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对话 | 四维图新CEO:拥抱价格战,智驾产品定点量产已超200万台

    懂车帝视线头像懂车帝视线头像
    懂车帝视线2024-10-14

    文:懂车帝原创 韦燕玲

    [懂车帝原创 行业]日前,2024四维图新用户大会在广州举办。在会上,四维图新CEO程鹏针对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趋势、车路云建设试点落地、国产芯片破局等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他的思考,同时也发布了四维图新NI In Car系列从入门级到中高阶的智驾产品矩阵,以及AC8025AE舱行泊一体芯片。

    2024四维图新用户大会现场

    其中,四维图新面向10万级车型市场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首次亮相,该方案将四维图新自研AC8025芯片与地平线征程®3技术相融合,是一款追求高性价比的方案。

    程鹏透露,四维图新智能驾驶产品总出货量目前超过100万台,已定点和已量产总计超200万台,为7家车企提供智驾解决方案。

    四维图新CEO程鹏

    在会后,程鹏在与懂车帝交流中表示:“行业搞价格战只有两种出路,你是‘找’死还是‘等’死?你‘找’,才有可能突破,你‘等’,肯定会死,所以我们要满足车企对极致性价比的需求。

    他直言:“(四维图新的)航行泊一体方案控制在2000元以内,几乎可以给所有的车做标配。我们去年立项的时候,希望给10万元的车做标配,当时计算成本需要3000元左右。今年算下来,5万块钱的车都能标配我们的产品。”

    而对于当前自动驾驶领域开始出现洗牌的现状,程鹏也表示,量产才是自动驾驶公司活下去的关键。

    程鹏称:“核心是把量产做出来。我们2016年就开始搞L4(级别自动驾驶)的demo,投入了很多研发力量,最后量产不了。所以我们先把L2(级别自动驾驶)搞好、搞透。只有把基础东西做到极致,我们才敢往上爬。”

    对于此前收购滴滴智舱团队的消息,程鹏也给出回应称,所收购的滴滴团队原本主攻的领域就是舱驾一体的方案,这与四维图新最新公布的舱驾融合方案的产品战略关联度仍然是非常紧密的。

    四维图新用户大会现场

    而针对近来智驾领域大热的去高精地图智驾方案,作为以图商起家的四维图新也曾被认为是这场无图智驾风潮中受到重击的一方。

    对此,程鹏也给出回应称,事实上每一家车企,每一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都并非真正做到了无图。他解释称,过去高精度地图全部装在车机端,只不过现在变成了在训练端使用。

    以下是对话实录:

    Q:基于您对行业和市场的判断,接下来我们哪一款产品可能会成为我们第二个增长极的产品呢?

    程鹏:我上午说,行业搞不搞“价格战”?你是“找”死还是“等”死?你“找”,才有可能突破,你“等”,肯定会死,所以我们要满足车企对极致性价比的需求。我们的AC8025芯片+J3方案,产品体验非常好,又很便宜,成本可以做到2000元以内,没有别的厂家目前能做出这样的性价比。

    航行泊一体方案控制在2000元以内,几乎可以给所有的车做标配。我们去年立项的时候,希望给10万元的车做标配,我们当时计算是需要3000元左右。今年算下来,5万块钱的车都能标配我们的产品,所以我认为这套方案非常有可能成为爆款。

    Q:现在的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开始洗牌了,我们会不会收购一个自动驾驶公司或者团队?我们今天重点在讲智能驾驶的方案,那我们从现在200万台车的定点到1000万,这中间的路径和关键节点是什么?

    程鹏:四维图新会不断吸纳,例如招聘、收购、整合等等动作,四维一定要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第一,第二,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也是用户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股东对我们的期待。我们不仅有目标,也是有清晰的实施路径。

    上述实现路径要一步一个脚印,核心是把量产做出来。我们2016年就开始搞L4的demo,投入了很多研发力量,最后量产不了。所以我们先把L2搞好、搞透。只有把基础东西做到极致,我们才敢往上爬。

    另外,四维图新的业务边界是清晰的。汽车行业跟互联网不一样,汽车有很多定制要做。比如说我们的芯片、MCU是标准品,但是全功能的解决方案需要大量的定制。所以我们的路径沿着量产的角度,从基础Adas功能,到L2,再到L2+,到高速NOA,城市NOA,最后实现局部城市的无人驾驶,这个路径是很清晰的,而且我们认为是一定会发生的。

    Q:四维图新收购滴滴智舱团队的出发点是什么?

