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南方观察丨 “超充之城”逆思考:为何特斯拉在深圳布局中国最大目充站

    南方plus客户端头像南方plus客户端头像
    南方plus客户端2023-11-20

    日前(11月17日),特斯拉中国宣布最大的目的地充电站(以下简称目充站)正式落地深圳。该站点共计188根充电桩,改善了深圳本地乃至周边城市的新能源汽车用车生态。据悉,特斯拉目充站还面向非特斯拉新能源车辆开放。

    目的地充电模式属于慢充模式,这算是截至目前,特斯拉在中国最大的慢充站项目。

    当前,深圳正在着力打造“超充之城”时,为何特斯拉却选择大力布局慢充站?

    特斯拉最大的目充站落地深圳

    11月17日,特斯拉中国宣布最大的目的地充电站(以下简称目充站)正式落地深圳。该站点共计188根充电桩,支持非特斯拉车辆充电。

    作为推动中国充电网络建设最早、自有充电桩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特斯拉一直不停地在刷新自己的补能网络加密速度。

    特斯拉中国最大目充桩启动仪式

    特斯拉中国介绍,截至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已布局1800多座超级充电站、11000多根超级充电桩,配合700多座目的地充电站、2000多根目充站。而在深圳,特斯拉已建设开放61座超级充电站、537根超级充电桩;28座目的地充电站、341根目充站。

    特斯拉超充站建设以交通便捷、清晰易寻为选址基础,在核心CBD的商圈、写字楼、酒店、住宅小区均有布局。同时,在跨区、跨城的快速路出入口也有布局,能够满足车主多种场景的充电需求。目前,在深圳市区核心商务区,15分钟即可触达一座特斯拉超级充电站。相比而言,特斯拉的目充桩属于慢充充电桩,适合家用或其他长期用电场景。

    4月25日早间,特斯拉宣布在中国大陆地区面向其他部分非特斯拉新能源车辆试点开放充电网络。这次的特斯拉目充站支持非特斯拉车辆充电,可通过特斯拉App查看附近可用站和可用桩。充电速率方面,特斯拉目充站建设中,特斯拉车辆可支持最大21kW,最快可实现充电0%到80%,仅需6小时,非特斯拉车辆支持7Kw。

    特斯拉中国深圳业务负责人汪苒表示,深圳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标杆城市,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渗透率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完善,是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步攀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深圳正在打造“超充之城”,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特斯拉也以积极的姿态发展充电布局,为“超充之城”建设增添助力。

    “超充”建设基础性问题有待完善

    值得留意的是,特斯拉此次在深圳为何布局的是目充?而不是超充?

    充电桩根据充电速度的不同,分为慢充、快充、超充。慢充主要以交流形式充电,而快充、超充则是一种基于直流充电技术的高压快速补能方式。国内外众多车企和电池供应商都在发力超充的规划和技术研发中。

    但是,从超充本身而言,除了资金技术成本更大,还有其他不少挑战和难点。

    首先是超充标准有待完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中国充电联盟主任刘锴曾表示,目前超充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充电联盟定义的超充指以单枪300-350kW以上的充电功率对车辆进行充电的技术。从这个角度讲,目前市面上的充电设施保有量非常少,还处于示范探索阶段。

    王传福

    实际上,对于超充前景,比亚迪王传福今年4月1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也曾表示,国家正在推动超充标准的建立。行业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为破除瓶颈、偏见,建议采用多枪快充的模式,即能用两支枪或者多枪同时给一辆车充电。比亚迪在多枪快充上有100多个专利,愿意为行业免费使用。

    从超充使用场景及频次来看,记者采访车主了解,目前适合新能源汽车超充主要在高速公路和公共场站,车主主要为了尽快补能,对时间要求高,因此也导致经济成本要比普通充电桩高出许多。而在其他更普遍、充电频次更多的场景,如小区住所、办公场所等停留时间较长的目的地类场地,车主对于快速充电时间紧迫性要求不高,则选择快充以及慢充。

    这也从另一角度来观察为何特斯拉选择在深圳布局最大的目充站,因为相关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目标市场更大,投入成本更低。

    深圳打造多类型充换电之城更合理

    正因为此,媒体在聚焦打造“超充之城”时,有多名业内人士表示,结合深圳的产业条件,深圳是否只是单独打造“超充之城”?

    深圳打造“超充之城”的概念始于6月29日“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上。

    当时,深圳推出首个全液冷超充示范站,并宣布启动“超充之城”建设。建设计划之一,是在2024年3月底前,建成不少于300座公用超充站,公共充电桩车桩比、超充桩占比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另据深圳市发改委公开的数据,截至2023年8月,深圳市已建成充电设施22.7万个,其中10.1万个在今年新建成;累计建成41座超充站,另有11座超充站正在建设中。而截至今年9月,深圳全市已建成超充站44座,在建17座。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深圳市拥有充电桩相关企业1.2万余家,其中,2023年1-10月新增注册企业2300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32.1%;从地域分布来看,宝安区、龙岗区以及南山区,三地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2600余家、2400余家以及1900余家。

    记者了解,其实除了新能源产业龙头比亚迪对于布局超充比较谨慎,另一新能源产业巨头企业宁德时代也没有明显对深圳超充市场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反而是看中换电市场。

    宁德时代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就在今年6月17日,宁德时代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聚焦的是新能源车换电等重点领域。9月下旬,宁德时代旗下两大新能源“换电”公司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深圳)的公司与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落子坪山、龙岗。而在2022年1月,时代电服举办了首场发布会,旗下的换电服务品牌EVOGO及换电整体解决方案,也正式揭晓。

    换电模式与超充模式不同。另外一家换电模式做得有声有色的整车企业是蔚来。到2022年,深圳的蔚来换电站总数超40座,超充站超20座,目的地充电站近40座。蔚来计划在2023年新建1000座换电站,到2023年底累计建成超过2300座换电站。

    深圳有着优厚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充电桩的上下游产业链基础,完整产业链闭环,在多个细分领域拥有龙头企业。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6万辆,居世界前列。深圳有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仅在充电桩产业链条上,就集结了20多家深圳上市公司,布局在充电模块制造、充电桩运营等领域。这些产业链企业覆盖充换电产业模式。

    从长远看,华为为代表的全液冷超充、比亚迪代表的多枪快充、特斯拉的目充+超充,以及宁德时代和蔚来为代表的换电等多种模式交叉叠加布局深圳市场,才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接受度,进一步完善深圳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

    南方+记者 李荣华

    【作者】 李荣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