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日记去年9月份拍到沪牌,9月底开始看车,预算20万以内,合资纯油SUV,空间要大,主要我老婆开。 附近几百米就有家别克-凯迪拉克4s店,第一次看车就去那了,楼下先看了昂科威plus,问了下价格,落地22万多,超预算,老婆感觉有点大。销售立马带到二楼看昂科威s,车大小正好,但感觉空间小了点,价格19万多,也不便宜。转眼看到旁边停了辆XT5,那外观真的是帅,老婆忍不住坐上去感受一下,当时也没调座椅,第一感觉视野不太好,问了价格大概27-28万落地,超预算太多。销售说楼下还有小点的车,我之前在网上也了解过GT4,价格20万左右,就下楼再看看。GT4果然小很多,女生开很合适,可是我们有娃,想要空间大点的,也就不能考虑了。旁边还有辆XT4,也上去坐了坐,虽说比GT4大了一圈,颜值也在线,但同样感觉后排空间有点局促,主要中间地台凸起较多,价格要24万多,遂结束了第一次看车之旅。 此后半年,从国产看到BBA,从15万看到30万,甚至还去看了轿车,此处省略一万字,待日后有闲再说。期间有三次差点下定,简单说一下: 第一次:12月中旬差点决定买荣放,主要认为16万多就可以买到中配合资畅销车型,并且丰田的口碑在大多数人心中都很不错,本着一车开十年的想法,就看上这车了。可是刚想周末去付定金,就刷到了丰田气囊造假的新闻,然后车质网又爆出丰田颗粒捕捉器堵塞的问题,遂放弃荣放。 第二次:3月下旬离宝马X1只差了个内饰,当时在网上了解了X1的行情,抱定一个意向价去4s谈,没想到那销售没怎么犹豫就说去找领导申请一下,我知道这价格差不多了,心想订就订吧,X1四缸2.0T的,作为家用车也不错了。没多久那销售就出来问,车身和内饰颜色,我说外白内黑或外白内棕,没想到这两种都没现车,等的话要半个月,此时我好像松了口气,表示还要去别家找找现车,就回家了。 第三次: 4月中旬,这时已经确定XT5了,像之前看X1一样,泡了很久的车友圈,找到一个别的车友已经订车的低价,然后自己再减掉几千,抱着这价去家附近的4s谈,没想到依然很顺利,销售假装价格有点低,要去找领导申请一下,十分钟后回来象征性地让我加五百,我为表诚意,也想尽快把车订了,就同意了。最后签字前,打电话给老婆最后确认,没想到老婆被同事怂恿全款买车,说他买GLC全款贷款一样价格,还说贷款套路太深,一年后还清要违约金等等,让我先别定,我当时也是很尴尬,连忙和销售打招呼,甚至还跑去和他们店长赔笑脸,总算是脱身回家了。 到了4月下旬,我觉得不能再拖了,某天晚上在网上给本地没联系过的十几家店都发了询价,第二天接到十来个电话,有好几家综合优惠都到了14万,挑了一家离家近的,周末再去谈价,这次因为考虑利息和违约金风险,故意把价格又压低了七八千,这次那销售拒绝得很干脆,都没去跟领导申请。 又过了几天,那销售主动联系我,如果接受再早几个月的车(大概4个月前出厂的),那我们的价格他能做,并且能书面签订一年后还清无违约金的贷款。我感觉可以了,老婆也没异议,就在那个周末去把车订了。 最后说下价格:24款 XT5 两驱豪华,23年12月的车,不含息落地价23.1万,贷款20万,五年期,年利率4%,等本等息,月供4000,一年后可提前还清无违约金,相当于含息23.9万,只送了海康360。 这个价格已经接近于去年9月份XT4的价格了,自认为24以内能买到一辆合资豪华品牌中型SUV,真的是很划算。至于网上很多人说的XT5外观丑、耗油高,维保成本高等等问题,我觉得都是带着偏见的言论,现在已经开了半个月几百公里,感觉真的不错,因为是家里第二辆车,开得也不多,今后维保的费用也都能接受。 PS: 现在已经是5月中旬后半,听某4s销售说,XT5风尚开始缺货,尤其是黑色,价格翻到有点涨价,所以各位有意此车的小伙伴们要抓紧了,如果当地4s有现车,还是早订为妙,早买早享受!
