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献法
(编者按:本文内容丰富、知识性强,分6次发表,敬请关注。)
4 细说我国越野汽车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
下面,根据正式出版物及有关企业资料和网络史料,全面梳理出中国各型越野汽车产品的“多个第一”,供读者参考。关于吨位发展,先从微型起步,再逐步扩大到轻、中、重吨位;关于用途品种,先从乘用车起步,再逐步发展到客货两用、货车、客车和特种用途。
4.1 我国第一辆越野汽车——天津51型“吉普车”(1951.9.14试制成功)
一直以来,对于我国开发的第一辆(款)越野汽车到底是谁?正式出版物、企业简介以及网文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国营长安机器制造厂(长安汽车集团前身)于1958年5月开发出的长江46型越野汽车;二说是天津汽车制配厂于1951年9月17日试制出的“吉普车”;三说是解放军第四汽车制配厂于1952年9月24日试制出的美式吉普车;四说是上海交电汽车修配厂(上海汽车制造厂前身)于1957年9月16日试制出的上海58型越野汽车;五说是北京汽车制造厂于1961年6月试制成功的BJ210越野汽车或于1965年5月推出的BJ212越野汽车;……,等等。但通过认真梳理比对,笔者同意,我国开发出的第一辆(款)越野汽车应该是:天津51型“吉普车”;按照目前标准,它也是我国第一辆(款)微型越野汽车暨第一辆(款)越野乘用车。且看下面分解。


图2 1951年9月14日,天津汽车制配厂试制出中国第一辆越野汽车——“天津51型吉普车”,试制2辆,但未能投产
据史料介绍,1950年10月,由于抗美援朝的极度需要,天津汽车制配厂(曾于1946年试制出中国第一辆三轮汽车)开始计划制造吉普车(“吉普”系美国著名越野汽车品牌Jeep的音译),当然这一“计划”并非国家指令而是企业自发,之后这种情况很多。
1951年9月14日(《五十年》记载是1951年9月17日),该厂通过仿制美国威利斯MB吉普车,试制出1辆吉普车(无型号,笔者此称为“天津51型”);9月19日,又试制出第2辆样车(同时还试制出1辆旅行车);9月25日,2辆样车被作为国庆阅兵礼物献给了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1951年9月《光明日报》刊登了这一新闻);虽然,1951年9月17日苏联大百科全书确认其为新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但由于其技术性能及配套设施不足等因素而没有量产,因此之后未被我国汽车工业列为新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多少有点“憋屈”;而“第一辆汽车”的殊荣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6年7月13日正式下线的解放牌CA10载货汽车。
但从资料查看,天津51型“吉普车”应该是我国开发出的第一款(辆)越野汽车。根据样车图片和极少的车辆信息,天津51型“吉普车”应为4×4、2个入口(无车门)、2个座位、软顶,按目前标准(吨位和功能)应该属于微型越野汽车和越野乘用车。
随着1956年1月1日天津汽车制配厂正式更名为天津拖拉机制造厂,其产品开始逐步发生转变。
不过,天津市与越野汽车的渊源并没有从此打住。据史料,1965年,天津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53/1956年)接收了北京汽车制造厂于1962年开发的“北京牌”BJ210C越野汽车的图纸资料,并据此于当年9月制造出其第一辆TJ210(C)越野汽车(样车),当年生产55辆;该车双开门,6座,最大总质量1.84t,最高时速105km;其车体比北京BJ212小,按目前吨位标准属于轻型越野汽车和越野乘用车。但据悉,TJ-210(C)不是军用,而是主供地方县团级干部使用,乘坐人员进出困难,领导都不喜欢,所以逐渐停产了;还有一种说法,针对TJ-210(C)的弊端,1972年将2门变为4门(车长未变),并命名为TJ210(E),产量不详。
在此顺便提一下,继天津推出51型“吉普车”之后,我国研制出的第2款越野汽车。据史料记载,1952年“七一”前夕,中央军委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汽车制配厂(武汉汽车配件厂前身)下达了生产军队指挥用吉普车的任务;在设备、技术条件不足的条件下,该厂干部、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同工人一道,只用75天,即于1952年9月24日成功制造出仿苏M20发动机并搭载在报废的3辆美制吉普车上,改装成3辆军用指挥车——分别命名为“毛泽东号”“国庆号”“建设号”(《五十年》一书有记载),这是武汉市最早生产的汽车。其发动机缸体、缸盖、活塞、连杆、曲轴、凸轮轴、汽门、机油泵、汽油泵、化油器等700多个零部件都是工人和技术人员用用双手制造出来的。
1952年9月27日《长江日报》报道了这一重大成果;2017年武汉出版社出版的《武汉工业遗产》一书收录了这段史实。在汽车试制成功后,该厂于1952年10月1日印制的一批《庆祝引擎试制成功纪念册》,详细记录了发动机和吉普车试制过程和立功者名单。关于这3辆车,“毛泽东号”“国庆号”吉普车于1952年10月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新中国成立3周年庆典活动,另一辆“建设号”则留在武汉参加在中山公园举行的国庆活动。遗憾的是,该车型也未实现量产。
另据史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汽车制配厂的前身是国民政府联勤总部(403)第二汽车修理厂;1949年武汉解放初期,归属中央军委总后运输部,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汽车制配厂;1951年2月,拆分为江零五一工厂和江零五二工厂(即7435工厂);1965年(/1970年),江零五一工厂改为武汉汽车配件厂。

