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万字长评方程豹豹5云辇版真实车主油耗和优缺点分享

    boreas935头像boreas935头像
    boreas9352024-05-07


    提豹5云辇版已经3个月了,跑了将近8000公里,对这个车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充分的体验感受,这个文章跟大家聊一下这个车的各方面体验,给各位对豹5感兴趣还在观望的用户一些参考,比如大家比较关心的油耗,云辇P悬架,车辆稳定性,优缺点,在城市,长途,越野各种工况下的表现,个人非越野专业户,只能浅尝一下能接触到的简单的越野项目。以下结论与感受都是相对我个人而言,建议大家可以看完以后自己多去试驾尝试,每个人对不同方面的感受可能偏差会比较大。

    加载中…


    这款车有几种配置和选配项目,我选这个车的配置是云辇旗舰版(自带电动踏板),边界蓝颜色,20寸轮毂(轮胎,前六活塞刹车卡钳,备胎罩)没有选择拖车钩,对我来说没有选择拖车钩的原因一个是选装费用已经被轮毂占用了,二是自己没有刚需,我未来也不太想折腾拖挂房车,也不想去考C6的票,三是个人感觉豹5的拖车钩有点丑,所以就没有选,而为什么选择云辇版和20寸轮毂,因为我个人开车习惯是很喜欢开快车,对驾驶感有一些需求,而众所周知越野车因为高重心和大梁基本和驾驶操控就已经是很背道而驰的了,但云辇版的阻尼可调,在提车之前试驾了领航和云辇对比,驾驶操控感和舒适度云辇要明显好于领航版很多(云辇不同驾驶模式侧重点不一样,下面介绍云辇部分有详细解释),云辇版的运动档舒适控制较强下,虽然可能赶不上运动见长的一些轿车和运动SUV,但个人感觉对比一些普通城市SUV还是不差的,甚至更好一些,再加上云辇更重要的升高降低底盘的功能我觉得也很有用,以后出去自驾跑烂路或者是上一些不太好上的马路都可以升高底盘然后轻松上去,降低底盘也能通过一些限高1米9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些升高降低和阻尼调节都不需要很麻烦的专业改装,都是车内一键完成,随时想调就调,而且不像改装车增高以后也就没有办法降低了,而20寸轮毂这套选装主要是把轮胎从佳通升级成倍耐力的蝎子胎或者米其林,轮胎的性能更好,胎宽也增大了10mm,宽胎的操控性也会增加一些,再加上升级的前6活塞卡钳,也能提升制动性,网上评测说是20寸的六活塞加上倍耐力蝎子胎能有效降低2-3米的制动距离到36米左右,算是很大的提升了,对于我这种开车脚重的人来还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20寸轮毂看着也确实更帅一些,所以选择了这个组合。外观颜色上我因为不想改色和大规模外观改装,所以就选了个边界蓝的云辇限定色,又好看又不用额外花钱选定颜色,边界蓝实车还是很好看的,肉眼看实车很有质感,颜色会随着光线变化观感也会有些变化,有时候白天天蓝的时候会显得比较蓝,光暗的地方偏深蓝,天黑一些的城市路面又像灰色,而有阳光一晃的时候观感又不太一样,但无论什么时候质感都是不错的。


