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2022年底广汽集团与菲亚特双方的彻底分手,菲亚特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再一次划上了句号。始于2009年的这次与广汽集团的合作已经是菲亚特品牌在中国的第二次合资尝试,在此前的1999年4月,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菲亚特合资成立了南京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其中南京菲亚特公司双方各持有50%股份,总投资达30亿元人民币,这是菲亚特这家百年车企第一次将旗下的轿车带到中国生产(1999年刚好是菲亚特汽车成立100周年)

菲亚特在中国的第二次合资也没有成功
其实菲亚特与中国的渊源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1985年3月27日,南京汽车和菲亚特汽车签署了《关于生产轻型汽车许可证转让和技术合作项目协议书》;1991年8月第一辆国产化率达40%的Turbo Daily轻型客车下线,此后“南京依维柯”成为了1990年代最火热的轻型客车,没有之一。随后的1995年12月,双方合资的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为后来成立南京菲亚特以及轿车项目的引进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南京依维柯几乎就是轻客的代名词
先来说说合资公司中的南京汽车,南汽的前身曾经是一家在解放前便已成立的工厂——1947年初,华东野战军为了修理大量战场缴获的国民党军机械化装备而成立了华东野战军特种纵队修理厂,这成为了后来南京汽车制造厂的雏形。1953年,特纵修理厂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局领导,更名为了南京汽车修配厂,从一家军工企业转型为国营企业。

南汽集团的前身——华野特纵修理厂在山东临沂诞生(图片来自“跃进|上汽集团”)
1957年,南汽开始仿制前苏联的嘎斯51型汽车,先从仿制发动机入手,以发动机、驾驶室和车架为主,并且在一机部汽车局的协调下调动全国11个省市的工厂配套协作。仅在半年后的1958 年3 月10 日,第一辆NJ130型2.5吨载重汽车试制成功,并被名为“跃进”牌,这是继一汽的解放牌汽车之后问世的我国第二款载重汽车。同年的6月10日,一机部正式批准南汽的厂名为南京汽车制造厂。

1958年3月15日,第一批三辆130型汽车报喜途中

1958年南京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国产“跃进牌”轻型卡车
1995年6月21日,原国家经贸委同意南京汽车制造厂更名为跃进汽车集团公司。到了2003年,以跃进汽车集团为基础重组成立了新的南京汽车集团,并由江苏省管理。2年后的2005年,南京汽车集团成功的收购了英国MG罗孚汽车公司及其发动机生产分部,这也是中国汽车企业第一次成功收购国外著名汽车企业,随后以MG-ZT为原型推出了名爵MG7车型。
在南汽收购MG的同时,上汽也买下了罗孚25、75两款车型以及全部发动机的知识产权,这又牵出了上汽和南汽两家企业关于MG罗孚公司车型平台和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毕竟MG-ZT、MG-ZR分别与罗孚75和罗孚25共享同一个技术平台。不过随着此后2007年底上汽和南汽签署合作协议,资产整合后的南京汽车成为了上海汽车的全资子公司,两家公司关于MG罗孚的“内耗”也正式宣告结束。

上汽与南汽合并
而说到菲亚特汽车,虽然比不上更早来到中国的大众、标致、雪铁龙等同样来自欧洲的品牌知名度高,但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引入中国的菲亚特126p(产自波兰)和90年代开始进口的菲亚特乌诺(Uno)、卡罗玛(Croma)车型,这个来自意大利的汽车品牌在中国还是有一定用户基础的。南京菲亚特成立后推出的第一款国产车型便是已经在全球各地热销的派力奥(Palio)。


菲亚特126p和乌诺等车型在此前已经来到了中国市场
菲亚特派力奥(Palio)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6年,这是菲亚特公司首次开发的全球化车型,首先在南美洲的巴西推向市场,随后是同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次年菲亚特将派力奥带到了欧洲和北非市场,再之后是印度、南非和埃及……在2002年正式国产下线前,派力奥车型已经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卖出了超过两百万辆,算得上是一台非常成功的畅销车型。

派力奥
第一代派力奥(1996-2002)
1996年发布的派力奥可以看作是小型车Uno的后继车型,当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新一代的Uno仍然在生产销售,不过同属两厢车型的二者还是有很多渊源。初代派力奥出自于菲亚特的178平台,该平台的设计师便是意大利著名的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基于此平台派力奥一共推出了两厢掀背(Palio)、三厢轿车(Siena)、旅行车(Weekend)和皮卡车(Strada)四款车型。

