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有多热?
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2.2天)近乎翻倍,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高温为汽后市场的贴膜生意加了一把火,有研究机构发布数据称,预计2023年中国汽车贴膜市场规模同比增长9.6%。
除此之外,新能源车的热卖也对汽车贴膜业务的增长功不可没。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就算你能忍受在大天幕下开车晃眼,也忍受不了高温天气用空调蹭蹭掉电。所以,贴膜成了很多新能源车主的刚需。
那么,被车主们寄予厚望的汽车贴膜,是智商税么?各式各样的贴膜哪些更适合消费者?贴膜用上了还需要更换么?这还得从太阳光谱讲起。

太阳光落到地面大概能按波段分成3类: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紫外线会把人晒黑、晒伤,会使车辆内饰加速老化。目前市场上的贴膜产品在阻挡紫外线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基本大品牌的正品膜都能实现99%的紫外线隔绝。
而可见光简单理解就是光照亮度,我国为保障行车安全,要求前风挡贴膜透光率要高于70%,两侧及后侧车窗无要求,这也就是国内汽车车窗膜黑的五花八门的原因。
而让车内温度升高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红外线。目前市面上隔绝红外线主流的两种车膜是金属膜和陶瓷膜。
金属膜随着技术升级,从曾经的铝、铁等普通金属,升级为镍、银、钛、金等贵价金属,车膜透光率得到提升,制作工艺也从蒸镀铝膜升级为磁控溅射。金属膜的主要隔热方式为反射红外线,从而避免车内温度升高。对于金属材料而言,热反射效果最好的金属成分为银和不锈钢。

陶瓷膜虽然也有一定的反射红外线的功能,但它更主要是靠玻璃吸收热量的方式来隔热。它的工作原理是在PET上附着了氮化钛(磁控溅射方式涂布TiN 材料)、ITO(磁控溅射方式镀氧化铟锡)、ATO(氧化锡锑——锑掺杂的二氧化锡)等吸热材料以达到吸收近红外的目的。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外的空气高速流动,带走玻璃吸收的热量,以此实现车辆隔热。
但两种膜也各有利弊。金属膜造价高且易氧化,容易隔绝手机信号以及ETC信号。所以前风挡不建议全车通贴。而陶瓷膜的隔热效果依赖空气流动,也就是说驻车时玻璃吸热,可能会让车内变成蒸笼。所以,车辆使用感受最好的贴膜方式是前风挡使用陶瓷膜,其余使用金属膜,各取其长。
但汽车贴膜并非一劳永逸。普通汽车贴膜一般3-5年后,车膜的隔热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一般来说,当你发现贴膜翘边、鼓包、车辆风阻变大,或是出现车内手机信号变差、车膜颜色改变等情况,就需要更换车膜了。
说了这么多,所以各位老板的汽修店里在做贴膜业务吗?今年贴膜生意怎么样?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