    程鹏:滴滴那个团队已经是舱驾一体的。我们这次发布的产品主要就说是舱驾融合方案,只不过从8155的高通方案,变成AC8025的国产方案,但是那个能力是很接近的。因此收购滴滴团队与我们产品战略关联度非常高的。

    Q:四维图新与其它企业相比,中高阶智驾如何实现差异化,现在相比地平线又有哪些优势?

    程鹏:首先,四维图新和地平线定位不太一样,地平线以芯片为重心,同时也做一些解决方案。四维图新旗下的杰发科技的核心使命是把芯片用好,把解决方案做出来。

    四维图新的定位是新型tier1。什么叫新型tier1?传统tier1是以制造为核心,以硬件为核心,我们是以科技为核心,以软件为核心,这个跟以前不一样,而且这是一个新形态的,比较空白的市场定位。

    Q:您上午对舱驾融合未来图景进行了全面性的判断和分享。对传统的主机厂来讲,做这样的调整实现起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最难的问题究竟要解决技术问题还是要解决架构问题,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在这个进程中四维图新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谢谢!

    程鹏:我认为归根到底是思想和文化,它既不是组织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这两个问题都能解决。但是如果他的认知不改变,思想文化不改变,大家躺平,那就是等死。企业要相信技术上的趋势,组织上必须要做调整,最后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四维图新希望成为行业中的一个好伙伴。

    另外之前有朋友问,四维图新是否会做一个类似“四维智选”之类的带有更多to C属性的业务,例如华为HI。四维图新类似的产品叫NI in Car,但是它不一定需要我们品牌的过多露出。我们传统意义上还是一个TO B科技公司,现在只不过我得往前走一点,从纯TO B到To B+TO C到To C+To B。四维图新要以C端用户的需求为牵引,去服务B端的用户。从这个角度,首先你得懂C端用户,否则产品做出来,B端的客户不会买单。

    Q:现在自动驾驶出租车和公交车在各大城市都在推广。四维图新智驾方案在这种上述领域是怎么布局?

    程鹏:前几年行业有人说,自动驾驶先在客车和卡车上落地,我一直反对这个观点。为什么?因为在园区、矿山等场景没有人,没有生命安全问题。但是你要真的把它用于大卡大客,安全性是最高级别要求。四维图新所有的功能和产品,都是按照最高安全要求去做的,我们才能投产。

    Q:四维图新对智驾的合作伙伴的选择上,都有哪些考虑呢?除刚刚公布的轻舟智航,未来还会跟更多合作伙伴合作吗?

    程鹏:其实能选择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少了。为什么?行业在大洗牌,洗牌不仅是车企,还有算法公司,tier1公司。整个行业都在收敛,收敛到头部几家。因为行业趋势不支持大家做重复劳动,没有意义。很多领域都是这样,你会发现头部几家拿走80%的份额,其他处于很危险的边缘或者已经关掉了。

    四维图新选择合作伙伴跟选人一样,我把它定义是:价值观三观一致,能力互补,就两个要求。三观一致,就是说大家有共同愿景,都是为了给行业做贡献,而不是斤斤计较。

    第二是能力互补,你芯片强,我芯片也强,两家企业就很难合作,所以要合作好还是能力要互补。像我们选择的轻舟也是一个例子,他的高端人才,他对高阶智驾,对端到端,对感知算法的能力是比四维图新强。但四维图新的工程化能力,我对市场客户的理解,我的交付能力,供应链控成本的能力比他强。只有这样的能力互补才能真正走到一起,把客户服务好。

    Q:高阶智驾是否能爆发,一方面取决于技术,另一方面是取决于政策。高阶智驾真正落地这个过程中,会不会有一种情况,激进的企业比观望的失败概率更高?

    程鹏:风险是存在的,但政府的推动力量放眼全球都是最强的。例如四维图新最近接了一个亦庄的北京3.0车路云项目,就是我们来做北京示范区所有的路,不仅是车,路侧的改造,路口、红绿灯、计算单元,我们都参与在里面,牵头在搞。

    现在整个行业里创新的核心是新能源和智能化,你不选也得选,但是我们要评估赢的概率,我不可能100%赢才干。我们每天做的决策都是这样,如果我的决策赢的概率是51%,别人是49%,365天下来,差距就很大了,十年下来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Q:能否讲一下四维图新智驾地图业务的市场表现情况与客户合作的情况,以及我们和竞品技术优势?

