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Frank不懂车"的小电台,00后马自达车主和大家一起看车
在马自达系列的主线故事—日本最能“整活”的车企系列已经完结。但由于篇幅原因,关于马自达的很多故事还没有和大家一起分享,所以我决定开设“特别篇”—马自达支线故事,继续关于马自达的趣事
还没看过主线故事的朋友可以移步“Frank不懂车”的主页观看
欢迎来到马自达支线故事(特别篇)1:“一代神机”—MZR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
第一幕:“初识”MZR
MZR系列是中国车迷最熟悉的一代马自达发动机了,在国内主要有1.3L、1.5L、1.6L、2.0L、2.3L、2.5L、2.3T四种规格
其中1.3L和1.5L搭载于马自达2,1.6L和2.0L搭载于马自达3(BK、BL),2.0L和2.3L搭载于马自达6(GG、GH)和马自达8、2.5L主要搭载于马自达6(GH)和马自达8,2.3T搭载于CX-7

马自达6 GG 发动机舱
MZR系列发动机带来了国内马粉最熟悉的“3V”技术—VAD可变进气道、VIS可变进气控制、VTCS可变涡流控制,以及FTC电子节气门控制、S-VT可变进气控制。关于专业技术方面的话就不多说,总的来说这几项技术都是通过改进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以提升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功率、马力等使车辆达到更好的动力效果和燃油经济性
可以说MZR也算是把自吸压榨到了一种境界

好耶
而MZR系列发动机使用的时间正是马自达和福特“共轭父子”的时期,所以在马自达和福特的车型上都广泛使用(福特称“Duratec”系列发动机),甚至至今MZR发动机都像“阴魂不散”一样游荡于汽车市场之中。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接下来还是老规矩,我做了一张表格(非理工科非专业)让大家可以快速的大概了解MZR系列发动机在海内外的各种不同型号及搭载车型(MZR柴油机只有两款且世界范围内应用范围都很小在此不做说明):

马自达MZR系列发动机(汽油)
表中出现了一些国内车友不熟悉或完全不知道的车型,选几个有代表性的给大家放图
第二代马自达2 DY
相信老马3(BK)、老马6(GG)车主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一代马自达2是“环中国大陆销售”的,这就是为什么总感觉国内的马2好像和同时期销售的马3、马6不是一个品牌的原因
为方便阅读,以下会将BK、GG那一代车型统称“福特时代”车型

马自达2Demio DY(2002年-2007年)
这个尾灯和老马6挺像的

马自达2Demio DY(2002年-2007年)
这个内饰也是“福特时代”那代马自达的风格

马自达2 DY 内饰
这一代马自达2在日本本土衍生出了一个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堆配置”车型
一直卖到2015年的马自达Verisa

马自达Verisa(2004年-2015年)

马自达Verisa(2004年-2015年)
“马自达的金杯”—Bongo

第四代马自达Bongo(1999年上市)
这款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6年

第一代马自达Bongo(1966年上市)
而到了第四代还有三菱和日产贴标的版本
三菱Delica Van(和国内引进的第三代得利卡无关,Delica是一个系列有多款车型)

三菱Delica Van(1999年上市)
日产Vanette(后续车型NV200被引入国内)

日产Vanette(1999年上市)
这三款车在日本被称为“Bongo三兄弟”
介于马自达5和马自达8之间—马自达Biante
这款车的“三围”和同时期的本田奥德赛差不多,如果引入国内不知道会叫啥,马自达7?

马自达Biante(2008年上市)
这个日本特色的造型想必大家也能猜出来这款车的销售地区:除了日本本土之外还有香港和东南亚
第一代福特翼搏,基于福特B3(嘉年华、马自达2)平台,由福特巴西研发,只在南美地区销售

第一代福特EcoSport(2003年上市)
不得不说巴西人总是能用别人的品牌“整”出自己奇奇怪怪的特色:
甲壳虫Pro Plus—大众巴西利亚(Brasília)

大众Brasília(1970年代)
大众高尔,没有“夫”哈,不是高尔夫

大众GOL高尔(2000年代)
2012年,第二代福特EcoSport就变成了全球车型,并引入国内
大家熟悉的“嘉年华Cross”—福特翼搏

第二代福特EcoSport翼搏(2012年上市)
“2012世界末日”倒是没发生,但是翼搏这款车在国内走向了“末日”
至于马自达BT-50、马自达Tribute在我们的“马自达主线系列”出现过,就不再赘述,新朋友可以点击我的主页阅读
第二幕:“马自达牌GTi”的诞生
如果你觉得搭载MZR系列发动机的车型都像传统的日系车一样“动力羸弱”的话,那有必要看看接下来要出场的车型:
Mazdaspeed /马自达MPS家族

MAZDASPEED家族
关于MAZDASPEED最早可以追溯到1968年马自达在东京的分销商开设的赛车改装咨询室,他们改装的第一款的车就是“转子马3”—Familia Rotary Coupe(R100)

