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北圈速到鸿蒙座舱,谁才是中国高端智能车的终极答案?

1、价格与定位:52.99万 vs 46.98万,谁的溢价更合理?
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 Ultra官方定价52.99万元,但顶配版实际售价可能突破80万元,而问界M9增程版起售价46.98万元,顶配56.98万元。两者的定价策略截然不同:
小米SU7 Ultra:以性能为核心卖点,双V8s+V6s电机、零百加速1.98秒、碳陶刹车盘等配置对标超豪华品牌,但高价引发“技术秀还是割韭菜”争议。
问界M9:主打智能化与家用舒适性,搭载华为ADS 2.0智驾系统、鸿蒙4.0座舱,价格覆盖中高端家庭用户,更强调“科技平权”。
结论:小米试图用性能突破价格天花板,问界则以智能化巩固主流市场,两者的溢价逻辑反映了不同的技术路线。

2、 动力性能:1.98秒零百加速 vs 365kW总功率
小米SU7 Ultra:双V8s+V6s电机组合,最大功率1138kW,零百加速1.98秒,纽北赛道圈速6分46秒,散热系统每分钟散热量达270万焦耳,堪称“性能怪兽”。
问界M9增程版:前后双电机总功率365kW,零百加速4.9秒,CLTC综合续航1362公里,纯电续航224公里,强调“长续航与均衡动力”。
数据对比:SU7 Ultra的极限性能远超问界M9,但后者以增程技术解决了纯电车的续航焦虑,更适合长途家庭出行。
3、智能座舱:Xiaomi HyperOS vs 鸿蒙4.0
小米SU7 Ultra:搭载Xiaomi HyperOS,支持车机与小米生态无缝联动,中控16.1英寸3K屏+56英寸HUD,但交互逻辑偏重硬件参数展示。
问界M9:鸿蒙4.0座舱实现三屏联动(12.3英寸仪表+15.6英寸中控+16英寸副驾屏),支持多设备流转、六音区声源定位,AR-HUD画幅达75英寸,智能化体验更贴近用户日常需求。
实测反馈:问界M9的鸿蒙系统在流畅度和场景适配性上更胜一筹,而小米的生态协同能力是其差异化优势。

4、空间与座椅:轿车运动基因 vs SUV全能王者
小米SU7 Ultra:轴距3米,后排腿部空间约1000mm,标配碳纤维车顶,运动化设计牺牲了部分头部空间,更适合年轻用户或性能爱好者。
问界M9:轴距3110mm,提供3-6座灵活布局,第二排零重力座椅支持14向调节+十点按摩,第三排腿部空间950mm,家庭出行场景完胜。
场景适配:SU7 Ultra是“单身贵族的玩具”,问界M9则是“三代同堂的移动客厅”。
5、智能驾驶:Xiaomi Pilot Max vs 华为ADS 2.0
小米SU7 Ultra:配备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系统Xiaomi Pilot Max,支持高速领航、代客泊车,但城市NOA功能需2024年8月OTA升级,实际表现待验证。
问界M9:华为ADS 2.0已实现全国高速NCA和110城城区道路智驾,2024年“踩车顶事件”暴露其哨兵模式仅能触发警报,无法阻止人为破坏,引发安全性质疑。
技术争议:问界M9的算法成熟度更高,但小米在硬件堆料上更激进,两者均未完全解决极端场景下的安全难题。

6、补能与续航:充电网络 vs 增程方案
小米SU7 Ultra:接入102万充电桩,覆盖365个城市,但作为纯电车,CLTC续航700公里(标准版),长途出行仍依赖充电规划。
问界M9增程版:CLTC综合续航1362公里,可油可电,彻底消除里程焦虑,更适合无固定充电条件的用户。
用户选择:城市通勤选小米,长途自驾选问界。

7、安全与售后:碳陶刹车 vs 故障处理
小米SU7 Ultra:前六活塞阿基波罗卡钳+430mm碳陶刹车盘,制动系统极限温度1300℃,但首批车主反馈交付延迟问题,小米承诺“无条件退车”。
问界M9:2024年多次曝出交付故障(如座椅调节失灵),售后处理速度较慢,用户维权困难,与小米的灵活政策形成对比。
口碑对比:小米以用户为中心的策略更受认可,问界需提升服务体系响应效率。
8、市场表现:订单狂飙 vs 销量冠军
小米SU7 Ultra:10分钟大定突破6900台,2025年销量目标1万台,雷军称“已有九成把握”。
问界M9:上市136天累计大定破8万台,2024年4月单月交付1.34万辆,碾压宝马X5等传统豪车。
趋势分析:问界M9凭借华为品牌势能稳居销量榜首,小米SU7 Ultra则以性能标签吸引小众市场,两者共同推动国产车高端化进程。

终极结论:没有赢家,只有时代的选择
小米SU7 Ultra与问界M9的对比,本质是“性能极致化”与“智能生活化”的路线之争:
1. 技术路线:小米用硬件堆料挑战极限,问界以生态整合重塑体验;
2. 用户群体:SU7 Ultra瞄准年轻极客,M9服务家庭用户;
3. 行业意义:两者共同证明中国车企已摆脱“低价换市场”的困境,正向技术深水区迈进。

未来,若小米能补齐智能化短板,问界能优化售后服务,中国高端车或将在全球市场与国际品牌正面抗衡。数据不会说谎,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才是终极裁判。
所以,你会怎么选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