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期:合资品牌40年——伴你成长的那些车(28):斯柯达 明锐(图片|配置|询价)(上)

上文讲到了柯斯达公司的过往和此前与中国的缘分,Octavia明锐在中国的发展本文继续分享:
国产第一代明锐:
2005年4月11日,上海大众与斯柯达汽车签署合作协议,这个百年汽车品牌正式谋略中国市场,同年的12月8日,上汽集团、德国大众汽车、上海大众和斯柯达汽车公司共同发表关于建立上海大众和斯柯达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2006年9月22日,上海大众在北京召开品牌启动盛典,正式官宣引入德国大众旗下的Skoda品牌,同时宣布其中文名“斯柯达”和品牌口号“睿智感悟恒久魅力”。 斯柯达品牌成为继大众和奥迪之后,大众集团在华投产的第三个汽车品牌。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增长的快车道,进入中国的品牌和国产化的车型越来越多。然而与此同时上汽大众在成立后的15年间只有桑塔纳一款车型,自2000年起才先后引入了帕萨特、Polo、朗逸、途安、高尔等车型。斯柯达品牌自1999年起以进口车方式在中国销售,正式国产后启动双品牌战略是为了与大众品牌形成错位互补。斯柯达的首款国产车型就是第三代Octavia明锐,这也刚好填补了上汽大众在帕萨特和Polo之间的A级车空白,后续国产的Superb速派也可以弥补换代帕萨特B6归属一汽的遗憾。

2007年6月6日,上海大众斯柯达首款国产车型Octavia明锐正式上市,保留了原版Octavia上极具特色且实用的掀背设计,先期上市的两个排量四款车型的价格为:1.8L TSI手自一体逸尊版18.59万元,1.8L TSI手自一体逸仕版16.69万元,2.0手自一体逸仕版15.19万元,2.0手动逸仕版13.99万元。两个月之后的8月28日,明锐1.6L四款车型正式上市:明锐1.6L手动逸致版12.49万元,明锐1.6L手自一体逸致版13.69万元,明锐1.6L手动逸仕版13.49万元,明锐1.6L手自动一体逸仕版14.69万元。这四款1.6L车型的推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明锐产品系列,至此国产Octavia明锐家族经全系登场。

2007年6月6日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首款车型明锐上市
作为上汽大众当时唯一的A级车,国产明锐的上市可谓是诚意满满,大众最新的PQ35平台、激光焊接车身、Tiptronic 6档手自一体变速箱、TSI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发动机这些技术和工艺让刚刚上市的明锐在技术、性能和品质上超越了很多竞争对手,甚至和同平台的速腾也能打个有来有回。明锐上所搭载的1.8T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和1.6升16气门发动机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动力水平均要高出当时速腾上的老1.8T和8气门的1.6L发动机,可能唯一能让速腾高出一筹的就是配备的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了。


明锐1.6L
产品力足够出色实际上并不意味着斯柯达明锐一定能够突出重围抢占市场,摆在上汽大众面前的还有很多课题,比如品牌知名度,再比如和大众速腾的差异化,最重要的是明锐的客户群在哪里。首先从里到外已经全部大众化的斯柯达可以但又不能全盘以“德味”作为宣传点,毕竟大众在中国的品牌溢价和口碑不是斯柯达所能企及的;如果以捷克品牌和情怀为出发点,又不太可能有多少目标客户群体。其次从明锐的内外造型来看,极其低调甚至有些古板的风格显然对准的是中年男性客户群体,这种鲜明的产品特性也对斯柯达后续产品的投放和品牌经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代明锐国产后陆续推出了08奥运特别版、1.8T DVD导航版、09年款等小改款车型,并且在海外市场中期改款后,上汽大众在2010年4月10日发布了同样改款后的明锐。新款车型外观上的最大变化来自于大灯和前部造型,大灯轮廓的调整让旧款明锐“老气”的风格焕然一新,看上去至少年轻了十岁。除此之外的重点是还新增加了1.4T车型和DSG双离合变速箱这对大众旗下的王牌动力组合。


