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摩托车市场哪个词最火?
那必然是“降价”,没办法,这个酷暑中的寒冬,对于绝大多数国内外品牌都是极其难过的。

但是就有一个品牌自信心爆棚,推出的新产品完全超脱于尘世之外,“居然还敢涨价!”
不用多说,这便是最近最为热门的小踏板:豪爵2023款AFR的ABS版。
7月20号,豪爵官方发表了消息,我刚刚测评不久的2023款AFR更新了ABS版本,车型命名AFR125S。

豪爵一则简简单单的公众号消息,看似没有造势,没有网红自媒体扯着嗓子喊“内卷”“掀桌子”这些降智词汇,但是不到一小时,一篇看似平常的推文阅读量就迅速达到了10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我自己也是经常写图文的,我自己的文章几乎都会在公众号首发(因为公众号排版功能比较友好),想要达到10万+阅读量还真的是一次没做到过。
无论豪爵黑粉怎么说,国内要论绝对的关注量,一哥那一定是豪爵。
进入2023年,无论你是不是摩托车行业从业者,一定能发现国内中大排量特别是玩乐车市场开启了一轮极其残酷的寒冰时代。

大家别觉得惊讶,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归根结底就是口罩事件之后,大家手里都没钱了。
经历了好些年的摩托车时尚热潮渐渐有了降温的趋势,摩托车开始越来越回归其交通工具的属性了,从今年上半年行业销售数据就能看出,小排量通路车型依然是大厂坚挺的底牌。

现在每一款通路车型出来,特别是一些精品通路车出来,一定是那些“从不发声的大多数”车友或者准车友关注的焦点。
在国内市场,其实125小踏板的格局已经基本固化了,日系三合资+豪爵。其它品牌机会实在是很渺茫了。
为啥?因为125实在是太难造了。

你肯定很诧异:不对吧?就一个小踏板有什么难的?看看人家北京摩博会,后台摆了那么多种大排量发动机,号称“技术储备”,你一个125风冷小破发动机喊什么难造?
说到这,有一种声音我觉得很值得探讨,说豪爵“不思进取”。
对此我还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我经常听说一个词叫做“工匠精神”,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和行事风格,我自己如果决定了一件事,我会尽我所有的能力把它做好做精,而不是“逮着半截就开跑”。

网上有多少人高喊“工匠精神”,实际呢?不停推出一系列浅尝辄止的残次品就不是“不思进取”了吧?
豪爵认定了通路车才是当下唯一的出路后,继续精进它的ESS动力平台,在一台车本质已经足够优秀的情况下为后续能够打出“配置牌”蓄势。
我前段时间测评了川崎ZX-4RR,试完之后真的是要长叹一声,差距还是大。

不得不承认,进口大品牌的硬实力就在那里,它只要做到价格低一点、稍微加一点配置,然后每年推出一些升级点,美其名曰“小换代”,国内竞品就要随之而动。
豪爵我一直都说在小排量里,它就是进口大贸级别,一直没放大招不是它没有“技术储备”,而是还没到放的时候,这不?来了。

前面说过,国内125踏板市场只有日系三品牌+豪爵。
而头部的几个品牌的产品都有几个共同特点:1.风冷发动机;2.前碟后鼓;3.没有边撑熄火;4.无ABS。
之前还有好多车友后台问我为啥“不上水冷”“不上前后碟刹”等等问题,很简单,因为之前没有必要。
总价就1万上下,大家都没有为啥我要当那个出头鸟来降低我的单车利润?所以久而久之,这就是头部们心照不宣的约定俗成了。

不过到了今天,面对如此惨烈的市场大环境,本就第一的豪爵再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率先推出了ABS版AFR。
之前我刚刚对2023款豪爵AFR进行过详细测评,今天我着重对AFR125S的差异跟各位带来一个详细解读。
静态表现
ABS版AFR和CBS款AFR在整体轮廓、储物空间、座椅座高、灯光表现、仪表等所有能看到摸到的地方都没有任何区别。

