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4S店兴衰简史:强势、衰落、让位

    汽修老板内参头像汽修老板内参头像
    汽修老板内参2023-09-27

    新能源浪潮来袭外加政策引导和消费观念升级的多重推动下,人们的用车需求发生巨变。

    在不努力就会被时代抛弃的当下,车企们想破脑底也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当新能源体验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传统4S店们将何去何从?

    从坐着数钱到一年倒闭上千家4S店

    4S店的好日子在2020年到头了。这一年,全国品牌授权经销商数量首次出现下滑。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三年以来,每年注销的4S店数量都接近2000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11家4S店关停退网。

    细数4S店过往,从舶来品到中国汽车销售的重要渠道,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998年,4S店由欧洲逐步引入中国。由于4S店具备统一的外观形象、标识、管理标准等,被不少厂商争相复制。

    此后,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升级,有用车需求的家庭不断增加,新车销售市场呈现出典型的卖方市场。承载新车到售后全链条服务的传统4S店,迎来了快速增长期。巅峰时期,全国4S店的总数量突破了3万家。

    但随着车辆智能化以及数字化逐渐普及,主机厂能从智能车载系统获取车况信息,从品牌APP上获取用户信息。这意味着,主机厂可以将以前集中起来的销售、零配件和售后服务,因地制宜地拆解和组合,更灵活地适应中国多层级市场的不同需求。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新车销售减缓甚至是负增长的外部环境衬托下,4S店动辄上亿的建店成本和运营成本也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4S店新车价格混乱和售后小病大修等种种问题,也影响了车主的购车体验,伤害了主机厂的品牌形象。

    曾经坐地卖车不可一世的4S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新能源浪潮冲击下,4S店只能片甲不留?

    4S店势弱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最重要的诱因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新能源让4S店靠卖车赚差价并随意捆绑销售的策略失灵,反而给布局密密麻麻的传统汽修店带来难得机会。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能看到的是燃油车被电动车替代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是以燃油车为主体建立的整个价值网络被冲击、被颠覆。

    相较于以往,新能源汽车厂商们更加热衷于直营、网上卖车等新兴模式,从而实现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张。

    比如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特斯拉,就是“去4S化”洪流中的先锋。特斯拉没有设立任何4S店,消费者买车,仅需要在官网浏览信息,然后到线下门店试驾体验,最后购买即可。而国内新势力们追随的也是特斯拉模式,它们在购物中心里大建展示店,用炫酷的新科技吸引客群,实现对传统车企的弯道超越。

    新能源汽车品牌所控制的直营店,由总部直接定价,不会出现消费者不货比三家就必然吃亏的现象。直营店也让消费者避免了4S店的捆绑消费情况,包括后续的修理保养,消费者完全可以选择一家口碑好的独立修理厂。笔者一再强调,传统汽修店一定是今后新能源售后的主要承接方——在新能源车保有量真正起来后,主机厂是没有精力盘下研发、销售、售后等一条龙的,密密麻麻的汽修店大有可为,现在就是只待东风。

    同时还需要关注到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依然不高。未来新能源汽车订单和产值密度将进一步下降,新能源汽车的分布广度将进一步提升,能够支持新能源汽车业务的4S店的网格密度将大幅降低。

    目前,行业内能够支持新能源业务的中小型4S店数量本就不多,主要分布在二线以上城市。所以,在广阔的下沉市场当中,4S店目前的规模能否支撑起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日常维保等业务,需要更多尝试和探索。

    新能源浪潮势必会对广大经销商造成很大的冲击。如果没有迈出这一步,本就在盈亏线上挣扎的4S店们,或将被时代抛弃。

    总的来讲,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逼迫着4S店们不得不更早地开始思考怎样在挑战中求生存,在变革中迎生机。

    对于大多数4S店来说,新能源业务投资成本不低,且拿下并不意味着就能盈利。因此,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选择和谁一起做都是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

    当然,4S集团本身仍具备一定的沉淀下来的资源优势。但是一定要认清时代的形势,把该扔掉的包袱扔掉。

    只有积极创新,改造陈旧的思维和模式,才有继续不下牌桌的可能。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