中期改款后的Octavia


中期改款后的国产第一代明锐
2010年9月17日,在成都车展上,上海大众还发布了明锐的RS版,配备了2.0TSI发动机和6速DGS变速器,指导价为21.09万元。你可以把它看作是斯柯达版的高尔夫GTI或者速腾GLI,虽然这注定不是一款走量的畅销车型,但对于初入中国市场不久的又亟需提升知名度的斯柯达来说是个抬高品牌形象的车型。


明锐RS
国产第一代明锐基本参数:
车长:4,572mm
车宽:1,769mm
车高:1,462mm
轴距:2,578mm
油箱容积:55L
前悬挂:麦弗逊式
后悬挂:多连杆式
发动机最大功率:1.6 L(77kW); 2.0L(85 kW);1.8T(118kW)
发动机最大扭矩:1.6 L(155N·m); 2.0L(170N·m);1.8T(250N·m)

第四代Octavia
第四代Octavia在2013年初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发布,新车型的轴距和三围尺寸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大,动力系统的变化不大,依旧提供了1.0L至2.0L多款TSI发动机、1.6L自吸发动机和欧洲市场偏爱的1.6L、2.0L柴油发动机。斯柯达家族最明显的特征——掀背式的设计依然保留,得益于车身尺寸的加大,后备箱的最大容积扩大到了590L。


第四代Octavia
国产第二代明锐:
国产换代的明锐在2014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首次亮相,5月18日正式上市,从11.99-17.99万元的售价涵盖了1.6L和1.4T两款发动机,5速手动、6速自动和7速双离合三款变速箱的10款车型。整体上保留了海外原版车型的设计和尺寸,延续了斯柯达特色的家族式设计例如直瀑式的中网和三厢掀背式的造型。外观和内饰的风格依然偏向稳重,车身尺寸有所放大,最明显的是轴距加长了超过100mm,与同级车相比优势明显。


除了这些更新和提升,国产第二代明锐其实也存在着一些颇具争议的地方,这其中就包括了悬架形式的改变。国产第二代明锐虽然换上了大众集团最新的MQB平台,但是后悬挂却从之前的多连杆独立悬挂变为了扭力梁非独立悬挂,也许这在同级车中是很常见的悬挂形式,但总给人一种“非进则退”的感觉。诚然扭力梁非独立悬挂的成本更低、所占用的空间比多连杆式更小,但MQB平台本已为多连杆后悬架预留了空间,所以使用扭力梁更多的考虑是制造成本的问题,并未能够为新明锐提供额外的后排横向空间。

一如既往的掀背式设计
总体来说新明锐的整体风格保持了稳重的居家形象,新平台带来的大空间和大尺寸天窗等配置的提升让明锐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虽然后悬挂的变更带来了争议,不过这个价位车型的用户群体买车时更关注的还是安全、舒适、性价比等等实用性更强的因素,至于后悬挂形式是哪种,那时最畅销的几款A级车上用的不也是非独立悬挂么。


两种内饰配色
与当时不少品牌惯用的方法一致,国产换代的明锐上市后,老款车型并没有立即停产,而是换上了“明锐经典”的名字同堂销售,用以填补入门A级车的位置,低配车型的售价也来到了10万元以内。为了避免和新车型产生竞争,明锐经典只保留了入门的1.6L动力。

明锐经典,车尾增加了CLASSIC的字样
2017年1月斯柯达在维也纳推出了中期改款的第四代Octavia,国内市场则在同年的8月紧随其后进行了同步改款,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前大灯的造型由之前的矩形变为了分体式设计,大灯还增加了LED光源和LED日间行车灯。同时明锐的旅行车版本也首次国产,丰富了明锐车系家族。旅行版的明锐无论从颜值还是实用性来说在同级车市场都相当的抢眼,只可惜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对于旅行车的接受程度限制了各个品牌在国内的产品投放。


前大灯样式的变化
国产第二代明锐基本参数:
车长:4,659mm
车宽:1,814mm
车高:1,460mm
轴距:2,686mm
油箱容积:55L
前悬挂:麦弗逊式
后悬挂:扭力梁式
发动机最大功率:1.6 L(81kW);1.4T(110kW)
发动机最大扭矩:1.6 L(155N·m);1.4T(250N·m)