    程鹏:近些年,大家都喊无图,但事实上每一家车企,每一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真的是无图吗?事实上,每一家都在用,而且用的都挺多。

    过去,高精度地图全部装在车机端的,现在变成在训练端。某知名车企是典型案例,他们每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在用高精度地图,同时通过数据采集,进行云端训练。四维图新刚刚获得某头部跨国车企的地图定点,这次我们中标的重要变化,不是原来那种说每个车收费用的模式,而是四维图新把地图服务变成了训练模式,放云端训练、车端提取一些特殊场景,轻量化地装到车上。

    另外,我们公告里提到了“工具链”的概念。简单理解就是,四维图新为用户搞一套工具链,传感器数据传上来以后,实现地图更新。

    行业其它企业还在卖地图时,四维图新已经进化了,把地图变成训练和工具链。四维图新把地图的定位,调整为云服务,这个变化已经持续有两年了。

    Q:四维图新芯片一体化产品的差异点和竞争优势在什么地方?另外,杰发科技有没有单独上市计划?

    程鹏:我们要做到差异化竞争,目前我们主打的就是极致性价比,几乎所有价位的汽车都可以实现标配,这就是科技平权。花7万块钱买一辆车,也能带智能驾驶,也能带智能座舱、语音交互、语音控制,都能实现,这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目前,杰发科技聚焦在产品战略上,要把产品量产做好,销量提升上去。

    Q:第一个问题,地图业务跟汽车业务,这两个业务客户之间的重合度是怎样的比例?

    第二个问题,面向中高阶的订阅付费这个模式,对于推动整个中高阶的普及和健康发展有什么作用?

    程鹏:第一个问题。四维图新早期有两种思路,第一是把地图从汽车扩展到手机,手机扩展到消费电子,到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第二种思路是沿着汽车往下,从汽车到芯片到软件到系统到解决方案,垂直挖掘。因此,无论是过去的图商还是现在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商,客户大部分也都是车企,几乎是100%重合的,汽车行业占我们的收入90%以上。我们坚定地把车企服务好,让他能在市场上盈利。

    第二个问题。关于高阶智驾订阅付费。目前,激光雷达+摄像头+芯片算力,成本是五位数。我个人认为,买车的时候就应该提供,或者至少应该包几年的服务,让消费者体验。几年以后,你这个东西硬件已经满足不了新的需求了,那个时候再停/收费订阅,我觉得是比较合理的。举个例子,你买了一个手机,配置很高,微信要订阅,打电话要订阅,要手机干什么呢?

    Q:四维图新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很大,研发费用是蛮高的。四维图新的研发投入以及利润,什么时候会是拐点?

    程鹏:2023年就是拐点。大家都知道HYPE曲线,从希望之巅到绝望之谷到开始爬坡,开始期望值慢慢稳定,然后慢慢上升。

    我们每天都在做这样的选择,产品要不要投,团队要不要整合。我不认为我们总的研发费用会缩小,但是我的收入规模一定会变大。我们的方法是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攻下几个领域。那几个关键领域四维图新都要做到行业第一第二。

    我们这两年的收入成长大概10%-20%,我认为接下来收入成长会迅速变大。在收入成长迅速变大的时候,我的研发成本增长不会那么快,比较平稳地做到人效的快速上升,如果团队努力,我们的合作伙伴多给我们订单,我们爬得快,可能两三年就翻倍了,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努力,我们交付出问题,可能爬得比较慢,但一定都会爬,所以大家紧锣密鼓地争取回到业绩转正。

    Q:主机厂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今年,主机厂向供应商压价的现象比较普遍,咱们有感受到这个压力吗?

    程鹏:这是必然的,压力肯定要向上传导,不向上传导,说明它的供应链管理没做好,自己就消化了肯定不行。四维图新其实也一样的,我们也向上传导,传导到我们自己的芯片业务,传导到我们自己的软件上,这个很正常。最后就看谁留在牌桌上,我是有比较信心,我们会成为留在牌桌上的企业。

    Q:把方案做大、做多,您对方案保持多少范围的毛利率有什么样的期待?另外,产品、方案里有哪些部分可以尽可能通用化?

    程鹏:我们的不同产品对毛利率要求是不一样的,软件,数据,芯片,地图都不一样,所以它的范围比较宽。所以我没法直接回答你这个问题,而且我们也会根据时间去调整。因为现在拿订单,两年以后量产,或者一年半以后量产,毛利率都会有所不同。另外,还得做一些适当的预判,例如供应链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只能说,四维图新正在持续向极致性价努力。不光性能要好,价格也是很有竞争力的,哪怕短期牺牲一些毛利率。

    关于产品定制问题,必须要找到平衡点,最终能够做到二八开就很好,80%是通用产品,20%给企业定制,这是目标,但是事实上很少人做得到。

    现在我们尽可能把下游的产品标准化,专心投入到做差异化。我们NI in Car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6-9个月基本就能量产,已经大大缩短开发时间。

    次阅读
    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