#2024款赛那发布上市赛那 SIENNA 是北美市场风靡 20 多年的一款经典 MPV 车型, 2020 年最新改款(也就是国产赛那的款式)更是一车难求,我一直在关注这款车,无奈国产之前的平行进口版本价格动辄在50-60万区间,2021 广丰公布国产化赛那之后,我第一时间预定了这款车,最终于 2022 年初顺利提车,钛灰银也是我最喜欢的颜色。 两年来开了 24000 多公里,最远单天跑了 1200 公里,它的空间、外观设计和动力品质令人放心,直到我试驾了小鹏 X9。 对比小鹏 X9 和丰田赛那,我初步有以下几点直观感受: 1.后轮转向带来更灵活自如的操控:X9 自带±5度后轮转向,转弯半径比赛那小很多,应对不那么好的停车条件, X9 的适应力更强,需要打三盘子的掉头路,小鹏基本两盘子就过。除此之外,小鹏丰富精准的车身雷达和透明底盘展示对陌生场地通过也要比赛那方便得多。 2.可升降双腔空气悬挂让上下车更便利:MPV 的第二排一般都是给老人孩子准备的,像我家老人腿脚不太灵便要柱拐棍走但还没到需要坐轮椅的地步,赛那不能调整底盘高度,每次上下车都需要人扶,换 X9 后我请爷爷奶奶乘坐,两位老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台阶变矮了,两手一抓就能上去,当然下车还是需要人扶一下,但仅仅上车的体验就对全家来说的意义特别大了。 3.更快的动力响应和更好的驾驶体验:电动车天生优势就是电机加速快,X9 也不例外,动力随踩随有,赛那动力也不弱但对比 X9 加速直观感受会稍微弱一些,除此之外,深踩油门加速后赛那发动机的声音也会很直接传入到客舱内,X9 踩电门就基本没有这方面顾虑。行驶在市区环线上, X9 的隔音要好非常多,这是赛那单层玻璃没法比的;不过到了高速,两者的隔音差别没有市区工况大。 除此之外,国产车擅长的内饰,座舱,辅助驾驶等等体验也是 X9 更人性化,我知道赛那今年中期改款提升了这部分配置,但很遗憾的是对比 X9 还是有差距。 以上就是我目前为止从赛那置换到 X9 最直观的感受,之后如果有新的体验,待补充,有任何疑问各位也可以在评论一起交流。
#卡罗拉锐放提车日记提车日记: 一、个人情况介绍 我买的是23款拉罗拉锐放先锋版(珍珠白),2024年3月底在山西晋城丰田4S店全款购买。目前已经提车一月左右,行驶了1100公里,平时开的不多,主要是周末带孩子附近出去游玩,节假日上高速较多。 二、购车预算 一开始购车预算希望控制在十万以内,因为是普通工薪阶层,车辆更多是代步属性,对车辆配置要求不高,更看重省油、皮实、耐用。 三、选车过程 因为自己平均一年下来用车1万公里左右,加上家里附近充电桩也不多,果断选择购买燃油车了。新能源汽车个人认为还在不断优化和完善,车辆技术也一直在升级,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燃油车更靠谱、更稳定。 购车前主要围绕锋兰达、锐放、逍客三款车进行了比较。当时比较中意锐放的双擎版本,后来了解后,很多车友评论双擎版本的锐放更容易堵塞颗粒捕捉器,加之也比燃油版本的贵至少一万元,因此果断放弃双擎版本。最后和家人商量一致最终选择了23款锐放先锋版。 四、价格方面 我是直接按全款落地成交价和4S店谈的,没有过多考虑细节。购车发票当时是开了9.2万元整,裸车+购置税+保险落地是10.6万元。 4S店就送了全车贴膜、倒车影像、音乐U盘,实在是砍不动了。 五、购车攻略及建议 2024年3月底买完车,“五一”购车就又有新的活动了。只能安慰自己早买早享受了。所以买车如果没有刚需,又比较在意价格的,迟点出手肯定是更划算的。 