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通勤多少公里内适合开电动汽车?

    NeoLYU头像NeoLYU头像
    NeoLYU2021-07-05

    以个人经历来描述下,每天通勤大几十公里,到底纯电动汽车是否适合通勤。

    行驶里程47136公里,每天来回大概在70公里左右,来回耗时在两小时到两个半小时不等。一辆2019年400公里续航电动汽车,已经开了两年多。

    从去年7-20到今天,差不多已经持续一年。起先比较累,时间久了就习以为常了。假使100公里通勤里程,开电动汽车靠谱吗?我认为靠谱,但是得要满足几个条件,否则就痛不欲生。

    1. 条件一、能开快。40公里单程的通勤路途,算是小长途,如果没有告高速、绕城、高架以及快速公路这种路线,很可能你开不上速度。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耗时多,疲劳,影响生活和工作。当然这里油车也有这样的烦恼,而电动汽车开高速,会有很大的损耗。所以,既要能开上高速度公路,又要控制速度。一般开100-110左右,快了就会加快里程消耗,里程焦虑随之而来。
    2. 条件二、能充电。我经常会考虑三点一线,所谓三点即为公司、路途和住址。以家为圆心,半径5公里内是否有充电设施,同理,以公司半径5公里左右的充电设施,第三点则是家与公司之间有。当然,如果半径能够缩短,会让你充电更加便捷。而另外一种靠谱法,就是家里或者公司,只要有一处可以充电的地方,无论是快充还是慢充,都可。我就是属于公司有充电的地方,每次算好什么时候要充,就会在前一天充好
    3. 条件三、续航够。如果你是续航一百多,两百多的电动汽车,而家里或者公司又没有足够充电的地方。建议还是以其他交通方式出行,因为低续航意味着要连续充电,而充电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通勤本身就已经花费大量时间,而没有充电设施的你,更要浪费一大笔宝贵的时间。多少里程够?400+就够了,当然是多多益善,500不嫌多,600也能接受。

    虽然从来没有趴过窝,但是NEDC400公里的里程,常常会让人焦虑。如果遇到雨天、寒冷天气,我会下意识地放低速度,因为我清楚,寒冷天气开快了,更加耗电。

    出发时间是8:13,到达时间9:26,而就在这段路,很多都是苏州进,上海出的车辆。

    • 有些是上海的打工人,租住在苏州;
    • 有些是上海的土著人,房买在苏州;
    • 有些是上海的打工人,房买在苏州。

    当然了,这些还是因为上海工资高,但房价也高的尴尬局面,于是每天进沪和出沪的车辆大军,浩浩荡荡。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是新能源汽车,有早些年的混动汽车,有插电式,而大部分都是纯电动汽车。当然了,以上海和苏州通勤为例,其他可作为参考,关键点仍然是续航能力、充电便捷。

    拥堵时候拍了一张,目视之下就有4辆,其中2辆毛豆3

    所有苏E和沪A的绿牌,占了绝大部分,而我这苏B的绿牌,有些不合群。但是没关系,工作地和居住地不用沪牌,也能畅通无阻。本来就是走的绕城,或者高速,且两地都算是上海的郊区(沪C可通行),因为当时买车时用车急,就没等社保满一年,急吼吼上了苏B牌照。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同行之路新能源车辆较多,反馈了大部分开新能源汽车(或纯电动汽车)的打工人/出游人,在大城市里,并不是很焦虑。恰巧,这两年的两个维度可以让新能源汽车,更加靠谱。一是续航里程的提升,从往年一两百,到三百的续航,已经逐渐不常见,而400+续航里程越来越多。尽管实际里程要在NEDC上打折扣,但也足够上下班通勤。二是充电设施的布局增多,比如上海,几乎几公里内必有充电桩,无论快慢,都能解决无电之扰。

    还要考虑的必须是费用,打工人为了一毛三分钱,可以说是抠到极致了。算算买车钱,算算过路费,算算电费,算算保险,该算的就一起算。假使说有家用慢充,这种情况最为理想,家用电3~5毛一度电,真香!折算到行驶里程,每公里大概在一两毛左右,好的甚至不超过一毛。假使没有,就要以公共桩充电为主,劣势明显是贵,以上海为例,大概在1.5元/度左右,当然优势就是快。

    其他过路费、保险费和燃油车基本一致,而保养却要算一算。两年多次保养一共花了两百多元,除了两次更换空调滤芯外,其他几次基本上是常规检查,没有收费。由于不存在燃油和进排气系统,少了发动机后,电动汽车的保养几乎不怎么花钱。

    一辆电动汽车的价格,如果时间放在2019年前,与同类别油车相比(可参考油改电),价格确实要高出一大截。并且低端电动汽车的体验,也未必要好。而时间在2021年的今天,尽管电动汽车的补贴只有国补(2万多),电动汽车的价格呈现出三个极端

    • 极端一是强者更强,从20万级别起的国产电动汽车,比亚迪汉、小鹏P7、蔚来ES6/8/EC6等国产车型也大有所在,且体验也非常出色;
    • 极端二是下沉明显,以五菱宏光为主的微型电动汽车,非常多,虽然上海牌照暂且不发放了,但是以乡镇为主的代步/通勤也非常普遍;
    • 极端三则是在中低端这一块的电动汽车,15万级别,正因为车型太多,竞争力极强,大家都不是很好卖,比如新势力的威马EX5和小鹏G3,以及传统汽车们的15万级别车型,卖得并没有高端纯电动汽车好。

    所以一部分人并不是为了实现打工人的省钱计划,而另一部分人确实为了省钱;而另一部分人,则是为了体验新鲜事物。


    所以即便是100公里,如果续航足够,充电方便,完全不是问题。

    次阅读
    8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8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