图3 1952年9月24日,解放军第四汽车制配厂成功改制出(美式)吉普车(3辆),堪称我国开发出的第2款越野汽车。
4.2 我国第一款投入批量生产的越野汽车——上海牌58型(微型)越野汽车(1957.9.16试制成功、1958.1投产)
历史上,对于谁是我国第一款投入批量生产的越野汽车,也有多种说法。但经过时间比对,上海牌58型越野汽车应该是我国第一款投入批量生产的越野汽车,也是新中国第一款投入批量生产的微型越野汽车、第一款越野乘用车。


图4 1958年1月,上海牌58型吉普车(微型)投产,该车应该是我国第一款投入批量生产的越野汽车
据史料介绍,1956年,为了加快上海市区和郊区的邮件输送,上海市邮电局急需一批金属封闭式邮件运输车(邮政车)。上海交电汽车装修厂(上海汽车装配厂前身)接到任务后(这一任务属于地方指令,而非国家指令),从成都买回30多辆战时遗留下来的报废的美制吉普车,历时2个多月拆修整理,改装成了20辆厢式货车,交付上海市邮电局;1957年初,该厂又以美国威利斯CJ-3A吉普车为样车,于1957年9月16日试制出上海58型吉普车(2辆)。其车身比威利斯CJ-3A宽阔,设6座,总质量1.685t,最高车速约45km/h(1958年1月提升为100km/h),按目前吨位标准属于微型越野汽车和越野乘用车。
据悉,该车采用南京汽车厂的M20型4缸36.75kW(50PS)汽油机、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的车架、上海市劳动局技校焊接而成的后桥壳、上海公兴机器造船厂(今上海易初公司发动机厂)承制的变速器壳体、上海郑兴泰汽车机件制造厂(今上海汽车齿轮总厂前身)生产的齿轮。1958年1月,在外形经过局部改进后,上海58型越野汽车(吉普车)正式投产,当年生产498辆,5月1日有40辆参加了上海市“五一”国际劳动节大游行;所以它应该是新中国第一款投入批量生产的越野汽车、第一款微型越野汽车、第一款越野乘用车;到1963年停产时,该车累计生产623辆;之后该厂专职生产上海58-Ⅰ/Ⅱ型三轮汽车等产品。该厂曾几次易名,1958年4月1日更名为上海汽车装配厂;1960年8月11日易名上海汽车制造厂。
关于谁是中国汽车工业批量生产的第一款越野汽车,还有其他说法,在此不再赘述。
4.3 中国第一辆轻型越野汽车和第一辆客货两用越野汽车——黄河牌JN220越野汽车(1958.4.28推出)
历史上,关于谁是我国第一辆轻型越野汽车,也有不同说法;而对于谁是我国第一辆客货两用越野汽车,却未见有明确说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曾开发出多款轻型越野汽车和多款客货两用越野汽车。笔者经过比对,认为中国第一辆轻型越野汽车暨中国第一款客货两用越野汽车,应该是1958年4月28日推出的黄河牌JN220越野汽车。
据史料,进入1958年,新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铺开,国家各项建设急需汽车,而我国汽车工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为此,1953年创立的济南汽车配件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前身;原为1935年山东省政府开办的汽车修理厂)的职工们不甘心只做汽车配件,想自己生产汽车(当时这一想法属于企业行为,而非国家指令);1958年4月1日,上级(究竟是哪个上级,不得而知)正式批准该厂关于仿制苏联嘎斯69越野汽车的报告;在各地协作单位的大力配合下,4月2日开始搜集样车(嘎斯69)拆车,4月8日完成技术准备,4月9日开始加工和组装,25日完成总装,于4月28日成功推出CH-04越野汽车(型号后定为JN220)。在试制汽车的同时,经提议酝酿和报批,将其定名为黄河牌。
1958年4月29日,《济南日报》发表了题为《黄河牌汽车昨天诞生》的报道。黄河牌JN220型吉普车的试制,结束了山东省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也成为该厂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但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据说JN220在1958年试产29辆后,未再生产。

