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到7月,凯威MBP全国各地集中交车。

据悉渠道网点从年初的100家,已经翻了两倍有余。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有成效的市场拓张,和MBP全球一体平台化运营模式,自身产品力,产品定位和产品布局,营销团队的专业性和了解中国市场脱不开关系。
而对我而言,也终于有机会可以跟各位带来一台量产版的MBP车型评测了,本次先跟各位带来S150的详细测评。

踏板的品类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当然是一些偏日常的车型,比如豪爵UHR、三阳巡弋、本田PCX160这类车型,他们造型相对比较中庸,最重要的还是实用性表现相对突出。

其次就是今年开始大量上市的复古踏板,我刚刚详细测评过的无极SR150C Pro,还有MBP C150mate、龙嘉维多利亚、南方飞戈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这类车的主要卖点显然就是造型和精致感。

我先声明我的态度:外观好所以内在可以不用那么好,这种观点我是不能接受的,谁说好看的车只用能骑就是了?
还有一类车就是今天我要测评的MBP Feelink S150这类纯运动取向的踏板了。

必须要承认,无论是汽车还是摩托车,只要粘“运动”这个词那就一定属于“小众车”,大家只要上路,能看到的都是豪爵、本田们小踏板满地跑,也没见到三阳DRG158满天飞吧?
但是,不叫座肯定不等于不叫好,比如MBP在4月份正式发布的这款Feelink S150。

有的朋友肯定奇怪了,你为啥这么晚才来做这车的测评?两个多月了哦。
其实原因很简单:没量产车。

成都经销商其实很早之间就安排了一台试驾车了,只不过之前那台车还不是最终量产版,所以我觉得如果只为了抢热度蹭首发,并没有给众多想要买这台车的朋友提供量产车最准确的观点,那我会很有负罪感的。
6月22日,终于首批量产版S150、C150mate、U150到店了,我们本地经销商也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交车仪式。

我也是收到通知,第一时间就来到店里准备试车了。
各位其实看我上面照片就能感受到,测试当天成都的气温可真不低。
我是下午1点过开始测试的,室外气温最高显示38度,这么热我一个朋友都没叫上一起,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我对车这么痴迷;二来加速数据可能会和其它媒体老师有所区别,因为貌似没人在这么热的情况下试车。
OK,背景交代完了,赶紧开始今天的测评。
车型定位
其实不用太避讳,MBP Feelink S150一定是在三阳DRG的基础上有所借鉴的,但是先说清楚,只是定位借鉴,这两台车的表现可谓天壤之别,大家不要混为一谈了。

这本没有什么错,本田PCX被多少国产车厂尽心模仿?优秀的产品才有被模仿的本事。
S150定位就应该是一台非常偏运动取向的车型,这一点毫无疑问,什么叫运动车型?当然首先加速要快,高速情况下需要有动力延展性,车身稳定性要好,操控尤其尤其需要优秀,甚至应该是最应该做好的。
静态表现
整体外观
S150的造型显然是进行了重新设计,外观设计极为年轻化,甚至有些科幻画风。
轮廓线条还是比较硬朗,前脸设计还是颇具侵略感,远看任谁都会下意识觉得这是一个不好惹的角色。
车子从后到前是一个俯冲式造型,这显然是一种极具“跑格”设计。

什么叫跑格?你一个正经运动车型一定是腰线往车头斜的,像春风500SR VOOM那种车头车屁屁都往上翘的....确实有点颠覆我的审美观。
悬浮式的车尾设计让整台车的视觉重心再次往前移,不光是更好看,整台车的重心也得以优化,这不光是说起来,一旦你骑起来就会颠覆你以往对踏板的认知。

如果你见到实车,无论你是不是这台车的粉丝,它一定会因为其出色的设计长时间霸占你的视觉焦点。
整车做工完全不像之前工程样车,量产车的质感和细节处理好了不知道多少,甚至在DRG面前一个不懂车的人都会说S150会做得更好。
储物空间
有人说这类强运动性踏板,谁关心你储物空间?要知道人家意塔杰特、派方引力这类运动车型连座桶都几乎没有呢。
这你就错了,这类车对储物空间要求比所有踏板都要迫切。