第一代派力奥
派力奥采用了和Uno一样的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悬挂,搭载的发动机以1.0L、1.2L等小排量发动机为主。整车长度3,735mm,宽度1,614mm,高度1,445mm,轴距2,360mm,整备质量也仅有900kg出头。如果从外形尺寸来说,和目前在售的比亚迪海鸥大小相仿,和当年市场上的两厢小型车相比,三围尺寸大于铃木奥拓,和两厢的夏利尺寸相近,当然技术水平和配置要远高于二者。

第一代派力奥
第一次改款(2001-2006)
2001年派力奥迎来了首次改款,设计师乔治亚罗重新设计了派力奥的前后外观和内饰。改款后的派力奥在南美洲市场推出了基于旅行版车型开发的跨界车型——Palio Adventure,同时改款后的派力奥作为菲亚特开拓中国市场的先锋,成为了南京菲亚特合资公司成立后国产的第一款产品,从产品发布的时间上来看,真正做到了与国际市场同步。

第一次改款后的派力奥
国产派力奥
国产派力奥的首次亮相是在2001年底开幕的上海车展上,与它同样是首次和中国消费者见面的还有派力奥的直接竞争对手,来自上海大众的Polo。相比于已经在国外久负盛名的Polo,菲亚特派力奥在外观尺寸、动力水平都要稍逊于对手,但是在售价上也要比Polo低了不少,一面是中国消费者已经非常熟悉的德式严谨风格,一面是充满艺术气息的意式风格,二者都做是各自公司的当红车型。


车展上的派力奥
2002年1月29日,南京菲亚特派力奥正式上市,先期发布的三款车型派力奥1.3EDX型售价8.49万,派力奥1.5EL型售价9.59万,派力奥1.5ELX型售价10.99万。1.3L车型的发动机排量实际为1.242L,最大功率60马力(44KW)/5000rpm,最大扭矩102Nm/2500rpm;1.5L车型的发动机排量为1.461L,最大功率85马力(62.5KW)/5500rpm,最大扭矩为123Nm/4500rpm。

从纸面实力来看,无论是1.3L车型还是1.5L车型的功率、扭矩水平都没有什么突出的亮点,两款发动机都使用的单顶置凸轮轴和单缸2气门技术。1.5L车型的0-100km/h加速时间在12秒左右,低油耗反倒是优势,1.3L车型的90公里/小时等速百公里油耗仅5升。

国产派力奥基本参数:
车长:3,763mm
车宽:1,615mm
车高:1,440mm
轴距:2,373mm
油箱容积:48L
风阻系数:0.33

派力奥在初登中国汽车市场的时期凭借流畅动感的外形和简明时尚的内饰风格(都是以当时的水平来看)赢得了不错的开局,在小型车市场站稳了脚跟。特别是菲亚特集团请来了当时F1赛事中正如日中天的法拉利车队车手、车王舒马赫为派力奥拍摄了一条广告。大致内容是舒马赫开着法拉利F1赛车来到加油站加油却看不到一个工作人员,车王只能无奈的自己拿起了加油枪。当后面一辆派力奥开来时,瞬间围上来了一整队的F1机械师围住了“进站加油”的派力奥……广告语也简单明了只有一句:“来自意大利菲亚特,与法拉利同出名门!”



派力奥广告
2002年9月,南京菲亚特引入国产了海外市场的Siena轿车并被命名为西耶那,车型采用与派力奥完全相同的178平台和1.3L、1.5L四缸发动机,其实就可以看作是派力奥的三厢版本。得益于独立的后备箱,西耶那的实用性大大增加,尤其对于三口之家这样的家庭客户,不过从实际的销量来看,两厢的派力奥似乎更受用户的偏爱。

三厢版本——西耶那
2003年1月南京菲亚特为派力奥和西耶那增配了Speedgear无级变速箱,这是当时国内小型车市场中难得一见的CVT无级变速箱,并可模拟6速手动换挡模式。这也为不喜欢手动挡的购车群体尤其是女性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算是产品线上的重要补充。同时原有的1.3L发动机也升级成为了每缸4气门设计,并且改良气缸盖、进排气管、电子油门等新技术,这应该也是1.3L车型售价高于1.5L车型的原因。