    然后就是大家最多关心的豹5馈电油耗问题,我看了一大圈网上的视频,很少有把这个车油耗彻底讲清楚的,很多都是什么实车加油跑一圈,然后再加油测油耗,再发表一个观点,这种无论数据是高是低其实都有些片面,只能表现在他的那个温度和路程工况环境下的油耗,而很多时候视频作者和车主并不会讲清楚,所以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无论电车还是油车,真正能影响汽车能耗的最重要的几个方面,第一是温度;第二是使用地形,城区,快速路,高速,海拔高低;第三是司机驾驶习惯;第四是不同人实际使用情况和改装情况。而要是想看真正真实准确综合的油耗可以参考我总结的不同情况下的数据和结论。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看这个数据参考才会比较准确。这个车表显油耗也不太准确,实测油耗要比表显油耗高20%-25%,以下都是用实测加油量的馈电油耗来说,也就是说车辆行驶前后电量无明显变化的数据,属于抛开电能影响的纯馈电油耗。大众常规脚法在非冬季的常温下也就是15度以上,市区内通勤,不开空调和其他加热设备是百公里7-8升,开空调加0.5-1左右,极限脚法控制不深踩油门,最高60时速稳定保持,能低于7升。而高速上(90时速以上)无论夏季还是冬季的油耗都是差不多的,(因为里程长,电池温度影响油耗的区间很小)区别也就是0.5以内可以忽略,但根据速度影响会比较大,大概油耗就是车速除10再减0.5左右,也就是说110巡航是10.5左右,120巡航是11.5左右,这个数据无论开不开空调影响也不会很大,波动都是0.5以内。而东北冬季城区(零度以下)是这个车最费油的情况,而且不好具体统计,温度越低油耗越高,还有每个人使用情况也不同,平时停车是否有温暖的车库,路程长短也不同也有很大区别。在长春零下15度-零下25度,且在没有车库的情况下,在外面车辆冻透了,然后单程路程长(30KM以上)的或者多次短途不长时间熄火的,电池温度逐渐上来以后油耗也会逐渐降低,这种平均就是10-11个油左右。而如果是无车库,且单次短途15KM以内,再加上提前15分钟打开空调和加热设备这种情况,那这个油耗就会达到15-16。如果温度没有冬天的长春这么冷的地方或者是有温暖的车库,油耗就根据温度比例介于城市夏季与东北冬季城市油耗之间。而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在车内等待不开车一直开空调也是会增加能耗的,而时间越长油耗肯定是越高的,而这种特殊情况就不能作为油耗参考了,但有些不太懂的车主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这么操作完就会说这个油耗也太高了和官方宣传不符,这种就很大可不必了。而一些非常规使用的驾驶,比如姚18那种180车速,或者是越野路况,这种油耗就属于完全不可控了,跑出多少就是多少了,比如我之前去雪地玩漂移那次,表显油耗都直接22了,这种特殊工况油耗就没法作参考了,或者是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也会增加油耗,之前看有个群友在爬山时油耗排名倒数,下山时直接排名第一,油一点没用,电反充了几度。如果是想看纯电的能耗,根据这个油耗数据乘3差不多就是电耗数据。如果是非云辇版,因为重量比云辇低了100KG,可能油耗电耗还要在这个数据上更低一点点。

    之前经常能在群里看到大家讨论豹5的保电值和保电模式,大家对这个怎么设置都有不同看法和理解,但有一些言论其实是不太准确的,作为一个豹5车主和DMI两年半的老车主,对迪子这套动力系统还是比较了解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经验。HEV智能保电模式就是在电量高于保电值时,会尽量用电,只有在大油门急加速下才启动发动机,来增加动力表现,而低于保电值时,也不会过多的强制启动发动机,在效率最高时启动补电(比如在高速或者冬天开空调),但不保证一定能到达保电值,一切都以经济性为主(优先电),而智能保电用到最后低于25%,就会开始强制补电到25%左右,就相等于25%强制保电。而强制保电顾名思义就是只要电量低于保电值一些,或者油门给的略大,就会随时启动发动机来发电保证达到保电值。说的通俗点就是智能保就是不保电,强制保电就是保电,而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模式就要看自己的使用情况。如果想把豹5当一辆纯燃油车开,从来不充电,那推荐强制保电50-70%,优点是动力响应更好,且不会因为电量太低导致发动机启动最大功率发电,基本都是小功率稳定发电,车内震动和噪音会比较小,同时50%电量也是锂电池的最佳长期存放值,而如果用智能保电或者强制25%的话,电量长期处于20-30左右不利于电池健康,而且动力响应对比50%以上也会慢一些。而如果没有自己的充电桩,但生活圈附近有方便的充电站,可以没事就过去充电的,根据自己充电频率可以用智能保电25%或者强制保电30%,在明确自己要去充电之前就可以长按EV按钮开启强制EV模式把剩下这几公里的电正好用完,保电值可以根据自己距离充电站多远来选择,近的话保电值低点,远就高点这样可以保证一个当前使用条件下最佳的经济性。而如果有家充桩每天都能回家充电的,那就直接EV模式也不需要考虑什么了,保电也是智能保电25%就可以,把电跑空以后再用油。网上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知,就是保电模式和保电值会影响油耗,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迪子这套混动系统,只要是车辆启动前后电量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就都算是馈电油耗,而这个馈电油耗是不受到保电模式和保电电量影响的,也就是说只要是路况温度驾驶方式相同,25%启动25%结束,和70%启动强制保电70%结束最后的实测油耗是完全一样的。(不要拿最终表显综合油耗不同来抬杠,最下方的表显综合油耗值只是油电互转的估算,车辆计算综合油耗时是把3.5度电换算成1L油来计算的,实测下来1L油发电差不多是3度电左右,所以只要用电更多,表显综合油耗就会更低)

