒适度方面:主驾驶和副驾驶座椅调来调去不能调到舒服的位置,后排座椅也不舒服。可能之前美系车坐多了的原因吧。其他车也没怎么了解过。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很颠簸。 9.隔音方面:这个不会评价,反正开车必开音乐,胎噪是很明显的。 七、总体感受满意度 总体来说挺满意,唯一后悔没有上2.5尊行版本,其他配置都不喜欢就喜欢抬头显示。
#提车日记因为十年的旧车不想维修了,想着要不就赶在四代做出来之前买三代吧,说干就干。看车十分钟然后下定交钱,然后提车半天搞定。过程加起来总共一天搞定。 本来想选灰色外观,黑红内饰+19寸轮毂的,可是销售员说MAX现在选装不了,说厂家不接单了,不知道是不是销售骗我的。随后就去看了现车,没能提到灰色19寸轮毂,不得不说是个小小遗憾。那就随便吧,刚好店里就剩一台黑色MAX,好吧,就是你了。 刚提回来几天就手缝了方向盘,贴了拉丝灰色贴纸,换了脚垫,装挡泥板,机头液压杆,还买了安全带接头(不系安全带整天嘀嘀嘀提醒)4S送的膜没准备去贴,自己花了几百块买了某顿的太阳膜,打算抽个时间在去贴。 最不满意的是 车提回来一个星期还没收到车牌,打电话给销售要邮寄单号,销售查了一下说是车管所给漏寄了,不知道是不是在又骗我的!!!!!车管所怎么可能范这样的错误???
Mr老郭欧巴:【个人分析】V23三个争议比较大的问题
#小米汽车:不要轻易尝试赛道驾驶小米汽车提醒大家,小米SU7 Max是城市用途的高性能豪华科技轿车,请勿轻易尝试专业赛道等极限驾驶。 最近小米汽车上墙闹得沸沸扬扬!我觉得是因为线控刹车!这就是为什么小米汽车,提醒大家为什么不能轻易尝试赛道驾驶的原因! 在小米SU7赛道上墙的背后,一场关于线控刹车系统的讨论悄然展开。作为新兴的刹车技术,线控刹车系统通过电脑精确控制刹车力度,为驾驶者带来了更为精准的刹车体验。然而,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线控刹车系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与传统的液压刹车系统相比,线控刹车系统缺乏直接的刹车踏板反馈机制。在液压刹车系统中,当ABS启动或刹车过热时,驾驶者可以明显感受到刹车踏板的反馈,如踏板弹脚或变软。这种直观的反馈机制让驾驶者能够迅速感知刹车系统的状态,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但在线控刹车系统中,驾驶者只能通过信号告诉电脑所需的制动力,而电脑则负责执行刹车操作。当刹车过热导致制动力下降时,电脑会尝试通过增加刹车力度来补偿。然而,一旦制动力完全丧失,驾驶者将面临无法停车的风险,从而可能导致上墙的事故。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次上墙事故归咎于线控刹车系统本身。事实上,任何车辆在推向极限时都可能面临类似的风险。问题的关键在于驾驶者对于车辆极限状态的不熟悉以及线控刹车系统的特性。因此,我们不应该将责任归咎于车辆本身,而是应该更加关注驾驶者的技能和经验。 此外,性能车不仅仅关注加速性能,操控、氛围以及极限工况下的稳定性同样重要。例如,一些车型可能在过热时面临水温上升过快的问题,而另一些车型则可能拥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对于赛道上的车辆来说,尤其是在刹车频繁的天马赛道上,散热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小米SU7的这次上墙事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虽然事故令人遗憾,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车辆设计或刹车系统的问题。相反,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驾驶技能,更好地了解车辆的极限状态。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