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全面撤离中国,德国车企若抱团退出中国市场,德国会亏成啥样?

    繁星科普头像繁星科普头像
    繁星科普2023-03-14

    文 |历了个史

    编辑 |历了个史

    德国一家媒体发表了名为《德国车企真的离不开中国市场吗》的文章,一时间引起各方热议,也有不少人提出猜想,如果德国车企这时退出中国市场,是不是会赔个底儿掉?

    不过这样的看法始终太过随意,每年能卖出去几百万台不同档位汽车的各大公司,究竟会不会放弃这块大蛋糕呢?

    01

    性价比之王,饱受大家青睐

    汽车,现在几乎家家都有,而且有的家庭还不止一辆,逐渐地,汽车从曾经的奢侈品变成普通的用品了,而且,各个价位的汽车都有,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

    我国的汽车市场现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汽车也几乎成为了家庭的必需品之一,就在近一段时间经济局势下滑时,我国经济缓步上升,也让很多车企看到了市场发展的可能性。

    而且现在买车,人们普遍选择的品牌有两种:日系车和德系车。

    这两种车型的销量高,也是有原因的,最基本的一条,我们只要一问,大家都说:买日系车省油,买德系车结实耐造。

    价位相同的情况下多数人选择买德系车,结实、舒适、美观,而且维修保养也相对方便一些,因此被冠以“性价比之王”的称号。

    而且,德国车企能够迅速在国内打响名号,另外一点就是德国车企在看到大众、宝马等企业已经被国内人所接受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选择进入国内发展事业。

    德国本土进入我国的车企很多,像大家都熟知的大众、奔驰、宝马、保时捷等等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从中档到高档价位的汽车市场,满足大家的需求。

    而且,德国人在国际上是出了名的“钻牛角尖”,也就是专注,德国车品是不需要大家非常在意的,不用薄车壳子,不用低端发动机。

    就因为德国人曾经给人们的印象都是“一丝不苟”,德国出品的质量,只能用一句话说——“精准的德国工艺”。

    工艺精准、极具工匠精神的德国企业在中国国内赚足了好感,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信赖德国工艺,人家自身品质没得挑。

    因此,德国车企在国内的发展前景一度非常光明。

    02

    发展迅速,助阵本地企业

    凭借着之前我们说过的优点,德国车的好印象在中国人之间名声鹊起,一方面由于老牌汽车的品牌力量,还有精准至极的技术,以及性价比超值,德国汽车在中国的市场需求非常大,是其他车企无法比拟的。

    为了开拓中国的市场,也为了满足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德国车企在权衡之后决定在中国国内开设厂房,这样就可以减少非常多的运输成本。

    而这些厂房也为我国大众带去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自然也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根据统计,德国车企占据了德国全部车企整个份额的23.6%,可以说是大客户。

    自从1984年,德国大众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由于当时我国国内车企发展非常缓慢,各种方面都比较落后,所以当时我们引入国外车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管理经验。

    另外,就是培养车间工人,主要就是为了以此来刺激国内的车企,增加市场的活力,有压力才能有动力,如果没有失业风险,那就永远不会做出改变,国内车企就永远不会发展。

    迄今为止,德国车企已经在国内经营了40年,我们在德国车企的帮助下确实做到了对自身企业的产业、管理升级,而且现在各种国产车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我们终究还是看到了想看到的局面。

    我们想用德国车企来带动内地的车企努力发展,另外一方面就是带动国内工人的生产生活,其实多亏了当时引进德国企业,对于我国的促进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03

    媒体发文,引发热议

    可以说,我国的车企还有市场与德国车企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双方肯定都能得到一定的“好处”,而且德国车企扎根在中国,苦心经营40余年,终于获得了世界上最大市场的认可。

    但是随着疫情、战争爆发等因素导致的经济下滑,包括我国车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对于德国在中国境内的业绩发展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因为这些情况都会对德国车企在我国的市场份额缩小,如果一旦与中国市场失之交臂,那将会给德国的GDP带去下滑的风险。

    甚至有德国经济学家预测,如果德国车企此次决定强行与我国脱钩,而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在中国国内卖不上价格,那损失最大的只可能是自己。

    德国还有媒体发出文章表示疑问,如果由于市场问题,小型车企退出市场,而大型车企开始减少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占有额,那损失大的究竟是谁?

    这篇文章算是写到了不少相关产业负责人的心坎里,毕竟这市场那市场的,不都跟钱有关吗,商人最重视的还是这个事儿到底是亏钱还是赚钱。

    有的人认为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影响大,毕竟中国人大多都喜欢德系的车辆,而德国车也确实有自己的长处,所以这些年在国内卖的一直不错。

    但是现在如果德国企业抱团退出市场,肯定会对国内车企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相比于德系车,国产车和其他进口车系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首先一点就是技术差距,就拿日本车来比较,日本车相对比德国车便宜,因为造价就低,日本受制于国家能源的紧缺,所以工业上无法与德国这种老牌工业大国相比较。

    其次就是发动机技术,我国国内的传统发动机技术依旧没那么成熟,但是也在缓步上升区间,而在德国工业面前还是没有一战之力。

    这件事情显而易见,为什么,就因为曾经德国车企的“祖上”是为军队制造飞机和坦克发动机的,经过这么多年的技术沉淀,肯定有人家的优势所在。

    而另一部分人认为现在德国车企退出市场对于我国的市场不会造成多大冲击,原因就是我们现在开始抓新能源汽车,而且份额也在越占越大,目前我国的市场中越来越多人开始青睐于新能源汽车以及混合动力车。

    德国车企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到位,自然会吃亏,市场这块蛋糕就这么大,本来就被日系车的价格战打的满头包,现在还没来得及抓住中国国内市场,人家现在开始研究新能源了。

    一旦退出中国的市场,会损失多少的客户?这谁也不敢估算,但是只能知道的就是,中国可以没有大众,但是大众不能没有中国。

    04

    德企加速撤华,害怕美国制裁?

