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凡人视界
2025年2月23日
一、问界的高光与低谷:从“华为亲儿子”到“销量腰斩”
2024年,问界M9以“50万以上全品类销冠”的头衔横空出世,全年交付超15万辆,成为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现象级爆款”。余承东甚至放话:“M9的机械素质远超百万级BBA”。然而,进入2025年,问界却迎来当头一棒——2025年1月,赛力斯集团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暴跌51%,问界主力车型M7连续三月跌幅超80%,曾经的“华为光环”似乎正在褪色。

问界M7
数据背后的真相
M9独撑大局:问界M9凭借华为ADS 3.0智驾、超级增程系统、全铝合金底盘等技术优势,仍保持月销破万的稳定表现,成为问界唯一“遮羞布”。
M7成拖累主力:M7因外观设计争议、内饰体验不足,叠加竞品围攻,销量从2024年10月起断崖式下滑,用户直言“买M7不如选理想L6”。

问界M5内饰
二、华为“雨露均沾”,问界优势被稀释
问界最大的危机,或许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华为的“多线作战”策略。2025年开年,华为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

技术扩散:华为智驾ADS 3.0已适配江淮尊界S800、上汽尚界、比亚迪方程豹等车型,甚至15万级车型也能选装华为智驾,问界“独家优势”荡然无存。
品牌内卷:鸿蒙智行“四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同台竞争,消费者选择更多,问界不再是“唯一宠儿”。
价格战冲击:比亚迪掀起“全民智驾”价格战,华为智驾包降至1万元,问界被迫跟进促销,但品牌溢价空间被压缩。
用户心态变化
一位深圳车主直言:“以前买问界是冲着华为标,现在华为技术遍地开花,我何必多花10万?”。

享界S9空间展示
三、问界的“阿喀琉斯之踵”:技术依赖与品牌短板
问界的困境,本质上是“华为依赖症”的副作用:
技术空心化:过度依赖华为智驾和电驱系统,底盘调校、内饰设计等传统车企基本功不足,导致M7等车型用户体验落后于理想、蔚来。
品牌积淀薄弱:与传统豪华品牌相比,问界缺乏历史底蕴和情感认同。用户选择BBA是“买身份”,而问界只能靠“堆参数”吸引“理工男”。
竞争环境恶化:2025年,12款中大型新能源SUV扎堆上市,极氪EX1H、腾势N9等车型在品牌、技术、价格上全面围剿问界。

智界R7内饰
四、问界还能翻身吗?三条破局之路
面对销量滑坡,问界必须尽快找到新增长点:
1. 加速产品迭代,补足短板
M8能否救场? 即将上市的M8定位40万级大型SUV,需在空间舒适性、豪华感上超越M9,避免“技术强、体验弱”的老路。
差异化定位:余承东强调“机械素质”,问界可主打“德系操控+华为智驾”,与理想“奶爸车”、蔚来“换电服务”形成区隔。

问界M8预览图
2. 强化自主能力,摆脱“代工”标签
赛力斯需在三电技术、供应链管理上建立自主壁垒,而非仅靠华为输血。例如,超级增程系统的NVH优化已初见成效,可进一步扩大优势。
品牌故事重构:学习理想汽车“家庭场景定义产品”的策略,挖掘用户真实需求,而非一味强调“遥遥领先”。
3. 拥抱华为生态,但不当“附庸”
利用华为渠道和生态(如鸿蒙座舱、车机互联),但需打造独有服务体验。例如,推出“华为+赛力斯”联合售后,提升用户粘性。
探索海外市场:余承东曾称“赛力斯具备全球化能力”,问界可借华为海外渠道抢占欧洲新能源市场,避开国内红海。

问界M9
五、问界的未来,在华为之外
问界的困境,是中国智能电动车行业的一个缩影——技术可以短期造神,但长期生存靠综合实力。华为智驾固然强悍,但用户不会为“技术参数”无限买单。
给问界的建议
少谈“颠覆”,多练内功:把座椅舒适度、隔音效果做到极致,比喊100句“遥遥领先”更实际。
学学理想:理想L6靠“冰箱彩电大沙发”逆袭,证明用户要的是“感知到的价值”,而非冰冷的科技标签。

理想L6空间展示
结语
问界仍是华为系中最具潜力的品牌,但若继续躺在“技术功劳簿”上,迟早会被鸿蒙智行的“兄弟车型”取代。2025年,是问界证明自己“不靠华为也能打”的关键之年。
互动话题:你觉得问界还能重回巅峰吗?欢迎评论区聊聊!
参考资料:腾讯新闻、搜狐汽车、网易订阅等公开报道。
*文中图片均来自品牌官网
(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2月23日,转载需注明出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