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多复杂的汽车知识,都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明白,这可能是我最大的特点。

养车好又省、修车不踩坑、选车自己懂
机油系列(24)
通用旗下车型上配备的的机油寿命监测系统OLS给出的数据还是很科学和合理的,远比倒计时的公里数/时间要准确的多,看完本篇文章介绍的工作原理,你就可以自己判断了。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机油的使用寿命提示方式也一直在进步。
从早期的最粗放式公里数(包括时间周期)提示,到通用普遍采用的OLS寿命监测提示,再到奔驰宝马的电感检测提示。
我们就聊聊通用的OLS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考虑它的提示。
- 目前主流的三种换机油提示方式
- 传统的倒计时方式,公里数/时间。最早完全靠人来记录,后来很多车型在车的电脑系统上可以设定。大家都懂,不再介绍。
- 机油寿命监测提示。机油寿命用百分比来提示,比第一种准确。也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内容。
- 智能检测提示。与第二种不同的是“检”测,而不是“监”测。它是有传感器直接感应机油的变化情况而提示。这个留待下一期介绍。

- 智能监测机油寿命提示系统OLS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通用汽车的机油寿命计算系统,叫做“GM Oil Life Monitor System”,直译为“通用机油寿命监测系统”,简称为OLS。
通用在我国近些年生产的车型基本都加装了这个系统。

同一款车型用完全相同的机油,假如两台车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南方,同样的用车场景及驾驶习惯,得出的换油里程大不相同。
假如两台车在同一个地区使用,但两台车的用车场景不同、驾驶习惯不同,得出的换油里程又很不一样。
可以这么说,它提示的换油里程远比传统的倒计时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准确。
那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

- 机油的寿命受主要受哪些方面影响
机油的寿命受多方面影响,不同负荷、不同温度下机油的寿命大不相同。
负荷大,受到的剪切力大,机油的长分子链就会断裂为短分子链。
发动机温度高,机油的氧化速度会加快。

不同的气候条件即用车场景下机油的燃油稀释、水分乳化又大不相同。
如果在寒冷地区,发动机升温时间长,在冷启动升温过程中,机油的燃油稀释及水分乳化会很严重。
如果温度上来后行驶半个小时以上,本次进入机油的水分基本会被蒸发掉,燃油也有大部分会被蒸发。
但如果水温刚上来几分钟就到地方了, 经常这样的场景,燃油稀释及水分含量就会日积月累越来越高。

- 智能监测机油寿命的工作原理
首先大家要注意一个词,这个系统是“监测”而不是“检测”,它没有传感器。
它监测的是发动机及车辆的运行数据,显示的机油寿命结果是运行数据对比数据库存储的数据分析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
汽车厂对自家的发动机在各种气候条件、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温度、冷却液温度、在不同水温下的工作时间、汽车负载等情况下,通过几百万公里测试获得了机油品质变化的大数据。

ECU可以获得本台车以上所有的运行数据,在结合汽车厂测试出的机油品质变化的大数据,就对比出了机油寿命,包括怠速都会计算进去。
有朋友特意留意过这个变化,跑了1800公里长途,机油寿命数值掉了12%,同样是通用旗下的另一台车,刚保养完跑了三圈赛道,机油寿命直接掉了30%。这个结果是科学准确的,没什么可质疑的。

- 可以完全信任机油监测系统吗
如果你用的原车或相当于原厂级别的机油,你可以完全信任它的结果。
但如果你用了比原厂品质高的长效机油,那这个结果就没意义了。因为原车设计它对比的原厂机油的大数据。也就是说它的标注是固定的。
另外,这套系统并没有标配机油液面传感器,因此,如果机油多了少了它是不会有任何提示的。

总之,它是根据行驶工况数据对比大数据得出的结果,而不是传感器检测的结果,是建立在发动机无渗漏等故障正常工作的前提下。
每次更换新机油,都需要做归零设置。即便你不换机油设置归零了,它也会按新机油对待,这个结果就没有意义了。
- 结束语
科技在进步,各方面越来越智能化,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相信新的技术,而不能死守老观念。
众多工程师、先进的测试设备、几百万公里各种气候条件下测得数据,难道没有开车的老司机的经验准确吗?
下期给大家介绍一下奔驰宝马采用的另一种更高级的智能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它是靠传感器直接检测机油的品质来得出数据的,比今天介绍的这种更科学更准确。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