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问界25年销量下滑:消费者审美疲劳,华为内忧外患下的市场变局

    闲不住的Max头像闲不住的Max头像
    闲不住的Max03-05

    一、销量下滑的直观表现

    2025年开年,华为问界销量出现显著下滑。据公开数据显示:

    • 1月销量腰斩:问界整体销量同比暴跌51.39%,环比下降50%以上,旗舰车型M9虽保持月销过万,但1月交付量环比下降33.1%,2月进一步环比下滑超39%。
    • 2月颓势延续:问界全系2月销量约1.2万辆,同比下滑45%。其中,新M7销量环比下降38.36%,M9销量占比从总销量六成降至不足半数。
    • 股价连带受挫:赛力斯股价在同行普遍上涨20%-30%的行情中逆势下跌10%,反映出资本市场对问界前景的担忧。

    二、内忧:华为系资源分散与产品策略失焦

    1. 华为“多品牌战略”稀释资源
      华为不再聚焦问界单一品牌,转而扶持赛力斯、奇瑞、北汽等多个“智选”品牌,导致技术、营销资源分散。例如,鸿蒙智行门店同时销售问界M7与智界R7,客户分流率达41%。内部竞争加剧,问界从“独宠”沦为“众子之一”。
    2. 产品迭代真空期与配置争议
    3. 换代节奏滞后:M8上市延期至4月,M9新款发布前消费者持币观望,M7改款推迟至7月,形成产品空窗期。
    4. 性价比劣势显现问界M9(图片|配置|询价)定价46.98万-56.98万元,但被质疑“面包车底盘穿智能马甲”,与竞品相比硬件成本偏低(如空悬调校成本仅为理想L7的37%)。
    5. 技术护城河弱化:华为ADS 3.0智驾系统迭代速度落后于小米Xiaomi Pilot 2.0,城市NOA接管次数多47%,智能驾驶优势被削弱。
    6. 质量与安全信任危机
      用户投诉集中反映车身异响(31%)、车机卡顿(27%)、续航虚标(22%)等问题。C-IASI碰撞测试中,M7的25%偏置碰撞A柱弯折角度达28°,安全性能引发争议。

    三、外患: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者理性回归

    竞品“降维打击”​

    1. 理想、小米截流用户:理想L系列以“移动家庭”定位抢占家庭用户,小米SU7通过高性价比(25万-35万)和生态联动吸引61%的年轻潜客。
    2. 传统豪华品牌反扑:宝马X3降价至34.99万,极氪001、腾势N9等车型以更低价格提供相近配置,挤压问界生存空间。
    3. 市场需求结构性变化
      消费者从“为智能溢价买单”转向务实选择。2025年1-2月,20万-30万元区间新能源车销量增长12%,而问界主力车型(25万-50万)所在的高端市场增速放缓至3%。
    4. 技术平权削弱差异化
      比亚迪、长安等车企推动“智驾平权”,华为智驾的独占性优势被稀释。例如,极氪001搭载的NZP系统已覆盖95%高速场景,与华为ADS差距缩小。

    结语

    问界的销量下滑是华为造车模式阶段性瓶颈的缩影。在智能驾驶技术趋同、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仅靠品牌背书难以维系增长。未来需在产品硬实力、品牌清晰度、渠道健康度三方面同步突破,方能在新能源“修罗场”中重获生机。


    次阅读
    15评论
    80赞同
    收藏
    分享
    15评论
    8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