漆水、用料、做工、接缝、细节全部无懈可击,这个每个人只要来现场一看便知,不少UP主最喜欢拍这个,因为最直观嘛,大家多看看网上的视频就行了。
一句话:它是我们现在能买到的125通路车的顶级水平,没有之一。
详细表现欢迎各位参考我之前的文章。
目前,我们能看到ABS版跟CBS版有区别的地方共有四处:
1.仪表上多了一个ABS指示灯。

2.后刹拉杆多了一个驻车按钮,坡道停车和暂时驻车时有多好用,谁用谁知道,我喜欢虎鲨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此。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配置,很容易更换,不过原厂有肯定比没有好。
3.前刹车盘由CBS的浪花盘换成了ABS版的圆盘,碟盘直径由200mm增大至220mm,并且内圈增加了ABS线圈及传感器。


4.前轮轮毂轴部进行了部分镂空处理,在前轮簧下质量因为增加ABS线圈、制动碟盘加大而增重的情况下,又在此处进行了减重,使得整体操控效果尽量保持不变。


此外,贴纸什么的区别一目了然就不多说了。


ABS版的核心卖点还在于动态,赶紧开始。
动态表现
发动机表现
23款CBS版AFR我刚刚才测评过,测评完了我直接就跑去买了一台。

我看过不少评论还在说什么2023款AFR(2023款!不要拿老款教育我!)的发动机不如济南轻骑铃木UY…
我也说过,老款AFR的动力表现还真的是不如UY,不如超级芯发动机的表现有三:
1.起步到50公里时速时发动机高转表现明显不如超级芯发动机;
2.油耗表现不如超级芯发动机;
3.极速不如超级芯发动机。
但是,升级到2023款之后,但凡你也像我这样同场换骑就能发现,对于一台125小踏板最重要的加速能力,23款AFR已经完全不输23款UY了。

我这台车买了这么久,实测油耗2.2升,在车身更重的情况下已经和UY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极速方面我在下坡最高悠出了表显100公里,当时对比测评的时候UY悠到了103公里。
我作为一个长期骑大排量档车的玩家,我实在没体验出来这3公里的差距有什么快感,唯一感觉就是两台车的动力都已经被憋到了极限,再也上不去了。

其它所有方面,AFR都远胜于UY,那还有啥好比的?不是后台还是有车友问我哪个车好,我都不想出对比文章,因为实在差距太大了。
我买的这台AFR我进行了一个小改装,我淘宝买了一个很厚的平踏地毯。

原因就是在急加速时,23款CBS版AFR从平踏传来震动感受还是挺明显的,加了这个地毯就刚刚好。
在我第一次骑ABS版AFR的时候,我就发现ABS版在同等工况下平踏处传来的震动变小了好多,几乎没有了。
豪爵的宣传果然还要加强,好多细节的升级经常不说。

至于操控性、悬架表现、车架刚性等,这个ABS版AFR和CBS版没有任何区别,在1300mm轴距的小踏板里就是顶级水平。

当然,你不能和USR、UFD这类车来比操控,那几十毫米的差距完全就让一台车的运动性差出了级别。
制动表现
既然名字叫ABS版,那么很显然ABS是这次升级的重中之重。
我觉得我首先要跟大家聊聊ABS的工作原理,因为我很确定大多数人还是搞不懂ABS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工作原理。
首先,豪爵最喜欢用世界名牌,要不为啥我总说豪爵的这些精品小车都是世界顶级产品?
很少有车厂像丰田那样啥配套零部件都自己造,99.99%的主机厂都不自己生产关键零配件。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这个东西我们都知道叫做制动防抱死系统,很明显它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轮胎抱死。

因为轮胎一旦抱死,轮胎与地面就会变成是滑动摩擦,轮胎和地面的附着力就会瞬间突破极限开始断崖式下跌,实际制动刹车距离会大幅变长。
那么为了获得尽可能短的制动距离,在理想状态下,是不是我们实际需要输出的制动力如果可以刚好让轮胎处于抱死与不抱死的临界点?
各位可以想想,如果制动力过大,一把让轮胎抱死,这时候车轮就是开始滑移了,但是只要松开刹车,瞬间轮胎又会再次恢复与地面的附着力,尽量让轮胎不要突破或者少突破这个临界点,就是“一套好的ABS”的初衷。
ABS的工作原理就是如此,它是通过车轮上的转速传感器(博世的齿圈一般都是黑色的,AFR这个ABS齿圈为51孔,灵敏度更高),将关于车轮转速的信号传输给ABS泵,在制动过程中ABS ECU会根据传输来的信号瞬息之间进行判定,如果判定一旦有车轮趋于抱死时,ABS泵就进入防抱死制动压力调节过程。

