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详细测评本田CB750 hornet︱内行看门道(上)

    探觅汽摩头像探觅汽摩头像
    探觅汽摩2023-12-17

    朋友们肯定要问,你为什么忽然想起聊CB750 hornet(下文简称“CB750”)这么一台“无趣”的车呢?

    其实原因有二:

    一是我这人老朋友都知道真不是踏板之友,我是一个运动休旅车&ADV之友~

    我估计要不了太久本田基于这个全新的750平台打造的那台大名鼎鼎的XL750应该就会来到国内了,所以我对这个动力平台确实非常好奇。

    二是CB750作为一台中量级运动街车,虽然它在我国(含台湾地区)都被割了21匹的最大马力,以至于真要论运动那肯定是不能和790、890甚至和我很快要测评的全新凯旋765R等猛兽相提并论。

    但是,我一向就是主张这些大品牌车型一定有各自品牌的想法和定位的,单纯张嘴就来哪个垃圾哪个超神那就是嘴炮小白那么一说。

    我的读者们肯定不会如此肤浅,那么CB750的表现到底如何,来跟着我“内行看门道”。

    三是我文章都写完好久了,偶然间看到速度之星老师的朋友圈说CB750这台发动机,果然如此....

    我就说本田工程师都是傻子?他们一致同意用“CB750”这个摩托车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符号给你们嘴里如此不堪的车来命名?

    这个动力平台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和拓展空间,本田原来是留了N手~

    聊聊“CB750”这个符号

    说起CB750,老朋友应该知道我在文章中多次提及的那台1969年耀然问世,凭借一车之力重新划分了世界摩托车行业新秩序的四缸神车了吧?

    当然,hornet黄蜂这个词,也和四缸、180大宽胎、迷人的本田音一起,给骑过甚至没骑过的朋友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250小黄蜂、600中黄蜂、1000大黄蜂,每一个都是你我青春的回忆。

    但是,各位也不用去刻意神话这些老车,就好比你像我一样马上40了,闭眼觉得初中那抹靓丽的背影是完美无瑕的,但是梦回现实,最好的还是身边人,一个道理。

    这一点,从QJ追600就能看出端倪,真要论性能,现代优秀产品即使排放受到巨大的限制,但是性能可真的是秒杀这些上古车型。

    我们只需要明确:今天的CB750已经不是50多年前那台划时代的产品了,目前是一个世界大融合的时代,目前内燃机摩托车已经不会有太大可能再度出现CB750那种神一样的车型了。

    本田显然是知道这个现实的,其实本田现在的产品已经明确传递出一个信息:他们已经独孤求败,早已超凡脱俗了,要玩性能,几十年前我就早已证明一切了。

    所以目前本田从小排量开始,一直到大排量,追求的就是“生活化”“可靠性”“低功耗”,它们的产品不会有那种上来就激起台下一片“我C”的惊呼,而是推出一个平台就会在这个平台上衍生很多不同的车型,并且极具生命力。

    比如PCX,现在的esp+早就不是性能取向了,有,1%提升?

    更多的是追求低油耗、低震动、高可靠性这些更高层面的东西。

    看看现在摩托车话题下面的评论,虽然整体车友素质在提高,但是还是有不管你什么车,张口就来极速多少零百多少的NC言论。

    没办法,慢慢来吧,毕竟每个人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我也不能一概而论,让人家口嗨下也不错。

    所以,当CB750出来的时候我都没看参数就知道这台车虽然跟KTM 790duke是形成直接竞争的,但是显然它不可能像790那样如此的偏向性能。

    根据本田的调性,CB750肯定是一台万金油式的产品,通勤没问题,看起来也不高调,真想偶尔激进一下也撑得住,790我感觉不翘着头走就有点格格不入,而CB750就更像三十多岁往上人的菜了。

    我们国内也有这么一个品牌,产品调性跟目前的本田简直是如出一辙,没错就是豪爵。

    豪爵的产品同样也是走中庸路线,目前的现实就是:网上发言的,大多数都是不买车的,真正用钱投票投出来的车,消费者往往是跟这些键盘侠的视角完全不同的。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点点看。

    静态表现

    整体外观

    这个外观太多人评价了,总体表现就是:“丑”“一般”“太普通”。

    是的,我也这么觉得,特别是一些细节,比如后摇臂,晃眼看跟CB400那个大方管有啥区别?比如这个前脸,跟CB400F那个摩的脸差别很大?比如这个排气,Ninja400吗?

