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没有家充的增程车主:曾梦想“可油可电”,却不料被这些焦虑所困

    过去几年,增程式电动车被吹得神乎其神:

    什么“短途纯电、长途无忧”,“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方案”……让不少人觉得它是“完美的选择”。

    但现实真是这样吗?

    看看最近的二手市场,很多增程车车主正想办法脱手,甚至比同级别的纯电车还要掉价快。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一个被忽略的关键问题,正在让他们越来越难受——如果没有家充,增程车的“优势”,可能根本不存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提到这个问题,不得不说,增程车的“理论使用”的确很美好。

    它的逻辑很简单——短途开电、省钱又环保;长途用油、不用担心续航焦虑。

    看上去既有电车的平顺,又有燃油车的自由度…

    听起来很完美,对吧?

    但现实却是,很多没有家充的增程车主,在实际使用中发现:

    这个“可油可电”的承诺,根本没有带来预期中的便利,甚至让人越来越难受。

    为什么?

    第一,电基本用不上。

    增程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当然是用电开起来更安静、更顺滑,还能省钱。

    但问题是,没有家充的车主,想用电就只能去外面找充电桩。

    而在国内的大部分城市,快充桩通常是为纯电车设计的,功率大、效率高,

    但对增程车来说,反而是个“坑”:

    因为增程车的充电功率很低,排队半天,“充进去的电”可能连3天都撑不住,特别折腾人。

    拿我的朋友来说,一开始也尝试去外面充电,但用了一阵子后就放弃了。

    因为他发现充电效率很低,每次充电都要1个小时。

    作为上班族,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哪还有空专门跑去充电?

    最终,他的车子就变成了“伪电车”——该用电的时候用不上,实际变成一台带电池的燃油车。

    第二,油耗比想象中更高。

    说白了,仅仅是充电不方便也就罢了,关键是用油的油耗还很高。

    说油耗高,倒不是说它“油电混用”时不行——这种情况下,肯定是给力的。

    而是一旦没有电,油耗就开始飞涨,比传统燃油车更让人崩溃。

    比如理想L7/L8、问界M7、零跑 c11这些车,如果长期只加油开,油耗基本要去到8L/100km,有时甚至更高。

    要知道,同级别的油车,像汉兰达、途昂、冠道,这些大SUV的油耗也就8L左右。

    你作为一个新能源车,也是这个水准,那我买这车干嘛?

    说白了,同等油耗,我买油车至少保值率更好,开起来也更稳定,何必整你这个“伪电车”?

    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增程车主开着开着,直接换成了纯电车,干脆一了百了。

    第三,体验比燃油车还差。

    除了油耗高,增程车的驾驶体验,也没有比燃油车强到哪里去,甚至更别扭。

    说到底,增程车的本质其实就是“靠油发电”的模式。

    增程器的工作逻辑决定了,它的动力输出不像传统燃油车那样线性,而是“有时宁静、有时轰鸣”。

    你可能本来想安安静静地开车,结果突然发动机开始狂转,声音比普通燃油车还大,体验完全不像电车的那种高级感。

    更尴尬的是,高速上跑到120码,电量见底时,那种感觉真的让人崩溃。

    一方面,要忍受发动机的震动和轰鸣;

    另一方面,动力还会出现明显的衰减。

    踩下油门却提速无力,那种“干吼不走”的感觉,别提多难受了。

    说白了,既没有电车的顺滑平静,也没有油车的持续稳定,甚至连高性能的油车都比不上。

    难怪不少增程车主吐槽:比油车贵、比电车难用、比插混更尴尬。

    总的来看,增程车的“可油可电”,听上去确实很美好。

    但如果没有家充,这种美好基本就是个伪命题。

    用电用不上、用油不划算、体验还尴尬,最终让不少车主骑虎难下。

    所以,买车之前,别光看宣传的“折中方案”,更要想清楚自己能不能装家充。

    否则,再“全能”的选择,可能也只是一个不值当的坑。

    次阅读
    19评论
    10赞同
    收藏
    分享
    19评论
    1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