原因很简单,运动小踏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操控,前面才说过悬浮式后座能营造极好的视觉效果,并且能够让整车重心进一步集中,一个尾箱想都不用想,所有内在平衡和外在美感全部都会被它破坏殆尽。
所以强烈建议这台车到手以后最多最多装一个小小的后靠背就足够了,否则你就挡住那性感的微翘车尾了。

旋转无钥匙启动旋钮或者长按左手手把件的“上”键便能打开座桶。
我自己的Z8是放进去盖不上座椅的,小号全盔倒放可以刚刚好盖上座椅,3/4盔只要不是盔体过大基本都可以放下。

车头右侧下方有一个外置储物盒,我用我自己的导航手机Iphone X演示一下。


显然这不是一个让人存放贵重物件的地方,放一些高度不高的水瓶或者抹布什么的都没有问题。
相比起来,我一直认为平踏最重要的是这个挂钩。

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往里翻隐藏起来,正常骑行时也不会干涉到我的脚,非常好。
不过如果能做成那种可以锁口的设计就更好了。

储物盒上方有一个C口和一个U口充电口,非常好。

左边是弹出式加油口,这种设置加油还是比较方便的。
骑行三角
虽然说S150是一台定位明确的运动踏板,但它并不属于那种纯运动的风格,比如它的座椅柔软度本身还是做得不错的。

并且座椅也比较宽大,中间位置还有一定下陷感,后腰靠的设计对舒适感的提升也是非常不错的。大但如果是纯运动踏板的话,为了能够在赛道里快速变化重心,座椅会做得比较平且更硬。
加之手把又是一个裸把,手把高度宽度也比较合适,让这台车即使长时间骑行也会是一个非常舒适的感觉。

手把转动角度非常大,我身高172cm,正常骑行时即使车把打死也不会碰到膝盖。

780mm的座高听起来挺夸张,但是因为座椅前端收窄做得不错,所以落脚的感觉跟我自己UHR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身高172cm)

请记得这是一个平踏,实在不行你跳到前面来站着肯定没问题了。
无论是DRG还是S150,有一个槽点我始终不满意,那就是没有斜脚踏。
这显然是一台运动踏板,激烈驾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重刹等情况,重刹目前就只能用脚尖去抵住车身。
姜戈和我刚刚测评的无极SR150C就有一个非常讨巧的设计,它们的踏板前方都挖了一个可以伸脚进去的空间。

这样无论在日常悠闲骑行、激烈驾驶还是重刹时都能很好起到一个提升舒适度和操控的目的。
车把、按键、仪表
S150裸把设置我个人非常喜欢,一台偏运动的车型就不应该把车把全部弄上覆盖件,一看就显得笨重。

同时,车把还提供高度和距离可调的选项,其实原厂状态下我认为就已经非常适合我自己了。
按键的话,还是之前很多品牌上经常见到的老熟人。


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不过我还是觉得钱江目前闪300自动挡、闪600等车型上正在用的那套按键能尽快普及就最好了。
在12000的价位,S150居然提供了双侧牛角开合角度可调,直接好评!

同时左手手把还装配了防溜坡开关。

仪表是一块这个价位几乎独一份的非对称仪表。

显示数据丰富、反应速度灵敏、UI设计美观,关键一个“独特”就能吸引不少车友的注目了。

在原厂膜没有撕的情况下,大太阳下显示清晰度非常差,我今天测评的时候39度,阳光直射下就是看不清楚,大家一定记得先撕膜。
动态表现
动力表现
还是先报一下参数:发动机能够在8000转爆发最大功率11kW,5000转时爆发最大扭力14.5牛米,压缩比只有11:1,从纸面上看比起DRG150的最大功率还要稍大一点点(14.7kW)。

这种小车测零到一百基本没有什么意义,我找了一段大概500米的大直道,来来回回跑了4趟GPS最高只有99.8公里,影响成绩的因素有不少,比如我体重72kg,但是因为今天39度,所有我能叫的朋友都叫不出来,所有拍摄设备接近30斤我都是一个人背着的。
不过我想说的是,DRG150我也骑了很多次了,基本也是这个动力水平。
于是我做了大约15次零到八十加速,最快一次成绩为13.98秒。

加速视频如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