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法务部再出手!造假博主刚踩缝纫机,断轴黑料又翻车了?

    聪慧读点书头像聪慧读点书头像
    聪慧读点书02-10

    热点概况:一场“碰瓷式抹黑”与“硬核维权”的连续剧

    2025年1月,一场由汽车博主高若翔(网名“原来是翔翔啊”)主导的“碰瓷式测试”,让小米汽车陷入舆论漩涡。该博主发布《当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撞上一辆极氪007》视频,声称小米SU7碰撞后断电、车门无法开启,暗示其安全性存疑。然而,小米后台数据直接“打脸”:碰撞后紧急呼叫系统正常响应,而视频中车辆小电瓶疑似被提前断电,存在人为操控痕迹。更戏剧性的是,小米法务部迅速出击,以“恶意抹黑商业信誉”为由,将博主及其同伙送进监狱,成为国内首个因车企维权入刑的自媒体案例。

    反转接踵而至:两个月后,2025年2月初,一则“小米SU7时速70公里过坑断轴”的视频再掀波澜。车主将悬架断裂归咎于质量问题,但小米调查显示:事发路段限速20km/h,车主超速至70km/h,且撞击坑洼后未停车检查,导致损伤扩大。酒精检测遭拒、车主放弃保险索赔等细节,更让事件疑点重重。小米强硬表态:“外力事故,与质量无关”,并暗示法务部已盯上造谣者。

    观点:当“流量碰瓷”撞上“法务铁拳”,我们该支持谁?

    1. 小米法务部的“雷霆手段”,撕开了自媒体时代的遮羞布

    从“翔翔入狱”到“断轴反转”,小米法务部用行动证明:谣言不是流量密码,而是法律红线。

    - **数据为证,打脸“伪科学测试”**:翔翔的视频看似“客观”,实则漏洞百出。小米后台记录显示,碰撞后紧急呼叫系统持续5分钟呼叫用户,而博主声称的“失效”实为恶意剪辑。更讽刺的是,涉事车辆备用电池全程记录操作,直接坐实博主断电造假。**当“测评”沦为剧本,真相不过是剪辑师的玩物**。

    - **法律亮剑,终结“碰瓷狂欢”**:过去,车企对自媒体抹黑多选择息事宁人,但小米直接报警抓人,释放明确信号:**商业信誉不容“按需破坏”**。这不是“听不得批评”,而是对“以谣言勒索”的零容忍。

    2. 断轴事件:超速驾驶的锅,凭什么让国产车来背?

    车主将超速事故甩锅“质量差”,本质是巨婴心态作祟。

    - **数据不会说谎**:20km/h限速路段飙到70km/h,相当于以3.5倍速度冲击坑洼。即便百万豪车,这般操作也难保悬架完好。而小米SU7的铝合金悬架本为高端配置,却因车主鲁莽驾驶被污名化。

    - **拒绝检测、放弃索赔,心里有鬼?**:车主拒做酒精检测、放弃保险理赔,与其说是“维权”,不如说是自知理亏。若真认定质量问题,何惧第三方鉴定?**逃避真相者,才是真正的“黑手”**。

    3. 小米的“法务威慑”,是国产车企的觉醒,还是行业的警示?

    小米的强硬维权,折射出国产车企的两难:

    一方面,新能源车是中国制造业的“新名片”,但崛起路上总有人想“扣帽子”“泼脏水”。从对撞测试造假到断轴谣言,手法如出一辙——利用公众对安全的敏感,制造恐慌收割流量。

    另一方面,车企若一味妥协,只会助长“碰瓷产业链”。小米法务部的重拳,不仅维护自身权益,更给行业立下标杆:用法律武器守住底线,才是对消费者最大的负责。

    结语:谣言止于真相,更止于敢于亮剑的勇气

    这两场风波,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在流量至上的时代,真相往往需要“打一场硬仗”才能浮出水面。

    - 对车企:小米的“法务铁拳”证明,沉默不是金,证据和法律才是最强公关。

    - 对公众:面对“惊悚测试”和“反转剧情”,多一分理性,少一分盲从。记住:真正的安全,不在博主的剪辑里,而在数据和法律的阳光下。

    - 对行业:当“碰瓷式抹黑”成为常态,唯有更多企业站出来,才能净化舆论生态,让竞争回归产品本身。

    **今日互动:**

    ➤ 你支持小米法务部“重拳出击”吗?

    ➤ 自媒体测评的边界在哪里?

    ➤ 超速驾驶甩锅车企,算不算新型“马路碰瓷”?

    次阅读
    107评论
    16赞同
    收藏
    分享
    107评论
    1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