    至于为什么德国车企现在要撤离中国市场,人们有很多猜测,什么德国的新能源不行,而中国现在开始研制新能源,他们没有了市场,不得不撤出中国。

    还有的人猜测是德国为了不被美国人制裁,所以才撤出相关产业,想要和中国人切割,也是迫不得已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德国人愿意放弃这占据全球超过四成收入的风水宝地呢?

    其实,在我们看来,和中国人切割是不现实的,因为整个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可以说是对于德国的国家经济做出来巨大贡献。

    去年的能源危机,整个欧洲都感觉力不从心,德国自然也不好过,当时德国总理舒尔茨亲自带着德国的建造业大佬们访问中国。

    访问是次要的,而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德国企业找一个避风港,当时整个欧洲都乱成了一锅粥,连生活都成问题,谁还会在意这些行业的人能不能生存下去?

    但是既然作为德国的支柱企业,在前些年大家开始寻求互联网发展、人工智能科技等等领域的革新时,德国没有跟上脚步。

    因此德国现在最自信的也就是汽车和制造业了,这也是为什么在遭遇危机的时候,国家级的领导都出面为国家的未来考虑。

    因为德国不比其他国家,如果汽车再不上心,那可算是自断了国家的一条腿。

    而短时间内德国车企没办法做出调整,面对我国的新能源攻势,还有近些年一些国产车企的崛起,一步步压缩德国车企的生存空间,导致德国车企抱团撤离中国市场。

    即使现在他们非常舍不得国内的市场,但是不适应的人迟早都要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05

    钱袋子和命根子,该怎么选?

    根据之前我们讨论的情况,其实德国的车企非常矛盾,中国市场是德国车企在全球市场中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已经连续6年都是德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一年之中,我国和德国之间的贸易总额超过了2400亿美元,排在第一位,作为回报,德国车企在国内也得到了市场带来的红利。

    大众汽车销售量高达330万台,光是国内的市场就占了全球市场的45%以上,保时捷、奥迪等车型去年的交易量都比上一年增长了20%以上。

    这可不是小数目,足以说明我国逐步成为德国国内经济的“钱袋子”,可是德国人也是有苦难言......

    在中国卖车,可以挣钱,但是要遭到美国的针对与制裁;如果不在中国卖车,那光靠其他地区的营收,每年赚的钱还不够国民的花费。

    而且对于新能源企业,德国车企虽然现在没有竞争能力,但是人家可以赞助,口号喊的振奋人心,可是这次的撤退计划,究竟是真是假,还是没有人站出来澄清。

    “钱袋子”在中国人手里,“命根子”在美国人手里,德国车企甚至德国官方都陷入两难,尽管他们非常愿意合作,但是面对美国的铁拳,还是需要好好考量。

    06

    外企走后,中国车企喜忧参半

    为什么说德国车企加速从国内撤离是喜忧参半呢?首先来看看令人忧虑的方面:

    德国车企在中国国内开办了很多厂房,为很多人带去了工作机会,但是现在如果这些企业撤出中国,那会有很多人失去工作机会。

    要知道这些工厂可是曾经养活数以几十万的工人啊,一旦他们失业,其中的很多人就要重新找工作,但是受年龄的限制,一些单位不收年龄大的工人。

    另外,汽车相关的零件、维修、检修机构也会损失之前的天然优势,有可能经历困难,也有可能一蹶不振。

    但是如果说德企撤出中国全是坏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我国的国产品牌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曾经德系汽车企业因为各种优势,风靡全国,国产品牌确实在一些方面上比不过,但是如果一味扶持外来企业,这对于国产企业来说也是一件降低士气的事情。

    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想借着外企来刺激国产企业,让国产企业有出头之日,不然大家谁还愿意在国内开办企业啊。

    因此,德国车企这次退出可以说是将市场份额给到了我们的国产企业,才使得最近不断发展的国产汽车品牌有机会参与竞争,可以在市场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

    07

    做强国产企业,才能不惧风险

    此次外媒的消息虽然只是一个猜测,但是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与其说在危机和困局中受他人摆布,还是做好自己,强大自身才能度过风险。

    这也告诉我们的车企,要努力做好产业和技术,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汽车品牌。

    现在有部分车企已经开始尝试着抢占其他大牌的市场了,比如国内的比亚迪企业,直接对标特斯拉,虽然现在人们看起来实在太过天方夜谭,但是敢于定位目标就是一件好事。

    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是有一席之地的,所以和特斯拉掰一掰腕子也未尝不可。

    毕竟找对手就要找最强的对手,既是对手,也是学习目标,才能有动力将产业做大做强,真正提升国产品牌的质量与口碑。

    而德国车企也会在之后慢慢反应过来,退出中国市场是一件多么错误且滑稽的选择,不过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承担一切带来的后果。

    .万次阅读
    43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43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