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张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 采访时提出一项重磅建议:改革现行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推行“每车每年5000公里免费额度”制度,并延长节假日免费截止时间至次日6时。这一方案直指当前高速拥堵与资源分配痛点,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现行政策困境:集中出行成“堵局”
我国自2012年实施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以来,虽降低了公众出行成本,但也催生了“潮汐式车流”。以2025年春节为例,兰州、天水等城市出城方向车流量激增超200%,部分路段甚至因事故频发陷入“停车场”模式。张强指出,现行政策存在三大矛盾:
- 拥堵加剧:免费时段固定导致节假日车流集中,安全隐患陡增;
- 公平性不足:无法在节假日出行的车主(如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难以享受政策红利;
- 灵活性缺失:车主个性化需求(如商务出行、错峰旅游)无法满足。
新方案亮点:灵活分配+缓解抢行风险
张强提出的改革方案包含两大核心:
1. 年度免费额度制:每车每年5000公里,自由分配
- 车主可自主选择全年任意时段使用免费里程,打破节假日限制;
- 保留春节、国庆各3天固定免费,保障传统出行刚需,其余天数纳入自主额度;
- 通过APP预约免费时段,系统自动核销额度,避免“一刀切”管理。
2. 延长免费截止时间至次日6时
- 现行政策以节假日最后一天24时为截止点,车主为“赶免费”常冒险抢行;
- 延长6小时可分散车流,降低夜间行车事故风险。
政策红利:从“普惠”到“精准”
若方案落地,或将带来三重效益:
- 缓解拥堵:分散出行需求,减少节假日“堵车潮”;
- 提升公平性:非节假日出行车主、高频次用车群体(如网约车)可更灵活使用额度;
- 刺激经济:非节假日免费或带动乡村旅游、短途消费,平衡区域发展。
落地挑战:技术、公平与财政如何平衡?
尽管方案前景广阔,但实施难点不容忽视:
- 技术门槛:需升级ETC系统以支持动态额度核算,并防止“一额多用”漏洞;
- 公平争议:如何避免大城市车主过度占用额度?张强建议限制公车、网约车额度,并探索按家庭规模、环保等级差异化分配;
- 财政压力:全国年度免费里程总和或远超当前预算,需探索“碳积分+社会资本”等多元筹资模式。
未来展望:试点先行,优化推广
张强建议,优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等拥堵高发区试点,结合ETC系统升级逐步优化。交通运输部此前亦强调,解决拥堵需综合施策,包括路网扩建、假期调整等。
结语
从“集中免费”到“自主分配”,张强的提案标志着高速政策从粗放走向精细。然而,政策优化需兼顾效率与公平,技术与管理并进。正如网友所言:“好政策需接地气,更需接‘技术’和‘人心’。”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综合自中国新闻周刊、红星新闻等报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