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摩托车智能化,是谁在撬动这根杠杆?

    2021-11-26发布于:摩托车

    摩托车+物联网 曾几何时,一部手机想要普及大众还是天方夜谭,现如今,除了电脑和手机,几乎任何物体都可以通过物联网科技实现“互联“。 在数字经济的时代趋势下, “万物互联” 正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科技连接未来 政策的大力扶持、众多优秀的研发团队不断涌现、成熟的科技产品令物联网逐渐走入千家万户。例如汽车、摩托车、生活电器等诸多传统工业消费品制造业,也在物联网科技的蓬勃发展带动下,焕发了新的活力。 汽车、生活电器类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俨然已成气候,而摩托车的智能化水平尚处萌芽阶段。 在历经爆发式增长、快速萎缩和停滞低迷等起伏之后,中国民用摩托车行业迎来了数字经济时代浪潮下新的发展契机。在安全可控的前提指引下,无论未来政策环境是否会走向宽松,所有摩友都希望对摩托车的管理能够更加规范和科学。 而物联网科技的创新,正积极推动着摩托车行业的智能化科技应用场景不断升级。 从交通监管、安全服务和车载信息场景进一步延伸到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to B及to C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包括金融、保险、资讯、社群、驾考等)多个产业要素均已进入摩托车相关企业的创新视野。 创新改变未来 当前摩托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众多主机厂商纷纷投入重金,希望抓住万物互联这一重大机遇,跟随甚至引领整个产业链不断升级。 市场主流的主机厂商以开发大排量、新能源、高品质等产品特点为主要的创新导向,通过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制造、合资、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品牌提升。在品牌宣传、外观设计及车架性能提升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例如隆鑫与宝马先后就发动机及踏板摩托车进行技术合作;春风与 KTM开展先期合作、后续成立合资公司的系列动作;宗申近年与比亚乔、诺顿、夏科、路威等开展合作等,均为摩托车行业制造导向创新的代表性案例。 然而这些创新仍停留在生产制造上,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摩托车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通勤工具,更演变为一种新潮、酷玩、科技化的生活和娱乐方式。 当前国内摩托车行业的智能化应用场景规划还大多停留在智能互联的表层,在信息整合、大数据决策及人机协作等核心技术上较全球领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亟待提升。 智能成就未来 对于摩托车行业而言,未来实现创新的重点在于用户洞察及大数据决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环节冗长、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有了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数据赋能下,“以用户为中心”将成为整个制造行业提升产销协同、贯通消费互联网的关键战略。对于仍以制造为核心、创新基础相对薄弱的摩托车行业而言,充分把握物联网对产业的赋能,是未来能否成功突围的关键。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摩托车行业发展已经历过兴衰起伏的轮动,厂商将目光转向技术升级和创新升维。但各地的限制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摩托车行业发展绕不开的瓶颈。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摩托车行业不断落地,对于摩托车的行车及道路安全监管已具备了更加完善、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未来摩托车行业将释放出惊人的增长潜力。 再从中观市场层面看,某新锐车厂市值快速增长、某新兴企业今年登陆创业板等事件,均说明资本市场对两轮车市场的关注度正显著提升。这也为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如同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百花齐放一般,在资本市场和行业自身发展的双重推动下,未来摩托车行业也必将迎来新的玩法甚至新的玩家,并有可能因此重塑全行业的竞争格局。 落到具体的微观业务层面,以金融分期为例,每4台手机就有1台是通过分期购买的,而摩托车办理分期购车的比例还很小。如今,物联网技术已逐步渗透到摩托车行业的金融、保险、安全记录等具体业务上,可以说,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摩托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将为摩托车市场相关业务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