    云辇P智能液压悬架相信大家在网上也有看过一些视频去了解,我作为行驶6000公里的车主来跟大家讲讲一些更详细的使用体验与感受,和对比试驾三次领航的感受区别。一共有两大优点。

    第一是驾驶舒适度和操控性,云辇的舒适控制有偏弱,适中,较强三挡可调(也就是最弱,中间,最强),每次车辆启动默认就是较强档位,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点弄不太懂这个云辇阻尼控制逻辑,以为这三挡就是简单的对应阻尼软中硬,实际上这个是不准确的,准确的来说是云辇介入强度。在不同驾驶模式下云辇调节悬架达成符合驾驶模式的悬架表现,比如在舒适驾驶模式下,云辇会帮助车辆在过一些沟坎、井盖、减速带之类时更加舒适平稳,减弱震感路感,也就是悬架阻尼会变软一些,但相对应的晃动感也会大一点点;而运动模式时,云辇会增强车辆的侧倾俯仰控制能力,悬架阻尼会变硬,相对应的路感震感都会清晰一些。而在经济模式下,悬架感受和运动模式比较接近。根据这辆车的不同模式之间对比,来进行我个人主观评价打分,5分制,操控分越高代表侧倾俯仰控制更好(反之就是侧倾偏大,像坐在果冻上),舒适分越高代表滤震效果更好(反之就是震感路感清晰),统一舒适控制较强,经济模式:舒适2.5分,操控3.5分;舒适模式:舒适4.5分,操控3分;运动模式:舒适2.5分,操控4分。不过这种偏个人体感的东西还是以自己的感受为准,建议试驾的时候可以多试试。而看到这里大家再去理解舒适控制所谓的介入强度(偏弱,适中,较强)就会容易一些了,举个例子就是不同驾驶模式就相当于红黄蓝三种颜色,而介入强度就相当于颜色的深浅,理论上舒适控制默认的较强模式就是当前驾驶模式工作逻辑下的最优效果,也就是说喜欢舒适不想要震感路感太强就用舒适模式,而想要车辆操控性更好,侧倾俯仰更小就用运动模式,舒适控制就默认较强就可以,当然如果在这个架势模式下也可以自己尝试偏弱和适中来看看是否更符合自己喜欢的感受,其他排列组合我也测试了一下,大家可以参考,再次重申这是我的主观感受,一切以自己实测感受为准。

    领航版:舒适2.5分,操控2.5分

    经济模式,舒适控制偏弱:舒适2.5分,操控2分(最差模式,晃动又大震感又明显,而且个人感觉会有些晕车)

    经济模式,舒适控制适中:舒适2.5分,操控3分

    经济模式,舒适控制较强:舒适2.5分,操控3.5分

    舒适模式,舒适控制偏弱:舒适3分,操控3分

    舒适模式,舒适控制适中:舒适4分,操控3分

    舒适模式,舒适控制偏强:舒适5分,操控3分(滤震效果最好,开车不激烈时最舒服的模式)

    运动模式,舒适控制偏弱:舒适2.5分,操控3分

    运动模式,舒适控制适中:舒适2.5分,操控3.5分

    运动模式,舒适控制较强:舒适2.5分,操控4分

    竞速模式,舒适控制较强:舒适2分,操控4.5分

    而其他越野模式我就没有太多测试了,理论上云辇在各种越野模式也会对减震或者侧倾支撑性提供更好的效果,不过云辇现在的控制逻辑有点复杂,普通用户可能不太好理解,希望官方未来能优化一下,或者改成云辇C那种,舒适控制三挡,加上舒适/运动可选就好了。还有就是个人觉得现在的运动档的阻尼还是不够硬,要是能再硬一些,侧倾控制更好就好了,希望未来官方能再OTA优化一下。

