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快速增加,2021 年,已达 3 亿辆, 随之而来的,是汽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快速升高。汽车交通事故对社会安全、 个人及家庭生命财产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威胁,用“车祸猛如虎”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2020 与2017 相比,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提高了 12.5%。而且汽车交通事故带来的死伤人数占到机动车交通事故带来的死伤人 数的 70% 以上,汽车交通事故带来的财 产损失占到机动车交通事故带来的财产损 失 85% 以上。因此,不断分析影响交通事故的因素,加强生命安全教育、驾驶安全教育,不断提升汽车驾驶员的安全驾驶能力非常有必要;
在影响交通事故的各种重要因素中:驾驶员的身体健康状态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法律法规中规定的不得从事驾驶的疾病: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
第十三条第(一)项中规定: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痴呆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人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第十二条第 (二)项中,对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员的身体条件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身高、视力、辨色力、听力、四肢、躯干、颈部等必须符合相应的规定;否则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反过来说,也就是凡是取得驾照的人,都应该没有上述疾病,同时身体条件也都符合相应规定;理论上凡取得驾驶证的人,就可以按照相关规定驾驶相应的车辆;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疾病并不是持续状态,而是阶段性或阵发性发作,比如冠心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精神病等,这些疾病在不发作的时候,或是在药物控制下,表面上看起来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差别;此时在申请或审验驾驶证时的体检,并不能发现什么问题,体检当时的状态是符合申领或审验条件。但事实上,这只是疾病的缓解期或是服用药物后疾病得到控制的状态;如果驾车过程中这些疾病一旦发作,将是非常危险的。
生活中,很多冠心病、癫痫患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精神病患者取得了驾驶证;一部分人是在申请驾照时隐瞒了自己的病史,而有一部分人是在取得驾照之后才罹患上疾病的;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患有这些疾病的人开车,都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二、当身体感到不适或患有影响驾驶的疾病时应暂时停止驾驶
当我们在身体感到明显不适,或是患有某些疾病时,会感到疲乏无力、没有精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观察和反应能力下降,如果此时开车,很容易发生判断失误、操作不当等情况,相当危险。因此当身体明显感到不适,或者已经处于患病状态时,千万不要开车,不能抱着“无所谓”、“没关系”、“没事的”、“一会就到了”等侥幸心理来冒险驾驶。患有以此疾病都有可能影响安全驾驶,需要特别当心,必要时要停止开车:
1、严重感冒:常见见症状是发热、头痛、 头晕、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疲劳等症状;
这些症状都可能诱发不安全驾驶,比如突然的打喷嚏、流鼻涕,都有可能让驾驶员猝不及防而导致操作失误,从而引发事故。而感冒后服用的绝大多数感冒药都是复方制剂,都有可能导致困倦、嗜睡、视力模糊、头痛、头重脚轻、平衡感丧失、反应迟钝等副作用,严重影响安全驾驶;所以,当我们患有严重感冒或服用感冒药后不要开车。

2、心血管疾病:
法律规定:对于器质性心脏病的人是不能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 但有些人在考驾照时不知道自己患病,或者隐瞒了自己的疾病,也有些人是在取得驾驶证之后患病的。
有调查研究显示:由于驾驶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更容易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驾驶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在驾驶员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其他职业要高很多多;突发心慌、胸闷、严重胸痛、头痛、晕厥等不适等症状都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严重者甚至会突发心肌梗塞、脑卒中、猝死等严重情况;如果驾驶员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时正在开车,则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对车辆的控制能力,车辆一旦失控,则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同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也可能会引 发嗜睡、头痛、乏力、眩晕和低血压反等不良反应,也有可能对安全驾驶造成影响;

高血压
一般性高血压并不直接影响安全驾驶,但是,过高的血压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存在头痛、头晕等身体上的不适或是药物治疗后引起任何明显不良反应,并影响驾驶能力,则应避免开车。同时平时也需要严格控制高血压,使血压达标,否则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眼底视网膜病变等疾病,这些疾病都会对安全驾驶造成影响;
3、当感到明显饥饿、头痛时不能开车
虽然饥饿、头痛不一定是疾病,但都属于身体不适状态,在驾驶车辆时驾驶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紧张运转状态,能量消耗较大,饥饿、头痛等不适症状都会对安全驾驶造成影响;比如饥饿时,体内血糖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或继续大量消耗,很容易诱发低血糖发生,导致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出现头晕、眼 花、心慌、疲倦、分神等症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但是我们在驾车时也不能吃的过饱,避免脑供血不足,引发困倦;尽量避免吃过饭就开车;如果条件允许,吃过分之后,最好能够休息半小时左右再开车;另外,当身体出现其他任何方面的不适时,都必须加以警惕。

4、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糖尿病:低血糖或高血糖可能导致头晕、视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昏迷,严重影响驾驶行为。
1)、低血糖:低血糖可能导致心慌、胸闷、头晕、乏力、手颤抖、注意力不集中、视觉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昏迷等症状,这都会影响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而产生驾驶风险。
2)、高血糖:高血糖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感到疲倦、口渴和频尿,这会影响驾驶员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3)、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可能导致视力损害、神经损害和脚部问题,这些并发症可能影响驾驶员的视力、感觉和反应能力。

驾驶员在患有糖尿病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以确保安全驾驶:
1)、确保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2)、在驾驶之前,确保血糖处于稳定的范围内,并且在驾驶期间始终保持血糖在适当的水平;3)、如果驾驶过程中出现心慌、饥饿感、头昏、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把车停在安全位置,并适当的进食,如摄入果汁、糖果、饼干等碳水化合物;在确保安全后再继续驾驶;4)、定期进行视力、神经系统和足部的检查,以确保视力、感觉神经功能和足功能正常。
5、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本身及某些抗过敏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等一、二代抗组胺药物)可能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和反应能力下降。
6、抑郁症:抑郁症本身以及所使用的抗抑郁药物都可能导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而影响安全驾驶。在抑郁症治疗好之前,不建议开车;
7、失眠:失眠本身及治疗失眠的镇静催眠药(如苯二氮䓬啶类药物)都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反应迟缓等。
8、各种疼痛性疾病:疼痛本身及某些止痛药物(如麻醉剂、阿片类药物)都可能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和反应迟缓。
9、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本身可能导致认知和感知能力的损害,增加驾驶风险;患者常常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常会引起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模糊视觉和协调能力下降等副作用,这些都会对安全驾驶造成风险。法律规定精神病患者是不允许申请驾照的;
10、癫痫:癫痫发作可能导致痉挛、意识丧失等症状,从而危及驾驶安全。法律规定癫痫患者是不允许申请驾照的;
11、中风或脑部损伤:中风或脑部损伤可能影响感觉、运动协调性和认知能力,从而影响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
12、眼部眼疾病: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弱视、散光或失明,会影响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感知和判断。如果达不到相关要求也是不允许申请驾照的;
13、耳部耳疾病:听力问题,如耳聋、耳鸣或平衡障碍、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可能影响驾驶员对其他车辆和警报信号的感知;如果达不到相关要求也是不允许申请驾照的;

总之:当身体不适,尤其是患病有某些影响驾驶安全的疾病时应暂时停止驾驶机动车,等完全康复之后再驾车:依靠的是主动自觉,保证的是驾驶安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