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荣威eRX5混动系统解读,单电机实现混动专用变速箱

    出行进化论头像出行进化论头像
    出行进化论2022-05-31


    大家都知道早期新能源产品,为了抓市场窗口,都采用现有平台加装策略,即“油改电”。对于混动车型而言,由于仍然存在内燃机直驱或者增程需求,一样需要变速箱的参与。

    同时,要兼顾到电机参与驱动的各种工况和模式选择,来兼顾经济性和动力性能同时控制成本,变速箱必须更专业,演化成广义上的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

    听起来还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有什么区别呢?

    DHT将齿轮组、电机、控制单元集成在变速箱壳体内部,除了电机扭矩补偿外,要通过多模式切换来覆盖所有工况。

    简而言之,DHT更像是团队协作,主要目标是“高效”。

    在政策推动下,所有自主品牌都需要按照工信部要求拿出符合燃油经济性、效率指标的混动专用变速箱产品。上图是已经发布产品的四家的混动构型简图,其中ICE为内燃机,格子数量代表气缸数量;细竖格代表离合;M代表电机;数字代表档位。

    一目了然的是,比亚迪DM-i的构型最简单,双电机无档位,通过控制策略来分流功率,其他三家除了都使用双电机外,各自都有多档位的变速器。

    在电机1、电机2、档位1、档位2、档位3断开、结合状态的排列组合中,工程师结合工况和目标,匹配了众多模式来覆盖全场景下的经济性、动力性。

    而eRX5上的EDU GEN2 PLUS实际上是EDU的第三个大更新,和上面4位选手不同的是,取消了双电机,转而使用单电机二档+5AMT来组成基础模式,从而演变出2X5十个智能匹配模式。

    单电机?那岂不是动力很差

    如果从仅有的信息来理解EDU G2 PLUS,确实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实际上EDU是自主品牌中最早拿出成果的混动电驱系统。

    在EDU第一代产品中,就使用了双电机、双离合、双档位(发动机)的配置,其中P1小电机用于发电,P2电机参与驱动。第一代EDU就实现了纯电、串联、并联、行车充电,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混联系统。

    而到了G2,二代直接摘掉了一个电机,设置了4个电机档位和6个发动机档位。对于单电机方案而言,并联驱动下的能量管理尤为复杂,过于复杂的机构也会降低效率得不偿失。所以在G2 PLUS上,最终简化了档位,调整为2挡电机+5AMT的结构。

    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用相当可控的成本做到了优秀的全工况下的动力性能,大部分稳定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

    对比其他DHT使用一大一小两个电机,eRX5用了一颗最大功率180kW的永磁同步电机,发动机部分使用的蓝芯1.5T,系统最大综合功率318kW、最高570牛米。

    实际上,对于采用双电机构型的其他品牌DHT而言,除奇瑞鲲鹏可以双电机共同参与驱动外,都是大电机驱动,小电机发电。而电机设置二挡的目的,也就是用一颗电机完成两颗电机的活。所以最终在数据对比上,上汽这套EDU G2 PLUS的318kW是领先的(汉DM-i为246kW、瑞虎8PLUS鲲鹏e+为240kW、吉利帝豪L雷神HiX为233kW),但在扭矩上不占优势,通过5AMT更宽的减速比来保证动力性能。

    官方给出的0-100km/h加速成绩为6.9秒,是目前DHT技术阵营中第一梯队。

    当然,劣势也在于这个单电机由于同时承担驱动和发电,在低电量状态下电机无法全功率参与驱动。另外5AMT虽然满足了几乎全速域的加速性能和经济性能,但频繁换挡会更快消耗电量,加剧电机负担。

    如果要去猜测为什么上汽要做一套和主流DHT构型不同的系统,可能是因为在EDU第一代时期,上汽就开发了具备混联能力的混动驱动系统,出于对自己技术研发能力的自信,意图进一步简化系统,找寻属于上汽的技术优势。

    不可否认,如果用一套成本更优,且能在动力性能方面占优的方案为新能源产品开路,会是巨大的优势。

    次阅读
    6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