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新政的落地及解读––电池回收或成风口?

    脱墨库奇头像脱墨库奇头像
    脱墨库奇02-22

    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直指即将到来的百万吨级动力电池退役浪潮。

    截至2025年初,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2亿辆,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超600GWh。

    随着首批动力电池进入退役周期,行业预测2025年退役量将突破120万吨,相当于填满12个“水立方”的体积。

    若放任非正规渠道处理,这些含镍、钴、锂的重金属组件将成为土壤和地下水的长期威胁;而规范化回收则能提取超90%的可用金属,相当于每年减少30%的锂矿进口需求。

    因此,本次政策核心在于:如何完成全链条管控与规范化回收。

    1.电池建档

    •要求车企、电池厂、回收企业共建编码溯源系统,实现“一电池一档案”,从生产端绑定回收义务。违规倾倒或私自拆解的企业,将面临暂扣生产资质等刚性处罚。

    2. 补贴激励规模化

    •定向补贴:对合规企业按电池处理量给予最高3000元/吨的补贴;

    •税收优化:再生材料企业增值税从13%降至9%;

    •金融创新:试点“电池回收保险”,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风险。

    3. 技术分级利用

    强制要求企业开发梯次利用场景(如储能基站、低速电动车),对剩余容量≥60%的电池禁止直接拆解,延长生命周期至少3年。

    尽管新政力度空前,但落地仍面临多重阻力:

    •黑市争夺战:当前非正规回收商以高出正规企业20%的价格抢购退役电池,其通过手工拆解提取贵金属,单吨利润超万元;

    •成本倒挂:正规企业湿法冶炼提锂成本约4.8万元/吨,而碳酸锂市场价格已跌破5万元/吨,再生业务几无利润空间;

    •技术瓶颈:磷酸铁锂电池再生价值低,且拆解自动化率不足40%,制约处理效率。

    为了应对挑战,以上企业会这样响应国家政策:

    1. 车企下场控盘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加速自建回收网络,通过“以旧换新”锁定电池流向;

    2. 第三方服务崛起 天奇股份、格林美等企业联合物联网公司开发“电池银行”模式,提供检测、估值、回购一站式服务;

    3.与此同时,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30年回收锂比例达50%,倒逼国内企业提升技术标准以争夺海外市场。

    这次电池回收力度之大,是国内外情况考量之后的结果。可以预料到接下来的车载电池会有极高的拆解标准。

    综上,基于现存巨量的电池总量以及更高的拆解标准,还有我国锂等电池原材料的对外高依存度等因素,可以预测到电池回收产业很有可能是继低空经济的下一个风口。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