    我在试驾时对比领航和云辇做了一下类似麋鹿的测试,但毕竟不是专业车评有场地,我就是在车辆稀少的宽马路上做的测试,难度和客观程度要麋鹿低一些,在同样80时速下快速并线进入旁边车道然后保持车道,领航版车身大概会有左右四下晃动,前两下比较大,操控车身稳定比较困难;而云辇版运动模式最硬阻尼状态只有两下较小的晃动,稳定性更强,更有操控信心。

    而云辇的第二大优点就比较直观了,就是高低可调,目前现在版本是分四档,离地间隙分别是低档190mm,标准档220mm,高档270mm,超高档310mm,未来还会有一个超低档(170mm),低档在过一些1.9米的限高的时候就很实用,豹5领航和云辇标准模式都是1.92米,略微高于1.9米,对一些标定严格的限高来说就有些危险,我已经遇到过一次地下停车场限高1.9米的情况了,但云辇版调成低档以后正好车的高度是1.89米,过去的时候特意下车看了一下,通过的缝隙也就不到2cm,不降低的话正好过不去,这个时候就非常有用了,还有就是在取后备箱物品的时候可以按后备箱里的悬架控制按钮,让车辆降低,取放重物更方便了。但低档只能在比较低的时速下才能保持,也就只能低速过个限高,用户反馈说是想让官方ota一下能长时间处于低档状态,高速降低风阻,官方说是在研究测试,不知道未来能不能实现。而高档位的用处就更多更实用了,比如城市里上一个比较高的马路牙子,一般车完全上不去的,豹5不升高底盘也可能会磕到底盘的时候,这5cm升高的用处就太大了,上下马路牙子都可以有效防止托底磕底盘。而越野时提升这5cm的用处就更大了,一般车改装也就是增高一寸半也就是两英寸,差不多就是5cm出头,而这个云辇可以直接一键升高,配合强大的动力,通过性非常强。而超高模式虽然有310mm离地间隙,但车机官方提示并不要经常随意使用,可能加速车辆损耗,而且车辆状态会不太稳定,车轮会变成内八,所以这个模式推荐使用的情况就是在高档位270mm依然不小心托底了,再使用这个模式脱困,而不是随意开启超高模式直接去烂路越野或者没事秀一下身高玩,一般情况270mm离地间隙是非常够用的,已经比绝大多数越野车不改装要高很多了,所以为了保护车辆尽量不要用超高模式。

    越野工况我能跟大家分享的不多,毕竟不是专业玩越野的,不过也去玩了几次雪地漂移,爬了一次全程土路,路也非常窄的雪山,还有一些自驾途中的非铺装烂路,海边沙滩地面,基本上只要按照行驶路面选择对应的越野模式就能获得最好的体验,豹5的表现又强大又稳定,让我这种越野小白也能轻松驾驭越野,不过最好还是在玩之前多看视频学习,看一下低4,差速锁,蠕行模式的各种使用技巧和经验,虽然车辆很强,但最终还是由人去开,而且一定要尽量选择合适的越野轮胎,公路胎无越野经验去玩越野有风险,还是尽量谨慎对待。而驾驶模式一个例外就是在雪地漂移时一定要使用沙地模式,这个模式下车辆会启动最强发电功率保证车辆的动力,而且AEB触发会最少,在玩沙玩雪时会有最好的表现。而雪地模式是在城市路面或者野地雪面缓慢行驶时使用的,为了确保车辆不失控,AEB会比较积极的工作,我在第一次去玩漂移的时候就以为雪地应该用雪地模式,结果经常触发AEB,很难起漂,后来和销售还有店内越野顾问沟通,他们告诉我应该用沙地模式,后来再玩的时候就非常爽了。


    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开这个车的使用心得和我基于这段时间的体验认为这辆车的优缺点和一些想吐槽夸奖的地方,个人感受因人而异无法保证绝对客观,仅供参考,建议还是自己多去试驾体验。然后建议准车主和车主在有空闲时间试驾时,去把展车里的菜单功能全都看一遍熟悉一下所有的设置和功能,提车第一时间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设置车辆,这辆车的功能和可自定义的设置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各种辅助功能,可以详细看一下,尤其是新手司机一定要多看一下,对自己安全驾驶非常重要。

    首先说说我个人认为和比较在意的缺点:

