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吉利和比亚迪,哪家智驾强?

    以下是吉利与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智驾)和智能化技术领域的综合对比分析,基于最新公开信息:

    一、技术路线与系统架构

    1. 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

    分层策略:分为A/B/C三档,覆盖不同价位车型。入门级(C档)采用纯视觉方案,支持高速NOA;高端车型(A/B档)搭载激光雷达+视觉融合方案,支持城区无图NOA。

    垂直整合优势:依托全栈自研能力,实现软硬件深度协同,成本控制能力突出,例如10万以下车型(如海鸥、秦PLUS)标配高速NOA。

    数据积累:通过规模化车型(年销超400万辆)积累海量行驶数据,但算法和算力相对依赖外部合作。


    2. 吉利:千里浩瀚系统

    五级分层:H1至H9五档方案,覆盖从基础高速NOA到L3级全冗余架构,传感器配置灵活(最高13V5R+激光雷达),算力起点高(H1档超100TOPS)。

    全域AI布局:整合算力(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23.5EFLOPS)、算法(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数据(L2级车型超750万辆,数据量百亿公里),强调“安全平权”。

    开放合作模式:联合供应链(如千里科技、阶跃星辰)分阶段开发,未来可能转向更多自研。


    二、核心技术与差异化亮点

    1. 比亚迪的强项

    成本与普及速度:通过垂直整合将高阶智驾下探至10万级市场,例如秦PLUS智驾版7.98万元起,快速抢占份额。

    规模化数据优势:海量用户基数为算法迭代提供支撑,尤其在基础ADAS功能普及上更具效率。


    2. 吉利的创新点

    安全冗余设计:H9方案实现全冗余L3架构,继承沃尔沃安全基因,强调“720度智能安全防护”。

    AI深度赋能:通过星睿大模型和虚实融合“世界模型”,提升智驾训练效率30倍,并应用于能耗管理(如电混车型馈电油耗低至2L级)。

    全球化布局:依托海外市场数据(如马来西亚、英国),优化智驾系统的适应性。


    三、市场表现与竞争策略

    1. 销量与目标

    比亚迪:2024年新能源销量425万辆,2025年目标60%车型搭载高速NOA及以上智驾系统,主打“全民智驾”普及。

    吉利:2025年1月国内销量超比亚迪(23.99万辆),银河系列月销破9万辆,目标年销100万辆,通过智驾平权争夺中端市场。


    2. 产品对标

    - 吉利银河系列(如L6 EM-i、E8)直接对标比亚迪秦、宋等车型,配置更高(如全系Flyme Auto座舱、E型多连杆悬架),价格相近但强调“高质价比”。

    - 比亚迪通过“加配不加价”策略(如海鸥智驾版6.98万)巩固入门市场优势。

    四、未来挑战与潜力

    比亚迪的风险:低价车型智驾安全性受质疑,下沉市场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品牌口碑。

    吉利的机遇:AI全域布局和算力联盟或成为差异化优势,但需解决多品牌协同与自研技术落地的效率问题。

    外部竞争:特斯拉FSD入华在即,可能倒逼两家车企加速技术迭代。


    总结:阶段性优劣对比

    技术深度与安全性:吉利在系统分层、AI融合和安全冗余上更具前瞻性。

    市场渗透与成本控制: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和规模效应,智驾普及速度更快。

    长期潜力:吉利的全球化数据和AI生态布局可能为其在L3+赛道赢得先机,而比亚迪需平衡技术成熟度与低价市场扩张的风险。


    结论:若注重技术分层与安全性,吉利“千里浩瀚”更具优势;若追求智驾普及与性价比,比亚迪“天神之眼”更胜一筹。两者竞争将推动中国智能汽车技术快速迭代,消费者可结合需求选择。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