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市场规模与销量:埃及曾是非洲大陆较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市场好的时候新车年销售量约30万辆,但近年因外汇短缺等因素,销量大幅滑坡,2022年和2023年的销量分别为16.3万辆和9.6万辆。2024年上半年总销量为33,785辆,同比下降27.3%.
2、品牌竞争格局:2023年,欧洲、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品牌几乎占据埃及全部市场,销量占比分别为35%、26%、22%、25%。其中中国的奇瑞以10%的市场占有率力压日本的日产和韩国的现代拔得头筹.
3、市场需求特点:现阶段对中低档经济型轿车、摩托车需求量大,且随着宏观经济状况好转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市场需求与本土产量的差距日渐增大,为乘用车进入提供了空间。此外,埃及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虽目前每年仅1000辆左右,但正在不断增长.
4、政策环境:埃及政府于2018年启动《电动汽车发展计划》,目标到2025年电动汽车占汽车总量2%,到2030年占10%,并对电动汽车进口实行“零关税”政策。2022年还启动汽车产业本土化国家战略,成立汽车工业最高委员会,推动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生产的本土化 .
5、基础设施:埃及拥有较为完善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约94%的货物运输通过公路完成,公路交通是居民主要出行方式,但充电设施严重匮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6、汽车工业基础:埃及本地无自主汽车生产线,车辆供给基本依赖进口和本地组装,拥有轿车组装厂12家,客车组装厂8家,货车组装厂5家.
7、对我国出口商的影响
(1)机遇:
- 市场潜力与增长空间:尽管目前市场销量有所下滑,但从长远看,埃及作为非洲第三大经济体、中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长的经济,为汽车消费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特别是随着其经济复苏和人民收入提高,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 政策利好与关税优势:埃及政府对电动汽车进口的“零关税”政策,以及汽车产业本土化战略中对零部件进口的低关税政策,有利于我国车企降低出口成本,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如中国车企通过本地组装,关税可从整车进口的40%左右下降到7%-9%左右.
- 合作与投资机会:埃及鼓励外国汽车公司在当地建厂投产,为我国车企提供了技术输出、合作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的契机,如奇瑞、比亚迪等已实现本地化组装,北汽、极氪等也计划进入埃及市场并建立合作关系,有助于我国车企更好地适应市场、拓展业务.
- 新能源汽车机遇:随着埃及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和相关政策支持,以及其在充电设施等方面的逐步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该国市场的前景广阔,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制造方面的优势,能够满足埃及市场对环保、高效交通工具的需求,如2024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埃及销量大幅提升.
(2)挑战:
- 市场波动与不确定性:埃及汽车市场受经济形势、外汇短缺、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如2024年上半年市场销量的急剧下降,给我国出口商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密切关注当地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出口策略.
- 基础设施不足:尽管公路交通体系较完善,但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我国出口商在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时,需考虑如何与当地合作改善基础设施,或针对现有条件优化产品性能和服务.
- 竞争压力:埃及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除了与欧洲、日本、韩国等传统汽车强国的品牌竞争外,我国车企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如何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综合竞争力.
- 本地化生产管理:对于在埃及进行本地化组装生产的车企,需要面对生产管理、零部件供应、质量控制、文化差异等多方面的挑战,建立有效的本地化运营管理体系,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码字不易,每篇文章均由本人亲自整理编辑,我们致力于中国汽车和零部件出海,助力企业解决国外市场技术和合规准入!如需转载或使用请标明出处,谢谢大家,希望我的文章能对您产生帮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