中期改款后的国产第二代明锐


国产明锐家族
第五代Octavia
2019年底,斯柯达发布了最新一代的Octavia,并在2020年正式上市销售,这代车型毫无意外的采用了大众集团最新的MQB EVO平台,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代产品上你似乎找不到那个成熟稳重的Octavia了,换代后的新车型一瞬间变得年轻化和运动化,外观犀利的线条和五颜六色的外板色散发出了十足的个性。内饰上也采用了诸多新的技术如HUD、大尺寸的显示屏和手机无线充电等,更加符合潮流和年轻购车群体的喜好。总之,它不再是以前的那个略显木讷的中年男而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时髦的“精神小伙”。



第五代Octavia
国产第三代明锐:
国产的第三代明锐在2021年的上海车展上正式亮相并随后正式上市,新一代车型被命名为了“明锐Pro”,一方面是上代车型保留了1.5L入门车型仍在销售,另一方面这代车型的变化确实也很大。国产的最新款明锐采用了海外版RS车型的设计,线条犀利、个性时尚。动力方面只有一款1.4T发动机作为动力,售价区间为12.49-15.79万元。


国产明锐Pro
在配置方面,全液晶仪表、悬浮式中控屏、自适应巡航、刹车辅助、车道偏离预警、自动泊车、交通标志识别等当下主流的配置全面搭载。车内空间随着轴距的加长进一步扩大,其2730mm的轴距也是同级别中领先的尺寸。从产品本身来看,基于全新平台的明锐Pro在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从里到外具备了和同级对手掰一掰手腕的综合实力,不过此时它所面对的早已不仅仅是卡罗拉、宝来、朗逸、轩逸等等这些老竞争对手了。


国产明锐Pro
国产第三代明锐(Pro)基本参数:
车长:4,753mm
车宽:1,832mm
车高:1,469mm
轴距:2,730mm
油箱容积:51L
前悬挂:麦弗逊式
后悬挂:多连杆式
发动机最大功率:1.4T(110kW)
发动机最大扭矩:1.4T(250N·m)


国产明锐Pro
“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这句话曾经是很多斯柯达车主时常会挂在嘴边的,也曾经被做成广告张贴在斯柯达经销店的大门口。只不过这样的“豪言壮语”,和斯柯达在中国的现状相比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斯柯达是一个历史厚重的品牌不假,但这段百年的历史中与中国有关的桥段却不多,无法在中国市场产生共鸣。与大众品牌该如何区分又是另一个摆在斯柯达面前的问题,虽然早已背靠大众集团这棵大树,但也长期活在了大众品牌的阴影之下。


2010年,斯柯达在中国的销量突破了18万辆,成为了斯柯达品牌全球的第一大单一市场;2018年,斯柯达在中国的全年销量超过了34万辆,这是斯柯达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为高光的时刻。紧接着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和新能源汽车的迅速成长,斯柯达的销量开始迅速回落,2023年全年只卖掉了2万余台,不及巅峰的十分之一。和斯柯达有着相似遭遇的还有通用旗下的雪佛兰品牌,二者都面临着品牌定位、产品更新和转型等多方面的困境。

让斯柯达在中国市场逐渐低迷的还有组织架构的限制这层因素,与其他合资品牌不同,斯柯达在上汽大众中长期是以一个品牌事业部的形式存在,并非完全独立的合资销售公司,所以也并没有完全自主的决策权。而斯柯达在大众集团内部的地位也决定了其不可能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销售上具有独立的能力。这一切都造成了长期以来斯柯达也只能作为大众的“低价平替”形象出现,无法摆脱大众的影响。

在国内市场中虽然可以依靠较低的价位获取那些向往大众品牌的客户,但如果大众的优惠力度加大,主打中低端市场的斯柯达将失去最后的优势,尤其是一汽大众打造了“捷达”独立品牌之后尤为如此。缺乏新能源产品是压在斯柯达身上的又一颗稻草,连大众都在卖力推销ID系列车型的如今,斯柯达在新能源领域的声音微弱到似乎连自己都听不到。也许能让斯柯达重新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可能需要在品牌、产品、营销全面的推倒重建才有可能实现,而能留给上汽大众和斯柯达做这些的时间还有多少呢?时间再久,那些对于斯柯达品牌还保有感情的消费者恐怕是都要转投自主品牌的怀抱了。

最后,这一代的Octavia明锐在海外已经发布了中期改款,不知道何时能在国内市场见到它: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抖音同名账号分享更多汽车故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