    1.门边和前排储物空间非常非常少,这也是觉得最大最难受的缺点,因为这个车有一个冰箱占用了传统扶手箱的位置,而带有冰箱功能也不能随意的去放一些杂物,毕竟可能随时还会用到冰箱功能,然后还把主驾驶储物盒给取消了变成了NFC感应区,说实话我真的有点理解不了这个操作,正常解锁车门的后视镜NFC就已经够用了,车内再搞一个NFC有点大可不必,我基本就没用过这个东西,但驾驶证行车证之类的不常用但还需要放在车里的小东西就没有地方放了,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淘宝上买了个遮阳板储物袋,终于是能有地方放行驶证驾驶证了,但有些杂物还是没有太好的放置位置,只能全都塞到副驾手套箱,平时开车拿取也很不方便。主副驾车门边上本身就不大的储物格中间还要加一个栏我也是没想到的,基本上除了标准的小水瓶以外稍微大一点的瓶子或者保温杯都放不进去,而冰箱那个位置又不够深,一些稍微长一点点的瓶子也放不进去。而后排门边储物格更是小到只能竖着放下一瓶水,我真就是挺理解不了的,咱就敞亮点做大一点不行么,秦的门边储物格我觉得设计的就够离谱了,没想到方程豹的更小(几个车门边上都有比较大的帝瓦雷音响占用了空间)希望未来版本迪子能优化一下储物空间。

    2.冰箱盖扶手箱有点硬,长途的时候会有些硌胳膊肘,后来回来买了个扶手箱垫解决了,还有就是后排的C柱下方的塑料有些太硬了,后排乘客的胳膊会比较硌,而且长时间想休息的时候,靠在那里睡也不太舒服,我准备过一阵找个改装店包一下边,不过还是希望厂家未来的版本和车型能在这些地方注意下做的更软更舒适一些,毕竟全车用料都这么扎实,我实在是想不懂为啥这里就不能也给好好包个软皮边呢。

    3.脚部空调弱,冬天这边天冷的时候就有会觉得冻脚,我这个版本已经是脚部空调出风口切割过的了,但还是偏弱。空调开大了,面部和风挡的空调还太强,吹脚的空调还是偏弱,建议让程序设置把吹脚的整体档位调大一两档,因为无法单独调节脚的空调量,脚整体大一档才能和其他位置的温度匹配。

    4.刹车的脚感无论是舒适模式还是运动模式都比较奇怪,试下来还是运动模式我相对觉得更好一些,但刹车力度和脚感匹配不线性,需要熟悉一下才能习惯,有时候轻踩转中力度减速的时候感觉像刹不住,但再一用力就马上急刹,刚开的时候中间那个力度挺难掌控保持,现在习惯一些了就还好。然后就是挂倒挡的时候,需要踩刹车的力度太大了,基本是要完全刹停才能挂挡(感觉是初段动能回收不算,只有踩到机械刹车才能挂倒挡)而且没有提示音或者震动提示是否挂挡成功,有时候以为挂上了实际没挂上,建议能优化一下需要挂倒挡的刹车力度还有反馈提示。

    5.app设置车辆座椅通风加热和方向盘加热这个界面的操作逻辑可以优化一下,现在点开一个以后会隔好几秒甚至网差点需要十多秒,开启后才能再点下一个,这样点一个等半天再点一个,本来打开主副驾加热加上方向盘加热只需要点三下三秒钟的事,现在至少需要30秒,这个后期APP应该是可以ota更新的。

    6.语音唤醒成功率很低,尤其是车辆刚启动状态下,基本上前几次成功率只有40 50%,抬头(冲着收音)很大声喊也就70%左右成功率,而我之前的秦成功率都有90%以上。后续正常行驶中,也需要比较大声喊才能有比较高的成功率,我现在开车基本已经不喊了,都是直接按方向盘的语音按键唤醒,唤醒后说的指令识别还是没问题的,不用大声也能正确识别。而且豹5在行驶途中有时和别人聊天或者放音乐的时候也会突然莫名其妙被唤醒,根本没有人喊类似的关联词,就是毫不相关的词都可能会被触发,到现在一个多月遇到了五六次。

    7.HUD不太清晰,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是感觉焦点放在了比较近的位置,而人眼正常开车时焦点都会在比较远的位置,这时候HUD就会显得不太清晰,如果能像投影一样调整焦点就好了,或者直接把焦点放到偏远的位置上就能更清晰了,现在就是感觉差一点对上焦的感觉,不算非常清晰但勉强能用。

