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与配置定位
1. 小米SU7 Ultra
● 价格:35.8万元(顶配含竞速套装,一步到位无需选装)

● 核心亮点:赛道级配置直接拉满,碳陶刹车、半热熔轮胎、漂移模式等均为标配,省去后期改装成本。
● 目标用户:追求极致性能与性价比的硬核玩家、科技尝鲜者。
2. 特斯拉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 Performance

● 价格:33.6万元(基础版,赛道配置需额外投入)

● 核心亮点:品牌溢价显著,特斯拉超充网络覆盖广(2025年国内超2500站),FSD技术长期潜力大。
● 目标用户:注重国际品牌认可度、依赖超充便利性的长途通勤用户。
对比结论:
● 小米顶配价格仅比Model 3P基础版高2.2万元,但性能与配置全面领先;
● 若需Model 3P达到同等赛道性能,需额外投入8万元选装包(刹车、轮胎、冷却系统),总成本升至41.6万元,性价比劣势明显。
二、动力与性能表现
1. 动力输出
● 小米SU7 Ultra:双电机峰值功率600kW,零百加速2.8秒,极速280km/h,电机响应延迟<50ms(赛道模式下)。
● 特斯拉Model 3P:双电机峰值功率393kW,零百加速3.3秒,极速261km/h,电控调校成熟但动力上限较低。


2. 刹车与操控
● 小米:100-0km/h刹车距离32.1米(碳陶刹车+半热熔胎),连续重刹10次无热衰减;
● 特斯拉:刹车距离35.6米(原厂普通刹车盘),5次重刹后出现制动力衰减,需选装碳陶刹车(+4万元)方可改善。
场景化对比:
● 赛道竞速:小米SU7 Ultra浙赛圈速1分45秒,Model 3P为1分52秒(未选装赛道包);
● 山路驾驶:小米转向比10.2(超跑级灵活性),Model 3P转向反馈偏“电子味”,极限操控信心稍弱。

三、续航与补能效率
1. 续航能力
● 小米SU7 Ultra:CLTC续航720km(性能模式),日常通勤可切换长续航模式(CLTC 800km);
● 特斯拉Model 3P:CLTC续航623km,表显续航扎实但长途场景需更频繁补能。
2. 充电速度
● 小米:800V高压平台,10分钟补能300km(适配2025年主流超充桩);
● 特斯拉:V3超充15分钟补能250km,超充桩覆盖优势明显,但高压平台技术落后小米一代。
用户痛点解决:
● 长途旅行:小米续航多出97km,结合更快补能,跨省行程可减少1次充电停留;
● 城市通勤:两者均满足一周一充,但小米支持车-家-办公场景的“无感充电”(米家生态联动)。

四、技术差异与长期价值
1. 智能化对比
● 小米:
● 本土化导航(支持停车场室内定位、方言语音指令);
● 城市NOA变道成功率达92%,代客泊车可记忆100个停车场;
● 车机无缝接入米家生态(控家电、查快递等)。
● 特斯拉:
● FSD国内功能仍受限(仅开放车道保持、自动变道);
● 娱乐系统支持Steam游戏,但本土App适配不足。
2. 保值率与维护成本
● 小米:首任车主终身免费保修(三电系统),预估3年保值率65%;
● 特斯拉:品牌保值率优势(3年约70%),但FSD选装包(6.4万元)不随车贬值,长期性价比存疑。
五、终极选购建议
1. 闭眼选小米SU7 Ultra的场景:
● 追求“开箱即满配”的赛道性能;
● 依赖本土化智能生态(语音、导航、智驾);
● 希望减少充电频次与时间成本(800V超快充+长续航)。
2. 坚持特斯拉Model 3P的理由:
● 认可国际品牌设计语言与极简主义;
● 高频使用超充网络(尤其三四线城市);
● 押注FSD未来全面开放(尽管国内落地时间不确定)。

总结:2025年的电车市场,小米SU7 Ultra以“性能顶配、本土化碾压、补能效率”三大杀器,成为35万级性价比之王;Model 3P则需依靠品牌光环与超充网络留住用户。若排除品牌偏好,小米的综合产品力已实现超越。
2025年用户真实评价摘录
● “小米SU7 Ultra的漂移模式让赛道日成本减半,原厂配置直接下赛道!” —— 赛车爱好者@极速玩家
● “特斯拉的超充站确实多,但每次看小米10分钟充300km还是羡慕……” —— Model 3P车主@长途通勤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