新升级的Speedgear变速箱
2003年6月,南京菲亚特继续在派力奥和西耶那的基础上推出了178平台的第三款国产车型——周末风。其实在它的老家欧洲,旅行车比三厢车更受欢迎,相反的是在国内,尤其是20世纪初的国内汽车市场,三厢轿车是最主流的车型,旅行车这种门类面向的更多是极小众的消费群体,主流厂商国产的旅行车型也凤毛麟角,菲亚特周末风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便是别克赛欧的SRV了。篇幅所限,关于西耶那和周末风后面发一篇来单独讲讲。

Weekend周末风
第二次改款(2004-2016)
派力奥的第二次改款车型于2004年首次于巴西市场推出,仍然由乔治亚罗担当设计,更新了外观内饰造型设计。南美洲市场上的销量表现非常出色,尤其在巴西市场上,派力奥的销量超过了常年的最畅销车型——大众的高尔(Gol)。而在欧洲市场,派力奥的生产在2005年便已停止。


第二次改款的派力奥
第三次改款(2007-2011)
派力奥的第三次改款于2007年在巴西发布,改动仍然集中在了前后外观和内饰造型的变化上,底盘依旧沿用了178平台。这代车型的旅行车版本在巴西工厂一直生产到了2015年才宣告停产。


第三次改款的派力奥
第二代派力奥(2011-2017)
2011年底,全新的第二代派力奥到来了,这是派力奥自1996年发布之后时隔15年后的首次换代,而此时的南京菲亚特早已经不复存在,新车型也自然与国内市场无缘。第二代派力奥的主要市场依然放在了南美洲,生产装配在巴西和阿根廷的菲亚特工厂进行,一直到2017年正式停产。而在欧洲市场,派力奥并没有进行换代,取代它位置的是另一款畅销小车——菲亚特Punto。



第二代派力奥
再回到当年的国内市场,2002年派力奥的上市在小型车市场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的关注,凭借新颖的造型和相对较低的售价,派力奥迅速打开了市场并且让中国消费者在126P等车型之后重新认识了菲亚特这个品牌。后续三厢车型西耶那和旅行车周末风的陆续上市补足了两厢派力奥的短板,同时也丰富了产品类型。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南京菲亚特的发展理应是一帆风顺的。


令人颇为惋惜的是,在合资公司中的意方和中方的合作从一开始便显得磕磕绊绊。不了解中国市场的意大利人坚持己见,了解中国市场的南汽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在当时众多汽车企业中也并非处于一流。双方管理层频繁的变动加剧了合资公司的动荡,在竞争对手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南京菲亚特仅仅在2006年发布了新车型派朗。


派朗
作为派力奥家族的延续,派朗依然是在178平台上开发的车型,南京菲亚特为它配备了一台1.7L发动机,70kW的最大功率和140Nm的扭矩并没有在同级别车型中占据优势。外观和内饰的重新设计让派朗摆脱了派力奥和西耶那的影子,7.48-8.38万元的售价和偏紧凑的空间让派朗的性价比看上去并不突出。派朗本质上依然是老车型的再次改款,但南京菲亚特赋予了它力挽狂澜的重任,显然这个责任应该由更新的车型来当担,随后不久派朗便成为了南京菲亚特的绝唱。

派朗内饰
从2003年高峰时期的年销超4万台到2007年底最后的匆匆离场,南京菲亚特并没有真正的搭上世纪之初汽车飞速增长的快车道,产品的局限性和更新缓慢让南京菲亚特在短时间内便掉了队。随着业绩的下滑,菲亚特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市场并有意寻找更合适的合作伙伴,另一面南京汽车在收购了MG公司并和上汽合并之后也显然没有精力再加大投入,随着中意双方分歧的逐渐加大,合资公司也走向了终结。菲亚特再次回到中国投产则要说到他的下一个合作伙伴——广汽了……

不过派力奥和西耶那的故事并没有完结,南京菲亚特合资公司解散后,众泰汽车获得了两款车的生产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以派力奥为原型的两厢众泰Z200HB(朗朗)、以西耶那为原型的三厢众泰Z200(郎骏),也算是菲亚特178平台DNA在中国的延续吧。

两厢众泰Z200HB(朗朗)

三厢众泰Z200(郎骏)
最后附上一张车王舒马赫与派力奥的合照: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选取自南京工业和信息化局《新南京的第一,南京试制成功国产第一辆轻型载货汽车》一文。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抖音同名账号分享更多汽车故事。
后续更新三厢西耶那和旅行版周末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