马自达Familia Rotary Coupe(R100)
1983年被马自达“收编”,成立了MAZDASPEED株式会社,是类似“M”之于宝马,“AMG”之于奔驰一样的存在。但是很可惜在1999年破产倒闭,而后生产过一些马自达的改装件
2003年,马自达决定以马自达6 GG为蓝本打造一款“扮猪吃老虎”的性能车,最终在日本和美国市场重新启用了“MAZDASPEED”的命名,在欧洲市场则被冠以“MPS”的命名
MAZDASPEED 6/马自达6 MPS横空出世

MAZDASPEED 6 GG(2003年上市)

MAZDASPEED 6 GG(2003年上市)
280km/h的底表

MAZDASPEED 6 GG 内饰
这款车搭载了型号为MZR L3-VDT的2.3T涡轮增压发动机,配合6速手动变速箱和全时四驱系统,其零百加速可达约5.4s

MZR L3-VDT发动机
引用一段资料:
“根据美国《人车志汽车杂志》(Car and Driver Magazine)的测试报道,Mazdaspeed6在0-60mph加速花费5.4秒;该杂志亦将马自达6列为2003年度十大好车。”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同年代同级别的“神车”—大众R36零百驾驶也在5.6s左右

大众R36
2007年,这套动力总成又被装在马自达3 BK身上,于是高尔夫GTi同级的MAZDASPEED 3/马自达3 MPS也出现在大家眼前

MAZDASPEED 3 BK(2007年上市)

MAZDASPEED 3 BK(2007年上市)

MAZDASPEED 3 BK 内饰

MAZDASPEED 3内饰
不同于马6性能版的断代,MAZDASPEED 3在2010年还更新了一代—MAZDASPEED 3 BL

MAZDASPEED 3 BL(2010年上市)

MAZDASPEED 3 BL(2010年上市)

MAZDASPEED 3 BL 内饰
而这款MZR L3-VDT发动机和国内车友也有过“一面之缘”,被安在了圆滚滚的CX-7上

马自达CX-7(2006年上市/2014年引进)
但是在CX-7身上,这款发动机只有238马力

马自达CX-7机舱
与此同时,这款发动机还获选了2006年-2008年连续三年的“沃德十佳发动机”

沃德十佳发动机
然而由于“创驰蓝天”的推出以及马自达战略的转变,“MAZDASPEED”再次告别,取而代之的是北美专供的SKYACTIV-G 2.5T车型
第三幕:MZR的灵魂游荡在福特身上
2003年起,福特就以“Duratec”的名义把MZR系列的发动机用在了自家车型上,可以说2000年之后的福特车都“带点马自达DNA”在身上

福特Duratec HE发动机
使用这个系列发动机的车型包括但不限于大家熟悉的蒙迪欧、福克斯、嘉年华、翼虎、翼搏等等一众福特经典车型
2010年,已经研究出“SKYACTIV(创驰蓝天)”发动机的马自达开始逐步弃用MZR系列发动机并用SKYACTIV-G发动机取代,然而福特这边却仍然继续生产MZR系列发动机

马自达MZR LF发动机
同年,准备彻底卖掉马自达的福特决定“榨干”MZR发动机的所有价值,“整”了个大活—2.0GTDi,把老马6上那台LF 2.0L发动机加上了自家的GDI缸内直喷和涡轮增压,这款发动机在国内最早搭载在第三代蒙迪欧(蒙迪欧致胜)上,被福特压榨出了约240马力

福特蒙迪欧致胜机舱
而这款发动机如今有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EcoBoost245

福特EcoBoost245尾标
EcoBoost245在沃尔沃脱离福特之前也曾短暂的搭载于XC60上

第一代沃尔沃XC60机舱(2.0T非Drive-E机型)
EcoBoost245在福特的“修修补补”下,一直用到了今天
甚至有说法福特那台2.3T也沿用了MZR的缸体(非理工科非专业,欢迎大佬补充),这台发动机搭载于大家熟悉的福特野马、福特Ranger之上
关于MZR的故事就到这里,在这里要感谢马自达的“前东家”福特,让MZR的灵魂得以传承。然而福特在中国市场的现状也没比马自达好到哪去
敬请期待马自达特别篇系列:
马自达,日本最能“整活”的车企(特别篇)2:马自达和中国
马自达,日本最能“整活”的车企(特别篇)3:马自达“塞车”到梁家辉“行也”
马自达,日本最能“整活”的车企(特别篇)4:海外和国内是“一个马自达”吗?
马自达,日本最能“整活”的车企(特别篇)5:我和马自达的缘分
后续Frank也会继续和大家一起侃车
这里是Frank不懂车的小电台。00后马自达车主带你从不同的视角看车

感谢观看
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关注“Frank不懂车”的懂车号,更多精彩内容等你解锁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维基百科、谷歌、百度、微软必应、懂车帝(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