六、用车初体验 1、外观感受方面 锐放的外形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个人认为比较耐看。我选的颜色是珍珠白,主要考虑耐脏一点,视觉效果显大,更安全一点。 2、配置感受方面 23款拉罗拉锐放先锋版,我个人最想吐槽的是前机器盖缝隙过大,一个手指都能放下,跟丰田的工匠精神不太相符。其次是车辆的底盘处理工艺过于简单、粗糙,新车刹车盘、焊缝点都已经出现了锈迹。 2023款卡罗拉锐放全系搭载的10.25英寸中控屏不仅尺寸变得更大,并且全系都支持Carlife、CarPlay和HiCar市场3大主流互联功能,但车机系统还是和国产车有较大差距,流畅度比较差,实用体验欠佳。这台车最满意的是最低配也搭载了L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特别是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车道保持高速上非常的实用,我在跑高速的时候经常用,特别是开长途的时候,特别的轻松,连续开3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 3、内饰感受方面 在内饰用料上,放眼整个车内,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中控台中间部分采用了软性搪塑材料,至于其他地方则几乎全部被廉价的硬质塑料所充斥,除了顶配车型就连方向盘的材质都是塑料,而座椅材质同样是以织物为主,内饰方面和国产车差距较大。 4、空间感受方面 本人身高180和体重150,前排的空间感觉宽裕,后排坐两个成年人也没什么问题,乘坐三个人的话肯定不够舒适的,如果后排座椅能再往后再移动5公分,空间运用会更好些。车辆后备箱的空间尺寸比较大,放三个20英寸的行李箱没问题,缺点就是后排放倒不能齐平。 5、动力加速方面 动力上,2023款卡罗拉锐放全系标配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71马力,峰值扭矩205牛·米,传动系统方面全系标配模拟10速CVT无级变速箱。实际驾驶就会发现,2023款卡罗拉锐放的这套动力总成在低扭状态下表现还算不错,但就是缺乏几分冲劲,特别是在进行加速超车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整体而言,2023款卡罗拉锐放的动力系统更适合城市间平稳的日常通勤,无法满足有着更高动力需求或是更追求驾控乐趣的消费者。 6、操控感受方面 这款车方向盘大小合适,指向也比较精准,方向不重,女司机也能轻松驾驭。 我购买的是先锋版,配的是机械钥匙,启动发动机声音比较大,有时旋转钥匙打火时会出现拧不动钥匙的情况,需要再转动一下方向盘,这点不太满意。 7、油耗感受方面 市区的油耗基本在8、9个,如果遇到堵车、走走停停可能更多 ,国道或高架路的可以控制在5.6有左右,高速的油耗6个左右。最省油的时速保持在80-90区间。想要省油最好就是开车做好预判,养成良好驾车习惯,不要急踩油门、急刹车。 8、舒适度方面 2023款卡罗拉锐放先锋版主副驾驶均没有电动调节和通风加热功能,后排座椅的角度同样无法调节,再加上整体坐垫偏短,长时间乘坐很不舒适。而且该车后轮悬架因为是扭力梁的,不是独立悬架,过减速带或者不平整的路面要低速通过。 9、隔音方面 隔音在丰田的产品里低于20万肯定是不容乐观的。走国道速度50以上,如果不关闭车窗胎噪、风噪就很大了,只能闭关车窗打开音乐了。 以上就是本人为大家分享的提车日记,欢迎大家评评论留言!