    目前做工比较优秀的中量级运动街车,比如凯旋765、monster950、即使是粗犷的890,说实话各个都不逊于CB750。

    但是,我觉得看了实车以后,CB750还是有一些欧洲车的韵味在里面,比如遍布车身的锐角,从斜45度看下去大灯、油箱、副车架上的多处俯冲式的线条走线。

    同时,比如车架的红色表面处理是很有高级感的,接缝处理也非常好,异响我骑了这么些天也确实没注意到哪里有。

    确实,CB750远看就像一个大号CB500F,但是作为大排量玩乐车型,它还是具备极强的原创度和辨识度的。

    车身上若隐若现的黄蜂标志,总能够在你注意到它的时候为之一振。

    大家要知道一个道理:一台车只要外观做好看,即使内在不怎么样也很容易被市场包容;但是如果外观一般,内在就要非常非常出色才能赢得市场。

    这是人性,所有消费者在不了解一个产品的时候只有通过外观来勾起占有欲,但是我保证只要你实际骑过CB750,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骑行三角

    作为一台运动街车,当然最重要的是骑行三角。

    本田目前的调性,根据前期我测评过几乎所有本田的大贸车型来看,无一例外统统都是一个相对中庸但自带特殊气场的这么一种感觉。

    所有的产品都反世界其道而行,别家都在追求极致的性能,而本田却在尽其所能通过自家一代又一代的产品降低用户入门门槛。

    即使是火刃,都很偏向普通人,偏向生活,所有本田的车都给人一种见惯喧嚣,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当年大中小黄蜂的拥趸们,现在也有了实力了,阅历也更丰富了,心智也过了那种追求极限的坎了,该有一台可长期舒适可偶尔释放的车了。

    所以,即使我不骑,我都能想到CB750的骑行三角一定是一个不算战斗的姿态。

    CB750座椅在柔软和支撑性的选择中稍微更偏向一些支撑性,座椅前端收窄做得不错。

    我身高172cm,体重69kg,CB750的落脚如下图:

    其实刘老师没有拍全,我是可以双脚脚后跟同时完全着地的。

    之前我就说现在很多国产车型是刻意强行为了市场,不管车型定位去降低产品座高,这样就搞得有点不伦不类,而CB750显然是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落脚问题。

    具体原因就是我骑了这么久,上下半身的感觉挺一致,全部都是一个近乎标准型街车的感觉,后背略微前倾,双腿蜷曲程度也完全可以保证我骑车的时候小腿不会抽筋和缺血。

    这是一个尽量保证兼顾激烈驾驶,同时更加偏向日常舒适骑行的骑行三角。

    手把、按键、仪表

    CB750手把高度、宽度,离驾驶人的距离,全部都很正常,特别舒适和到位。

    车把转动角度也比较大。

    按键的话,CB750的手把按键跟现款CB1000R一模一样。

    槽点依然在喇叭按键上,按键确实太小,即使本田已经给按键设计了一个相当明显的凸线来增强手感。

    一如既往喇叭按键和转向灯按键位置是反的,我还是容易拨方向灯下意识拨到菜单选择键。

    CB750的仪表无论功能性、重点信息突出性、亮度、仪表角度、UI高级感都不错,即使不像我这样对本田的仪表已经非常熟悉的人,随便换谁都能很快适应并熟练使用这个仪表。

    左上角黄色图标表示边撑未收起,左边显示SPORT的位置是驾驶模式展示,CB750同样有标准模式STANDARD、运动模式SPORT、雨天模式RAIN和自定义USER四种驾驶模式选择。

    自定义模式是在左手手把FN键按下后,在FUNCTION-RIDING MODE中,调节P、EB、以及T的介入等级,最后点击FINISH完成设置。

    这个P代表发动机的三级输出等级,EB代表三种发动机制动等级,T代表三级牵引力控制等级。

    当然也可以长按MODE键进行设置。

    请注意这台车的TC,就算你在自定义里面设置成0,下次通电以后还是会变成1。

    油表显示也是非常准,大概最后一格油表开始闪烁的时候,油箱大概还有3.5升左右的油。

    几乎可以说是零学习成本,绝大多数稍有经验的驾驶者都能轻松读取仪表信息,这难道不就是一个极其好用的仪表吗?

    (见下篇)

    详细测评本田CB750 hornet︱内行看门道(下)

    次阅读
    1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