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开始开办汽车保险,不久后出现了争议,认为汽车保险以及第三者责任保险对肇事者予以经济补偿,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于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1955 年停办了汽车保险。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开展,世界各国纷纷与我国建立友好关系,为满足各国驻华使领馆汽车的保险需要,70年代中期,开始办理以涉外业务为主的汽车保险业务。

1980年我国全面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汽车保险也随之恢复。1983年11月我国将汽车保险更名为机动车辆保险,使其具有了更广泛的适用性。1987 年汽车保险保费收入首次超过企业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成为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
1980年,中国保险业务逐渐恢复,当时汽车保险仅占财险市场份额的2%左右。1983年,中国将汽车保险改为机动车辆保险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1988年,汽车保险保费收入首次超过20亿元。

2001年,中国第一次车险市场化改革正式开始,9月6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在广东省进行机动车辆保险费率改革试点的通知》,以广东作为车险改革试点的改革拉开帷幕。截至2006年底,中资和合资保险机构达107家。
自2007年至2015年,车险改革进入解决问题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此期间,车险市场的数据真实性,中介问题,产能问题以及市场主体确认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此外,车险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车险反欺诈水平得到初步发展。
自2015年起,试点改革逐渐开启。2017年6月8日,保监会下发通知,继续尝试小步放开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

2018年3月,保监会通知继续调整部分地区商业车险自主定价范围;
2020年9月,车险综改开始实施,鼓励科技赋能车险市场
欢迎各位读者在留言区补充,欢迎转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