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分心驾驶、疲劳驾驶、饮酒驾驶等行为已成交通安全“隐形杀手”

    中国青年网头像中国青年网头像
    中国青年网2020-04-3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3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韩飏)今天是第17个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北京绿创公益基金会和北京新民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进中心在京联合发布《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2019年度:不良驾驶行为》(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开车时频繁拨打手机、行车中过度开玩笑聊天、不系安全带、疲劳时仍勉强行车、你追我赶互补礼让等不良驾驶行为,给行车交通安全,埋下了极其危险的事故隐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至2018年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144.8万起,有42.5万人因交通事故而丧生。2019年4月25日至2020年4月25日,全网共产生“道路交通安全”相关信息4166万条,其中“不良驾驶行为”相关信息达2127万条,占比超50%。

    不良驾驶行为的存在不仅会对道路交通运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直接或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成为涉嫌危险驾驶的违法行为。《报告》显示,不良驾驶行为中,饮酒驾驶、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行为的关注度较高。

    “分心驾驶、疲劳驾驶、饮酒驾驶、超速驾驶、愤怒驾驶、激进驾驶、强行换道、不按规定让行,这些不良驾驶行为是道路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北京绿创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照介绍说,《报告》由国内研究团队历时八个月,以北京、上海、重庆、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兰州等八个城市的机动车驾驶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3207份有效问卷分析,深度聚焦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八种不良驾驶行为。

    李照表示,由于分心驾驶、愤怒、激进、强制换道与交通事故的关联性不易调查和统计,相关数据还处于空白状态,此次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是通过科学的问卷调查方式在这一领域的有益探索。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加之高速公路车辆免费通行政策的实施,交通流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交通事故数量显著增加。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全国集中开展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整治“百日行动”,3天查处了超万例违法行为,创下了3天查处2.5万起酒驾的记录。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智能出行研究所副所长袁泉分析说,“统计表明,驾驶人因素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90%,其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深入、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和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危害认识不足是引发不良驾驶行为的主要原因”,在这一认知基础上,明确指出各种不良驾驶行为的分布状况、量化不良驾驶行为的成因、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今天发布的《报告》,是国内首个由公益组织发起、国内多所高校联合研究、多城市大规模调查的交通安全研究类项目。调研报告的发布,为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纠正不良驾驶行为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风险、为我国相关政策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