    8.车前盖有些软,手用力按一下都能按软下去,我是不确定如果我站上去会怎么样,现在这种软度我是不敢尝试,怕会彻底凹陷不回弹,所以感觉基本上成年人是没办法在前机盖上拍照了。刚开始我还以为这个是为了节省成本或者是为了减重,领航版2890KG,云辇版直接2998KG了,数据上再加一点就过3吨了,后来问厂家的人帮忙问的工程师,说是因为豹5的车头太高,为了在意外车祸时保护行人头部,确实我个人183身高差不多豹5前机盖都能接近我胸口了,如果是矮一点的人,撞上的话很大概率会直接头部磕到车前盖。虽然能理解这个解释,但越野车无法上车头拍照还是挺遗憾的。我试了一下路上能遇到的方盒子车和SUV,基本上都要比豹5前机盖硬很多,唯一一个感觉差不多的就是我朋友的坦克500hi4t,不得不说还真是一对老冤家哈哈哈,而300我试了也比豹5和500hi4t硬很多。

    9.公路驾驶模式无法记忆,每次启动默认都是经济模式,因为之前开秦的时候并不是这样,都可以记忆之前的驾驶模式,现在每次上车都要重新调整成舒适或者运动模式就有点麻烦。

    10.icc智能领航模式,只能识别明确标线,而不能根据路面情况智能识别保持车道,在有标线的情况下如果弯度比较大也可能会无法保持偏离车道,只能在高速这种比较直的路线上保持,虽然基本也够用,但不能说是好用,在国产30万这个级别里基本算是比较差的一档里了,希望未来能优化这方面的能力。值得表扬的是icc时判定比较保守而且很灵敏,在高速上有一次前面远处的车突然停车,icc直接快速减速,要比我个人反应踩刹车快了半秒到一秒这样,最后距离前车二十米左右刹停,不过保守的判定导致在正常行驶中icc的减速有些生硬不够柔和,这些希望未来也能优化一下。

    下面是我个人认为这辆车比较优秀和好用的优点

    1.动力超强,505KW电机和接近700匹马力,官标零百4.8秒实测4.5秒,无论馈电还是富电,动力表现都十分优秀,作为一台3吨的越野车基本上除了一些纯电四驱小车和各别非常贵的性能油车以外想超谁就随便超谁真的是太爽了,动力随踩随有力大砖飞。而纯电模式下的动力也是非常强劲,相比一众以油为主的P2电机混动车的纯电模式可谓降维打击,比如坦克的hi4t,牧马人4XE的纯电模式动力就很弱,一个120KW,一个133KW,连马路三大妈都不一定跑的过,稍微踩重点都会强制让发动机参与驱动,而豹5的电机是485KW,纯电模式又快又安静。

    2.底盘优秀,通过性强,云辇P智能液压悬架对底盘表现的提升非常明显,无论是阻尼调节还是高度调节都非常的好用实用,真正做到了可软可硬,可高可低。既可以要城区驾驶操控性好,又可以要越野舒适,还可以要更强大的通过性。

    3.视野超棒,作为一台1米92的越野车,驾驶员的视野非常好,坐姿很高,很多时候都是俯视看身边的轿车和普通SUV,可以观察到前方好几台车前的情况,也可以看到哪排车走的快,哪排车前面有慢车,或者前方出现事故。而且视野高也能发现在一些两边有灌木或者停了很多车的地方突然出现的行人或者电瓶车,也能比一般车提前发现及时反应,很有安全感。云辇版标配的流媒体后视镜也非常清晰流畅,无论白天还是晚上,视角,清晰度,亮度都非常好用,我为了白天也可以用,在网上买了两个后备箱储物包直接把后备箱玻璃挡住了,这样白天用流媒体后视镜的时候就不会被后面反光影响了,效果非常好,唯一可惜的就是这个流媒体后视镜无法录制视频当后行车记录仪用,希望未来能OTA优化或者改版时优化。