大家可以理解为这就是“老司机”们的“点刹”过程。
所以显而易见:一套优秀的ABS,能够快速通过“点刹”过程,使车轮尽量接近抱死临界点,如果轻微超过了临界点又迅速介入,通过快速释放制动力,在瞬息之间让车轮重新获得抓地力;在获得抓地力的瞬间又停止对制动力的释放,这样的ABS才是优秀的ABS。
说一千道一万,最终效果就是使车辆的制动距离尽量缩短,最大限度确保车主行车时的制动安全。

我知道大家又要问了,原理这么简单,那么你贴个ABS BY BOSCH,在目前所有国内品牌几乎都在打价格战的时候,还敢涨价是啥意思?
很简单,因为博世的这套单通道ABS的硬件及软件调校成本加起来,比国内大多数品牌用的前后ABS+TCS的成本要高得多。

为什么高?
其实就跟药片一样,大家在药店买的药,成本可能连一分钱都不到,但是为啥人家一粒能卖到几块几十块上百块?
其实重点就在于看不见的研发成本和技术含量。而博世的ABS之所以贵,也是因为“专车调校”贵。
冷知识:博世针对豪爵AFR这一款车的调校,是需要豪爵把AFR的样车整车发到博世的技术中心,到了以后慢慢排队,等着前面其它品牌的其它车型。

排到豪爵AFR以后,工程师们会调用公司从1964年起累积的海量实验数据库数据,通过复杂的逻辑算法,对博世的这套单通道ABS装配在AFR这款车上的实际效果进行反复的整车匹配和测试,最终在确保ABS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才向豪爵工厂进行交付。

你以为交付就完事了?别忘了,豪爵可是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摩托车专业内部试车场,豪爵又会在这里对交付的产品再次进行多路况测试。
什么叫多路况?那就是包括干/湿水泥路、干/湿柏油路、低附着力路面、颠簸路面、砂石路、碎石路、减速带、连续减速带、落差较大的凹坑、台阶等,同时结合不同的刹车方式,不同速度等各种工况。

要不你以为为啥豪爵的车就是质量好?请记住无论是人还是物,没有什么自然而然,可靠性好的产品就是通过这些苛刻复杂的洗礼后才交到客户手中的。
“专车”“专人”“目标车型一对一精准匹配”,还要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模拟测试来“保证可靠性”,这整个一套过程会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
所以说,博世这套ABS在外行看来最多就是工艺好一点,殊不知值钱之处都在键盘侠们看不到甚至想都想不到的地方。
我举个例子,我刚刚才测评了“标配前后双通道ABS+TCS”的某125小踏板。
就话术来说,某品牌销售会告诉你:我们前后ABS能够最大限度保证你的安全,同时我们还有TCS牵引力控制系统,量足价低,请放心选购。

他们说得对吗?对了一半。
确实,双通道ABS如果都是像博世之于豪爵这样专车专人匹配,那一定是效果最好的。
但坏就坏在瑞立的这套双通道ABS只是一套模块化零配件,是由ABS供应方单方面主导的,他们说是什么就是什么,车厂就算想调校也没办法调。
通过实测,瑞立的这套ABS在全力重刹的时候,很明显感到车辆前轮在还有制动力没用到的情况下(我打个比分,这是制动力用到80%了),ABS ECU就判断车轮即将抱死了,这时ABS泵就开始持续释放制动力,你的感受就是右手制动拉杆被顶起来了一些,这时你再用多大的力都拉不动刹车了。
在持续一小段时间后,ABS泵判定车辆不会抱死了,于是卸力解除,你就又能拉动刹车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