#我和我的朗逸本人是77年的大叔,其实早在1998年的时候就要学开车的,那时才21岁,当时学费是3000元,学费都交了,因为其他原因又不想学了,学费也退了,一科都没考。这一拖就是20多年,想着自己都是45岁的人了,再不考的话,后面会越来越难考,于是2022年11月份下定决心报了名。总体还不错,一科没挂,在2023年4月份顺利拿本。本本拿到后就和媳妇商量准备买车,我是怕时间长了,没车开手就生了,趁现在手艺还是热的,赶紧把车买了好练手。 决定买车以后,一有空就在懂车帝上找车。先后看了传祺影豹、长安UNI-V、丰田卡罗拉、雷凌、大众朗逸。这些车我感觉都还不错,特别是影豹和长安UNI-V是真心喜欢,但是就因为一些小的原因最终就放弃了。先来说说传祺影豹,这车我是真心喜欢,动力没得说的,款式好看、第安斯灰的颜色也大气,另外在加上坐椅的记忆功能,我觉得这车做的真心不错,反正我是挺喜欢的,但上车以后,那气味我是真受不了,坐到车上不到5分钟,熏的我脑袋都是疼的,眼睛都睁不开,没办法呀,只好忍痛割爱了;接下来又看了长安UNI-V,这车也没得说的,动力好,款式和颜色都还行,唯一不喜欢的就是方向盘,竟然是椭圆形的,我这新手司机,图形方向盘都没开好,哪敢开椭圆形的呀,纠结了好几天,最终还是放弃了;接下来又看了丰田卡罗拉和雷凌,分别了解了一下双擎和1.2T的车型,双擎车动力强、油耗低,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听说后面如果更换动力电池组,价格不低,对于1.2T的车型,则不太喜欢这两款车的前脸样式,以及车尾的设计,最后也是果断放弃了;最后就看了朗逸,很喜欢朗逸成熟的外观,开始是准备买1.4T或1.5T的车型,但网上对干式双离合评论好像都不太友好,另一方面我更喜欢自然吸气的发动机,所以就选择了1.5L的朗逸五百万款。 车型选择好以后,5月27号就去当地的汽贸城谈的价格,最终定下来的价格全款裸车10.89万元,付了1万定金,6月6号车到气贸店,6月7号去验车,全车都检查了一遍,看了出厂时间是3月份的,没有磕碰的情况,于是就付了尾款。发票上开的价格是10.47万元,送了全包围脚垫、全车玻璃膜、行车记录仪和一次保养(首保除外),新车保险3949.76元、购置税9265.49元、上牌费用351元,落地一共花了12.25万元。温馨提示:在没有上牌前不要去贴玻璃膜,等牌照上好了在去贴膜,要不然上牌的时候检测不过关,还得把膜撕掉,就白花冤枉钱了。 朗逸五百万1.5L的发动机,提速和上坡的时候有点墨迹,但是只要速度上来了就平稳了,在上坡的时候切换成手动档,这两个问题倒也不是个事。60码过弯不会飘,从高速路进入匝道,速度从100码降到80码过弯,没得侧倾的感觉,还是很稳的。 空间方面对我来说是够用了,前排空间:我70公斤、163公分,坐在车上头顶还有两拳的距离;后排空间:以我这样的身材体重坐在后面,膝盖距离前面坐椅靠背也还有两拳的距离,后排只要不是坐100公斤以上的大个子,感觉空间还是蛮宽松的;后备箱空间:后备箱空间对我来说是足够用了,因为我从来都没放满过东西。 配置方面:6AT手动一体自动变速箱,配置10.25寸液晶显示屏、倒车影像、倒车后视镜下翻、锁车后视镜自动折叠、无钥匙进入等功能,都是很实用的;内饰方面:除了驾驶台前面有一点点软包外,其他都是塑料的,一句话总结,就是塑料感强。总体来说,10多万的车有这样的配置也知足了。 车辆舒适度方面一般化,坐椅软硬度适中,购车以来最长的开车时间也就2个半小时左右,倒是感觉不到很累;车辆的隔音效果也是一般化,高速上的噪音明显要比在市区和国道上的大一些,但是并不会影响前后排的正常沟通、交流。 油耗方面:只要不是特别堵车的情况下,城区7.2左右、国道5.6左右。五一放假期间在高速上跑了三趟,第一趟油耗4.8,后面两趟4.6,这个油耗对于我这个新手司机来说应该是很低了。 朗逸五百万购车近一年来,总体用车感受还是挺满意的,但是后排中间凸起太高;特别是车辆在左转弯的时候,后排靠右侧窗户的地方有明显的异响,不知道车友们有这情况吗?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能给正准备购车的车友提供一点参考。 希望圈主推荐加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