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华为ADS 3.0引领“端到端”智驾,GOD+RCR双网络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汽车文创阿星头像汽车文创阿星头像
    汽车文创阿星2024-08-23

    智能驾驶,一个在几年前还被视为未来科技的概念,如今正加速驶入现实。越来越多的汽车配备了辅助驾驶功能,从简单的车道保持到更高级的自动变道、自动泊车,技术的进步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安全。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区别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电子电气架构、软件算法等方面更具优势,更容易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这为“端到端”智驾技术的落地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特斯拉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先行者,其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一直备受关注。今年年初,特斯拉推送了首个搭载“端到端神经网络模型”的FSD v12版本,将智能驾驶技术推向新的高度。

    “端到端”智驾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完全自动驾驶,即车辆能够自主完成从起点停车位出发,到终点停车位泊入的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这意味着车辆需要具备更强大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道路环境和交通状况。

    以华为ADS 3.0为例,其“端到端”智驾系统能够识别并处理更加复杂的道路信息,例如不规则路口、施工路段、行人车辆混行等,并在这些场景下做出安全、高效的行驶决策。

    为了实现“端到端”智驾的目标,华为ADS 3.0采用了基于GOD(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和RCR(道路拓扑推理网络)的神经网络架构。GOD网络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障碍物,包括行人、车辆、交通标识等,并对其进行精准的分类和定位。

    而RCR网络则能够理解道路的拓扑结构,例如车道线、路口、交通信号灯等,并预测道路的走向和变化。这两个网络的结合,使得ADS 3.0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感知,为后续的决策和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智能驾驶技术的竞争,已经从硬件比拼转向软件算法的较量。“端到端”智驾方案的出现,标志着智能驾驶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更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目光投向“端到端”智驾技术,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一些车企尝试通过升级硬件算力来提升智能驾驶水平,例如将芯片从Mobileye EyeQ5H升级到英伟达OrinX,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端到端”智驾方案的研发需要庞大的数据、算力和算法支持,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以数据为例,为了训练一个高性能的“端到端”智驾模型,需要收集海量的真实道路行驶数据,并对其进行标注和清洗。

    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时间积累。华为凭借其在ICT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率先突破了“端到端”智驾的技术瓶颈,并将其应用于量产车型。可以预见,未来只有少数像华为这样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够在“端到端”智驾领域取得成功,并引领行业发展。

    从辅助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技术的终极目标是解放人类双手,让出行更加安全、高效、便捷。这场科技革命,正在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也必将深刻影响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