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SU7“断臂”真相大白:超速驾驶 车主放弃索赔不愿第三方检测

    汽研社头像汽研社头像
    汽研社02-12

    前几天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断臂”事件一直发酵到现在,虽然在事故发生之后,车主和小米汽车门店第一时间进行了调查,但对于调查的结果以及调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双方各执一词,甚至小米官方都登文澄清,同时也有大量相关媒体迅速跟进,很明显大家都在关注小米SU7到底是不是有质量问题。

    关于这件事,我觉得要从多个方面来看待。

    首先,咱们先来复下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过年期间,有一位小米SU7车主表示自己的老丈人驾驶自己的小米SU7行走在乡村公路上,以时速70km/h左右行驶通过一处坑洼路面时,车轮爆胎,轮毂剐蹭,致使后轮下摆臂断裂,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这个后轮下摆臂的断裂。

    而作为整个事件的另一方,小米汽车在接到事故反馈之后,第一时间由400客服代车主报了保险,并安排了拖车救援服务。而在保险勘测人员到达现场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按照小米官方的说法,保险勘测人员按照现场情况和保险公司相关流程提出让驾驶员做酒精检测,但驾驶员拒绝配合,因而未能检测。

    而其中的关键在于,车主为何会现场放弃了保险理赔,并现场签署了《放弃赔偿声明》,表示自行承担对车辆的维修费用?

    相信很多有车的老司机都清楚,自己在公路上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故,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第一件事肯定是先报保险或者报警,而之后只要不是自己的责任,基本上就是走保险定损、理赔、修车这一套流程了。但很奇怪,车主在保险到达现场后,不配合酒精检测不说,还签署了一个《放弃赔偿声明》,这种做法完全没法理解。

    而后续的事情也非常有戏剧性,首先身为事故主负责人的车主老丈人一直没有露面,全程都是女车主在平台上直播、发布车载记录仪的视频等等,并且在放弃了保险理赔之后,反而要求小米汽车官方进行赔偿。

    而在直播期间,在被网友问及为何会现场放弃保险理赔,车主只是反复强调自己只是不想往后3年每年的保险费用涨1-2000,所以当时放弃理赔;而针对为何不去做第三方检测时,女车主则强调自己支持第三方做检测,但做摆臂强度的检测费用差不多等同于一台SU7的价格,自己是无力承担这样一个检测费用。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有人就已经能看出端倪了,为了避免那一年涨1-2000的保险费用,选择自行承担上万元的维修费用,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我大致估算了下,小米SU7要更换的配件大体上有轮胎2000、轮毂3000、摆臂加周边辅料大概也要个3000左右,这还不算上工时啥的,随便算算要要个一万块。

    而且针对车主所说的,报了保险后每年会有1-2000的保费上涨问题,我特别咨询了下保险行业的朋友,他的意思如果按照目前保费政策,假设第一年是保费系数是1,第一年没出险,第二年保费系数是第一年的0.75-0.8,出险了2次及以上系数就是1了,就会和第一年保费一样,不存在像车主直播时候说的出一次事故之后连续3年每年都上涨1-2000的现象,如果真有这样连着3年连着涨保费的保险公司,还请把这家保险公司的名字曝光,大家一起避坑。

    而作为事件的另一方,小米门店和工程团队在事故后也去往事故现场实地考察,并结合车辆受损部位的痕迹,推断用户车辆在该路况下严重超速行驶,同时车辆受到路坑边缘冲击下,轮胎异常受力后爆胎,冲击力直接传递到轮圈、摆臂上,导致摆臂受力过载后断裂。而从原车后摄像头里的回放画面也的确可以看出,车辆在过坑爆胎之后滑行的那段距离,也的确看到了金属与地面摩擦产生的火花,这极有可能是摆臂撞击受损后与地面持续摩擦所造成的。

    至于那个坑,根据小米这边的勘测结果,最大落差深度在14cm,但后面也有博主去到现场用水平测试仪测出来是11cm,但由于事发路段是先有一个下坡,再有一个上坡,那个坑恰好处于两个坡的衔接处,呈一个V字型的状态,所以,这样一个复杂的路况,加上SU7那薄胎,在70km/h时速下爆胎的确是可能的。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像事发路段这种‌没有道路中心线的乡村道路‌,最高行驶速度为40km/h,但当事人以70km/h的时速驾驶出的事故,这明显是超速了。

    所以,到底是不是小米SU7质量上的问题?依照现在双方的说辞其实并不能确定,而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第三方检测,但现在的情况是,车主口头上说支持检测,但又表示检测费用约等于一台SU7的车钱,自己无力承担,哪怕有不少网友表示愿意众筹甚至自费帮车主检测,也不愿意去做检测。而后来也有网友反馈,他们向车主私信愿意赞助第三方检测,但在短视频平台上私信车主后却被车主拉黑,协助去进行第三方检测的事也没有下文了。

    而经我了解,单纯检测金属强度、拉伸测试、硬度测试的话,最多几千块就可以,而车主所说检测需要一台SU7的钱,那纯属是不真实的。至于有人说,让小米自己出钱检测,说实话,到时候检测结果如果合格,你信不信,车主又会说小米跟检测公司是穿一条裤子的,这样的检测结果车主绝对是不会认的。

    所以,整个事件的猫腻就越来越多,首先以远超乡村道路上限速标准的时速驾车出了事故,现场却放弃保险理赔这是其一;当事人始终没有露脸发声这是其二;车主一再要小米给出合理解释,但却一直以没钱为由不去做第三方检测这是其三;况且,在出了事故后,光凭借肉眼所见就一口咬定说是小米SU7的产品质量问题,没有任何专业的数据和检测报告支持,现在除了在网上发视频、搞直播,专业检测不去搞,车也一直不去修,就想把事情闹大。

    说要我说,车主真要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小米的质量问题,直接走法律程序起诉不就得了。还是说,整个事件的原因完全就是自己揣测,借题发挥想靠着这波流量捞一波大的?

    最后,奉劝大家,在出现类似的事故之后,甭管是谁的责任,第一时间报保险,按照正常的理赔流程去走,有协调不了的就报警或者起诉,走正经的法律程序维权,别老想着在网上搞个大事,真要到了无可挽回的时候,后悔的是自己。

    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