图5 1958年4月28日济南汽车配件厂推出的中国第一款客货两用型越野汽车——黄河牌JN220越野汽车(3门轻型厢式)
JN220型越野汽车为厢式、3开门结构,属于客货两用车型,采用52PS汽油机,最高时速90km,最大载重1t,土路上可乘坐8人或乘坐2人+500kg载人(货)量;按照目前吨位标准,该车属于轻型客货两用越野汽车。
1958年7月28日,济南汽车配件厂又试制出一辆红旗牌3.5t级载货汽车(仿匈牙利却贝尔D.420卡车;属于中型)和一辆红旗牌35座客车;1958年12月,再研制出黄河牌JN130型2.5t级中型载货汽车(总质量5350kg);但由于整体规划及品质问题,都没有量产。期间,1958年8月,济南汽车配件厂更名为济南汽车制造厂。
1959年,济南汽车制造厂争取到了国家正式下达的8t级重型汽车的生产任务;遂后,以斯柯达706RT重型汽车(平头,载质量7/8t)为样车开始了试制,于1960年4月15日成功试制出我国第一辆重型载货汽车(重卡)——黄河JN150(4×2,载质量8t,总质量15t),从而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重卡)的历史。
此后,济南汽车厂还根据军队需要,相继开发出了JN250(6×6/4×4)、JN251(8×8)、JN253(6×6)、JN252(8×8)系列重型(军用)越野汽车(下面进一步介绍)。
4.4 20世纪我国产销量最大的轻型越野汽车(乘用)——北京212(1966年5月定型投产)
无论加不加“乘用”这个修饰词,要说起我国产销量最大的“轻型越野汽车”,大家应该都会指向曾经“神车”般存在的“BJ212”轻型越野汽车,至少在20世纪“是”。
据史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初,因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嘎斯69军用越野车断供,1960年12月,总参谋部呈报李富春副总理,建议北京汽车制造厂(创始于1949年,其前身是1949年7月组建的华北军区后勤部北平汽车修配厂)增加生产军用越野车的任务(之前曾制造出井冈山牌摩托车、井冈山牌轿车、北京牌高级轿车、东方红牌中级轿车);1961年1月,总参装备计划部同意北汽以东方红轿车底盘为基础,试制一种新型越野汽车;1961年3月,一机部同意北汽新设计的轻型越野车型号为BJ210;1961年6月,试制成功BJ210越野车模型(2门,座位及总重不详)呈送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审查;1961年7月,北汽根据张爱萍的指示,提出5种选型方案(BJ210/A/B/C/D);8月26日,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总后勤部车辆研究所和一机部六局召开越野车设计审核会议,最后BJ210C胜出并进入试制;1962年9月,北汽对BJ210C越野汽车(两门)进行了国家级产品定型试验。BJ210C越野汽车在经过部队的反复试验和使用后,于1963年3月通过了一机部组织的技术鉴定,4月被定名为“北京牌”。据悉,BJ210C型越野汽车曾先后试制和生产300多辆,供部队使用,并在1964年3月举办的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

图6 北京BJ210C越野汽车(两门)于1962年9月通过国家级产品定型试验,曾先后试制和生产了300多辆
1963年11月,国防科委要求在BJ210C基础上另设计一种北京1型军用指挥车,要求各项指标不低于苏联嘎斯69;1964年9月,根据国防科委和总参谋部领导指示,北汽对BJ210C进行了改进设计,仅用3个月试制出BJ211、BJ212两辆样车(均为4开门);1965年1月,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委通知确定按BJ212样车安排生产,其余(越野)车型不再生产;1965年5月,按照正式图纸制造出第一辆BJ212(4×4)越野汽车样车(4开门,5座,空车质量1.53t,满载总质量1.955t,搭载BJ492Q汽油机),按照目前标准属于轻型越野汽车和越野乘用车,当年试产281辆,其中280辆发给全军试用;1966年5月,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复同意北京牌BJ212军用指挥车设计定型。

图7 1966年5月定型投产的北京212轻型越野汽车(乘用型),是20世纪我国产销量最大的轻型越野汽车
“北京212”轻型越野汽车曾畅销全国数十年,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改善民用交通做出了历史性巨大贡献,自1966年5月定型投产到1983年底累计生产18.95万辆(自1984年开始,BJ212乘用车型转移到中美合资企业生产(后来车型号升级为BJ2020/S/SA/SAJ等),1988年3月北汽摩公司(北汽与北摩合并而成)恢复生产“BJ212”乘用车型(车型号相继使用BJ212C、BJ2023/S/S1/SIC等)。而且,除了乘用版(敞篷/软蓬/金属顶),还基于BJ212乘用版开发出货车版BJ121(4×2,1982年通过鉴定)/BJ222(4×4,1988年通过鉴定)系列,以及客货两用版BJ121A/BJ222A系列(厢式后开门)、各类改装用底盘等系列车型。
“北京212”轻型越野汽车不仅供应军队,还广泛用作民用。有资料称,“北京212”系列车型是20世纪我国历史上产销量最大的轻型越野汽车。(注:北京汽车制造厂还曾于1982年开发出BJ122轻卡(平头)和BJ620轻客,之后曾投入小批量生产,在此不做介绍。)

图8 20世纪80年代基于BJ212(乘用型)相继开发出BJ121(4×2民用)轻型载货汽车和BJ222(4×4军用)轻型越野载货汽车
而BJ210C作为技术较为成熟的两门轻型越野车车型,于1965年交给天津汽车厂生产,型号为TJ-210(C)(双开门,6座,最大总质量1.84t,按目前标准属于轻型越野汽车和越野乘用车),其车体比北京212小,最高时速105km。
北汽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贡献,不限于自研自产的产品。20世纪60年代,以北汽为主“包建”陕汽并为陕汽开发出前2轮SX250重型越野汽车(样车),也成为历史上重要的一页。(未完待续)
本文来源:趣谈商用车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