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都有了北京汽车,为何还要支持小米汽车?

    重杨树下头像重杨树下头像
    重杨树下2023-11-16

    都有了北京汽车,为何还要支持小米汽车?

    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产值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近几年来,西安、上海、柳州、深圳、重庆等地快速发展。以2022年的产销数据来看,西安、上海、柳州、深圳的产量均位居前列,而北京则名落孙山,北汽新能源车显然令人失望。

    广州在新能源汽车产量上仅排第八,共生产31.37万辆、实现产值446.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9.9%和109.3%。其中,超过八成的产量由广汽埃安贡献(27.35万辆)。

    常州排第七位有超过340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动力电池产业产值高居第一;理想汽车、北汽、比亚迪已在此设厂。

    长沙以3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排在榜单第六位。长沙比亚迪工业总产值达到650亿元,同比增长56%,已逐步完成乘用车、电子、电池、零部件等全产业链布局。

    重庆排名第五,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6.9万辆,同比增长142.5%。因华为而爆火的赛力斯(东风小康)在当地拥有两大工厂。

    深圳居第四,新能源汽车产量55万辆,同比增长183.4%。比亚迪新能源车贡献巨大。

    柳州排第四,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65万辆,同比增长35.5%。五菱宏光MINI EV是绝对的支柱。

    上海屈居第二,新能源汽车产量99万辆,同比增长56.5%,特斯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核心生产基地均坐落于此。

    西安排第一,新能源汽车101.55万辆,同比增长277.5%;占全国份额14.1%。深度“绑定”比亚迪、吉利、陕汽等车企,法士特、埃顿、特锐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西安成功实现弯道超车。

    而2017年,北京新能源汽车还排名第一。

    汽车作为北京制造业支柱产业之一,自然不甘于人后,肯定是要跟上新能源、智能化潮流的。事实上,北京市正力图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明确以智能、绿色、协同为主线,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点做强的“北京智造”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除了北汽等整车企业需加码新能源,北京就只能引入造车新势力来加快汽车新旧动能的转换,小米汽车就是重点支持项目之一。

    2021年11月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签订《合作协议》,小米汽车项目预计总投资630亿元,将建设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

    2022年年初,小米汽车作为两家新势力车企之一被写入2022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小米汽车开工建设。

    2023年3月,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清单发布,小米智能工厂二期等众多备受关注的项目均榜上有名。

    2023年7月,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在与雷军等民营科技企业家座谈时表示,希望广大民营科技企业积极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继续发力,在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雷军在北京市代表团全体会上曾郑重表态,一定会把车造好,绝不会辜负大家的期待。

    2023年8月中旬,小米汽车已经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生产电动汽车资质,是自2017年以来,第4家正式拿到发改委批准的造车车企。

    2023年10月26日,小米发布澎湃OS,迈向“人车家全生态”关键跨越。

    2023年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7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六批),小米两款电动汽车在列。小米汽车借用了北汽越野的生产资质,而实际的生产仍然会是位于北京亦庄的小米工厂。显然在小米汽车生产资质上,北京市政府提供的帮助不小,而北汽就属北京国资委管辖。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