    4.外形美观比例协调,有点像卫士,但还有一些自己的风格,实车真的又好看又耐看,比网上看照片视频更好看。内饰就不用多说了,个人觉得算是比亚迪中的最佳内饰,又有创意又很有审美,各种功能也齐全,实体按键很多也很实用。内空间也很优秀,车里坐五个人也比较舒适,前排主副驾的空间和头顶都非常大,前排体验感拉满,而后排中间地板纯平,后排坐起来除了门边那里比较硬以外舒适度都很不错,而且后排座椅是两档调节的,长途可以把后排调到靠后一些,但也会侵占一点后备箱空间,后排坐三个人也不会很挤,头顶空间依然优秀。网上和群里有些人觉得后备箱偏小,我个人感觉是还好,后排座椅放直的时候还是比较能装的,装更多的东西也可以直接把后排座椅放倒,对于装载能力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后备箱大小在越野车中也算是不小的了。而且如果增加后备箱空间要么影响驾驶位空间要么就得拉长,而我觉得现在豹5的外观体型正好,再加长一个是不好停车,二也会影响离去角,三可能外观就不像现在这么完美协调,所这种东西只能说是权衡利弊,我个人觉得现在这个综合来看是很优秀的了。

    5.方向盘转向手感很好,习惯用的是舒适模式,虚位不大,而且转向手力和反馈都很优秀,转向跟手开起来也很舒服,运动模式方向盘手感变沉,转向感觉也更精准了一些。

    6.转向半径小,正常行驶状态下需要掉头只需要横跨一个半车道就可以转过来(最右侧跨过两个车道一点),在很多路不是很宽的马路基本都可以一把直接调头,窄一点的双向单车道最多就是加一把,这个真的是太方便了,无论是行驶还是停车位都很好用。

    7.360和透明底盘的清晰度和可靠性很高,豹5的360有一定的安全冗余,不会像一些车的360有盲区或者是不太匹配,看着以为能过去实际就会刮到。透明底盘在越野烂路时也非常实用,可以直接观察预测车辆下方的路线。

    8.门边轮眉这个设计真的是棒,不单纯是外观设计,在日常中也可以有效防止一些开门剐蹭伤漆之类的,门边有墙或者车下有些矮石墩之类的,如果不小心碰到也是先碰到轮眉,之前朋友在副驾没看到旁边有石墩,开门的时候直接刮到石墩上了,下去一看正好都是轮眉挡住了,没有磕到金属漆面,轮眉上也没有什么明显痕迹,在高大的越野车上这点真的是太实用了越野车高坐姿有时候会不小心看不到旁边比较矮的东西,对比之下朋友的500hi4t就只能下车的时候非常小心注意剐蹭。

    9.后备箱内后排座椅放倒可以基本纯平,无论是装一些大的东西,还是作为床车都很好用,加上床垫可以变成1米9大床。

    10.冰箱,娱乐屏,绿净香氛,帝瓦雷音响,座椅按摩通风加热这些舒适性配置也都拉满了,冰箱调节范围也非常实用,可以-6到6度制冷,35到50度加热,12小时延时断电,这个功能真的是特别实用,夏天冻个饮料,放个雪糕,冬天可以放些热饮,买点冷鲜或者热菜之类的也可以用这个制冷保温,甚至家里有人出门需要带胰岛素这种对温度要求很高的药品也没问题,实用性太强了。这个车的绿净功能也很棒,自驾的时候在一段路上全都是烧秸秆的,外面的空气质量非常差,pm2.5值直接300左右,车内一直开启外循环,但是开启绿净功能后车内pm2.5值就显著降低,也没有什么奇怪味道,车上也有各种净化杀菌功能,对健康来说也是很有保障的。而车机大屏和娱乐屏的功能也能增加日常生活和长途结伴自驾的乐趣,有时候在车里等待的情况我就坐到副驾,开启按摩看会儿视频非常享受,甚至很多时候到家了都想在车上都想多呆一会,而长途时副驾的体验感更好,不用斜着看主屏,可以直接看副驾娱乐屏,这个体验真的很棒,而且副驾还可以把前排座椅彻底放倒,把头枕拆下,后排靠背也放到最大角度,直接连体变成大躺椅,看着娱乐屏,舒适度直接拉满。不过副驾屏有个小瑕疵,就是显色不太准,偏黄绿一点,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如果未来下一代车型或者这一代能OTA优化的话就更好了。

    11.头枕音响很好用,可以设置头枕音响独立播报导航,导航不影响车内音乐视频的声音,这点虽然不太起眼,但在实际体验中非常好用。

    12.车机UI美观,功能全面且实用,不过相对来说有点太复杂,对于一些不太喜欢研究或者对新鲜事物接受慢的人来说可能会比较蒙,所以建议大家还是提车后还是把菜单和功能设置看一遍研究一下,能有更好的体验。车机开放性很高,基本上什么安卓软件都可以下载安装,应用市场里没有的也可以自己通过浏览器或者微信传安装包安装,相对于大多数其他车企的产品的车机真的是降维打击,很多其车企的屏幕也很大,但一进应用市场就发现基本没几个能安的软件,而且也不支持自己用安装包安装。

    13. 外放电6KW,迪子这个外放电功率在市面上所有带外放电的车里也是独一份的,尤其搭配豹5这种越野车型,这个功能的价值就更加大了,无论是日常露营还是越野途中,带有这么高功率的外放电能都很有用,比如大功率的烤箱,电磁炉,各种露营灯,音响,投影,电脑,越野中甚至可以带个电镐,遇到非常大的石头或者不好过的地方都可以搞定。更多的各种需要充电的小设备也都可以轻松充电,完全不怕户外没电的烦恼,后备箱里还有个2.2KW的交流插头,在旅途驾驶中有充电需求也可以直接放后备箱中充电,这些都是对于普通用户和越野用户都很实用的功能。而对于我这种做传媒视频和直播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更是非常有用了,给拍摄设备充电就不用说了,主要是有些户外的拍摄或者直播,需要搭建演播区或者是拍摄区,各种设备都是比较大功率的,几台摄像机,导播台,监视器,电视,电脑,录机一套下来功率2 3KW都是很正常的,外加大功率灯光设备一个就要500 600W,有了这个车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各种场地没有电或者不方便接电的情况了,省去了我带很多电池或者租发电车的费用,而发电车有时路况不好的地方还不容易进,这个车基本上就是想去哪就去哪。

    14.静谧性非常高,在车里休息时的隔音表现非常好,EV纯电模式行驶时也很安静,即使是HEV混动行驶状态中,速度不高的情况下也是比较安静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比较严重的馈电(比如电量低于20%、原地高功率发电、或者选择沙地模式等最强保电模式,发动机会增加转速更快的发电)时的噪音相对平时还是比较大的。

    提车以后又在网上买了许多的配件改装,但主要都是车内使用的,我就不给大家挨个乱推荐了,这些大家可以在淘宝店铺里看一圈,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我个人觉得比较有用的是这几个:副厂前水箱护板,后电机护板,因为这两块是原厂保护力度不太够的地方,其他位置原厂都有2mm钢板保护,对于不是重度越野用户来说足够用了。如果大家比较喜欢越野,经常跑烂路的一定要选择18寸轮毂,换AT胎更便宜,扁平比更大越野表现也更稳定。

    总体使用下来这辆豹5云辇版真的是六边形战士,基本上没什么短版,动力,越野性能,外观颜值,内饰,能耗,各种舒适性配置都非常优秀,有些小问题也是瑕不掩瑜,毕竟工业产品很难做到有绝对的完美,而豹5云辇版我个人觉得就算相对完美了,建议大家如果对豹5感兴趣,预算不是非常紧张的话还是尽量上云辇,绝对是超值体验,而且未来云辇P也可以通过OTA升级更多的功能和优化体验。在提车之前经常能看到一些网上专门黑方程豹的账号发的一些视频各种问题,刚开始也有点小焦虑,也害怕真的有很多问题,后来仔细思考观察发现这些人出现的问题都很奇怪,要么是没有放清楚前因后果,出了问题也不是找厂家询问和解决,直接拍视频开喷,而且很多都是明显在看不到的地方动了手脚的,明显是带着充满偏见的立场来的,再加上秦DMI也开了两年半了,从来没出过什么问题,我也很相信迪子的技术,这么看下来也就放心了些。直到提车后现在自己开了这一阵后发现担心都挺多余的,提车这一段陪我在雪地飘过移,跑了几千公里高速,跑了几千公里市区,上下过各种台阶,跑过沙滩,跑过各种烂路,还玩了一次爬雪山的越野,各种表现真的又棒又稳定,越开越喜欢,外观也是越看越喜欢,又好看又耐看。在这里也想夸奖一下长春硅谷方程豹店,各种服务都非常好,尤其要感谢我的销售韩子琪和越野技术顾问黄羿,有什么问题都会热心回答,提车前后有些事也都想办法帮我解决。文章字数已经挺多了,但可能还是有些地方没有说清楚,大家有任何想问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里留言私信,有空看到了都会回复大家,欢迎大家友好讨论。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